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孩子天生就喜欢与伙伴玩耍,然而,现在的独生子女放学后却面临着没有时间与伙伴玩耍的困境。这种缺乏同龄玩伴的情况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黄全愈:玩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孩子情感发展的基础,是他们发现自我的桥梁。"玩"对孩子的人际关系、道德观念、自我控制能力、*格特征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孩子需要在同龄伙伴中成长。他们的想象力、自我意识、自尊心、道德习惯、个*特征以及情商等,都是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启蒙和完善的。然而,很多独生子女放学后被束缚在高楼大厦内,加上严密的防盗措施,他们长时间面对着黯淡无光的环境,只能与祖父母或父母相处。这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使得他们缺乏了与同龄人互动的机会,导致了想象力的萎缩、自我意识的混乱、道德习惯的缺失以及社交能力的衰退。
孩子社交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同龄人群中完成。如果孩子缺乏与同龄人相处的经验,那么无论其智商有多高,其社交能力和人格都会有所欠缺。历史上许多皇子和皇孙就是明证,尽管他们智商过人,但由于长期被围绕在一群顺从者中,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导致他们在人格上有所缺陷,甚至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独生子女只有通过清醒地了解自己并接受他人,才能够有效地与他人交往。只有完全融入同龄人的社会中,才能够实现社会化的过渡,既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又能够考虑他人的感受,既会讲道理,又会讲策略,既坚持真理,又能够顾全大局。
这种同龄人交往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如果缺乏这种经验,孩子将来在社会中可能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独生子女若想要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就必须补上与同龄人交往这一课。
杨震教育基地观后感2
2011年11月30日上午,我们潼关县卫生局全体机关干部在县上的统一安排下,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潼关县杨震廉政教育基地。杨震廉政教育基地位于潼关县四知村,紧邻黄河岸边而建。整个基地给人的视觉冲击非常震撼,庄严肃穆。青砖蓝瓦、古朴的大门仿佛将人带回了东汉时期。门口的两只狮子让人感受到一股正气扑面而来,相信即便心术不正的人也会为之震撼。穿过厚重的大门,进入了整个基地的主展区,左边是正气厅,右边是浩然厅,而四知堂两侧则是清风廊。四知堂是整个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值得参观的地方。采用了仿汉代和唐明清建筑风格,四知堂通过展示有关杨震生平事迹的图文史料,解读了杨震一生的传奇。同时,结合了历史场景复原、幻影成像等现代科技手段,真实再现了杨震收徒不分贵贱、夜以继日为民清廉的故事,让游客仿佛置身其中。此次参观,给我留下了两个最为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四知堂中采用幻影成像演绎的杨震夜以继日为民的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太守杨震的正直廉洁,以及他拒绝收受贿赂的高尚品质。这个场景中,杨震面对王密送来的十斤黄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用简单的八个字表达了清正廉洁的坚持,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杨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高度自觉,不愿触碰道德底线,这实在是令人钦佩的高风亮节。我认为,这就是慎独慎微的真谛,即在独处时也保持高尚的品德,不因小错而纵容自己,这不仅是一种情*、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自律,一种坦荡。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是清风廊所展示的乐喜的故事。乐喜是春秋时期宋国的贤人,他拒绝了一个人送给他的美玉,因为他视不贪心为最宝贵的财富。他的回绝充满了智慧和深意,值得我们深思。尽管世间人*各异,但只要我们自己能做到慎独慎微,在面对心术不正的人时,依然可以保持坦荡的心态,坚守自己的原则。总而言之,慎独慎微是人生道德的重要准则,只有慎独慎微,才能在社会中立足,保持内心的安宁。无论是为官还是做人,诚实待人,自律慎独,时刻谨记“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古训,不因他人不知而纵容自己,这是每个人都应该牢记的。特别是为官者,更应该不断反省、警惕、自我约束。
尊重孩子 是教育的前提3
对于幼儿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有的动作缓慢,有的*格开朗,有的做事粗糙,有的不爱说话,有的脾气倔强,种种不同,却都蕴含着他们内心的世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每个幼儿的心理需求,包括兴趣、能力、智力、气质以及*格,尊重并引导他们的个*成长。
在组织幼儿练习拍球时,我采用了比赛的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展示的机会。然而,班里的小慧莹总是不愿参与,她总是一个人在楼道里玩玩具。一开始,我认为她可能不擅长拍球,所以尊重了她的选择。但经过几天观察,我发现她不仅能够拍球,而且拍得相当不错。于是我问她:“为什么你不愿意参与,你的表现其实很好呀。”她微笑着轻声告诉我:“太多人看着我了,我感觉很尴尬。”于是我终于理解了她的真实想法,原来她缺乏自信。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努力帮助她发现自己的优势与潜力,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后续的活动中,我经常鼓励她,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表扬她,逐渐培养她的自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慧莹取得了进步,自信心也增强了。现在上课时,她常常自信地参与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户外活动时,我经常看到孩子们趴在滑梯上玩耍。作为幼儿教师,我曾感到有些担忧,担心他们会受伤。尽管我多次劝阻,但孩子们仍然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当我询问他们为什么这样玩时,他们告诉我,他们发现趴着玩会更快。经过观察,我发现他们的做法确实有一定道理,他们在玩耍中探索到了阻力的存在。因此,我尊重了他们的想法,支持他们的做法。但为了确保安全,我让孩子们分享如何保护自己,他们非常高兴地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他们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建议,有的建议抬头看,有的建议用手捂住嘴巴,以防碰撞。有的则担任监督员,防止后面的孩子推前面的孩子。通过尊重孩子们的意见,我们不仅维护了滑梯的秩序,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