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月亮湾》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篇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家乡月亮湾美丽怡人的田园风光,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全文共分为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的介绍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第二、三自然段介绍村前和村后的美景。本文的一个主要特*是通过写景表达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另外,教材中的插图展示了月亮湾的美景,应该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并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背诵。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即《古诗两首》、《蚕姑娘》、《月亮湾》、《快乐的节日》。这些都是关于写景的文章。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两首》和《蚕姑娘》,初步领略作者写景的方法和对具体事物进行描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月亮湾》巩固了所学方法,为学习《快乐的节日》做好铺垫。通过学习,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景的技能同时得到提高。
3.课时安排
《月亮湾》这篇课文,我准备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借助录音带和图画介绍月亮湾;学生自学本课生字,然后自读课文,说出三个自然段的大意。第二课时,深入学习课文,找出作者描写的主要景物,体会作者写景的方法,理解新词。第三课时,检查识字、背诵情况。现在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和表达能力,以及动手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月亮湾的美景,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这样的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5.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课文的前后联系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体会月亮湾的美丽景*。
在这篇诗情画意的课文中,关于月亮湾的地理位置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要想教好一节课,了解学情很重要。二年级的学生基础功底薄,识字量少。但他们看图说话比较积极。我相信,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新词,同时结合课文的插图以及图画,这节课一定能收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1.以读促解法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引导学生多
读,反复读,有感情地读,才能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2.直观教学法
通过幻灯、图画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新词、理解课文。
3.图文结合法
本课文的插图,充分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通过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和本人的板图,进行口头说话,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说学法
1、情境导入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
2、“读、想、画、议”法
通过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议一议”,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
3、合作交流讨论法
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法
一上课就板书课题<板书:3
月亮湾>让学生大声齐读题目,接着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乐曲和幻灯出示月亮湾的田园图片,问学生,“月亮湾是个怎样的村子?”(答:美丽的村子)“作者是怎样介绍它的美呢?”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交流讨论法
1.默读第一自然段,并讨论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学生通过自读,并同桌讨论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教师指导用叙述的语气朗读本段。
2.让学生找出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共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个别回答,当学生每说出一种,教师边画图,边问问题:
(1)怎样的小河?(月牙一样的小河)
(2)河里有什么?(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
(3)河上有什么?(一座石桥)
(4)河岸上有什么?(桃树)
(5)过了桥,是什么?(一片片绿油油的农田)
通过说出景物及其特点,以及结合教师的板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本段的内容,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3.出示写有词语:月牙、缓缓地、倒映、灿烂、朝霞的小黑板,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些词语的意思,然后进行抢答,教师再借助幻灯让学生核对*。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通过讨论和激烈的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合作学习的技能。
4.读一读,比一比,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1)/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2)/过了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学生集体交流并讨论。通过比较,学生掌握了写作的技巧。
5.让学生说出这一段的比喻句,并说说这句话用什么比作什么?再要求学生用“像”说一句比喻句。从中培养了学生动口,动脑的技能。
6.学生边看板图,边复述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7.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先默读,然后回答问题:村子的后面是
,山坡上有。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检查学习效果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是否掌握,以及训练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我设计了如下测评题:
1.基础题:填空。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拓展题:画图写话。
你的家乡哪儿最美?试着画一画,然后写几句话,再向同介绍。
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深刻*。我通过板书让学生了解了月亮湾的地理位置,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附板书:
3月亮湾
《月亮湾》说课稿小学2
《月亮湾》是苏教版第四册语文教材中的第3课。全文思路清晰,按照“小河—河上—河里—河岸—过桥”的顺序描绘出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这是一篇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感悟能力、陶冶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材料。根据课标对低年级语文学习提出的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制定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因识字与朗读是低年级阶段的重点,因此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是学习的重点。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课文插图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
