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小超人》的作者是朴琳琳,这是一本最活泼有趣的法律书,每个故事的未尾都有《姆指超人小贴士》和《姆指超人特别法律讲堂》。书中的主人公马米因为他的善良和勇敢,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赋予了神奇的魔法,成为一个守护正义的百变小超人,并且和来自克利斯星球的力大无比的姆指超人成了好朋友。由此,一连串新奇有趣的故事在他们身边接连发生。
在《小桔子上学记》中,马米为了装病不去上学,就是把脑门贴到热水杯上,姆指超人看出了他的心思,不容置疑地对他说《未成年人保护法》里的法律规定,马米听了,就索*把衣服和裤子胡乱往身上一套,变成了一个小人,驾着玩具车上学了。马来的车在路上失控了,撞向了石头,滚到了小桔子家里。姆指超人知道小桔子的爸爸不让他上学,就对他讲了法律问题,让小桔子重新上学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应当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儿童享有义务教育权。
《冒牌老爸》中,马米期中考试考砸了,于是他变成了老爸的模样,来开家长会。杨老师说到马米时,马米很不服,大声为自己辩解,姆指超人也为马米发表了辩护词,很快就说服了老师和家长。从此作业也变少了。原来我们也享有休息*权。
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除了义务教育权,休息*权还有隐私权、身体健康权、受教育权等等。如果你也觉得很有趣,那么就去看看吧!让我们都理直气壮地做孩子!
《百变小超人》读后感600字2
以前,我总是以为法律这门学问有点枯燥,有点高深,有点遥远,在我阅读了《百变小超人》这套丛书后,我的想法完全改变了。
《百变小超人》是*法制出版社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普法童话,被称作最活泼有趣的法律书,目前有《百变小超人1》和《百变小超人2》两部作品,分别以权利保护——理直气壮做孩子和预防犯罪——法律护航,快乐成长为主题,用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讲解法律知识。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小学生马米因为他的善良和勇敢,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赋予了神奇的魔法,成为一个守护正义的百变小超人,并且和来自克里斯星球的拇指超人成为了好朋友。由此,他们一起经历了好多好多不可思议的事。比如有一次,主人公马米考试没考好,不敢让爸爸来开家长会,他就变成爸爸的样子参加家长会,并以爸爸的身份在家长会上吐露了希望减轻学生们课业负担的心声,精通法律的拇指超人由于身体只有拇指那么大,就藏在马米的头发里,他告诉老师和家长们:法律规定,学校应当和家长互相配合,保证小学生们的睡眠、*时间,不得加重学业负担。后来老师和家长们采纳了马米爸爸的意见。令人意外的是,学业负担减轻后,学生们得到了充足的休息和放松,学习成绩非但没有下降,反倒提高了一大截呢!
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小故事,不知不觉地,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法律知识,比如这则故事提到的休息*权,还有隐私权、著作权等等。
《百变小超人》这套书让我感受到学习法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法律其实并不遥远,也并不陌生,他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像忠诚的卫士一样,无时不刻地守护着我们!
关于《花样女人》的读后感3
“花样女人”这个词组,从微妙的汉语运用与排列来看,可以有两个含义:一是花像女人,二是女人像花。把女人比作花,把花比作女人,这并不算新奇。我们不仅从外在形象上进行比较,更是从内心深处进行比较。因此,《花样女人》成为一部非常有趣的书籍。
这本书的法文名原意为“富有生气的花”,或者可以译为“活灵活现的花”,是19世纪插图画家J·J·格兰维尔的传世之作,于他逝世之年出版。
格兰维尔(18xx年——18xx年)出身于艺术世家,在年轻时期为几家讽刺刊物画漫画。在七月王朝(18xx年——18xx年)路易·菲利普统治时期,巴黎报刊的漫画揶揄之作极尽讥讽之能事,杜米埃、乔阿诺见弟、莫尼族都是当时的名家。
格兰维尔以其版画集《白日变形记》(18xx年)而闻名。这是一册针对巴黎风情的社会讽刺画,动物穿着人的服装,扮演各种社会角*,刻画入微,使格兰维尔成为19世纪大插图画家的佼佼者。他还模仿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创作了一组风俗画《动物的私生活与公开生活》。出版社为巴尔扎克、缪塞、朱尔雅南、夏尔诺迪埃等人的作品配插图,而《动物的私生活与公开生活》则与此相反,以图像为主,再配以文字。
18xx年,格兰维尔发表了《另一个世界》,引起了波德莱尔的注意,不久又获得了超现实主义者的青睐,成为他们学派的一部样板作品。其中一章的标题是“花的节日”,从动物的变形到植物的变形,用一位评论家的话来说,从“人·动物变化”过渡到“人·植物变化”。这也是格兰维尔最后创作《花样女人》的思路全过程。《花样女人》还秉承着作者的一贯做法,即格兰维尔负责画图,然后由作家们撰写文字。这次,由塔克西尔·德洛尔、阿尔方斯·卡尔和弗里克斯伯爵三位作家执笔。书中收录了法国庭院培育的各种花木、外国的奇花异草,以及野地中的花草。
过去,格兰维尔在漫画中表现出尖刻的讽刺和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在《花样女人》中却呈现出温柔雅致的诗意。他运用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用花来展现女*的思想感情,挖掘前人忽视的花的情感,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
格兰维尔并不追求科学的精密*,他是一位艺术家,而不是生物学家,只是在巴黎植物园里研究了花草的习*,并赋予了花草奇幻的阐述。他要求文字也沿着这条思路去表现花草的精神。这三位作家的文字确实摆脱了生物学家正襟危坐的态度和枯燥无味的说明,他们的文字精妙处独具匠心,稚拙处则反映了19世纪法国人的社会观。
阿尔方斯·卡尔是小说家、记者和园艺爱好者,他留下了一句名言:“愈变愈是这么一回事。”他说有三种爱花的方式:一种是生物学家的爱好,他们把花压扁、干燥,埋入称为标本集的坟墓里,最后用一种谁也看不懂的文字起个怪名,写上墓志铭一一说明;一种是收藏家的爱好,他们只关心稀有品种,收藏不是为了观赏和嗅闻,而是向人炫耀,他们爱的是其他人看不到的花。第三种是普通人的爱好,他们在二月的早晨,蓦然发现草丛中开放的第一朵报春花,欣喜万分,把它看作是春天的第一个微笑。他们爱花只因为它是花,有美丽的颜*与幽雅的香味,以及人们为花付出的辛劳。
他们能看到抱歉,还差一点点。以下是续文:
人间的珠宝只是对花草的模仿,钻石是晶莹纯洁的露水,而花朵则是香气扑鼻的活宝石……花儿怀着一颗忠诚的心,在灼热的阳光下萎靡,在强劲的秋风中凋零,但你可以相信,明年的某个某月某日,它们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再次向你展示美丽芬芳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