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和生物学家,他一生写过两百多篇《昆虫记》。我早就听说《昆虫记》名扬天下了。那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本《昆虫记》,我喜出望外,心里乐开了花。刚拿到《昆虫记》,它就像一块奶油蛋糕般深深地吸引着我。因为里面的昆虫不仅有趣而且生动:有可怜的鸣蝉、胆小如鼠的蛐蛐、可怕的狼蛛、五毒之首的蝎子、勤劳的蜜蜂、长毒刺的黄蜂……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些昆虫的家庭生活、捕猎技巧和外貌特征等。
就说那可怕的狼蛛的产卵和母爱吧!狼蛛是节肢动物,身体主要分为头部和腹部两大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蜘蛛之一。狼蛛有一个又小又圆的头部,长着八只眼睛和恐怖的毒牙,还有八只长毛的长腿;腹部则是产卵的器官。狼蛛真是令人望而生畏啊!一个夏季的日子,法布尔在一丛迷迭香的花下看到了一只挺着巨大肚子的狼蛛,这表明它即将产下卵。法布尔立即小心翼翼地用捏子夹起狼蛛,轻轻地放入一个透明的、底部铺着泥土的大瓶子里,以便观察。几天后,狼蛛开始产卵了。只见它先在地上织了一张网,大小相当于一只手掌。蛛网很粗糙,不成形,但相当稳固,接着,母狼蛛吐出一些更结实的丝,织成一个圆状的白*球体。上面留了一个小口;然后将腹部对准小口,产下一粒粒金黄的卵;产完后,狼蛛将口封上。最后,它用脚将那张不成形的网踢到一边,背起卵袋,这个卵囊成了它的无价之宝。狼蛛妈妈保护着这个“宝贝丸子”,无论行走、休息、捕猎还是逃跑,狼蛛妈妈都紧紧抱着它的卵袋。如果卵袋意外落地,狼蛛也会飞速拾起它。狼蛛的母爱真是深厚啊!
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知道要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一个生活中用心的人。我还知道法布尔对昆虫的好奇心,这促使他专心致志地观察和研究昆虫。
名著《昆虫记》读后感700字2
《昆虫记》真是一本了不起的书,它让我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深入了许多。在书中,我发现了许多关于昆虫的奥秘:从蝉在凌晨如何脱壳,到屎壳郎是如何滚动粪球的;从蚂蚁如何吃蚜虫的分泌物,到螟蛉并非孵化成蜂抓青虫时的“儿子”,而是为了提供食物给自己的后代。初次阅读《昆虫记》,我被它深深吸引。这本书以平实清新的文字、幽默风趣的叙述,描绘了昆虫们的生育、劳作、狩猎和死亡,让虫子们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故事充满了奇异和趣味。
法布尔的笔下,将昆虫们赋予了人*化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它们与人类在生死、劳作和竞争等方面惊人的相似之处。《昆虫记》并非虚构世界,而是展现了最真实的事实!法布尔的生活是孤独而艰辛的,他的文字充满了对细节的观察和对自然的热爱,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
曾被我忽视的昆虫世界和它们的各种活动,突然间展现在我面前,我屏住呼吸,沉浸在这些活生生的生命之中。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世界的奥秘,我仿佛站在星空下仰望着璀璨的星辰,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敬畏。
继续阅读下去,《昆虫记》中充满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螳螂虽然凶残,但在它刚刚出生时,也可能成为蚂蚁的猎物;蜘蛛编织的网,即便是用工具也难以超越。这些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让我思绪万千。
我深思:如果我们能够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这些昆虫是否会继续存在?而如今环境的恶化,是否会导致它们的消失?《昆虫记》引发了我对环境与生态之间关系的思考,这次阅读为我打开了全新的视角。
我相信,《昆虫记》是一本值得终身阅读的好书。我期待着更多人能够认真阅读,品味其中的滋味,从中汲取更多的启示。
名著《昆虫记》读后感3
《昆虫记》是法国文学家法布尔的一部不朽的著作。他用了大部分人生来观察昆虫,并写下了十卷观察的感言,这难道不让人震撼吗?《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巨作,更是一部昆虫科学百科。法布尔用他的一生来观察各种各样的昆虫,收获非同寻常。他运用智慧观察到了昆虫们的各种习*,并且不断思考。有必要时,他甚至会将昆虫带回家中饲养,以便更方便地观察。事实上,这本书还赞颂了动物生命的宏伟。世界上生命无处不在,而有时一些微小的生命往往被忽视。尽管人类处于生物链的顶端,但如果没有这些微小生物,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却不得而知。这些被法布尔所赞美的小生物,即昆虫,是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它们的生命也应该得到尊重。
