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最早看人猿泰山是初二的时候,那时看的是它的小说版。那天正好是感冒了,去了一个诊所打点滴,恰好诊所就在新华书店旁边,室友就买了一本人猿泰山来给我看。一看就入了迷,回家后爸爸给我买了第一部,小说总共有4部,每部有4集。我只看了第一部,其实也是比较原版和精彩的一部了,比较有真实*。
关于人猿泰山,美国出过一个电视剧真人版的,以前小时候也同样看得很入迷。丛林鳄鱼大象泰山的吼叫声在脑海和耳中徘徊。。。。。。
也同样在小学的六年级的时候,几个朋友们一起去了老电*看了这部当时新上映的动画片人猿泰山。这部电影当时看完一直另我兴奋了很久,很想去丛林闯荡一下,因为在那时我还正在看一本叫做《丛林探险》的系列探险丛书,里面讲到了关于丛林的很多事情。又再次时隔多年,其实其中这段时间,我又在其它的时间地点回顾过这部电影不下于3次,最近的一次是在大二的英语听力上。所以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熟悉了。
简述:
画面停格在一个母猩猩看到一个木屋,好奇的进去发现了一个婴儿,动物的母*很快就发挥了作用。就在此刻,一只金钱豹出现了。经过一番僵持后,母猩猩得以逃脱,把婴儿带回了猩猩的团体中,猩猩王一开始不同意,后来还是妥协了,从此小泰山就成为了猩猩家族的一员,转眼间小泰山长大了。一天,一阵响亮的*声打破了丛林以往的平静,泰山很好奇,脱离了群体自己去看个明白。当他发现了一个带长管子的男人和一个穿裙子的老人加上一个白胡子的老头的时候,他很震惊,因为他从未见过这些动物。之后泰山和这些文明人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女主人公和爸爸是跟随船队来研究猩猩的,而船队上面的人一心只想是利益,想捉到猩猩后去卖。泰山后来准备跟这些文明人回文明世界的时候在船上被抓了起来,还好有了朋友们的救助,最后他带领着动物们赶走了猎手们。女主人公和爸爸最后留在了丛林,他们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我发现自己来写一个简述还真累,这个已不叫简述,字数过多了。以后还是再压缩一点。
最后想写一句话来发表自己对这个电影阐述——————
今天我看了电影《人猿泰山》,我好感动呀!泰山一开始是一个孤儿,一只大猩猩看见了,就把他捡回了家,泰山一天一天长大了,他二十几岁时突然发现自己和别人长的不一样,他就问妈妈,妈妈只告诉他,他和妈妈一样有两只眼睛、一只鼻子,两只手,因为只有她自己知道泰山是捡来的,但她很爱他。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支猩猩观察队,里面有一个姑娘,她在进树林的时候遭到了猩猩的阻止,是泰山救了她,泰山发现这个姑娘和自己一样,很惊讶。这个姑娘把泰山带回了营地,教给他说人话、写字....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姑娘要走了,泰山不愿意,但是又没办法。突然有个人说,泰山只要让他们看到猩猩就可以把姑娘留下,泰山答应了,谁知道他是个坏蛋,把泰山、姑娘、和姑娘的爸爸关了起来,然后去抓猩猩,泰山的朋友把他们救了出来,当泰山回到森林时,森林里的猩猩死了一大半,就连首领也死了,泰山的妈妈幸运的逃了出来,然后带他去了当初捡他的地方,泰山这时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和其它的猩猩不一样。第二天姑娘要走了,泰山不能走了,因为泰山现在是首领了,他要保护这些猩猩。姑娘的爸爸同意了她可以和泰山在一起。从此姑娘和泰山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个电影让我感受到了爱超越了动物和人的界限,正义肯定能战胜邪恶的!
