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凝聚

2、成长路上无捷径

初中常考作文题集

3、灯

4、我不只是一个角*

5、做一个“行者”

6、多想告诉你

7、少年不知愁滋味

8、我的初中生活

9、那一次我真的很棒

10、总想为你唱支歌

11、发现诗意

12、美在路上

13、这也是一种

14、美丽的智慧

15、那一缕春风

16、亮出自己

17、这一次我真的被感动了

18、细微处见真情

19、我作主

20、书香作伴

21、他(她,它)也很重要

22、总有我的季节

23、让我悄悄地告诉你

24、留住那份纯真

25、家乡的个*

26、我班的个*

27、黑板上的记忆

28、因为有期望

29、在尝试中成长

30、打开一扇窗

31、最美好的时光

32、记忆深处

33、走过风

34、回味

35、阳光灿烂的日子

36、心愿

37、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

38、奖励自己

39、我的(我们的)智慧

40、心中有话对你说

41、送他人一朵花

42、有你真好

43、我的快乐之旅

44、读书声声

45、在这里

46、勇往直前

47、偶尔停一下,真好

48、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49、我的未来不是梦

50、理想与信念

51、一次失败(成功)的经历

52、我能

53、自信与乐观

54、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

55、幸福的味道

56、难忘的瞬间

57、心灵的地震

58、平凡的爱

59、我想唱首歌

60、我重新认识了你

61、学会感恩

62、*,在心中点燃

63、温暖

64、让我如何感谢你

65、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66、那里的美景让我陶醉

67、我与读书

68、你听,多美

69、学会留心

70、学会赏析赞美他人

71、我理想中的未来生活

72、温暖的时刻

73、你还会沉默吗?

74、幸福的颜*

75、留在心底的风景

76、寻

77、你在我心里

78、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

79、成长回眸

80、又见枝头吐新芽

81、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82、感受自然

83、门其实开着

84、环境与人

85、你,来到我们中间

86、大自然,我们的朋友

87、我最好的朋友

88、仰望

二、半命题作文:

1、那天,我___了

2、写给____

3、一个____的微笑

4、越长大,越__

5、把__甩在身后

6、不该丢失的__

7、共享__

8、___给了我___

9、想起了__

10、___的滋味

11、我多想___

12、比金子还珍贵的__

13、曾经错过的___

14、让我__

15、把___装进行囊

16、听听__

17、等待__

18、洒进__的雨

19、爱是__

20、漫步__

21、第一次___

22、我读____

23、________来了

24、这是值得我们去__

25、做一个__的自己

26、留住____

27、不会变的是_____

28、你的__,让我记住了你

29、那曾感动我的___

30、心中的__

31、___让我陶醉

32、我要__

33、请让我_____

34、我身边的__

35、有时,我也想_____

36、_____之恋

37、_____的山水风情

38、我喜欢_____(春夏秋冬)季

39、_____是一把双刃剑

40、为_____鸣不平

41、当_____的时候

42、我依然_____

43、为了心中的_____

44、那一次,我读懂了_____

45、我和_____有个约会

46、_____的味道

47、铭记_____

48、从_____中学习_____

49、十六岁,我多了一份_____

50、来自_____的记忆

51、那一次,我_____

52、我在_____中得到快乐

53、我愿_____

54、生活因_____而精彩

55、有_____相伴的日子

56、我的_____情结

57、难以忘怀的_____

58、我想让_____更_____

三、话题作文:

1、心声

2、自视

3、快乐

4、等待

5、在乎

6、守望

7、成长

8、愿望

9、心境

10、日子

11、远方

12、考验

13、感激

14、力量

15、过程之美

16、渴望

17、回报

18、六一儿童节

19、成长,需要竞争

20、误会

21、趣

22、走过

23、成功的秘诀

24、乐在其中

25、充满活力的岁月

26、磨练

27、挺胸

28、助跑线

29、面对摆在那里的山

30、借口

31、感受运动

32、唤醒成功

33、信念

34、面对挑战

35、机遇

初一常考的数学应用题2

运输29.5吨煤,先用一辆载重4吨的汽车运3次,剩下的用一辆载重2.5吨的货车运。还需要运几次才能完成任务? 解:剩余量为29.5

3

×

4

=

2.5

29.5 - 3 \times 4 = 2.529.5−3×4=2.5吨,因此还需运x

xx次。17.5

=

2.5

x

17.5 = 2.5x17.5=2.5xx

=

7

x = 7x=7答:还需要运 7 次才能完成任务。

一块梯形田的面积是90平方米,上底是7米,下底是11米,它的高是多少米? 解:设高为x

xx米。x

(

7

+

11

)

=

90

×

2

x(7+11) = 90 \times 2x(7+11)=90×218

x

=

180

18x = 18018x=180x

=

10

x = 10x=10答:它的高是10米。

某车间计划四月份生产零件5480个。已经生产了9天,再生产908个就能完成计划。这9天中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解:设每天平均生产x

xx个。9

x

+

908

=

5408

9x + 908 = 54089x+908=54089

x

=

4500

9x = 45009x=4500x

=

500

x = 500x=500答:这9天中平均每天生产500个。

甲乙两车从相距27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相隔17千米。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解:设乙每小时行x

xx千米。3

(

45

+

x

)

+

17

=

272

3(45+x) + 17 = 2723(45+x)+17=2723

(

45

+

x

)

=

255

3(45+x) = 2553(45+x)=25545

+

x

=

85

45+x = 8545+x=85x

=

40

x = 40x=40答:乙每小时行40千米。

某校六年级有两个班,上学期数学平均成绩是85分。已知六(1)班40人,平均成绩为87.1分;六(2)班有42人,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解:设六(2)班的平均成绩为x

xx分。40

×

87.1

+

42

x

=

85

×

82

40 \times 87.1 + 42x = 85 \times 8240×87.1+42x=85×823484

+

42

x

=

6970

3484 + 42x = 69703484+42x=697042

x

=

3486

42x = 348642x=3486x

=

83

x = 83x=83答:六(2)班的平均成绩是83分。

学校购买了10箱粉笔,用去250盒后,还剩下550盒。平均每箱多少盒? 解:设平均每箱为x

xx盒。10

x

=

250

+

550

10x = 250 + 55010x=250+55010

x

=

800

10x = 80010x=800x

=

80

x = 80x=80答:平均每箱80盒。

明明和露露收集了一些邮票,明明发现如果给露露4张,他们的邮票数就一样多了。露露发现他们总共有12张邮票。那么明明有几张邮票,露露有几张邮票? 【*】 明明有10张邮票;露露有2张邮票。

猴子乐乐和丁丁去摘香蕉,乐乐摘了10根,丁丁摘了6根,乐乐给丁丁几根,他们的香蕉数就一样多了? 【*】 乐乐给丁丁2根香蕉。

有三棵树,树上有相同数量的鸟。这时来了一个猎人,鸟儿们惊慌失措,从第一棵树上飞了3只到第二棵树,从第二棵树上飞了3只到第三棵树。那么这时第三棵树上比第一棵树上多几只鸟? 【*】 第三棵树上比第一棵树上多6只鸟。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集锦3

《陈涉世家》中考试题集锦

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共11分)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4.划线处(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16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度已失期/宁信度,无自信也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数月之....

后,时时而间进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既克,公问其故d.固以怪之矣/家贫,无从致书...

以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失期,法皆斩

②天下苦秦久矣

③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译

文:

3.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3分)()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