整本书介绍了不同昆虫的习*以及它们各自捕捉猎物的方法。勤劳的蜜蜂,愚笨的毛虫,漂亮的蛾,可怕的蜘蛛,它们都可以称为这本书的主人公。其中,我对《狼蛛》这一篇最感兴趣。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杀手锏”,而狼蛛的“杀手锏”就是它的两颗毒牙,十分凶猛,可以立即致其猎物于死地。狼蛛的腹部长着黑*的绒毛和褐*的条纹,腿部有一圈圈灰*和白*的斑纹,还长着四只可怕的眼睛。它最喜欢栖息在长满百里香的干燥沙地上,每天都会寻找新鲜的食物。它的杀敌方法是扑在敌人身上,将毒牙刺入敌人致命的部位,才能彻底杀死猎物,享用丰盛的晚餐。
通过阅读《昆虫记》,我才意识到昆虫的世界是如此丰富多彩。在昆虫身上,我们实际上也能看到人类的影子。尽管它们不会像人类一样用语言表达,但它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其深刻的含义。以前,我总是为了自己的快乐而频繁伤害小昆虫,根本不顾及它们的感受。但是读了这本书后,我深感后悔。动物的生命同样应该受到尊重,我们不应该做出无谓的伤害。如果站在它们的角度上思考,我们会发现它们也会感受到痛苦,也会憎恨我们。今后,我决心不再这样做,我要保护它们,避免它们受到无谓的伤害。
法布尔的坚持不懈让我非常敬佩他。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捕捉到活着的昆虫来观察。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一定要像法布尔一样,努力不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生活是写作的灵感之源,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领略世界的奇妙。这正是我在阅读《昆虫记》后的感悟。
《昆虫记》名著读后感4
这几天我被一本书深深地吸引了,那就是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法布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了数百种昆虫的生活习*、本能、计谋手段等,让我细致地了解了昆虫。法布尔为我开启了昆虫世界的大门。以前,我并不喜欢昆虫,但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昆虫世界是那么有趣、可爱。这些昆虫们是那样的勤劳、有智慧。
就像在第三章中,石蚕为了躲避水甲虫的袭击,巧妙地运用了金蝉脱壳的方法,顺利地躲避了水甲虫。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这些昆虫的智慧。蝉,是一种神奇的昆虫。它在夏天的夜晚就会悄悄地爬出来换上华丽的新装,然后开始它的歌唱生涯。我们经常责怪蝉太吵,影响了我们的休息。但你想想,它刚换上了漂亮的外衣,长出可与飞鸟相媲美的翅膀,又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你叫它怎能不如痴如醉,不停地欢唱呢?何况这是七年的黑暗等待啊!只为了那一周的欢唱……
通过这些故事,让我们懂得要热爱大自然的每一个生命。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有各自的平凡与美丽。《昆虫记》也让一个不爱看科普书籍的我爱上了科普读物。法布尔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并没有退缩。只有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奇妙。所以我们要向他学习。我永远不会忘记法布尔交给我们的,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有勇于探索、勇于追求的勇气和毅力,不断奋斗,这样才会成功。
名著《昆虫记》读后感作文5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书,叫《昆虫记》。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上个学期我们学的《装满昆虫的口袋》中的主人公法布尔。读了这本书后,我学到了好多有关昆虫的知识!如:蜣螂是如何把另一只蜣螂的粪球抢走的,螳螂是怎样产卵的等等,我都觉得非常有意思,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好像在听故事,一点都不费力地就把知识给记住了。
这本书主要是讲各种各样的昆虫的习*、制作巢的方法、产卵的时间、地点、方法和捕食的过程。
我觉得这本书中讲的几个昆虫中,最傻最笨的,就是蝉了。在蝉产卵的时候,有一种比蚂蚁还要小的小虫子,也会在那一堆里产上它的卵,而这种小虫子发育要比蝉快好几个月,这种小虫子的幼虫便拿蝉的卵作为食物。其实当时那些小虫子就在蝉的脚边,蝉也看到了,如果蝉会轻轻地一脚把那些小虫子踩扁,它的孩子也不会被这些小东西给吃掉了。另外,螳螂是最无情的,它竟会六亲不认地把它的亲人吞食掉了,而且它在一个地方产下卵后,便再也不回来了,也不管自己的亲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长!
