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深入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并积极响应县教育局教研室和学校教研工作安排,以科研课题“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变革”为基础,推进教研工作落实。
一、围绕学校核心任务,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1. 优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前精心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保证准时授课,专注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课外生活,合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帮助后进生提升学习兴趣和成绩。
3.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将德育融入教学过程,关心每位学生,做到以行动为引导、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生榜样。
二、加强教科研,以研究促进教学
1. 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编排意图,理解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认识课程改革的长期*、复杂*,进一步把握课堂教学的核心,提升课程实施质量。通过多种形式的探讨、听课和交流活动,理解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理念,逐步形成理论化思维,增强在教学中“以学定教”、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适应和创新能力。
3. 实施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学习能力、过程和发展潜力的评价,开展成长记录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意识和习惯。
4. 围绕“小学生语文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主课题,通过设置适合的环境,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进行个*化学习。
6. 强化集体教研,通过每周2小时的教研组活动,开展行动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等,营造“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教后反思”的良好教研氛围,鼓励即时交流和即时反思。
三、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份
1. 制定教研工作计划
2. 程瑛老师参加首届全国青年教师作文教学交流研讨活动
3. 参与县小学中青年教师(35周岁以下)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比赛
4. 开展课题研讨课(由金长娟、程瑛老师授课)
四月份
1. 开展课题研讨课(由钱明珠、胡海华老师授课)
2. 积极参与送教下乡活动
3. 参加学校电教课开放周活动
4. 组织期中考试
五月份
1. 交流课题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参加学校课改教师座谈会,探讨成长记录袋的管理与改进
六月份
1. 期末考试及成绩分析
2. 进行课题阶段*评估,汇总论文、课例成果
第二学期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将教师作为主体,依托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以“提高课堂幸福指数与实效*”为教研主题,通过研促教,扎实有效地开展语文学科教学研究,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扎实、高效”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我校语文课程改革的创新。
二、工作目标
持续关注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善和规范教学行为,确保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和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健全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的教研机制,结合校情开展教研活动。
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和语文能力。
加强科研指导,推动语文学科的研究*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精心打造高效自主课堂。
强化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进行课程整合与开发。
深入学习教材、教学用书及课程标准,确保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有活力。通过教学随笔和个案积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争创佳绩。
三、主要工作
加强教研组建设,构建“学习型教研组”。
(1) 认真进行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明确形势发展要求,学习新课程,树立新课程意识,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和学生。
(2) 坚持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做法,要求语文组每位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除了参加学校规定的学习内容外,个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修内容,提升个人素质。
(3) 学习教学常规,认真对照检查每位教师的常规实施情况。
严格执行和落实教学常规,强化教学管理。
教学常规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批改与辅导、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等方面。本学期要抓好教学常规的执行和落实,每月进行针对*检查。
(1) 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优化教育教学,转变教学方式,强化教学质量管理,落实学校教学要求。
(2) 严格备课工作,教师应根据年级教材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安排教学计划,落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放在首位。
(3) 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形成导学案。本着“功夫在课前,成绩在课上”的原则,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按照“个人主备”进行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