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处理活动与指导的关系
活动中,学生是主体。面对不同个*特征的学生,教师若不注重指导,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自由散漫或注意力分散,难以实现活动目标。因此,教师既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在活动前明确要求,并于活动中及时组织、指导,维持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如此,活动才能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让学生从中获得快乐体验。
2、把握活动中“动”与“静”的搭配
低年级学生自控力较差,活动中应合理搭配动静、控制节奏。根据活动实施,活动环节时间略显不足,节奏较快,学生活动不够充分。教学重设计应考虑将本主题活动安排为两课时,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制作创意名片、交流、展示和倾诉;生日活动也能更丰富多彩。
3、把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制作名片的环节并非活动的重点,其目的是促进学生交流。教师应避免将活动变成手工课。
4、重视活动的课外延伸拓展
为提高目标达成度,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内外活动中尽快熟悉同学和老师,感受拥有朋友的快乐。可以安排一节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加深认识。
认识新朋友教学设计2
《认识新朋友》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喜欢与老师同学交往的情感、态度。
2.初步培养学生主动交往,游戏守规则,讲文明、有礼貌等良好行为习惯。
3.初步学习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基本知识,会与老师、同学交往。
4.经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过程,学习交往的方法,在交往中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解决。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自己制作的各式名片、一朵花、一面小鼓。
活动过程:
一、认识教师
1.展示“第六实验小学”背景图,简介学校情况。
师:在学校里学习,会认识很多的新朋友,那怎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让大家很快的认识你,并成为朋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新朋友》
2.师生之间互相介绍。
师:老师想成为你们的大朋友,你们想认识我吗?老师自我介绍(出示名片,介绍姓名、生日、电话号码、兴趣特长,并展示特长。)
二、说说自己
1.师:刚才大家都认识老师了,下面谁来介绍一下自己,让我们大家认识一下。(介绍前教师先告诉学生一些与自我介绍有关的知识,如介绍时先说说自己的姓名,接着介绍一些自己的相关情况,包括自己名字的来历、年龄、属相、兴趣爱好等。注意声音洪亮,说话完整))
3.游戏:击鼓传花、自我介绍
(1)讲解游戏规则。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然后用一块布蒙住他的眼睛,由他来充当我们的小鼓手,进行击鼓。谁愿意来?
学生很积极,纷纷举手。
下边的同学就听着小鼓手的鼓点声来传花,传的时候请按照顺序,一个传给一个。如果小鼓手的鼓声急促,下面传花的同学就要传得快些,鼓声慢就传得慢
些,老师叫停,小鼓手就停止击鼓,花传到谁手里谁就给大家作自我介绍,听明白了吗?
三、谁的新朋友多
1.你能叫出班上几个同学的名字?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叫,同桌相互记一记、比一比。
2.比一比谁认识的新朋友多。全班进行比赛。
3.同学们,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新朋友的名字的?(学生有的说可以看课本、作业本封面等;有的说可以问别人;有的说可以听老师叫名。)
四、互送名片交朋友
1.和老师交朋友。
2.和同学交朋友。
3.游戏:找朋友。
播放音乐《找朋友》,同学们在音乐声中互相交换名片。(鼓励学生大胆活动,去寻找新朋友。)
4.读名片,与自己的新朋友握握手。(学生遇到看不懂的名片还可以请教新朋友)
五、互相帮助快乐多
1.你们刚上小学,一定会遇到很多不顺心和不快乐的事,碰到一些问题和困难,能对朋友们说说吗?
2.碰到问题和困难时,你希望谁来帮助你?哪个朋友帮助了你?
3.你帮助谁解决了问题?你对他说了什么?你们快乐吗?
