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会写“贺、顾、迅”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回报父母的爱,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
学习在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及歌曲《懂你》。
文字投影片。
学生查找自己最满意的生日照片或一份生日礼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a. 学会自由读课文。 b. 检查生字读音:蕴,读“yùn,不读wēn;霎,读shà,翘舌音,不要读成sà;拙,读zhuō,不要读成zhuó。
(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在单元导读时已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幅图中学生的表情和动作,试着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两幅图。 (如,第一幅图:热闹、兴奋、骄傲、兴高采烈;第二幅图:沉默、不安、羞愧、不好意思等)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在同一节课堂上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表现呢?让我们再一次默读课文,找一找,哪儿到哪儿是写这一堂课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一幅图片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二幅图片的。
提出要求,合作学习
同学们在读书中一定发现了课文中对话很多,而且这件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那我们就以演课本剧的形式来学习这篇课文,好吗?
要想演好课本剧,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提出几点要求) a. 每个人都要认真练习朗读,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 组内商议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 c. 画出描写自己所扮演角*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句子,再认真多读几遍,读出人物的语气,仔细体会应该怎样才能演好。 d. 共同讨论一下扮演老师和学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在组内排演。
深入小组,个别指导
教师深入小组,了解一下各组学生读书情况,并在角*把握上与学生共同探讨,尤其是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要结合他所画的重点语句进行个别指导。
小组表演,引导评论
激发兴趣:哪一组愿意为大家表演《可贵的沉默》这一堂课?那我们其余同学就来做小小评论家仔细观看表演,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进行评论。一会儿,我们来评出这一组中的“最佳演员”,好吗?
小组表演,老师和学生一起认真观看。
引导学生评出“最佳演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依据──结合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来深入体会爱的情感。如,
a. 对老师的表演要做到和蔼可亲、真诚平等。 这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对爱的感受过程中,非常*,语言儿童化,“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啊,这么多啊!”与孩子们的情绪是一致的;当孩子们与她一起点数、回头看,站起来、快乐交谈时,老师都没有阻止,而是让他们尽情表达被爱的欢乐。在引导学生回报爱的过程中,与孩子一同沉默,没有批评和教育,而是轻轻地问和提建议,使孩子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孩子们潜意识的开发、觉醒,靠老师的引导、启发,这是一位具有高超教育艺术的老师。 在评论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以扮演者的表情、动作、腔调进入评价,从而体会文中老师的形象与教育的艺术。 b. 对文中学生的表演要真实自然。 在表演对爱的感受这一过程中,要表现得兴奋热烈。对“异口同声”“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索*站了起来”等词句,要引导学生在评论中体会文中学生当时的心理活动:生日,带给他们的是欢乐,是浓浓的亲情,因此,他们才那么兴奋、那么骄傲、那么急于表达被人爱的欢乐。 在表演体悟到要回报爱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评论中体会“寂然无声”“沉默不语”“刚才追逐我的目光,此刻全躲开了”“像获得赦免”“七嘴八舌”等词句的理解,认识到孩子们的心理变化:热闹兴奋(感受到爱)──羞愧不安(意识到自己从未回报过爱)──热闹兴奋(准备回报爱)。
小学课文《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范文2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插图,根据生活经验想像课文描述的场景,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初步懂得应该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
体会孩子们情绪的变化,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初步懂得应该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应该回报父母的爱。
课前交流
(播放《祝你生日快乐》)会唱的同学一起唱。听着这首歌,你想起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关于生日这个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都有说不完的话。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生日有关的课文。
1.板题,齐读。
2.理解“沉默”
3.质疑:为什么说这沉默是可贵的呢?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词语,认读。
迅速蕴藏霎时恰恰
犯错稚拙烦恼神气十足
左顾右盼异口同声不约而同
寂然无声热闹沉默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
(一)感受爱(1—9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哪些自然段是写这个画面的?
2.是什么原因使同学们这么兴奋、快乐呢?课文中有哪些句子写出了同学们的兴奋、热闹?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来,再读一读,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3.反馈交流:
(1)(随机出示句子)指名说→指导朗读
a.“知道!”“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b.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c.我的情绪迅速地传染给了他们,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15、16、17……”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重点抓“异口同声”“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体会他们快乐、得意的情绪以及教室里热闹的气氛。)
(2)我们一起把这个热闹的场面展示出来,你们就是这群快乐的孩子,我就是那位老师,师生合作读——
5.小结:其实这就是爸爸妈妈对孩子们的——(爱),我们都深深地——(感受到了)。(板书:感受爱)
(二)品读沉默(10—13自然段)
1.在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时,同学们骄傲、兴奋,教室里也热闹非凡。可是,看——(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有什么变化?
2.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这幅图的?
3.自由读,文中是哪些地方写孩子们沉默了,教室里很静的?用喜欢的符号划出来。
4.反馈交流,出示句子。
(1)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过了一会儿,几位女学生沉静地举起了手。
(2)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理解“寂然无声”。
指导朗读(读出静)
5.拓展练笔
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沉默了足足一分钟,他们在想:
反馈交流。
6.孩子们沉默着,作为老师的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我又在想什么呢?
引读第10自然段,
7.这极为珍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说这一片寂然无声的沉默是可贵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去寻找*。
《可贵的的沉默》教学反思3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主要描述了孩子们在课堂上体会到父母的爱并因此感到快乐和骄傲,但当谈及自己是否向父母祝贺生日时,孩子们却选择了沉默。这种对比引发了老师对孩子们情感的关注,并通过引导让他们理解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重要*,以及沉默的价值。教学目的旨在让学生深刻领会文中的教育意义,学会关心他人,回报父母之爱。教学重难点在于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以及如何体会沉默的可贵。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第一幅图表达孩子们快乐、兴奋地感受父母的爱,第二幅图描绘孩子们在被问及是否向父母庆祝生日时的沉默情景。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意识到仅仅感受到父母的爱是不够的,更应该以行动回报父母的爱。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动*,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的积极*,并使他们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在理解课文重难点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发现并感悟其中的问题,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在读最后一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片沉默”的特点,并讨论沉默之所以可贵的原因。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仅解决了教学难点,还更深刻地让学生理解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