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为引导,全面落实市教委《关于适应新形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遵循教育方针,强化管理,依法治教,适应时代发展,以现代化素质标准为内容,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综合评价为导向,以教育科研为推动力,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将日常培养与活动结合起来,激发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途径和规律,构建适应新时期的德育工作管理模式,提升德育工作的主动*、创新*、针对*和实效*。
二、重点工作: 为了建设一个"团结、活泼、严谨、求学"的班级氛围,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新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如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班级公约,奖惩分明;
在学生中培养竞争意识,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照顾全体学生,统筹兼顾,做到抓两头促中间;
注重班级纪律,因为纪律是成绩的保障。重点是教育好后进生,特别是双差生,转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成绩和表现优秀的学生要经常鼓励,既肯定成绩,又不断督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努力做好每位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认识,促使他们不断上进。
年班级德育工作计划2
一、班级基本情况
班级共有24名学生,整体上能够保持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既在学习上共同努力,又在生活中互相帮助,逐渐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然而,随着小学毕业的临近,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浮躁情绪。因此,本学期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学生情绪,帮助他们平稳度过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
二、班级工作目标及措施
1. 深化爱国教育
2. 狠抓养成教育
行为规范的管理是强化校风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德育教育的基础。本学期,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配合,从多个方面着手,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重点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课堂纪律、课间休息、上下学路队、文明礼貌等方面的规范,排除一切不安全隐患,确保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调动与任课教师的协作关系
深入了解学生对各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密切配合任课教师,共同促进全班学生在各学科上的稳步进步,确保班级成绩的稳定提升。
4. 家校合作
保持与家长的频繁沟通,确保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本学期,重点与个别家长建立更多的联系,推动学生的转变。尤其是对个别学生,进行耐心的转化教育,抓住学生的两端,推动整体进步,力求形成班级内外一致的教育合力,促使班集体更加团结。
5. 建立*师生关系
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体察他们的心理动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帮助学生成长与发展,使班主任工作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取得更好效果。
6. 重视学校活动参与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类活动与比赛,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提升班集体的整体风貌。
7. 组织与培养班集体
五年级是小学阶段最为关键的一年,班级管理要尽早进入正轨,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为此,我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⑴ 确定本学期班级共同奋斗的目标,培养并践行良好的班风。
⑶ 注重个别学生的教育与关怀。在开展集体活动的同时,班主任要特别关注一些特殊学生的个别教育。对于学习成绩较差、*格孤僻或行为捣蛋的学生,要用耐心与细心去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发现其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地加强教育。对于思想散漫的学生,如王运达、解坤等,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他们逐步找到学习的动力。
总的来说,本学期班级管理工作将以“爱心、细心、责任心”为核心,不断优化班级环境,促进每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年小学三年级班主任德育的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依托学校德育教育的总体方针,以“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结合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一系列富有儿童情趣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为学生成为合格的小公民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具体工作
1、强化行为规范教育
(1) 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针对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深入训练和指导。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注重“讲诚信、负责任”教育,将行为规范的落实与学校的各项主题活动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模式。
2、推进《两纲》教育
以安全纪律教育为核心内容,教育学生在课间文明休息,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行走。同时,各班应充分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向学生渗透生命价值和意义教育,传授自护、自救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3、加强班级管理与少先队建设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加强班级管理有助于优化学风、班风和校风。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和能力提升,班级教育与管理也应随之提高,形成良好的班风与班貌。要重视班级德育阵地建设,确保德育常规教育的落实。
少先队是学生课余活动的核心组织,应结合队员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新组织适合学生需求的活动。本学期将重点加强少先队工作,制度化、常规化开展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记录,完善组织,定期组织活动。要充分调动少先队干部的积极*与主动*,鼓励更多队员参与管理,在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配合、相互监督,逐步引导队员由“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行为习惯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4、重视家校沟通
教师应通过家校互动平台或其他形式,及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反馈学生在校的思想动态,增进家校沟通。尤其要关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及学困生的教育与管理,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这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