因识字与朗读是低年级阶段的重点,因此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是学习的重点。基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和理解水平的限制,我把如何使孩子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如何在读中欣赏月亮湾的美丽,在读中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一个地方设定为本文的学习难点。
我准备安排二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通过图文对照,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生字,指导学生端正、匀称地书写“湾、缓”等8个生字。
下面,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我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倒映、灿烂、朝霞”等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相机地进行正音,接着启发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对月亮湾所了解的知识,然后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导入语和欢乐的音乐渲染,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走近月亮湾。
第二环节:精读感悟,悟中生情
1、在学生自读第一段,交流体会:我家就在月亮湾,那儿是个美丽的村子。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阅读是学生的个*化行为,重在自悟。课文的第二段是写月亮湾最具体的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我引导学生读读、画画、想想、议议的方式突破难点。先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以一个开放*的问题“月亮湾到底美在哪里?”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讨论。在全班交流时,以学定教,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词句,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点拨。
本自然段中词语的难点是”倒映”一词,我估计学生对此较难理解,因此在交流“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一句时,我先用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联系《小池塘》一文请学生指一指“倒影”,根据回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水中的倒影。此时,教师边叙述边配以动作“河上有石桥,小河边有绿树、青山,这样倒过来,”引导学生理解“倒映”一词,通过直观感受,学生就很容易地区分了“倒影”与“倒映”,同时还感受到月亮湾水清如镜的美。
本自然段中修辞的难点是“开满了桃花”一句,我先出示句子,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请学生发挥想象“在你们心目中,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该是怎样的情景?”估计学生会说“粉红的云”之类的回答,再请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来说说朝霞是怎样的?扣住“灿烂”一词,然后请学生说说把桃花比作朝霞有什么共同点?估计学生能从颜*粉红、形状一团团,感觉都很美来比较,最后出示图片进一步感知,此时,朗读训练也就水到渠成,能真正读出美的味道。
其他词句类似处理。考虑到全文要背诵,学生的回答是零星的、琐碎的,因此请学生再读读第二段,找找表方位的词,这一过程其实是在整理作者的叙述顺序“小河—河上—河里—河岸—过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便于记忆。
3、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写了村后的景*。教学时,先让学生读读文本,通过看图,抓住“一片”感知茶树的多。借助歌曲《采茶舞曲》,感受茶园丰收人们的喜悦和采茶姑娘的快乐,通过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4、最后,让学生齐读二、三段,请学生说说村子的美丽与月亮湾有什么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正因为河水绕村缓流,才有清清的河水,游来游去的鱼儿,才可以浸润岸边的绿树、桃花,才可以灌溉村前的农田、村后的茶园,才有了茶园的笑声。因此,这不仅是月亮湾的得名,更是美丽的主要原因。
在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就是月亮湾的一员,正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村子的美景”的这样一种情感进行练读,配以月亮湾的美景和悠扬的音乐,学生朗读时自豪、喜悦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对情感的体会也得到提升。
第三环节:个*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此,我还布置了自选课外作业:1、画一画月亮湾的美景。2、当小导游领父母或同学到画中的月亮湾去走一走。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个*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出示“绕、朝”两字,请学生自学笔顺表,在交流字形时,我从旁点拨和指导,边示范板书,绕:注意右半部分上面的笔顺是横、斜钩、撇,不要多点。朝:要左右各半,,左边下面的十,横要变成提,要写得美观匀称。在学生书写时,我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教育学生“提笔既是练字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月亮湾的教学反思3
在学习过程中,您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以下是一些提升文采和表达流畅度的建议:
原文: 课文配有贴切的图,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出示写有第二小节内容的小黑板,先让孩子们标出第二小节中有几句话,然后让孩子们一边读一边从图中找有关景物。孩子们一边读,一边留意观察图中相对应的景点,他们看到了一家挨着一家的村子,看到了缓缓流淌的小河,一座小石桥,一群群鱼儿,小桥、绿树、青山的倒影,还看到了桃树、桃花、农田、茶园。他们从图与文字中感受到了村前村后的美丽景*,于是这些美景和美丽的文字都很系统地被记在了脑海中。 未进行分析,也基本了解了七八分,为后面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开始学习课文了,我让孩子们找出第一小节中的中心词,相机板书:美丽。再让孩子们纵观2、3小节,说说课文主要写了月亮湾的哪两处景*?相机板书:村前村后。接着重点学习村前,给孩子们充分的自学空间,让他们找出主要景物,相机板书:小河——河上——河里——河岸。接着挨句品读,相机板书重点词语,如月牙一样、缓缓地、小鱼……最后再依据板书,回顾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为什么说它美丽”在脑中有很清晰的印象。在很熟悉的基础上,再引导背诵,也变得水到渠成。
改进建议: 课文配有生动的插图,辅助学生深入理解。我准备了一块写有第二小节内容的小黑板,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让他们标注出第二小节中的关键句子,然后引导他们边阅读边从插图中找出相关景物。学生们目不转睛地阅读,留意每一幅插图中与文字相对应的场景:一排连绵的村舍、缓缓流淌的小河、一座小石桥、游动的鱼群、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的水面,以及桃树、桃花、农田和茶园。他们通过图文结合感受到了村前村后的迷人景*,这些美景和文字在他们的脑海中得到了深刻的印记。
学生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七八分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引导他们从第一小节中找出中心词:“美丽”。然后,我让他们综观第二和第三小节,讨论课文主要描写了月亮湾的哪两处景*:“村前村后”。接着,我着重讲解了“村前”的部分,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他们发现主要景物,从小河、河面、水中到河岸。接下来,我们逐句品读,注重突出重点词语,如“月牙一样”、“缓缓地”、“小鱼”等。最后,根据板书内容,我们回顾课文,加深对其理解,确保学生对“为什么说它美丽”有清晰的认识。在学生对内容熟悉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背诵也变得轻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