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情重义,正是《最后一头战象》最打动我的地方。因此,文章特别关注了战象的四个主要行动:重新披上鞍具、泪别村民、凭吊战场以及与战友长眠。然而,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却过于专注于这些事件的具体描述,而忽略了体现战象情感核心的重情重义这一主题。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和收获都不尽理想。
重情重义,应是战象故事中的精神纽带,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然而,在我的教学中,我并未将此作为设计教学的核心,而是单纯关注于战象的行为,试图解读其是否反常,以及具体在文本中如何表现。由于缺乏重情重义这一核心思想的支撑,我的课堂解读显得牵强和空洞。例如,若我能提出更具启发*的问题,如:“战象展现了何种情感?它如何在行动中体现了情深意重?”或许就能更清晰地揭示出情感的核心,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从语句和词语中推测出角*内心的感受。
其次,我未能在课堂中营造轻松的氛围。一堂成功的课程应当使学生精神振奋,不感到疲劳,应该是一个氛围轻松的学习环境。然而,在开始时,我过于沉浸在朗读中,导致课堂变成了单向的朗诵和听众的互动。若我能以更开放的问题开始课程,如讨论学生对大象或战象的印象,逐步引导他们进入文本世界,也许课堂氛围将更加活跃,学习效果也会更显著。
最后,我也未能激发学生的主动阅读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成为主导者,鼓励他们从个*化角度去理解文本,解决他们的学习困惑。然而,我未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和关注点,而是过于专注于我自己的问题,导致学生变得被动,课堂也变得呆板和枯燥。若我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难点,设立更开放的问答环节,或许学生会更积极地参与讨论,课堂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2
对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的深度解读与拓展
一、 教材分析部分:
1. 对文本解读的深化:
主题升华: 教材分析准确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即“悲壮、感人、发人深省”。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歌颂了嘎羧怎样的高尚情怀? (忠诚、勇敢、善良、热爱和平…) ,并结合时代背景,探讨作品的现实意义,例如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等等。
人物形象分析: 除了对嘎羧形象的分析,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其他的角*,例如村民、波农丁,分析他们与嘎羧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人物特点。
写作手法赏析: 教材分析中提到了“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充满深情的笔触”等写作特点,可以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例如比喻、拟人、环境描写等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是如何将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具体的。
2. 对学情的把握:
教材分析中提到“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这体现了对学情的关注。
可以进一步思考: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如何?他们对动物小说有哪些阅读经验?针对这些特点,如何设计更具针对*和趣味*的教学活动?
二、 教学目标部分:
1. 目标的全面*和层次*:
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
可以进一步细化目标,例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除了识字写字,还可以增加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可以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运用。
2. 目标的具体*和可*作*:
教学目标中的一些表述可以更加具体,例如“感悟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可以具体为“通过嘎羧的哪些行为,你能感受到它的善良和忠诚?”
还可以设定一些可量化的指标,例如“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能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人物的情感”。
三、 教学重难点部分:
1. 重难点的突出:
教学重难点设置合理,抓住了文章的关键和学生的学习难点。
2. 突破重难点的策略:
可以进一步思考:针对这些重难点,可以采用哪些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角*扮演、情景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对比阅读、拓展阅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四、 教学流程部分:
1. 教学环节的安排:
2. 教学活动的設計:
导入环节的设计新颖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品读环节的设计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人物的情感,但可以更加丰富多样,例如:
增加互动环节: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例如:分组讨论、角*扮演、问答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可以结合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例如播放战象的纪录片片段,播放舒缓或悲壮的背景音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拓展延伸: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阅读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或者查阅有关战象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3. 教学语言的运用:
教师的教学语言清晰准确,富有亲和力。
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语言的艺术*,例如: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和反思3
本课我们将共同探讨一篇充满感情和深刻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头战象》。这篇文章由*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于1969年亲自经历的云南插队时创作,讲述了一头经历战争洗礼的战象的故事。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上学期学过的关于大象的文章《与象共舞》。大象不仅是人们的朋友,还能为人类做很多事情。但你是否听说过,大象还能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这种大象被称为战象。今天,我们将了解那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
沈石溪以其细腻的文字和深厚的情感,将这头战象的生活娓娓道来。文章不仅让我们认识到战象在历史上的重要角*,还深刻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深入学习和体会这篇文章的精髓。
首先,我们需要掌握本课的生字,确保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它们。这些生字如“日寇、埋葬、阵亡、喘息”等,每一个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和情感*彩,对理解文章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次,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背后的情感和作者的用心。这并不仅限于读出文字,而是要从中感受到战象的坚毅和作者的深情。
接下来,我们可以以较快的速度阅读文章,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我们的批判*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作者精细的表达方式,体会战象所展现的高尚情怀和忠诚品质。战象在作者笔下,不仅仅是一头动物,更是一个战士,一个充满勇气和牺牲精神的英雄。
最后,我们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分析文章,交流对于特定段落或语句的感受和理解。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领会文章的主旨,还能够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技巧。
总之,通过学习《最后一头战象》,我们不仅仅是在理解一篇文章,更是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在探索历史与文学交汇处的情感共鸣。让我们一同投入到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中,用心体会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情感,相信这将会成为我们心灵深处无法磨灭的记忆。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神秘的动物世界,感人的一段故事!
