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的设计是课件优秀结果的保证,没有正确完整的设计后续一切都象散沙一样无法凝聚,缺少灵魂。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珍珠鸟说课稿课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珍珠鸟说课稿课件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珍珠鸟》一课是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人的生存伙伴——动物为内容专题编选课文。这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都各自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与动物”的关系。阅读这五篇课文,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
冯骥才写的这篇散文《珍珠鸟》主要写了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通过人与鸟相亲相伴地细腻描写,不仅显示出作家对自然、人生的挚爱之情,而且让人领悟作者“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由衷感慨,并从中感悟到了一份至真至纯的人生哲理,是学生学习的一篇佳作。
2、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唤醒关爱,联系生活,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通过阅读、赏鉴,领会作者的情怀,让学生能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感受“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以及更深的人生哲理。
(2)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提高对散文的整体感知能力,学习散文“以小见大”的写法,撷取身边小事来体验、感悟生活。以读为主,读写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生朗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引导。
(3)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教学重点:
(1)体会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2)提高对课文的感悟能力及散文的阅读能力。
4教学难点:
对人与动物之间信赖关系的理解。本课的教学难点就是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触动他们的心灵,体会依赖的基础,及更加深广的意义。
二、说教法
关于教法,魏书生老师的一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如果读书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中学生,而书的作者是民族与世界、人类的大师和巨匠,那么,这样的读书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要能形成作者—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对话交流的互动关系。”所以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领会、认同作者的情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朗读法和情境教学法的结合,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是教师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可以运用配乐朗读的形式创造出温馨*、情意融融的优美情境,激发学生发挥想像和创造*思维,来揣摩理解课文,让他们在欣赏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
另外,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通过快速阅读筛选关键信息,在自读中上感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和基本内容。教学互动流程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愿望,引导学生在自主、互助、合作的学习中互相启发,并获得新的感受。
三、说学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新《标准》也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可见,学习的基础是自主,而学习的关键也是自主。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自读中感知,在合作中领悟,在探究中启迪,阅读、讨论、探究出本课蕴含的哲理。突出重难点,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学习中的独特体验。这种新的学习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之得到不断地强化和训练。
针对这篇散文的特点,我认为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会赏析优美语句和语段。学会赏析语句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对文句的赏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就是要引导学生读出“言外之意”、悟出“言中之情”,透过语言文字看到背后的意思。教师应着力训练,遵循“示范——尝试”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这也是给学生散文阅读基本功的一个锻炼。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欣赏一组大自然中鸟儿自由飞翔的精美图片(配班德瑞《迷雾森林》),让学生在音乐中进入文境,并畅谈感想。
师导入课文:是的,鸟儿那自由飞翔的身姿,*彩绮丽的羽毛,以及婉转多变的歌喉,为世界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意趣,这让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盛赞不已,写出了许多充满灵*的诗歌与文章。有位作家还在自己的书房里给珍珠鸟安了个温馨、舒适的家,他就是作家冯骥才。
这样设计在课前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可以奠定学习本文的感情基调,珍珠鸟在这样的氛围中翩然而至,自然也就有了“信赖”与“被信赖”的一幕。
2、初读课文,感受情意:
学生朗读,配乐班德瑞《寂静山林》,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课文中作者为鸟儿做了哪些事?
(2)小珍珠鸟有什么反应?
(3)我从中获得了什么感受?