朋友帮助你,你帮助朋友,大家都快乐。
播放歌曲《找朋友》,师生一起跳集体舞,感受“朋友多快乐多”。
我的新朋友教后反思3
在这次的磨课活动中,我讲了《我的新朋友》这一课。虽然讲课不够成功,无论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掌控课堂上都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这次磨课也使我受益匪浅,使我对如何上好一堂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游戏是课堂教学的调味剂,能激发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兴趣,调动孩子的积极*,使孩子主动参与学习。在本节课中,我利用课前精彩两分钟,带领全班小朋友跟着《找朋友》这首歌,做找朋友的小游戏,然后渐渐地引入课题——《我的新朋友》。在正式讲课时,通过猜朋友的游戏加强对朋友面貌特征的观察。孩子在游戏中轻松地学习,获得美术学习的乐趣,收获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并不是很顺利,出现了各种没有预设的状况。在课后鄢校长的点评指导和自己对自身不足的总结使我意识到上好一堂课至少要做到三个关注。
一、关注时间
对教师来说,把握时间非常重要,尤其在以动手实践为主的美术课上,更需要老师合理地掌控时间,给孩子留下较充分的时间创作与交流。一节课35分钟,至少要留给孩子15分钟的时间来画画,5分钟的时间来评价。在这节课里,我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特点这一环节,因为语言不够精简,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后面画画时间与评价的时间大大缩短,孩子不能很好地在自评与互评中相互启发,开拓思维、取长补短。
二、关注孩子,备好学情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初次接触人物头像画是非常难的。一年级的孩子正处在有幼儿园时期的游戏式的随*画画向有目的的表达*绘画过渡阶段,他们虽然学习积极*高涨,但理解能力有限,所具备的美术知识基础较低,这就需要老师用适合他们的方式和儿童化的语言加以引导,使孩子掌握具体而明确的知识,知道画什么,如何来画。反思我这一节课的教学,我用了太过专业美术术语和讲解方式以及素描似的范画引导,传递的信息量过大孩子不能完全消化和模仿。我在讲解人物的脸型时,应该将专业术语“脸型”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脸的形状”来引导,用孩子们熟悉的几何形状作为参照,使孩子们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知识的迁移、理解和掌握。在引导孩子分析人物面貌特点的环节上,应该有主次的分析讲解,用具有典型特征的人物照片将脸型归纳为圆圆的、方方的、尖尖的、长长的等形状,用五官特征明显的人物照片,让孩子直观感受并学习如何抓住人物面貌的突出特点。
另外,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抓住孩子的心理做好充分的预设。本节课的作业部分,设置的是孩子们同桌之间相互仔细观察然后给同桌画像。但是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过于关注同桌把自己画成什么模样,反而分散了自己作画的注意力,降低了效率,影响安静的课堂氛围。因此在作业设计上,我打算将作画对象改为具有突出面貌特征的非本班的新朋友。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孩子能够主动而愉快地参与教学,孩子主动而愉快地参与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充分抓住孩子的心理,分析好孩子面对教学内容和方法会有的反应,趋利避害,选择恰当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掌控孩子,掌控课堂。
三、关注行为,合理调控
一年级的孩子处于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应该使用合理而有目的的激励*语言及调控口令对孩子进行约束,保证孩子注意力集中。如“某某同学坐姿非常端正,真是一位认真优秀的小画家啊。”“请用你的小画家明亮的眼睛仔细观察”“小画家画画都是安安静静的”等表扬与激励的语言给孩子以暗示和强调。
在引导学生作业欣赏点评上,孩子们仍然会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画上,他们对别人的画不感兴趣,在小同学自评时候,他们不愿意听,也无法交流,那么评价就是去了它的意义。因此,在作品欣赏交流的环节,首先要求全班同学停止画画,除了到台前展示的同学,其他同学的画由小组长收起来放好,以确保注意力集中。
在这次讲课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存在很大的不足,在教学设计上,板书示范上,关注孩子,掌控时间及调控课堂上都需要痛定思痛,认真改进。同时,在这次讲课中我获得更多的是领导和老师们给予的宝贵指导意见和帮助,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会继续努力,掌控好课堂,将自己的专业知识用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使孩子真正有所获,有成长。
虽然这次课不算成功,但是收获很大,虽然我走得太慢,但在这次磨课中,我至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了今后努力的大方向和目标。虽然有挫败,但若没有现在的挫败,我可能会有更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