嘎羧,*战争后唯一幸存的战象,26载的岁月催它年迈,知道自己大限已近,它重披当年的战鞍,告别村寨,来到昔日战场凭吊,又来到战友们的百象冢,自掘坟墓,庄严地将自己埋葬。课文以嘎羧行为为线索,语言细腻传神,场面生动感人,语言通俗易懂,结构层次清晰,是沈石溪动物小说具有代表*的作品。
这篇课文近2000字,学生阅读时,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动物内心世界,感悟动物情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情,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下几点: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落实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的要求。
从整体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
抓重点情节开展学习活动,重视体验和感悟,发挥朗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长文短教。
注重课内外结合,进行拓展阅读,初步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一、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 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学生自学
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聚焦语句:“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读出画面,指导读出情感,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第二部分:学习“再回战场”
聚焦语句:“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发现写法,读出情感,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小结:26个春秋,9000多个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战场嘎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让我们心潮激荡。
第三部分:略读“光荣归去”
聚焦语句:“土坑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朗读出情感
(三) 回顾文章整体,总结写作方法(板块三)
出示三段话
体会精神:嘎羧逝去了,但我相信它在生命弥留之际的壮举会永远印刻在我们的心中,它留下的是什么呢?
发现写作方法
小结: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感悟战象精神,发现本篇动物小说的特点。】
(四) 拓展课外阅读,体会表达特点(板块四)
教师出示作者的话:“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
【教学结束】
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阅读和感悟能力,并激发对动物情感的思考和关注。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5
《最后一头战象》为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作者沈石溪,2010年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为少儿读物。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2.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体会写法,体现对读法、学法、写法的指导。】
第二部分:学习“再回战场”
(1)聚焦语句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发现写法,读出情感
第一个画面大象用它的动作和神态来表达它的情感,这段话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指导读出情感。
(3)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出示两段话:
老师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
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激发情感
配乐朗读
(4)小结:同学们,26个春秋,9000多个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战场嘎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让我们心潮激荡。
【设计意图:想象画面,营造情境,品味细节,感悟战象形象。】
第三部分:略读“光荣归去”
(1)聚焦语句
“土坑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2)朗读出情感
(三)回顾文章整体,总结写作方法(板块三)
1.出示三段话
(1)体会精神
嘎羧逝去了,但我相信它在生命弥留之际的壮举会永远印刻在我们的心中,它留下的是什么呢?
(2)发现写作方法
2.小结: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感悟战象精神,发现本篇动物小说的特点。】
(四)拓展课外阅读,体会表达特点(板块四)
1.教师出示作者的话:“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
2.拓展阅读《斑羚飞渡》重点情节
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3.像这样的形象他还刻画了很多,如:《红奶羊》中机智的红奶羊茜露儿、《第七只猎狗》中舍身救主的猎狗赤利等等,希望大家通过阅读来感受动物的美好情感,高尚情怀。
4.布置作业:
(1)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整理在笔记本上。
(2)阅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
【设计意图:在“段落阅读”(板块二)、“整体回顾”(板块三)的基础上,课内外结合,层层深入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板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学设计6
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基于对学生和教学任务的分析,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进度、课程评估等做出系统设计,以达到优化教学质量的效果。以下是关于课文《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漫不经心、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复述这个故事;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找出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感情和对昔日战友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战象的基本特点;
3.学生收集其他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与自己的同桌分享。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效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说说对大象的印象
1.同学们你们见过动物园里的大象吗?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播放“动物园里大象”的幻灯片﹚
2.嗯,我们都喜欢和大象交朋友。可是,今天我们课文上的大象与动物园里的大象有什么不一样呢?大家都很聪明,今天我们的大象都披上了战甲,威风多了。我们把这样的大象称为战象。﹙板书:战象,并播放“战象”的幻灯片﹚
3.对照幻灯片上的图片与课文的描写,让学生描述下战象的外貌特征。
4.同学们用词很准确,描述得也很形象。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追踪经历过1943年战争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的去向吧。﹙板书:最后一头战象﹚
二、复习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1.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先来学习生字词,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给大家读读?﹙播放生字词的幻灯片,指名学生拼读生字,让其他人留意读音,并给以纠正﹚。