旨在让学生在听读中初步感知的课文,为下文对人与鸟之间真情的理解做铺垫。教师适时点拔总结。
设计以上问题,不仅让学生探究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明确化,对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感情基调有个初步的把握;而且让学生学会筛选课文中的有关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谈阅读感受或受到的启示。由此引导学生走进文章,通过精读研讨,看看人与鸟的信赖是如何营造出来的。
3、品味语言,阅读赏析:
教师引导:我想许多人都可能有过养鸟的经历,但能从中感悟到如此纯挚美好的感情和至真至纯的人生哲理,并把它用如诗如画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人一定不多。作者善于感悟生活中的美,并善于表达,才使这份真情得到传递、滋润许多人的心田。
我要求学生选读自己最喜欢的或最感动的语段或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自由朗读)在我的逐步引导中,大家都能找到4--6自然段、第8—10自然段、13-14自然段,特别是雏儿“鸟儿啄书、喝茶”、“鸟儿在我肩头睡觉”等内容,并从中都能体会到小鸟的活泼可爱,品味到“我”对小鸟的的关爱、呵护,并领悟到人、鸟的接近,表现在举止之上,这些举止是理解,是尊重,是包容,是沟通,是“人鸟合一”的感动。
读书要品味,就是要能从语言文字里读出味道来,这叫“言外之意、言中之情”。这个过程首先在小组里完成,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并且还要求他们朗读,还要告诉同学们应该怎样朗读品味,才能表达出文章的感情,这主要培养学生“读”的能力。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也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兴趣倍加浓烈,探究阅读的层次和空间更加深广。
4、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鸟儿啄书、喝茶”、“鸟儿在我肩头睡觉”等两个场景几乎让所有人怦然心动,请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这幅画取个题目,并说出理由。(出示人鸟相亲图)
(2)仿句练习: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信赖,往往。
这个设计让学生在我写作运用中深入感悟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乃至为人处世的哲理,体会文章情感和思想的精彩之处。同时学习散文“以小见大”的写法,撷取身边小事来体验、感悟生活。在这一板块中,主要是在方法上课内实现向课外的延伸,将学生课外阅读、作文与课文结合,升华情感,渗透人文精神,实现能力的提升与迁移。
5、学生自结,归纳收获:
可围绕“如何朗读”、“如何赏析散文”、“如何联系现实”等方面,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本文的收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6、作业布置:
你的童年中有过小动物相伴相随吗?请拿起笔来写出你与它相伴的经历,记录下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旧时光吧?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500字左右。
这样的作业提醒每个学生,我们对文章美好情感的感知和深刻哲理的领悟不仅停留在认知,更反思和促成我们的实际行动。
7、板书设计
我的爱护:不看、不管、不赶、不写
鸟的变化:显得怕人一渐渐胆大一已经放心一完全信赖
关爱理解尊重信赖
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纲举目张、巧妙妥帖,这既抓住课文精要,又便于学生记忆,一目了然。
关于《珍珠鸟》的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是一个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单元。《珍珠鸟》是这一单元中最能体现人与动物的平等意识的一课。
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尝够了狂热而轻率地向“自然开战”结出的苦果,他们迫切地思考着一个直接关系到民族与人类未来的问题——人与自然如何和睦相处,如何创造出更美好、更*的生存环境?其实,早在80年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就以精美散文《珍珠鸟》为我们开辟了一个新思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保护动物,珍视生命”是《珍珠鸟》一文的主题,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重大的主题,但在冯骥才先生的笔下,却没有枯燥的说教,作者将自己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融注在对鸟的描写之中,把人的灵*赋予无知的小鸟,所以刻画鸟的形状、动作乃至神态都极细腻、逼真。语言朴素、清新而有文采。让我们在一种极美的文字中感悟到一种美的情感,感悟到一种深远的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内涵。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制定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冯骥才及其创作
设置原因:冯骥才是现当代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学生有必要了解,同时,也可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对课文进行延伸阅读的习惯。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以朗读方式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细腻的描写风格,从而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b、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设置原因:a、根据美国教育和心理学家本杰明s布卢姆的“具体——抽象——具体”的目标教学思想。