泰坦尼克号观后感范文2
《泰坦尼克号》不是一部所谓人*善的温暖故事,而是以更为艺术的方式着力呈现多样人*的写实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泰坦尼克号观后感,供大家参阅。
有关于泰坦尼克号的记忆是如此的富有戏剧*,似乎就像是被上帝安排的命运一般。然而在尘埃落定时候,谁都看得见,这命运有着怎样的起承转合。上帝从来没有安排,安排好这一切的,是人类。
泰坦尼克号故事所负载的这一层对于人类盲目自信的批判在电影中有所提及,虽然不是叙事的重点,却也在伊斯姆先生和史密斯船长的对话中、有关救生艇数量和容量的对话中等情节中含蓄的给出了电影本身的观点——酿成最终悲剧的,并非全是天灾,而是人类的挑战一切的狂热——无力负担全责的史密斯船长选择了放弃生命,无力控制局势的麦道船长选择了饮*自尽,无力创造神话的安德鲁先生选择了与自己毕生的最大杰作一起毁灭——这不是一个人的死亡,不是一艘邮轮的毁灭,而是积聚了一个时代人类欲望的幻梦的崩裂,这崩裂令任何个体都无从承受,惟有一死,方可解脱。
局限于时长等因素,电影在情节上和画面上对于这一层的表达如果可以说是点到为止,那么来自于詹姆斯霍纳的电影配乐,则在这一道路上达到了超越电影故事和画面的境界。尤其是电影配乐中的尾声《大海的咏叹》,以全篇音乐都未曾有过的沉重和忧伤将这个主题讲述到了音乐可以达到的极致——不再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不再有悲剧升华的光辉,有的只是对于这样一个已经深眠于大海,终将有一天深眠于人类历史的故事的反思与追忆,最后逐渐远去的音效,就是在诉说着这命运的启示。
还记得第一次看泰坦尼克号的时候,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那种刻骨铭心的无私的爱永远是爱情故事里的最经典的永恒,那场巨大灾难里被夺走的生命永远都让人扼腕叹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给人看,而我希望至此之后不再有类似的悲剧。
最近再一次看了3D版的泰坦尼克号,依然经典与震撼。此时关注的不仅仅是依旧动人的爱情,更是关注着这场悲剧中的每一个细节。在奢华的头等舱里,Rose的内心里并没有真正的快乐,因为没有人关注她的内心,她并没有沉浸在这贵族的奢靡生活中,外在的物质享受反而让她更加痛苦,以至于有了自杀的念头,而一切幸福的开始只源于真正关心她内心的人的出现。回到现实社会里,我们有多少年轻的生命的逝去是因为缺少真正的爱与关怀。无论是朋友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越来越缺乏真正对内心的关怀。或许快节奏的社会让我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我们需要去努力打拼换回幸福的生活,但物质条件的改善并不能让人们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人们内心的压力需要发泄,需要有人倾听,需要有亲切的问候。无论何时,都不要忘了自己内心的需要,不要忘了朋友、家人最需要的东西,那就是精神上的鼓励、情感上的关怀,甚至只是一句“你好吗?”
不管是片中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全片中的情感都是为了透视人*而设置。然而对于人*的解读和判断,我们往往太容易以道德制高点自居了事;《泰坦尼克号》则在这个问题上给出了榜样式的解读。
然而Rose是幸运的,她在这一趟旅程中遇到了真正关心她和爱她的人。其实不止是Jack,就连Carl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意和关心。从不知如何面对任何一种关心,不知如何善待一份爱意的懵懂无知,变成了一个有*思想、坚强选择的女*,Rose用自己的方式回应了Carl的关心,更用自己的一生让Jack给的爱热烈的活在了她人*的光芒里。
《泰坦尼克号》却不是一部所谓人*善的温暖故事,而是以更为艺术的方式着力呈现多样人*的写实剧。这一特质在Carl这一角*身上表现的最为突出。Carl是*格上独断专行的未婚夫,是一个心胸很狭窄的富二代,是一个只知道以金钱收买一切的小人,看似好像这样的Carl必须是一个反派角*不解释,但是他又是对Rose一往情深的男人,是在自救时同时搭救小孩子的人,他在一片大乱中始终保持着救生艇的安全,为此不惜做出各种事情,他也是在灾难中捡出一条*命却轻易的在股灾中放弃掉的人,各种各样的选择、各种各样的企图、各种各样的品质在他的身上都有着体现,单纯的人*善或者人*恶都不足以提供解释,将之与一些经典的人*善或者人*恶作品相比,会更加看到《泰坦尼克号》在诉说人*的丰富和多面的特质。
《泰坦尼克号》的观后感3
对《泰坦尼克号》的场景及拍摄技巧,我不敢妄加评论。但对于其实的爱情和故事情节,我真想说说我的挫见。
第一:杰克是不是小偷真是很难说。在剧情中,卡尔的贴身保剽悄悄地将“海王之星”放入杰克的口袋。从而陷害他。回过头想想,当时放回“海王之星”时,只有罗丝和杰克在场。卡尔他们只看到一幅画,怎么能断定杰克碰过他的保险柜?他是个聪明且注重名声的人,这样做风险不是太大了吗?要是画是罗丝放的,那他们不就搬石砸自己的脚吗?
第二:杰克的爱我难以理解。也许是看多了无私的爱的故事。我认为杰克在水汲半身的时候,还让罗丝去找希望渺茫的钥匙(这样说是因为,他的钥匙已经被卡尔的保剽拿走了,现在只能找备用的且是那么地多)为他*。且说了两遍,“我在这儿等你!”看似这是句废话,因为此时的杰克是哪也去不了的,不在那儿等罗丝也得在那儿等死。但这句话给了罗丝莫大的压力!他提示她:他只有靠她了!在这里我看不到杰克的爱。
第三:对于女主角:我很不喜欢罗丝吸烟;更觉得她对卡尔吐吐沫是非常恶心及粗鲁的行为。不爱别人,但要尊重别人。当地可以好好说:“对不起,我爱上别人了,你走吧,别管我了。”刚开始觉得卡尔对她的爱似有非有,但关键时刻他为这个已经背叛自己爱上别人为别人留下的自己的未婚妻而留下的时候,我认为他即使不爱她也是有责任感的。而他得到的是?是极其厌恶及恶心的吐沫。常人在此情况下都会绝望。所以他只身走了。我可以理解!当然他也是爱财的,这是时代的产物。
所以,看完此片后,我只觉得看了一场电影。思想上并没有收益。我不会像罗丝那么去爱一个也不会像她那样去厌恶一个人。所以说,我这种俗人,看不懂这类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