2.全班学生齐读生字,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些生字的理解,老师及时给以帮助。
3.出示5个成语,先小组讨论,再在班上汇报,老师重点解说“威风凛凛”这个成语﹙播放幻灯片﹚,然后让学生造句,加深理解。
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1.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看来大家回去都有做功课了,值得表扬,给点掌声自己……那么同学们,当你第一次看到“最后一头站象”这个题目时,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疑问吗?指名回答。
2.同学提出的问题都很好,现在我们一起默读课文,体会体会这些问题。
3.默读完这篇课文后,你知道它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指名让几位学生回答,播放幻灯片,出示故事梗概﹚
4.非常感谢以上的同学为我们复述这个故事!希望同学们回去之后也可以流利地,有感情地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亲人或者同学。
5.那么听完这个故事,你知道就快走到生命尽头的嘎羧先后做哪些事情了吗?现在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好吗?﹙指名让尽量多的学生回答,建议学生运用“首先……然后……其次……最后”来陈述﹚
板书:重披象鞍
告别村民
凭吊战场
庄严死去
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自己喜欢的六个成语。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体会战象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战象嘎羧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头大象,它在生命的尽头,做了四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是什么呢?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全班同学一起回答,并出示上节课的板书﹚
二、再读课文,找出重点语句,体会感情
1.同学们的记忆力都很棒,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分别画出描写这四部分内容的段落或者句子,小组自由讨论后,派代表说出小组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2.集体交流重点语句
﹙1﹚哪些句子描写了嘎羧“重披象鞍”情景?
“没想到,嗄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播放幻灯片,先指名请几位学生朗读这个长句,然后全班齐读,注意感情的投﹚
a.同学们,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读出了什么呢?﹙老师提示:想想嘎羧26年后再一次看到自己的象鞍,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
b.老师整理*,播放下一张幻灯片﹙主要从嘎羧对当年战争的回忆来解说﹚让学生体会嘎羧内心的激动后,再让学生带着这份激动齐读。
“象鞍上留着*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26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得凝重华贵;嗄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播放幻灯片,按照刚才“读课文—体会—再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体会: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嘎羧对战斗记忆犹新,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最后一头战象》最新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凝重、焦躁不安、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二、速度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题。屏幕出示,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沈石溪,被称为*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那么,作者给我们写了哪些事呢?请打开课本带着问题快速阅读:
1、这头战象是怎么来的?
2、本课写了关于这头战象的那些事情?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学生阅读后解决问题,并随着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战象衰老──重披象鞍──回到战场──埋葬自己(板书可以随学生回答灵活应变,也可以板书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小组之间讨论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
(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四、课堂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还有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二、研读语句,细细感悟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集体交流,感情朗读,加深感悟。可以根据学情,重点抓住以下几处关于嘎羧行为、神态的描写进行朗读感悟:
⑴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动与神情: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句话对嘎羧的动作、神情详细地进行了描写,让学生找出动作、神情的词,采用比赛朗读的方式,指导学生读得深沉、读出感动。引导学生体会到战象对象鞍的珍爱,读出它对过去的留恋与回味。(这段话体现出战象怀旧、善良。)
26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这句话通过对象鞍与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抓住重要词语(凝重华贵、英武豪迈),指导学生读出对战象的敬佩与赞咏。(这段话体现出战象英勇。)
⑵嘎羧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为: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地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嘎羧久久地凝望着,它可能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在它的吼叫声里,嘎羧在呼唤什么呢?然后采用表演朗读的形式,把战象对战友的怀念,对过去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场面无比留恋的悲壮深情读出来。
(这段话也体现出战象的怀旧、善良。)
⑶嘎羧在为自己挖掘坟墓的壮举:
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
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引导学生想象:这头战象那么费劲地挖坟墓,是为了什么?它的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是在告诉人们什么?
这几个段落要指导学生精心品读,读出内心的感动与敬佩。(这段话体现出战象的坚强、忠诚。)
课文里还有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吗?找出来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刻的感受吧!
2、交流读后的感受: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对嘎羧生命最后一程的细腻描述,赞颂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字里行间,也有更深刻的含义──它虽然只是一头战象,却有着超人的情怀,这值得人们细细品味、深深思索。
人教课标版《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凝重、焦躁不安、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二、速度课文,了解大意
齐读课题。屏幕出示,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沈石溪,被称为*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那么,作者给我们写了哪些事呢?请打开课本带着问题快速阅读:
1、这头战象是怎么来的?