b、根据语文新课标中“语文是一种长期的终生的教育”。“利用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审美鉴赏、德育熏陶”和“利用课堂培养学生发现、探究、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c、养成诵读习惯并学会以此种方法解读本单元以及其它适于朗读的课文。
3.德育目标:
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他们关爱动物、珍视生命的情感。
设置原因:根据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富有爱心的下一代”
(二)教学重点
以朗读方式品味文章语言,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悟、鉴赏能力,真正地激起学生心中“爱”的情感。
设置原因:a、于漪老师的“情意教学原理”,以朗读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
b、本文语言优美,充满爱意,是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颂歌。
(三)教学难点
领会“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
设置原因:本文主体用了很多笔墨来写珍珠鸟,以初中学生的能力层次多半只会停留在“本文是写人与鸟的闲情逸致”上,但本文绝非如此,而是小中见大,由物及人,由个体到整体,即不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如此,意境相当深远。
二.说学生
(1)从德育角度讲,现代学生并不缺少“被人爱”,相反地,恰恰是因为拥有太多的“被人爱”,反而使他们缺少了一种“爱别人”的胸怀,根据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最美好的教育应该是把孩子们对善的向往提升起来,把人的良知焕发出来,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建立起*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懂得爱和自由,乐于创造,热爱自然,学会生活和怀有理解人生的渴望。因此,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责无旁贷的,也是力所能及的。
(2)从语文角度讲,初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往往还只停留在以情节判断作品好坏这一浅层面上。因此,帮助学生品味文学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长期任务。
三.说教法
1.朗读型美读鉴赏法:(此法由叶圣陶先生提出)。
设置原因:a、〈珍珠鸟〉描写的人鸟相亲的感人画面,语言优美精致,有着浓郁的诗意,适合朗读。
b、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言“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教师表情化的朗读可以把作者感情的流程直接诉诸于学生的听觉,加之伴随着语意的理解,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逐渐被打动,从而使他们逐渐展开全面的鉴赏活动。这样以读导讲,以讲导读,更能使学生明晰而深刻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意蕴。
2.讨论法、解疑法
设置原因:整个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也更容易营造一种浓浓的欣赏氛围,让学生得到各种程度上的美的享受
四.说学法
(1)朗读鉴赏法
设置原因:a、初中学生由于阅历浅,生活积累少,以及思维能力的限制,他们不可能如高中生一样,对作品进行理*的分析。而只能通过对语言的感受体味来切入文本,对作品获得感*的认识。
b、学生的朗读可以让学生调集各种审美心理因素,去亲历再造作者言语表达生动*的过程,在情感上与产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获得再创造的兴趣和喜悦。
(2)小组合作学习
设置原因:a、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
五.说教具
多媒体课件,包括相应的动物图片、以自然音乐为主的背景音乐。
设置原因:以此为学生营造一个亲切自然的欣赏氛围,激活他们的思维,便于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查找资料,了解冯骥才,
设置原因:冯骥才是我国现当代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其作品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珍珠鸟》一文也属此文风。学生先行查找资料,既可以培养其*自主的学习习惯,又能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课文,以完成本课的知识教学目标。
(2)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后大声朗读课文
设置原因:根据钱梦龙老师的教学理论,任何时候的语文教学都不能忽略文字教学。语言是情感的载体,而文字则是语言的表现,只有先扫清文字障碍,才能谈得上对作品的欣赏。而这一学习环节,学生应该也完全可以*完成。——完成能力目标b
(二)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大象与蚂蚁的图片,并配诗
设置原因:大象与蚂蚁在体积上有强烈的对比效果,图片的展示,是为了给学生直观感受,而诗中却强调了生命的平等。
(2)提问:从这个画面与这首小诗,你想到了什么?(一句话)
设置原因:a、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概括能力
b、由此引出“生命是平等”的这一话题,从而导入本单元中最能体现生命平等意识的课文《珍珠鸟》。
(三)课文研讨(完成能力目标、德育目标以及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
1.概括本文内容(语言简洁)
设置原因:整体把握文本
2.本文给你最大的感受?
设置原因:a、此为开放*题目,综合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b、此题的目的在于将学生的目光集中引导至本文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从而让学生启动对课文的鉴赏。
(3)学生分组研读
以课件展示分组研读要求
a、组员每人朗读一小段——有声、有心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垂蔓葱茏画框眼睑眸子呷
b、大家交流意见:读到什么地方最顺口最动情?为什么?
