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贝加尔湖,地冻天寒,他以“渴饮雪,饥吞毡”的勇气和耐力,书写着大汉使节的光荣和气节。千百年过去了,往日的烽火早已熄灭,曾经闪烁着*冷寒光的铠甲,也早已伴随着民族的大融合而化作尘埃。然而,在这段难忘的历史故事中,有两个沉重的文字却一直深深地震撼着我,那就时“责任”。
如果没有“心存汉社稷”的责任,我们很难想象苏武如何能抵挡住单于许以的奉禄和*。如何能挺过露天大地穴里的折磨。如何能在“雪地又*天”里挨过苦愁的十九年。
他有“白发娘,望儿归”,他有爱妻“红妆守空帏”,他有一千个理由和人之常情答应匈奴的要求,从而母子团圆,夫妻重聚。然而为了身上的责任,他却坚如铁石,任海枯石烂,历经万难,不言放弃。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梁启超有句名言:“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想想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尽管历经各种磨难,今日却依旧屹立于东方,我想我们也许能从苏武牧羊的故事中找到*,能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迈中找到*,能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求索中找打*,能从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中找到*……。
这样的故事也许太多,但无论怎么看,我们都能深深感受到其中的责任,这也许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融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在东方的大地上,绽放着绚烂的光芒。
今天,作为一名中学生,我突然为自己在课堂上的溜号而感到惭愧,为马马虎虎地对付作业而不安。我悄悄地问自己,以后进入社会,我能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如果现在不去努力学习,也许今天的一切梦想,最终都会无法避免地化成不切实际的泡影,跌落在寂寞无边的黑夜中,破碎在茫茫雪地里苏武擎着的那支*冷但却坚定的旌节前。
是的,我想我该清醒了,拿起那只由旌节化成的中*笔,肩负起我的责任,书写我的人生!
永远的苏武作文750字2
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烈(冽),他与冷月做(作)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笳)幽怨,他与孤冢为舞(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望(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汗(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振(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