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读过《盲人摸象》这一典故。

这篇寓言讲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五个盲人摸一头大象,摸到象牙的,就说像一根大萝卜;摸到了象耳朵的,说它像把大扇子;摸到象腿的,就说大象跟圆柱子差不多;摸到象脊背的,说大象就像一张大床;最后一个人摸到大象的尾巴,说大象像一条长绳子。其实他们说的都不对。但是他们都坚持自己的看法,不相信别人。

《盲人摸象》的读后感500字

有一位国王把这个故事说给大臣们听,说完后,国王点出寓意:“大象如佛,一切众生就是盲人,众生只凭自己看到的一面,就对真理妄加猜测,自以为是,这不免有很多偏颇。”看事物要从全方面去看,不能只看片面,妄加猜测。

现实中,有许多人都知道盲人犯了这个错误,但是他们自己还犯同样的错误,却全然不知。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们的学习非常重视,认为学习好就是个好孩子,学习不好一定是个坏孩子。比如说我,每次领报告单回家,如果不进前十名,就会被臭骂一顿,如果连前二十名还没有进,那就惨了,整个假期就不得安宁。其实看这个问题,要从多方面,在小学阶段,不仅要学好,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学习好习惯,学会做人。如果家长把孩子作为学习的工具,一味地只让孩子学习,而不注重孩子其他方面的均衡发展,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有些人身体不舒服,到医疗一检查,原来是缺钙,于是就天天吃钙片。过了一二个月,又开始不舒服,结果一检查,还是缺钙。他们就会问了:“我天天吃钙片,怎么还会缺钙?”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他们不能全面的看这个问题,光吃钙片有什么用,吃了消化不了,就算吃十年钙片又有什么用呢?它消化不了,就是属于看问题不够全面。

这就是《盲人摸象》给我们的启示。要从事情的各个方面去看,不能仅从片面来看一个问题,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生活中发生的事。

盲人摸象2

在上课时,老师走进了教室,宣布了当天的活动:“今天我们要一起去外面摸摸大象。”学生们纷纷疑惑地问:“大象?这里东营有大象吗?大象在哪里?”老师并没有解答我们的疑问,只是简单地说:“我们到那边广场去。”

抵达广场后,左寻右觅,却始终没有找到大象的踪迹。这时,老师走了过来,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询问:“大象在哪里?”老师神秘地回答:“大象就是你们自己的鞋子。”原来,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先将一只鞋子扔出去,然后蒙上眼睛,靠摸索找到并穿上鞋子的人获胜。

游戏开始时,王昊洋显得紧张而又兴奋。他摸索前行,左摸右摸未能找到鞋子,引起了一些同学的不耐烦。有同学指点着他说:“向左走!不对,向右走!”王昊洋生气地质问:“到底是往左还是往右?”最终,在同学们的指引下,他成功找到了自己的鞋子。

轮到我时,我试着用脚探测前方,却一无所获。伸手摸索,也未感到鞋子的存在,让我焦急不安。突然,我记起我扔鞋子的地方是一个凹陷的地方,于是兴奋地朝那个方向前进。脚下一陷,我心想:“找到了!”果不其然,我摸到了鞋子,迅速穿上。我赢了!这个游戏让我亲身感受了盲人的感觉:蒙上眼时的紧张,以及找到鞋子后的轻松和快乐。

这真是一个富有趣味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

盲人摸象3

【成语名字】盲人摸象

【成语解释】盲者以各自所摸大象身体的不同部位来形容象。比喻以偏概全,不能了解真相。

【成语典故】《大般涅盘经.卷三○》中描述了一个国王命令大臣牵一头象来示给盲者看的故事。大臣带领众多盲人来触摸象,每个盲人摸到的部位不同,因此对象的外观也有了不同的描述。有的触摸到象牙说象像萝卜,有的触摸到象鼻说象像杵,以此类推。这个故事启示人们不要以个别片面的情况来代表整体,以免误解事物的真相。

【成语注解】1、尔时:指当时的情形。2、敕:命令。3、示竟:展示完毕。4、莱伏根:指萝卜。5、木臼:木制的臼。

【成语出处】1、宋.葛胜仲〈*罗汉赞.一尊者乘六牙象沙弥一人执手炉其前〉:“盲人摸象,臆说据指。堂堂应仪,示汝全体。”2、明.张岱〈大易用序〉:“盲人摸象,得耳者谓象如簸箕,得牙者谓象如槊,得鼻者谓象如杵,随摸所名,都非真象。”3、明.周宗建《论语商.卷上.乡党第.乡党篇》:“若拈着一相,随拟一法,正是盲人摸象、痴儿认指。”4、清.朱彝尊《经义考.卷一一四.诗.袁氏毛诗或问》:“仁〈自序〉曰:“朱元晦于《诗》,尽去孔门序说,而以意自为之解。盲人摸象,岂不揣其一端,然而去象远矣。”5、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唐有孙?抑?短圃稀贰⑹匚轮????帜浮⒑稳酥?暮?hellip;…四呼如盲人摸象,仅得一肢,以为全体,而所得者是真非赝。”

【语义说明】比喻以个别片面的情况代表整体,无法了解事物的真相。

【盲人摸象造句】 1、他对这个新领域的了解仅限于表面,这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很难得到正确的认识。 2、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只凭一时的感觉,否则就会犯下盲人摸象的错误。 3、他们对这个议题的讨论就像盲人摸象,每个人都只能看到部分,却无法理解整体。 4、盲目地相信谣言就如同盲人摸象,只能得到局部的真相,无法看清全貌。 5、我们不能只凭个别案例就下结论,那样就是在盲人摸象,无法得到全面的了解。

【参考词语】三盲摸象、众盲摸象、摸象众盲、盲人说象【成语解释见“盲人摸象”条】

【盲人摸象的成语故事】 《大般涅盘经》中有一个譬喻故事,用以说明人们对事物的片面认识。在古代,有一个国王命令大臣召集盲人来摸大象,并要求他们描述所摸到的部分。每个盲人触摸到象的不同部位,比如有人触摸到象牙,认为象像萝卜;有人触摸到象耳,认为象像箕;有人触摸到象腿,认为象像树,以此类推。这些盲人只能看到象的一部分,却无法理解整体的真相。这个故事被用来比喻人们只见到事物的一部分,而无法全面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产生了“盲人摸象”的成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