设置原因:叶圣陶先生言,“教是为了不教”,先给学生时间自主朗读,目的在于给予学生充分的*的体会时间,让他们自己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质疑,而后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中探究问题,最后师生共同讨论、答疑。这就避免了用老师的事先范读来束缚学生的思维,从而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对文章的语言品味当中去,真正地感受到文章的妙处——好的语言,美的情感需要学生自己去品味,而不是教师自己陶醉,将学生作为旁观者。
(3)交流:
a、由学生自荐或小组推荐同学朗读,学生评议。
b、教师引导(穿插于a中):
a.对学生的评价要以肯定为主。
b.引导学生注意领悟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在与鸟的接触中人的善意的、主动的行为是建立人与鸟亲密关系的前提条件。注意品味文章中对鸟的活动、神态、形状等描写的语句(此引导结合课件展示),顺势导入对本课难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讨论,突破。
c.边评议边揣摩语言,引导学生着重从情感体悟入手,去品味语言——语言是情感的载体,离开情感体悟谈语言,势必会形成学生在认知上的“空中楼阁”
(4)总结:
a、学生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后获得的体会。
b、教师小结:朗读,是一种艺术*极强的创造*活动,它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美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朗读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还可以陶冶*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进理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好文章是百读不厌的,好文章总是耐人寻味的,朗读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仔细寻味的过程。我相信,通过今天这一课,我们可以更深地体会到朗读对于鉴赏文学作品的重要作用。
c、教师配乐范读,并展示课件——图片由课文内容逐渐延伸到人与自然,人与人,国家与国家。
(3)布置作业:
1.以朗读的方法解读《斑羚飞渡》,体会文章的情感,
2.摘抄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和雏鸟憨态可爱的神态描写的句子。
珍珠鸟第二课时3
珍珠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感悟,读中学写,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只有与动物*共处,才能享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感悟生命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理解“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了解学情
1、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那些生字朋友你们还记得吗?老师要考考大家,请大家拿出练字纸,听写几个词。
(1)听写三个表示动作的字:拨、撞、扭;听写一个词:信赖。
师:我们先来写三个有关动作的字,他们都是提手旁。第一个动作是“拨开绿蔓”的“拨”;第二个动作是“撞灯绳”的“撞”,第三个动作是“扭动身子”的“扭”,
再来写一个词,这个词我们先猜后写,它的意思是“信任、依靠”,对了,是“信赖”。
(2)写字指导。
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他写的都对吗?仔细看看,你觉得他哪个字写得最漂亮?有需要改进的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拨”这个字右边是个头发的“发”,撇折的撇要短一些,写“又”的时候注意撇缩捺伸;“撞”这个字左右等高,天平地平,右边的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些;“扭”写这个字和“撞”不一样,右边“丑”上下留白,天也不平,地也不平;“赖”这个字天平地平,笔画多,要紧凑,左边“束”捺变点,要主动让位,“负”的撇画要穿插到左边点画下,右边最后一笔捺变长点,要写得有力。
(3)再写评议
师:在练字纸上把这几个字再写一遍。同学们的字写得真漂亮!
2、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你看到一只怎样的珍珠鸟?
(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描述来回答)
师:好的,你记住了它的外形;看来,珍珠鸟的生活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已经关注到珍珠鸟前后的变化。
二、精选语段,读品悟写
(一)品味人对鸟的关爱
1、的确,珍珠鸟淘气、美丽、可爱,冯骥才可喜欢它了,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默读课文,看看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我”对珍珠鸟的“关爱”。(出示学习单)
2、交流汇报
预设一:有关动作、心理的语句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具体语句朗读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关爱”
.我把它挂在窗前。一盆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蒙盖、安全”加点)
(师:我的爱就是给它一份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这对鸟儿放在一个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而又温暖的巢。(“舒适而又温暖”加点)
(师:我的爱就是给它一个舒适而又温暖的家)
.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抚一抚”加点)
(师:我的爱就在抚一抚这个亲昵的动作中)
.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跑它。(“生怕”加点)
(师:我的爱就是这一份担忧)
师:让我们把解读出来的这些爱的密码用心地读一读
预设二:关注亲切的称呼“小家伙”
师:你真是独具慧眼,发现了“我”对珍珠鸟的爱藏在一个亲切的称呼中(小家伙)。
1、先出示一句
“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
2、像这样亲切的称呼文中有好几处(点一句出一句,然后完整展示四句)“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不一会儿,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
把这里的“小家伙”换成“珍珠鸟”,再读读,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
朗读体会
(是啊,在作者心中早已把珍珠鸟当作家里的小宝贝,是那么喜爱它,让我们把这份爱读出来吧!)
