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电源是电脑的动力系统,为电脑的各个部件提供稳定的电压,保障电脑硬件系统稳定正常地工作。电源电压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电脑的正常工作,轻者系统死机、无故重启等,严重的甚至会损坏电脑的硬件。既然电源的输出电压如此重要,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测量自己的电源电压是否正常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以下三种测量方法。
一、BIOS检测:
由于现在主板主要有AWARD和AMI两种BIOS类型,看电源电压的方法有些许区别。AWARD的BIOS是在主界面里进入“PCHealthStatus”选项;AMI的BIOS一般是进入主界面的“HardwareMonitor”选项。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当前电源的各项电压值以及CPU的温度等参数,从而判断电源的输出电压是否正常。一般来说,电源的正电压的合理波动范围在-5%+5%之间,而负电压的合理波动范围在-10%+10%之间。
二、软件测量:
在BIOS里无法体现电压数值在运行软件中的变化,如果需要长时间监测电压值,我们可以使用软件测量电源的电压。大多数系统监测软件都具备这一功能,例如常用的Everestultimate。Everestultimate是一个测试软硬件系统信息的工具,它可以详细地显示出PC每个方面的信息,包括电源的输出电压。通过进入Everestultimate主界面的“计算机”选项,然后选择“传感器”图标,就能查看电源的输出电压。其他常见的软件还包括speedfan等,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安装。
三、万用表测量:
软件检测的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我们只能将其作为参考。如果对软件检测结果有疑问,就需要自己动手测量。在动手测量之前,首先需要准备一个万用表,并确保知道每个24pin电源插头针脚所对应的意义。然后,通过短路连接电源插头的第16pin绿*线和第17PIN黑*的地线,使电源空载运行。接下来,使用万用表测量+12V、+5V和+3.3V的空载输出电压。将测量出的每一个值与电源标称电压值的正常范围进行对比,如果偏差太大,则可确认电源工作不正常。在机器正常运行后,还可以测量电源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以上是如何测量电源电压的三种比较常见的方法。BIOS检测简洁而不需安装软件,但需要重启机器,且无法得到应用负荷下的实际电压。软件检测直观且可长时间测量,但步骤较为复杂,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根据个人情况,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欢迎阅读!
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教案示例之一2
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
(一) 教学目标
理解电压表的正确使用规则,包括量程和试触的选择,以及正确读取示数。
掌握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电压的方法,并通过实验了解串联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关系。
通过实验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二) 实验器材 学生实验:每组一个学生电源(或三节干电池)、一只学生电压表、两个阻值不同的小灯泡、一个开关、若干导线。 演示实验:一只教学电压表、一个电源、一个开关。
(三) 教学过程
复习 提问: (1) 如何区分电压表和电流表? (2) 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规则上的异同点是什么?
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将教学电压表通过开关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 提问: (1) 这种接法是否正确?测量结果是哪个元件两端的电压? (2) 在接线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注意:开关断开;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选择合适的量程和试触。) (3) 读取电压表的示数,该示数即为电源的电压。
进行新课 介绍本课实验的目的和内容。 实验目的为: (1) 练习使用电压表测量干电池电压和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压。 (2) 探究干电池串联和并联时的电压关系,以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本次实验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测量干电池电压,研究串联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关系。 一、先分别测量三节干电池的电压,然后按图②串联这三节干电池,测量串联电池组的电压,并记录在表1中。分析串联电池组的电压与各节干电池电压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结论。 二、将两节相同的干电池并联组成电池组,用电压表测量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并记录在表2中。分析并联电池组的电压与每节电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结论。 表1:串联电池组的电压 结论:______________。 表2:并联电池组的电压 结论: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一、按图④将灯泡L1、L2组成串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量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以及串联的总电压U。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电压表接入电路的图示,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行设计记录表格,完成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二、按图⑤将灯泡L1、L2组成并联电路,用电压表分别测量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以及A、B两点之间的总电压U。同样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电压表接入电路的图示,并标出电压表的“+”、“-”接线柱。学生自行设计记录表格,完成记录后,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完成后,断开电源,整理仪器,进行讲评。
小结 让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和得出的结论。 (1) 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而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 (2) 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且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练习题: (1) 一个小电动机要求6伏电源供电,需要几节干电池,如何连接? (2) 在图⑥甲中,VA=6伏,VB=,VC=,在图⑥乙中,V1=2伏,V=6伏,V2=______。
(四) 说明 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按照电压表的使用规则进行*作,并培养他们绘制电路图、设计记录表格、分析归纳结论的能力。
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教案二3
教学目的:
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掌握使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电阻,并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电学仪器进行实验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实验*作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和原理。
教具: 学生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50Ω,1.5A)、电键、绕线电阻(5Ω、10Ω各一个)、导线。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回顾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欧姆定律为测定导体电阻提供了方法,即伏安法。
讲授新课:
介绍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即通过测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
设计实验电路,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测量,调节电源和仪器的量程。
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包括设备摆放、量程设置等。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并检查。
实验完毕后,整理数据并进行讨论,强调电阻不随电压和电流变化而变化的物理本质。
巩固知识:
分析学生提出的错误说法,引导他们理解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练习计算电阻值。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实验的重要*和原理。
布置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完成课本习题。
预习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评析:
强调实验的重要*和实用*。
清晰说明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确保学生*作电路前经过教师检查。
引导学生理解电阻的物理本质,避免误解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