我挺佩服法布尔的,因为他不怕困难,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着的昆虫来观察,法布尔每次出去,都要装两口袋昆虫回来,而且会加倍地保护们。
法布尔这种对科学的向往的精神,把他引进了科学的殿堂。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我们平时学习也像法布尔这样努力、坚持不懈的话,那我们的成绩一定会大大地提升了,就像我做纠错本一样,如果我坚持的话,我的成绩一定会更好的。
名著《昆虫记》读后感350字6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部巨作。虽然已经过了一百多年,但直到今天人们还依然很喜欢这本书。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名著《昆虫记》读后感350字,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昆虫记这本书的作者是让·亨利·法布尔。法布尔出身寒门,但他一生勤奋刻苦,锐意进取,自学成才,用十二年的时间先后获得双学士和博士学位。可是这种奋发上进并未得到法国教育界、科学界的所谓权威部门的认可,以致虽一直梦想着能执教大学而终不能遂愿,只好屈就中学的教职,以微薄的薪金维持一家七口的生活。
不过法布尔并未气馁,除了兢兢业业的教书而外,他利用业余时间对昆虫进行细心的观察研究。他的那股钻劲儿、韧劲儿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他对昆虫的那份好奇、那份爱,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
我非常喜欢读《昆虫记》,因为让·亨利·法布尔笔下的那些小昆虫们,一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布满着灵*,让人看了之后觉得十分可爱,就连一般人讨厌的食粪虫都让人看了觉得妙趣横生。我更佩服让·亨利·法布尔的毅力,因为《昆虫记》这部书共十卷,长达二三百万字,再加上作者细细观察这些昆虫,不知道需要几个春秋才能完成这部着作。
我想,我们不仅需要了解一下这本着作的内容,更应该学习作者那不懈探究的精神。在此,我写下了我的读后感。
《昆虫记》一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之作。法布尔很小的时候,就对自然界的事物有一种亲近感,非常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那时候,虽然没有人教他相关的知识,也没有相关的书可以看,但是,他却从小就树立了成为昆虫学家的目标。
我读《昆虫记》时,仿佛看到了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足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
法布尔的《昆虫记》里,那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自己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一下子聚拢过来。我知道了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动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了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昆虫记》不仅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给我很大的启发: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部巨作。虽然已经过了一百多年,但直到今天人们还依然很喜欢这本书。
《昆虫记》里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昆虫,有:红蚂蚁,天牛,金步甲,朗格多克蝎子等。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昆虫是螳螂。
螳螂是一种食肉昆虫,专吃活的猎物。它埋伏在草丛中,道路旁,只要有美味的猎物送上门来,就逃脱不了灭顶之灾。螳螂的前爪犹如一对截枝*,上面还布满了锯齿。一旦被那锯条夹住,便只能束手就擒,变成了螳螂的美食。
螳螂既有致命的捕猎工具,也有美丽优雅的外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螳螂的腰身苗条而轻盈,身穿俏丽的短上衣,长长的酷似纱罗的薄翅一直拖到地面上,浑身呈现出优雅的淡绿*。它的脑袋能灵活转动,可以左右旋转,也可以前俯后仰。在昆虫中,只有螳螂可以调动视线,观察打量周围的一切。真是神奇。
《昆虫记》这本书为我揭示了昆虫世界的奥秘,激发了我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让人百读不厌!