3、总结:刚才同学们走进课文,读到了我对鸟儿的那份“关爱”(板书)就是因为我对鸟儿的这份关爱,才赢得了鸟的信赖(板书)。
(二)品味鸟对人的信赖
1、这珍珠鸟是一下子就信赖我的吗?同学们直*——那我们用文字来说话,注意学习单的要求。
出示学习单:默读课文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2、交流汇报:
同学们读书都有收获,说得有理有据,下面我们就来聚焦第四自然段语段一:(第四自然段)
师:看看作者是怎么把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表达出来的?你关注的是第一句
(1)“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a抓地点范围的变化“笼子四周”“柜顶上”“书架上”“灯绳”朗读体会师:的确,它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了,从只在笼子四周到“柜顶上”“书架上”“灯绳”,多么的自由快乐啊!再请你读。
b抓动作“飞、落、站、撞”朗读体会
c、概括画面“鸟绕屋飞”
师:你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鸟飞屋里”的快乐、自由的画面。
(2)学生交流汇报其它几幅画面,如“鸟落小桌”“鸟儿喝茶”“鸟啄笔尖”“鸟啄手指”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读到了“鸟落小桌”“鸟儿喝茶”“鸟啄笔尖”“鸟啄手指”这样一幅幅美好的画面(边说边贴)
(3)慢慢吟哦这五幅连环画的标题,你有什么发现?提出“有序表达”从空间上看,鸟离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从心理距离上看,鸟和人越来越亲近。师:是的,鸟儿的胆子越来越大,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和我越来越信赖了。这些画面能不能随意调个顺序?(不能)
师:是的,这些画面是按照鸟儿逐步信赖我的过程来安排的。这就是有序的表达。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
(4)发现有序表达的时间先后词语“起先”“随后”“渐渐地”“先是”“然后”“后来”
师: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种有序的表达还体现在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上。
(5)指导背诵
这部分有序的表达,细致的描写作者写得实在好,把它试着背下来吧。(只留下先后顺序的词语)
方法指导:可以想象画面,也可以抓住这些先后顺序的关键词
(6)角*转换小练笔
师:同学们背得真快。冯骥才的写法,描写有序、细腻而有情趣。你们想不想学学大作家,给大家一个尝试的机会。你们这只可爱的小珍珠鸟,会怎么表达和冯先生亲近、信赖的过程呢!
出示角*转换小练笔:
我是一只刚刚生下来不久的珍珠鸟,起先,随后,渐渐地,后来。
小结:我们同学真会创造*地表达,不仅有序写出了珍珠鸟的活动,还写出了它的心理的变化过程。老师看到鸟儿在逐步地走近作者,他们的心在一点一点地贴近。
语段二:
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中,飞到笼子边,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
(1)引导学生抓住“陪伴”“再三呼唤”体会鸟儿对我的信赖
师:这珍珠鸟真是越来越离不开作者了。不仅白天淘气地陪伴着我,连傍晚都要父母再三呼唤,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我。这份信赖之情是越来越强了。
(2)引读体会
语段三:(第六自然段)
1.小鸟对”我”的依赖超出了我的想象。有一天居然出现了这样一幕(出现第六自然段)读一读,
曾被人们视为怕人的珍珠鸟,竟然在人的肩头睡着了,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境界!哪几个词特别体现了“不可思议”?(居然、竟)“居然”“竟”这样的词语,往往能很好地表达出乎意料,再读读这段话,找一找,这两个词还可以用在这段话的什么地方?
2、你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也能学着前面的样子概括一下吗?概括画面师:“鸟睡肩头”“小鸟依人”“人鸟相依”同学们的标题概括的越来越有诗意了。
3、你平时趴在谁的肩上睡过?(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些人都是我们的家人,是我们最信赖的人,此刻,珍珠鸟对我也是毫无保留地信任,完全信赖了。
4、让我们把这温馨、幸福的一幕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1)配上音乐和文字读
(2)出现图片,隐去部分文字读
(不知不觉中,这美好的境界都已经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了)
(3)只出现图片,配乐读
6.好一幅人鸟相亲的美好画卷!好一片温馨*的美好境界!
(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引读: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呼唤:„„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们班的同学也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们每个读者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呼唤:
信赖,一定能„„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一只本来怕人的珍珠鸟,因为信赖,变得与人亲密、友好。岂止在作者和鸟之间有信赖,只要我们心中充满了爱,善待身边的每一种生灵,也许有一天,我们漫步原野,会有飞倦的小鸟在我们肩头歇脚;会有美丽的蝴蝶在我们发上扇动翅膀;会有可爱的梅花鹿,从远方的小山上向我们欢快的奔来„„(播放一组人与动物*友好的画面)
2.此刻,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一定对“信赖”又有了许多新的感受。谁来说一说?
出示:信赖,。
(师:是啊,信赖,能够收获更多纯真的友情;信赖,就是给朋友空间;信赖,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给朋友自己的空间。)
3、总结:只要有信赖,我们相信不仅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你、我、他都能创造出更多美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