2、本课写了关于这头战象的那些事情?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学生阅读后解决问题,并随着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战象衰老──重披象鞍──回到战场──埋葬自己(板书可以随学生回答灵活应变,也可以板书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你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小组之间讨论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
(如:浴血搏杀、泣不成声……)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四、课堂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词语,还有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说印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一起解决了问题。学到这儿,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可能有“善良”“怀旧”“坚强”“忠诚”“英勇”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可以做简单的整理,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研读目标。)
二、研读语句,细细感悟
1、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学生自由研读,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
2、集体交流,感情朗读,加深感悟。可以根据学情,重点抓住以下几处关于嘎羧行为、神态的描写进行朗读感悟:
⑴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动与神情: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句话对嘎羧的动作、神情详细地进行了描写,让学生找出动作、神情的词,采用比赛朗读的方式,指导学生读得深沉、读出感动。引导学生体会到战象对象鞍的珍爱,读出它对过去的留恋与回味。(这段话体现出战象怀旧、善良。)
“26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这句话通过对象鞍与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抓住重要词语(凝重华贵、英武豪迈),指导学生读出对战象的敬佩与赞咏。(这段话体现出战象英勇。)
⑵嘎羧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为: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地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嘎羧久久地凝望着,它可能看到怎样的景象呢?在它的吼叫声里,嘎羧在呼唤什么呢?然后采用表演朗读的形式,把战象对战友的怀念,对过去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场面无比留恋的悲壮深情读出来。
(这段话也体现出战象的怀旧、善良。)
⑶嘎羧在为自己挖掘坟墓的壮举:
“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
“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引导学生想象:这头战象那么费劲地挖坟墓,是为了什么?它的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是在告诉人们什么?
这几个段落要指导学生精心品读,读出内心的感动与敬佩。(这段话体现出战象的坚强、忠诚。)
课文里还有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吗?找出来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写下你最深刻的感受吧!
2、交流读后的感受: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对嘎羧生命最后一程的细腻描述,赞颂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字里行间,也有更深刻的含义──它虽然只是一头战象,却有着超人的情怀,这值得人们细细品味、深深思索。
课文《最后一头战象》优秀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威风凛凛、优哉游哉、漫不经心、炯炯有神、浴血搏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复述这个故事;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找出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感情和对昔日战友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战象的基本特点;
3.学生收集其他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与自己的同桌分享。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效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说说对大象的印象
1.同学们你们见过动物园里的大象吗?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播放动物园里大象的幻灯片?
2.嗯,我们都喜欢和大象交朋友。可是,今天我们课文上的大象与动物园里的大象有什么不一样呢?大家都很聪明,今天我们的大象都披上了战甲,威风多了。我们把这样的大象称为战象。?板书:战象,并播放战象的幻灯片?
3.对照幻灯片上的图片与课文的描写,让学生描述下战象的外貌特征。
4.同学们用词很准确,描述得也很形象。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追踪经历过1943年战争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的去向吧。?板书:最后一头战象?
二、复习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1.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先来学习生字词,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给大家读读??播放生字词的幻灯片,指名学生拼读生字,让其他人留意读音,并给以纠正?。
2.全班学生齐读生字,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些生字的理解,老师及时给以帮助。
3.出示5个成语,先小组讨论,再在班上汇报,老师重点解说威风凛凛这个成语?播放幻灯片?,然后让学生造句,加深理解。
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1.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看来大家回去都有做功课了,值得表扬,给点掌声自己那么同学们,当你第一次看到最后一头站象这个题目时,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疑问吗?指名回答。
2.同学提出的问题都很好,现在我们一起默读课文,体会体会这些问题。
3.默读完这篇课文后,你知道它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指名让几位学生回答,播放幻灯片,出示故事梗概?
4.非常感谢以上的同学为我们复述这个故事!希望同学们回去之后也可以流利地,有感情地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亲人或者同学。
5.那么听完这个故事,你知道就快走到生命尽头的嘎羧先后做哪些事情了吗?现在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好吗??指名让尽量多的学生回答,建议学生运用首先然后其次最后来陈述?
板书:重披象鞍
告别村民
凭吊战场
庄严死去
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自己喜欢的六个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体会战象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战象嘎羧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头大象,它在生命的尽头,做了四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是什么呢?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全班同学一起回答,并出示上节课的板书?
二、再读课文,找出重点语句,体会感情
1.同学们的记忆力都很棒,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分别画出描写这四部分内容的段落或者句子,小组自由讨论后,派代表说出小组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2.集体交流重点语句
?1?哪些句子描写了嘎羧重披象鞍情景?