名著昆虫记读后感7
《昆虫记》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它里面记载了许多昆虫的故事。那么下面是小编为你介绍的昆虫记读后感,希望帮助到你。
看名著看的是种内在的精华,如果你深入了这本书里面,其实会发觉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在里面。阅读是种精神的享受,是灵魂的升华。对于名著尤其如此,希望大家多学习,多多阅读名著,对自己提高修养都很有帮助!
每次,翻开手中的这本《昆虫记》,阅读到书中作者潜心研究昆虫、观察昆虫的一幕幕时,我总是会被他所折服,《昆虫记》是一部不朽的传世佳作。文章的语言浅显易懂,为我们介绍了昆虫世界的各种趣闻逸事,是一部集知识、趣味、文学、哲理于一体的散文集。这本书精选了有关红蚂蚁、蜜蜂、蝴蝶、螳螂、金步甲、蜘蛛等各种较为在生活中常见的昆虫,让我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学习了科普知识。
那么,我就说书中的建筑大师迷宫蛛吧。迷宫蛛也叫作圆网蛛。它是个无与伦比的纺织工人,它用蛛网来猎取那些自投罗网的小虫子们,坐享其成,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啊!它的身体是灰*的,胸有两条宽阔的黑*饰带,饰带中间夹着白道子和褐*的斑点,不过到快要产卵的时候,圆网蛛就要搬家了,它结的丝囊*泽鲜亮、外观富丽精致。
在圆网蛛产完卵后,它最伟大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大约在九月中旬,小蜘蛛们卵化出来了,但它们要在这个袋子里过冬。岁月无情,母蜘蛛的食量渐渐小了起来,体力也不足了,虽然如此,它还能维持四五个星期的寿命。但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它继续拖着蹒跚的步子不停地巡视。最后。在十月底的时候,它用最后的一点力气替孩子们咬破巢的墙壁,精疲力尽地死去了。
静谧的夜晚,书房里紫*的台灯发出柔和而明亮的光芒,此刻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聚精会神地阅读着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
当我细细的品读《昆虫记》时,我陶醉了,原来昆虫的世界有着无穷的奥秘!由此我知道了一些昆虫的常识和生活习*:蝗虫喜欢在阳光下面*奏音乐,它们*奏乐曲时是将自己的腿不停地抬高和放低,形成一种颤动来发出声音。天牛幼虫的时候没有视觉也没有嗅觉,甚至没有味觉,他们要在里树干里面度过三年的童年时光,它们在没有任何感觉能力的环境下成长着,并且要靠自己的智慧准备长大后如何逃生。
继续阅读发现还有更多精彩的内容,原来圆网蛛非常聪明,物理知识学得很好。它拉出来的丝很有对称感,整个网络蛛丝纵横交错,像一张有规则的太阳图案,可以承载住较大的重量。并且整个蜘蛛大网都有黏*,凭着这种独特的工具,圆网蛛可以待在网中点,坐等食物上网。
再往下阅读,我知道蟋蟀在建造自己家园的能力上是超群的,并且它们有明朗而高昂的歌喉,夏天的夜晚,旷野的草地上经常能听到蟋蟀用那饱满而热情的歌声呼朋引伴,寻找自己生活的另一半。听,蝉老兄正在树枝上尽情的高唱呢!原来蝉为了能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竟然要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可,蝉这位“歌唱家”为了自己的歌声更美妙动听,硬是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可就是胸部的这块响板,占据了相当大的体积,让它的生命器官压缩到最狭小的角落,看到蝉为了歌唱做出这种牺牲,我心灵被这可爱的小精灵给感动了。