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回归生活 —— 小学数学“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教学设计优化
一、 教学背景分析
“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知识,具备了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观察、*作、思考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整十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的连加、连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作、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索整十数连加、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三、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整十数连加、连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猴子分花生图片
模拟超市商品及标价
学生练习卡
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5分钟)
1. 游戏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玩“快速口算”游戏,复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知识。
例如: 20+30 50-10 70+20
2. 情境导入: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猴子分花生的情境图。
师:今天,小猴家里来了客人,它要给客人分花生,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5分钟)
1. 观察思考,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说出:小猴有80个花生,第一次分给客人20个,第二次分给客人30个。)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小猴一共分给客人多少个花生?小猴还剩下多少个花生?)
2.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想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思考,尝试列式计算。)
3. 交流汇报,分享算法:
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的计算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教师板书不同的算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算法一: 分步计算
第一次分给客人后剩下:80-20=60(个)
小猴还剩下:60-30=30(个)
算法二: 合并计算
小猴一共分给客人:20+30=50(个)
小猴还剩下:80-50=30(个)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合并计算,计算时要注意加减法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5分钟)
1. 基础练习: 完成教材第XX页练习X的第X题。
40+30+20= 90-20-30= 60-30+40=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 情境模拟: “我是小小售货员”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要玩一个“我是小小售货员”的游戏,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进行买卖,并计算出需要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游戏结束后,请几组学生汇报买卖情况,并说出计算过程。)
3. 拓展练习: 完成练习卡上的题目。
小熊家、小狗家和小猫家分别距离学校20米、30米和10米,小熊去上学,要先经过小狗家,再经过小猫家,最后到达学校,小熊一共走了多少米?
(学生*思考后,进行交流汇报,并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5分钟)
1. 知识回顾: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师: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简便的方法。
3. 情感体验: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积极思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板书设计
整十数的连加、连减
情境图:小猴分花生
问题:
一共分给客人多少个花生?
还剩下多少个花生?
算法:
分步计算
合并计算
七、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鼓励学生*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方案小学教案2
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结合校园安全与礼貌教育,通过学习安全知识与礼貌行为,加强学生对校园安全的重视,并在过程中融入感恩教育,让学生感恩那些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人。
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活动准备:
安全知识相关资料,安全方面的实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举行《校园安全》爱心主题班会,活动正式开始!
二、关于校园安全
1. 同学们,看看这个碧绿的大海,鱼儿在其中自由游弋;再听听这蔚蓝天空下,鸟儿们在歌唱。每当清晨,当朝霞染红了我的脸颊,树上的小鸟唤醒了我的梦想,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校园,新的一天就此开始。
2. 校园就像我们的家,安全与礼貌需要大家共同维护。走路时不奔跑,课间不打闹,不说脏话,保持礼貌。
3. 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走,如果楼梯拥挤,大家要耐心等待。我们是少先队员,这些规则我们要时刻牢记,因为安全第一。
4. 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校园里体验到的安全与礼貌感受。
5. 还有同学愿意发言吗?请和你旁边的同桌聊一聊,谈谈你看到或经历的因为不礼貌行为而导致受伤的情况。
三、警示标志与日常安全
1. 大家看看这些警示标志,它们分别代表了哪些安全提醒呢?(通过课件展示各种警示标志,学生讨论其含义)
2. 在我们生活中,类似的警示标志到处都有,它们时刻提醒我们注意安全。我们要学会观察这些标志,时刻保持警觉。
3. 不过,并非所有地方都会有警示标志提醒我们,所以在没有标志的地方,我们更要留心,尽量避免危险发生。
4. 校园里也有许多需要注意安全的地方。请大家仔细观察,找一找哪些地方需要我们特别小心。
5.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这些情况我们班发生过吗?
- 用铅笔或其他尖锐物品打闹
- 在教室里互相追赶
同学们想想,我们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呢?
四、安全知识问答
接下来是安全知识问答环节,每答对一题就能获得一颗星星哦!
1. 如果同学之间发生了小摩擦,应该怎么处理?
A. 原谅同学或报告老师,让老师来处理
B. 记仇,事后找人教训对方
C. 以眼还眼,进行报复
D. 叫家长来校园处理
2. 在预防饮食安全方面,以下哪个做法是错误的?
A. 购买包装食品时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
B. 餐具要卫生,每个人有自己的餐具
C. 去不正规的小摊购买便宜食品
D.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3. 乘车时哪些行为是安全的?
A. 在道路中间拦车
B. 上车时推挤争先
C. 车辆行驶时,头手不要伸出窗外
D. 乘坐没有牌照或证照的车辆
4. 遇到别人打架时应该怎么办?
A. 上前围观,支持自己认识的人
B. 无动于衷
C. 上前劝阻
D. 告诉老师
5. 遇到火灾时,应该拨打哪个电话?
A. 110
B. 119
C. 120
D. 121
6. 在道路上行走时,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
A. 和同学边走边打闹
B. 人行道走路,没行道时靠路边走
C. 行走时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
D. 与车辆抢行
五、生活中的安全隐患
1. 使用*具时要避免什么行为?
- 比划或互相打闹
2. 湿手触摸电器会带来什么危险?
- 引发电器短路或电击
3. 使用金属制品接触插头底部会产生什么风险?
- 可能引发触电事故
4. 如果不小心摔倒了,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 尽量保护头部,避免摔伤
5. 在沙子或泥土中打斗,容易带来什么后果?
- 可能受伤或污染环境
6. 在湿滑的地面上奔跑,会有什么危险?
- 容易滑倒受伤
7. 站在凳子上往阳台下看会带来什么风险?
- 可能摔下去,造成严重伤害
六、感恩教育
1. 我们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的生命和成长,感谢爷爷奶奶的无私关爱,他们的慈爱如阳光般温暖我们。我们要孝顺他们,保护他们,照顾他们。
2. 如果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生病了,我们该怎么办?
3. 如果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手上受伤了,你会怎么做?你会学会如何包扎吗?
4. 请同桌之间练习包扎技能,互相帮助。
七、结尾
1. 安全与礼貌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牢记的,只有在安全与礼貌的保障下,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幸福、健康。让我们时刻关注安全,礼貌待人。
2. 最后,播放《祝你平安》歌曲,祝愿每一位同学平安健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3
认识钟表与时间的奥秘
一、认识钟表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钟表的构成。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它们围绕着12个数字排列的圆盘转动。整个钟面分为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为5小格,总计60个小格。这种分割让我们能更精确地读取时间。
二、时针和分针的运动
时针的运动:
时针每向前走一个大格,表示时间过去了1小时。比如,从1到2之间的距离,就是1小时。
让我们看看时针从4走到几的时候,表示过去了多少小时呢?这种认知让我们更加熟悉时间的流逝。
分针的运动:
分针每走过一个小格,表示时间过去了1分钟。这样的细微划分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读取分钟。
三、时与分的关系
时钟面的表现:
当时针从12走到1的时候,分针会经过多少分钟呢?通过直观的演示和讨论,我们可以理解到1时等于60分钟。
时刻的识别:
看时针指向的位置和分针指向的小格数,我们可以准确地识别出现在的时间是几点几分。这种技能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实用。
四、练习与应用
在课堂上,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巩固所学:
互动*作:
让同桌的同学们合作使用钟表模型,来模拟设定不同的时间。
实际练习:
利用投影仪展示课本上的练习,帮助大家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时间识别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可以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出珍惜时间的习惯和意识。因为时间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数学正是帮助我们理解和管理时间的重要工具。
这篇文章旨在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钟表和时间的相关概念,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