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我过得充实而又快乐,在快乐的同时,也没忘了学习,读了一本叫做《大头马的鬼马日记》,令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中的日记一共有三本,大多都是很幽默,风趣,滑稽,让你忍不住捧腹大笑,可也有伤心的。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第二本日记中的一篇《我爸心中的隐痛》,讲了大头马的爷爷奶奶都在安庆,爸爸是家中的独子,安庆是个非常重男轻女的地方,所以爸爸是那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孩。但没想到的是爸爸原来想象中的那个公子哥儿,忽然就变成了在皮鞭下瑟瑟发抖的角*。不为别的,就因为你爸小时候不爱学习,天天逃学、不写作业,妈妈说。接着我的脑海里放起了小电影—
镜头一:夏日炎炎之下,小二郎(爸排行老二)背着书包,哭哭泣泣地走在前面,我那剽悍的奶奶咬牙切齿地跟在后面,手里挥着一把结实的大扫帚。天哪,我再也无法想象下去了—我那可怜的小二郎爸爸。
可怜的小二郎爸爸,读到这儿,我不禁热泪盈眶,安庆似乎对男孩子来说是个天堂,但实际却不是这样的,一些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上大学,赚大钱,做大官,光宗耀祖,就对自己的孩子要求非常严格,逼着他们学习,但这又是何必呢。
我明白了要好好学习,刻苦努力,但是父母也不能太严厉,要求过高,不然就会适得其反。
《马燕日记》800字读后感2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马燕日记》。初读此书,我就被马燕那双质朴而又对未来充满希冀的眼睛吸引住了。我拿起这本被称为“感动世界现代童话”的书,开始进人了马燕的世界。不!是宁夏西海固大量失学孩子的世界。
他们对走进学校的渴望,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呼唤——“我想读书”。可他们为生活所迫,稚嫩的双肩过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做了童工甚至是“小乞丐”。由于自然环境极度恶劣,西海固那儿时常干早,他们的生活贫困潦倒,仿佛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是,他们满含斗志,也想走出这里(贫困),走向光明。=
“我想读书”,这是马燕在面临辍学时写给母亲信中的一句话,这四个字,大大的,还圈了出来。信上还说:“今天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供养弟弟上学。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里没钱!”短短几行字给了我深深的震撼,要知道,那时,她才13岁……读着读着,你或许会问,学习条件与学习环境这么艰苦,马燕怎会如此的渴望读书呢?是的,夏天要顶着火辣的太阳,似乎要将她燃烧起来;冬天要冒着凛冽刺骨的寒风,一直冷到她心里。她与同学踩着那崎岖不平的山路去上学要走上几十公里,往往是在人们睡得正香的时候就已悄然起床……由于长期风吹日晒,他们的脸都红红的,糙糙的,几双小脚都捂出了血泡……总算来到学校了,可马燕和她的同学又要面临饥饿的难题。出门时带来的米、馒头若不省着吃,很快就会吃完,如此,他们还常常饿肚子……但是,就算再怎么苦,马燕始终明白,只有读好了书,才能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她坚信永不放弃的梦想终将成真!记得她曾对母亲说过那样一句话:“妈妈,不上学,我一辈子的眼泪都流不干!”
马燕强烈的求学愿望令人肃然起敬!当我们为了贪玩而放松学习时,马燕的故事怎能不让我们激动呢?“身在福中”的我们常常觉得读书并不重要,总盼望着更多的假期,上更少的课。马燕的故事重新让我们看到对于一个孩子(尤其是农村孩子)来说,教育是多么重要。想到我每天理所当然地拿着5元零花钱,想到我每天“肥马轻裘”地开电瓶车上学,想到我前两天有点咳嗽就“挂免课牌”(防控流感时,老师说学生生病了可以在家休息),我不禁汗颜……是生活的苦难给了马燕希望与力量,让她有了坚实的目标,那“幸福像花儿一样”的我们难道就不应该向她学习,天天向仁吗?建议感兴趣的同学不妨也拿起这本书,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吧!
观《角马过亚马逊河》有感3
每一期的动物世界都很精彩,让我最记忆犹新、最感动、最触目惊心的是角马过亚马逊河。
每年,角马都要过亚马逊河,到对面的草原去寻找食物。亚马逊河面波涛汹涌,河水流得很急,河里有身躯庞大的河马,有凶残的鳄鱼。面对死亡的危险,角马们没有放弃,因为它们没有选择,角马首领带领后面成千上万的角马们一起冲下亚马逊河,它们一个劲的向前冲,一个挨一个,一个都不能落队,不能让凶残的鳄鱼吃掉,不能让河水冲走。
经过亚马逊河都要牺牲一些健壮的角马们,它们把老弱病残的角马排在队伍的中间,显然这些外层角马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角马团冲上了河岸,顿时,河面上漂着鲜红的血和角马兄弟的尸体…
我被这舍身忘死,万众一心的场面所感动,也让我明白大家只要齐心协力,再大的困难都会被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