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虫景况,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读完《昆虫记》我感受很深,原来昆虫的世界也和人类的世界一样,有着很多共同的地方。它们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它们为了出生,获得食物、摆脱危险、反抗天敌、繁衍后代而与冷酷的大自然做顽强斗争。我从内心敬畏这些有灵*的小生灵!从它们身上我学会了要更多的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气馁,要勇敢而坚强的去面对。
我打开另一个世界的一扇门,漫步走进这个新奇的世界。我看见了蜘蛛在认真的织网,蟋蟀在辛勤地建房,蝗虫再与螳螂打架。一件件新奇而有趣的故事,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接连不断地发生着……
《昆虫记》作者法布尔,在一块不毛之地安居乐业。但这里却是昆虫最喜爱的地方,法布尔每天不知疲倦地观察研究昆虫,终于完成了这本巨作,而书中主要讲的昆虫的生活,也让我们从中获得人生感悟。
在书中,螳螂是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很小的蚂蚁的磨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将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不仅故事十分有趣,书中的写作技巧也十分独特。在一篇篇故事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夸张,使文章更生动丰富,昆虫们仿佛被赋予了活力,好像过着人类的生活。作者又添加了自己的动作、心理等,使他们更加鲜明有趣,让读者沉浸于昆虫世界中。他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动人的情趣。
字里行间里,不断写出大自然的变幻无穷,同时又让我们意识到人类破坏大自然,会毁灭它们的家园。动物,也是我们美好家园里的一份子,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
作者也借这些昆虫告诉我们许多生活哲理。螳螂面对蝗虫,屹立不倒,是因为它们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蟋蟀,喜欢独自建起家园,是因为它们的勤奋靠的是毅力与坚持;悬崖下竟还有很多的球形燕巢,是因为它们有强大的生命力。
深夜,这个新奇的世界里挂着一盏盏明灯,昆虫们几乎都休息了,只有蝉为它们唱起歌谣。从此,昆虫世界的灯永不会熄灭……
名著《昆虫记》读后感1200字8
柔和的月光斜斜地洒在原野上,静谧而又安详,空气中弥漫着玫瑰花般的香味,甜蜜充满爱意。灵敏的听觉细心地将动物微妙的喘息捕捉,不觉更添幽静。月光下,我轻轻扣响大自然久掩的门扉,进行一次难忘的探访。
——题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里读到了《昆虫记》这本书,本是无意,却竟成就了一番美丽的邂逅。《昆虫记》一书一改以往科普书给我带来的枯燥无味的印象,在说理讲述的同时溶入了一般清新的文艺范儿,让我读后感觉一习古朴的风吹来,爱不释手。
静静地,顺着书往下读,沿着法布尔的足迹探索动物的奥秘。一步步地,我陷入了他营造的氛围中,好似置身于月光皎洁的夜晚……