没想到,嗄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播放幻灯片,先指名请几位学生朗读这个长句,然后全班齐读,注意感情的投入。?
a.同学们,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读出了什么呢??老师提示:想想嘎羧26年后再一次看到自己的象鞍,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
b.老师整理*,播放下一张幻灯片
?主要从嘎羧对当年战争的回忆来解说?让学生体会嘎羧内心的激动后,再让学生带着这份激动齐读。
象鞍上留着*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26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得凝重华贵;嗄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播放幻灯片,按照刚才读课文体会再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体会:为什么战象披挂上象鞍又显得那么英武豪迈??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当时战斗的惨烈,嘎羧对战斗记忆犹新,披挂上象鞍有一种无比自豪的感情。通过对象鞍和嘎羧的简练描绘,深情地赞颂了嘎羧的英雄形象与气概?
a.同学们,从这段话我们可以体会到当年战斗的惨烈,那么你是否能够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描写了战象战斗时排山倒海的气势呢??指名回答,播放幻灯片,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a.播放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战象作战时排山倒海的气势。现在谁能说说排山倒海是什么意思呢?
b.同学说得都不错,那我们就带着排山倒海的气势读读这个自然段,先听老师是怎样读的,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来,看看谁读得好!我们边读边体会战象的英勇。
c.同学们读得真棒!再来读一遍。
?2?哪些段落描写了嘎羧告别村民情景?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过去的26年里,嘎羧一直生活在村民的宠爱之中。那么得知嘎羧快要死了,村民又会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与村民一起为嘎羧送行吧。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读读第12自然段。
a.现在,有谁可以告诉老师,村民都做了什么??从泣不成声系纱巾绑黑布可以感受到村寨的人们对战象已经有了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能忘记战象在战斗中立下的赫赫战功,人们对战象的将要死去表达了极度的悲伤。?
b.这是村民的举动,那么嘎羧呢?它面对着昔日友好的村民,此时此刻,它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a.它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呢?同学们想象下,嘎羧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想起昔日村民对它无微不至的关怀等?
b.面对着如此富有感情的战象,如果你见到了它,你最想对它说些什么话呢??指名回答?
?3?哪些段落是描写嘎羧凭吊战场的场面的?
它站在江边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a.播放幻灯片,学生齐读这段话,体会嘎羧的情感。然后小组读,个别读。
b.同学们,从这段话中都读到了些什么呢?嘎羧久久凝望着什么呢?
它为什么在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呢?
震耳欲聋的吼叫,嘎羧为什么要吼叫,它是不是想到了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从这些都感受到战象对战斗过的地方的留恋,同时也是对救它的人们的感谢,也是对死去的战象的深深的怀念?
c.课文还有一句话刻画了嘎羧当时的神态和吼声,同学们一起读读,注意读出嘎羧当时悲壮心情。
(4)哪些段落是叙述嘎羧庄严死去的?
同学们,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都知道,嘎羧不是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象,它是战争唯一的幸存者,这也注定了它不平凡的一生,那么它会不会像别的大象寻常死去呢?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个小故事。?播放幻灯片,说说大象的灵*与它们的象冢?
a.请每个小组的同学以开火车的形式,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然后老师会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听?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b.再请一位同学读读第19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播放幻灯片)
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
当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战象?你有怎样的心情?有没有冲动要过去帮忙?(老师提示:嘎羧几天没吃东西了,还在喘气)
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往下沉。
请注意一寸一寸这个词,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a.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句话,你心里有什么疑问吗?嘎羧死了,为什么还会睁着眼睛,凝望着天空呢?它是不是想看到什么东西,还是已经看到了什么呢?试着和前面的久久凝望着江面比较下,临终前的嘎羧可能会想到什么呢?
(5)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是让你特别感动的呢?可以有感情地读出来吗?
三、总结全文,再次感受嘎羧的高尚情怀。
是的,嘎羧死了,却不同寻常。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和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躺在一起。从这篇课文里,我们读到很多东西。我也相信大家对嘎羧也有了较深的了解,那么现在谁能说说嘎羧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引导学生根据之前学过的事例,体会大象美好的品质)
板书:善良
忠诚
英勇
坚强
嘎羧离我们远去了,可是它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我相信同学们都有所感触,对大象这种动物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作业设计:
1.摘抄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者段落,也可以写下你的体会。
2.嘎羧在临死的最后一天,有很多感人的场景。请选择其中一两个场景,可以想象当时嘎羧内心的感受,也可以说说当时你最想对嘎羧说的话。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重披象鞍善良
告别村民忠诚
凭吊战场英勇
庄严死去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