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书的扉页,缕缕墨香好似清醇甘露般将我陶醉。于是,清新的感觉从足底传遍全身,最终化作一缕暗香,从我七窍中袅袅升起。 ——题记

书香袅袅润心田

打开书架的玻璃窗,一本本书整齐地排列。《上下五千年》述说了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经历的风雨、艰辛与无畏,古老的民族文化从未间断至今,滋养着每个华夏儿女的心灵;《史记》描绘了*历史的光辉征程,兴衰变迁的漫长道路……透过书,我仿佛又看到那一位又一位*人坚毅的双眸,和不屈的灵魂,我的心仿佛在震颤。

我又从历史的厚重中跃入了欧洲浪漫独特的风情……我看到了麦琪与丈夫彼此交换礼物的那一刻,温馨与感动的气息弥漫进我的心灵;我又看到了保尔为祖国奔波时的坚定与失去光明忍受病痛时依然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身影,我感受着那钢铁般的精神……

读书就好似品茶一般,慢慢咀嚼着它的清香,百尝不厌,韵味十足,感悟颇多。袅袅的香气滋润着心灵,洗涤着灵魂,使我的生命也变得厚重。

好的书我总喜欢珍藏,等待它书页发黄,嗅着它清新淡雅的香气浸入我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最喜欢那些语言优美,行文简短却最能表达内心情感的现代诗歌,那就如同梦境一般。梦中,我漫步在志摩的康桥上,层层水波激起我心中的涟漪,我与志摩一同回首那美好的岁月与思念的伤感;我又来到海边,昂首面朝大海,感受着海子那种豁达与天人合一,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幸福之中,嘴里轻轻吟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就这样,我整天穿梭在时光的隧道中,与鲜活的人物进行无数次亲密接触。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它引领我成长,那一串串文字形成了音符随着心情流淌,袅袅的书香就在这时间的更替中追随着我的脚步,滋润着我的心灵。

余音袅袅2

余音袅袅的成语故事:

宋代文学家苏轼因*触犯,被贬谪至黄州。在黄州的岁月里,他虽身处异地,却仍以文字寄托情怀,表达自己对人生、历史、自然的感悟。1082年,苏轼在黄州创作了《前赤壁赋》,这篇赋以月夜泛舟游赤壁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典故的回忆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前赤壁赋》描绘了苏轼与朋友们在月夜泛舟时的景象,赋文情致深远,文笔流畅,情感真挚。其中“余音袅袅”一语,形象地描绘了游船上流淌的余音,如同美妙的音乐环绕耳畔,意味着情感和思绪在夜晚里悠远绵长,与作者对历史风云的思考相呼应。

这个成语自古以来被用来形容美妙动听的音乐或声音,它不仅仅代表了作者对游船余音的感受,更寄托了苏轼内心深处对于人生、历史的感悟和思考,反映了他对现实境遇的豁达和对人生的超然态度。

《前赤壁赋》作为苏轼黄州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当时引起了文坛的轰动,也成为了后人研究宋代文学和苏轼创作风格的重要文献。而其中的“余音袅袅”这一描写,更是被后人引用和传承,成为了表达美好音乐、美好情感的经典成语之一。

冬雪飘飘梅香袅袅700字作文3

飘雪之晨,我倚窗而坐,柔荑托颚,静观雪景。雪零星落下,如窗花飘零,而天公并不作美,接之遂化无;似美人,伊着一袭素衣,袅娜身姿舞,款款而至;如无香之梨花,但雪因无香,平添了几分素净,安宁,淡雅,清新,似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娥。

至院,见雪洒满地,即止。不忍心踏之,如此美好之物,怎能忍心践踏或蹂躏?静静立着,雪也不间断地落着,雪与我,似是已化进这冬季里了。雪伴我,无孤独之感,倒是添了些许欢愉。悄悄地,我们谁也不言,生怕坏了这静。我们认为,只须这样久久凝视,足矣。

梅开之夜,我悄然走进阳台,刚跨了门槛,便闻见梅香袅袅,梅香淡然入鼻,浓烈却不失淡雅。香气在空气中久久萦绕,我跟着香气走进,原是梅花,虽望不见她,却能想象出她一人于丛中独芳自开的情境,那种不惧,不畏,不怕的深情,只淡然一笑而过。她的婀娜多姿的身影湮没在黑夜里。

正这样想着,疾步跑去开了灯,梅花的芳颜便尽现。不得不感叹她的美,动人,让人从心底里觉得她是极美的。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与梅,天公之佳作。墙隅之处,梅独开,雪伴她,黯然落下。氤氲香气于空气中酝酿,久久方才入鼻,却浓浓久不散去。再转眸望雪,洁白无瑕,至纯至真,若有玉与其同*,那必然是玉中极品。

雪与梅,互相伴之,相得益彰;雪配梅,无约定,却如已约定一般,每每冬季,一同出现,同为冬之佳品,皆于丛中笑;雪同梅,不离不弃,即使淡然消无,也定会在下一个冬季同时翩然而至,永远不弃。

雪,即使无香,仍有人伴它。

雪,纯白无暇,至纯至真,无人厌它。

雪,素净淡雅,恍若芳华,何人弃它!

梅,即使略白,仍有人伴它。

梅,氤氲香气,惹人靠近,无人嫌它。

梅,不惧不畏,恍若烈女,何人离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