“格里里,格里里。”在寂静的夜中,这种声音分外优美而柔和。我顺着清脆的叫声寻觅源头,竟是可爱的蟋蟀们在排演交响乐呢!它们手举长矛拉锯,俨然一幅小提琴家的模样。“它们的歌声单调而无艺术感,但它的这种艺术感和它生命复苏的单调喜悦相协调,这是一种警醒的歌颂,为萌芽的种子和初生的叶片所了解,所体味。”感谢伟大的科学家:法布尔先生,是他,赋予了这歌声更多的内涵,是啊,这声音是多么悦耳,它们吟唱在自己美好的生活里,吟唱在大自然的静谧里,吟唱在欣赏者的笑靥里。这平凡的歌声仿佛有了穿透力,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一首以爱与感恩为主题的赞歌。小小的蟋蟀告诉我:要乐观生活。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忖思间,一抹若有若无的微弱光线下子夺取了我的视线。是萤火虫!我惊喜地叫出声来。在紧张到让人难以喘息的黑夜中,我在一丝罅隙中终于看到了让人心安的光亮,让人温暖的生灵。萤火虫点着生命的灯盏,缓缓地上下翻飞,浅绿*的光照亮了前进的路。“它们简直就像那种从月亮里面掉落下来的一朵朵可爱的洁白的小花朵,充满诗情画意的温馨。”“萤火虫的灯并不能神化,它是由氧气为载体燃烧了起来。”在寻常的美丽,人类固有的浪漫情愫背后,以物理的名义,事实的真相在我面前徐徐展开。理*的智慧也如萤的灯笼,在神秘地闪光。
我躺了下来,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任思绪飞翔在无际的天空,是谁创造了人类?又是谁创造了动物?我们不得而知。或许我们也是同样卑微的一分子,在浩瀚的大自然面前,人类只能像婴儿那样虔诚地匍匐和敬畏。“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生命的一粒,它的快乐和痛苦比无限大的物质,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因此我更爱你们。”法布尔如是说。昆虫的本能、习*、劳动、婚姻、繁衍、死亡,无不透露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他倾其一生的精力于研究动物,抱着严谨,更是仰视的态度探索科学的奥秘。但他又不只是一个旁观者和研究者,他是充满着满心热忱的。他将爱融入到笔尖,汇成对这些小生灵的尊重和捍卫。
我亦可以从他的自述中学到:观察和怀疑一切是我们对科学应持有的态度,若没有观察,何来怀疑?若没有怀疑,又怎能攀登科学的高峰?保持好奇的意念,不在意旁人;敢于探索,用科学诠释真理。这就是《昆虫记》要告诉我们的更深层的东西。
月光藏匿起来了,氲氲着芳香的空气散去了,探访结束了。合上书,我长吁了一口气。睿智的哲思,人*的思考,徜徉在昆虫的世界,我久久难以忘怀。跟着法布尔来一次月光下的探访吧,你会体会到他对生命的关爱,对万物的赞美,更会感受到他严谨的态度。
远方的钟声响起,庄严宣告。等待我们的是更未知渺远的奥秘,到那时,学学法布尔来一次求知的远足,科学的探索……
名著《昆虫记》读后感450字9
第一次看到这么爱虫的人——法布尔,看到封面上的图画,一个男孩正拿着放大镜,趴在地上聚精会神地看着虫子。我和妈妈都被深深地吸引了,不由自主地看下去。
书中讲了一个个非常动人的故事:法布尔从小就很爱昆虫,想尽办法抓各种各样的昆虫。这一天,法布尔拿着一个黑袋子去捉昆虫,黑袋子里不知不觉已经装满了昆虫,但是法布尔还想抓一些,法布尔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办法,他把昆虫放在口里,就又抓起昆虫来了。正当他心花怒放的时候,忽然有一个昆虫放出苦味,但法布尔依然合着嘴再去抓更多昆虫……凭着他的喜欢和热爱,他终于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
其实,文章让我和妈妈感动的不只是这一个故事,还有一句话:“法布尔永远不会伤害昆虫,还会让昆虫幸福。”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和妈妈都很感动,因为法布尔比谁都爱昆虫,他研究昆虫,心里只有对昆虫的爱护,从来没有伤害,昆虫是他最好的朋友!
而且法布尔听尽朋友对他说的坏话,他从没有放弃,他依然爱着他的昆虫,发现它们的奥妙,让更多的人认识它们,爱上它们,我从心里佩服他。
爱虫子的人,愿你把爱昆虫的品德撒满全世界,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让昆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