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总复习之名著导读

《水浒传》训练题

九年级名著导读

一.填空.

1.《水浒传》的作者_______,朝代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小说。

2.《水浒传》中冒充李逵拦路打劫,后被李逵一*打翻在地的人是_______.

3.《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八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_位.他们是_、4.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蒋门神等人后,在墙上写下了哪八个字_____________.

5.征方腊时,曾身穿龙袍乱闯的人是_______。

6.梁山泊义士在最后一次战斗,痛失一只手臂的人是____________.

7.朝廷中是_____摆下“连环马”大破宋公明,梁山好汉中______最后破了“连环马”。

8.“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_____在______写的__________诗。

9.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浒传》中的,他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手刃_____,斗杀_____,为兄报仇。在快活林里醉打_____。

10.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他的绰号是。

11.《水浒传》中三位女将是、、。她们的绰号分别

是、、。

12.”智扑擎天柱”中英雄好汉是他的绰号是。

二.写出与下列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

⒈大闯五台山_____⒉误入白虎堂_________⒊风雪山神庙_______4.醉打蒋门神_________5.怒杀阎婆惜________6.大闹清风寨______、7.智取生辰纲______8.浔阳楼题反诗_____9.血溅鸳鸯楼________10.斗浪里白条

四、说一说《水浒传》的主要艺术成就。

《傅雷家书》训练题

1、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

2、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留学海外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

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书,就是《》。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

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做事要,礼仪要;遇困境,获大奖;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

4、《傅雷家书》信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

何,,以及如何正确处理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九上总复习之名著导读

《水浒传》训练题*

一.填空.

1.施耐庵元末明初章回体2、李鬼。3.三位,王伦、晁盖、宋江。4.杀人者,打虎武松也。5.阮小七。6.武松。7.呼延灼、徐宁8.宋江、浔阳楼、反诗。9.潘金莲,西门庆,蒋门神。10.史进九纹龙11.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一丈青,母夜叉,母大虫12.燕青浪子二.写出与下列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⒈鲁智深。⒉林冲⒊林冲4.武松5.宋江6.花荣7.吴用。8.宋江9.武松。10.李逵三.补全回目。⒈鲁提辖。⒉鲁智深。⒊花和尚,豹子头。⒋林冲,杨志5、杨志,吴用。四、说一说《水浒传》的主要艺术成就。1、《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大都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林冲、鲁智深、武松、吴用、李逵、宋江等。2、《水浒》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用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3、在语言上,《水浒》用的是古白话,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塑造形象惟妙惟肖,绘声绘*,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傅雷家书》训练题*1、人间喜剧2、傅雷家书,傅聪,傅敏。3、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谦虚,严谨,得体,不气馁,不骄傲,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4、劳逸结合,正确理财,恋爱婚姻。九下总复习之名著导读《简爱》练习题64、《简.爱》作者是()国著名女作家。(英国)65、《简.爱》的作者()与她的两个姐妹()和()并称()三姐妹。(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勃朗特)66、《简.爱》这一故事主要发生在()、()、()三个地方,其中()最重要。(劳沃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67、《简.爱》成功塑造了()()()的妇女形象。(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68、简.爱与()的主人()先生产生了爱情。(桑菲尔德庄园,罗切斯特)69、小说以罗切斯特第一次婚姻以及和()的交往,讽刺了以()为基础的爱情和婚姻。(英格拉姆小姐,金钱)70、()阻止了简.爱和罗切斯特的婚姻。(梅森)《格列佛游记》练习题1、《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_________来选拔官员的;他第四次出游,来到_________(国名)。(威海市)2、千百万人熟知的“雅虎”网站,原名“yahoo”,在《格列佛游记》的第四卷“_________”中提到的怪物“雅虎”,现已成为因特网世界最令人熟悉的名词之一。3、《格列佛游记》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名)抨击英国18世纪的资本主义统治,颇具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彩。4、《格列佛游记》作者是_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参考*1、绳技或在绳子上跳舞的技术慧骃国2、“智马国游记”3、大人国、小人国、讽刺*彩4、斯威夫特、格列佛

名著读后感2502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48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海明威为何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读完《鲁滨孙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小说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

我仿佛看到轮船甲板上站着这样的一个人:他放弃了富裕而又舒适的生活,厌恶那庸庸碌碌的人生,从而开始了一次与死神决斗的生存大挑战。种种的不幸与困难并没有压倒鲁滨孙,反而使他更加坚强。上苍给予鲁滨孙的困难,对于他也更具有挑战*!

风暴海啸,全船抱歉,还差一点点。让我继续:

风暴海啸,全船除鲁滨孙外无一幸免,真正的生存挑战才刚刚开始!

流落孤岛,他为了找到合适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鲁滨孙在小山下搭了一个帐篷,而且尽量大些,里面再打上几根木桩来挂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个临时*围墙,作防御工事。但只过了十几天,突然发生塌方。鲁滨孙不但把落下来的松土运出去,还装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撑起来,免得再次出现塌方的灾难。永不放弃,鲁滨孙奠定了生活的基矗。

一次,鲁滨孙无意中掉在墙角的谷壳,竟然长出绿*的茎干。不久,长出了几十个穗头,这真是老天的恩惠。从此,鲁滨孙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数种子来试验,以得到更多的粮食。最糟糕的一次试验,大麦与稻穗的收成仅获了半斗而已。但是,经过这次试验,使鲁滨孙成为了种田高手。知道什么时候下种,现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种两次,收获两次。永不放弃,鲁滨孙有了生活的口粮。

造船回乡,鲁滨孙又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无数的心血。光砍树就是数月。但由于事先没有考虑周全,船离海边太远,他怎么也无法让船下水。这下,数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灭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现,这个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

鲁滨孙是个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孤身一人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7年。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勤奋劳动,把小岛经营得有条不紊。他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这本书教会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让我们摆脱困境,实干比信念更重要……

我的人生也会随着这本书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进,永不放弃!

名著《童年》读后感400字3

我们的童年充斥着鲜花、欢乐与美好,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就像是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然而,你曾想过在旧社会上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吗?他们是幼苗,可却硬生生“拔苗助长”成了大树,经历了风吹雨打,变得坚强而不屈。

高尔基,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是《童年》作者。由于父母早亡,他十岁时便出外谋生,到处流浪。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等等。高尔基以他的自身的经历写出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便是其中之一。

《童年》记录了主任公阿廖莎的成长经历,阿廖莎四岁丧父,跟着母亲来到了外祖父家中,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怨念,贫寒而困苦的市井家庭。外祖父贪婪而自私,在家中非常粗暴、冷酷。在这个家中,只有外祖母善待他,给予他温暖,给予他关心。

阿廖莎童年充满了丑陋,但他始终保持着善良。这也是因为生活中的那些好心人,教导他去乐观。

我们这一生,总会遭受许多挫折,经历许多痛苦,我们要向外祖母一样,乐观面对生活,用笑脸、幽默去改变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