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坐上飞机来到异国时,内心会涌现出各种不同的感受:或许是兴奋,期待着未知的冒险和新奇的体验;或许是紧张,担心语言沟通和适应异国文化的挑战;又或许是欣喜,期待着与异国的*交流、品味当地的美食和领略独特的风景。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心境。
在陌生的异国中,迷路是难免的。此时,停下脚步,寻找人潮聚集的地方,并勇敢地向当地人求助是明智的选择。不论是用当地语言还是英语,都要用心倾听对方的指引,仔细观察他们所描述的地标和特征,这样你才能够顺利找到目的地,找到正确的方向。
当你沉浸在广阔的美景中时,眼前的景*必定会令你为之倾倒。这时,停下脚步,仰望天空,你会发现更多惊喜。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眼前的山峰、白云、花朵,仿佛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你眼前;倾听鸟儿的啼鸣、虫子的鸣声,它们构成了美妙的乐章。只有静心观赏,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除了旅行中,生活中也有许多时刻需要我们停下脚步、用心观察、倾听周围的声音。比如在学习时,要停下游戏,专心阅读书籍或听课程录音;在考试时,要仔细审题,用心答题,才能取得好成绩;在规划未来时,要停下来思考、观察,用眼睛审美,用耳朵倾听,这样才能做出更好的决策。
总之,停下来观察、用心倾听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用心感知周围的一切,我们才能发现更多,拥有更丰富的人生。
倾听自然的声音2
大自然的奥妙无处不在。尽管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但大自然却以独特的方式让我们聆听其声音。
在春夏秋冬的轮回中,每个季节都带来着独特的声响。静下心来,仔细倾听,你将发现大自然的声音在等待着你去发现。春天,万物复苏,这是大自然最喜爱的季节。你听!清晨的鸟儿高声歌唱,宛如在述说着生机勃发的美好。微风轻拂树梢,叶片欢快地舞动,伴随着“滴答、滴答”的声响,仿佛在述说春的欢愉。而大自然也发出沉重的怒吼,像是在诉说着春日的热情。
秋天,大地披上火红的盛装,落叶飘落时带来的沙沙声与风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轻快却充满忧伤的音乐,仿佛是大自然自己的交响乐章。
冬季,北风呼啸,将大地的寂静划破。而在圣诞夜,家家户户的欢笑声,如同一首首动人的乐曲,与风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是大自然的声音,一种独特而美妙的交响乐。
无论身处都市还是乡野,你都可以聆听到大自然的声音。闭上双眼,用心倾听,你会感受到大自然与你交流的美妙。你也可以漫步于山林小径,聆听树木与流水的私语。
倾听大自然,就像欣赏一场场电影,做着一场场美妙的梦。那些声音,那些画面,总能带给你无尽的趣味。找个夜晚或清晨,跟我一起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
倾听心底的声音作文3
难难难,道德玄,不对知音不可谈。对了知音谈几句,不对知音枉费舌尖。
这是我从来没有用过,却颇为喜欢的一首定场诗(最喜欢的是《破窑赋》,可惜因为太长,没有几个听众有这个耐心)。其实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例如唱歌、表演,甚至谈话,我们想要表达的绝对不仅仅是歌词,动作和谈话的内容,而是后面蕴藏的故事和情感。然而非常可惜的是,这蕴于后面的故事和情感又是无法用任何形式表达的。能够理解这种感觉,或者是感同深受的,我们称之为“知音”。这也是为什么“知音之交”排在“八拜之交”的首位。
每个人都有一个知音,那就是自己。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了。有人会问:“这怎么可能?难道还要自己和自己说话不成?”这也并不稀奇,不然也就没有“自省”这个词了。除此之外,还能够倾听来自你心底的声音的人就是你的知音了。反之亦然,如果你有幸能够听到对方来自心底的声音,那么你也是那个人的知音了。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种概率小的可怜,否则就不会有“知音难觅”的说法了。就像陈升在给刘若英的忠告中提到的那样,“不要轻易的把自己的CD送人,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他根本就不会去听。你用生命创作出来的东西就这样轻易送人了,不值得。”
这种感觉我是有的。因为我时不时的也喜欢讲个哏,说个笑话,来段相声。如果把这些单纯的理解为贫,不正经,爱显摆,我只能一笑了之。笑也是苦笑,因为这种理解也不是少的,我虽做不到像季老那样“我的心是一面镜子”,但是又能怎么样呢?我很喜欢邰智源的“皮箱哲学”,这个世界上的正经事儿不多,该干的干好了就可以了。剩下轻轻松松,一笑而过又有何不可呢?我的相声最初是说给我的父母的。考上研究生后,就很少给父亲写信了。到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他并没有读过研,再交流起来他写的篇幅就短下来了。尤其是出国以后,如果他工作上遇到不顺心,再写给我,等我收到已经是一个星期以后的事情了。到时,该生的气都生过了,为时晚矣。老小孩,老小孩这话不假,人要是上了年纪,难免就会有小孩心*,不能光讲理,还得哄着。哄有两种方式,一是编瞎话,拍马屁;二是讥讽,诙谐的让对方意识到。想想那个时候我英语6级考了5次才过,我父亲送了我一本《儒林外史》,然后在“范进中举”上面画了一个大圈。现在我又连说3遍《破窑赋》中的“才疏学浅,少年登科”来讥讽他中年以后,未曾提拔,颇有意思。我母亲就更好对付了,我用不同方言说上几句话,她就乐得紧啦。后来,和朋友们在一起,有时候讲个笑话,调节气氛,朋友为之一笑,我也颇感得意。只是有时候难免要“欺负”一下老实人,志广兄要海涵啊。
还有一种情况是来自你心底的声音却听不到回响。通俗点儿说是“对牛*琴”,三俗点儿说就是“好心当成驴肝肺。”有时话说一半就被打断,有时甚至话未开口就直接憋回去了。这种事情我相信大家都遇到过,本来是精心的为对方考量,却不被领情,或者被敷衍过去。尴尬倒是其次,伤心可就难治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换位思考一下,我们有没有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呢?把别人来自心底的声音当耳旁风,或者敷衍了事呢?如果有,那实在是一种莫大的遗憾啊!
教训,从别人身上学最好,从自己身上学最深;经验,从别人身上学最快,总结自己的最好。在当今这个浮躁奢华,纷繁复杂的社会当中,我们是不是都要倾听一下来自心底的声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