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芜湖市的各所小学“潜伏”着一批热爱写作,热爱生活的小学生,经常有组织的参加公益活动,采访写稿,体验校园以外的社会,用童眼观察城市文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芜湖大江晚报小记者。清清楚楚地记得,一年级时,我荣幸地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当我拿到小记者证,记者帽等采访装备时,如获至宝,下决心多多参加活动,踊跃投稿,争做一名优秀小记者。
这四年里每一次活动都让我印象深刻。第一次理财,第一次采访,第一次进*营......小记者活动带给我太多“第一次”的体验,也成为我们童年里一串串珍珠,在记忆深处闪烁异彩。小记者工作室开展了一系列新颖,独特的活动:小记者进*营,让我学擒拿,体验武警生活;360行职业体验,让我们感受火热的社会生活,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小小义卖员,让我从胆怯到自如地向爱心人士推销义卖的商品;走进电*,探索影片背后的奥秘......参加活动,开阔了眼界,锻炼了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我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每一次活动结束后,我都努力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下精彩的活动和个人感受。从第一次我的拙作变成“豆腐块”,到现在我已经向小记者专刊投稿近五十篇,有十余篇刊登在周六的小记者专刊上。还记得我第一次投稿时的情形。恰逢教师节,好像大人们第一次买房那样精挑细选,确定了内容以后,我就动笔了,初稿完成的第二天,我如古董鉴定师一般,寻找着这篇文章的不足和瑕疵,然后再以瑞士手表匠的耐心,认认真真地裁剪修改。在经过几次修改后,一篇集智慧与汗水的文章终于火热出炉。我极其认真地把它投向小记者网站。在按下“发送”键的那一刹那,我的心不由地抽动了一下,好似也随着那篇文章寄向远方。随后多么急切地盼望着周六,因为小记者们都知道,周六是小记者专刊发行的日子。终于,我的习作《陈老师,我想对您说》如愿登在专刊上。看着这张泛着油墨香的报纸,百感交集,它承载着被认可的喜悦,和第一次投稿的满足和欣慰。这次投稿让我获得自信心,小记者专刊里刊登的优秀佳作更是让我欣赏,赞叹。这给了我写作的动力。
在当小记者这些年里,蓦然回首,我发现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改变:*格越来越开朗,写作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团队合作观念越来越重......这些改变需要归功于小记者这个团队,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小记者”是一个照亮成长的光荣身份,是一段不可复制的成长印记。
孝优秀记事作文2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往今来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母贤子孝令我们感动但也令痛恨不孝。
在我们以前住的村子中,有个老人。现在她早已疯癫了。她也算得上我的太太了,她是我奶奶的一个朋友,茶余饭后她总爱来我家,和奶奶闲扯。一扯就是大半天,也从不回家吃饭,刚开始我觉得很奇怪,后来渐渐大了,才知道她有三个儿子,那三个儿子生活过好了,全忘了母亲。以后,我总是留她在我家吃饭,家里就奶奶一个人,有个伴也好。我曾让奶奶劝太太来我们家,奶奶说:“她是不愿意来的。”
后来我们搬了家,奶奶不愿意跟我们走,就只有太太陪她了。回家看望奶奶时,才知道太太早已疯了,人也不知去向了,听后,心里闷闷的。太太是个很勤奋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儿子,中秋节时一家人吃团圆饭,他们把太太赶到猪圈里去吃,不愿让她待在家里吃饭,嫌她脏。就这样太太看着她的儿子在一起吃吃喝喝,却把自己丢在一边,就这样时间一长,就疯了。那天我和妈妈回大兴请叔叔们吃饭,太太的二儿子也去了,当时我是不愿意去的,太太疯了不知去向的事,与他有很大关系。实在呆不下去了,我和姐就到外面转了转,结果竟遇到了太太。我看到太太正在饭店门口捡地上的虾壳吃,大夏天她竟穿着厚厚的棉袄。我和姐走上前,太太竟认出了我们。太太说:“二子,我孙子还好吗?我想他了.”太太竟然没有疯,太太说她想回家,她想孙子了。我跑回饭店叫出了叔叔,叔叔看见太太掉头就走,说不认识她。我和姐对叔叔喊道:“叔,她是你妈,你带她回家吧。”叔叔说他没有骑车来,没法带太太回家。这是什么借口,没车就不能坐公交吗?我和姐把太太送回了家。没过几天听妈说太太又不见了,才知道叔他们一直在虐待太太,每天都在打她,把她赶出了家。其实,我知道太太没走远,他一直在大兴街上乱逛,我一上街就能看到她,可是她不愿意回家,她说她害怕再被打,听的我心里**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做人最基本的道德都不懂,何能称得上人呢?
搭错车优秀记事作文3
唉!今天真倒霉透了。我放学后出了校门,本来今天我和爸爸约好在商业银行门口等他来接我,可我等啊等啊,总是不见爸爸来,看着一个个同学们都走了,我着急地向爸爸来的方向望去,没有,没有,还是没有……我急了,还要去凌老师家学习呢!
对啦,我可以坐20路公交车呀!我赶快从书包里掏出车卡,向车站奔去,这时,“到天波扬府”这熟悉的声音在我的耳边响起,我没有多想,不顾三七二十一向车子奔去,急忙上车,坐到座位上,长吁了一口气,车开了,我正为自己搭车回去而感到得意时,车子该拐弯了,但没有向西拐,反而向东拐了,呀,不好,我一看路线不对,才想起,这是15路!我的心咯噔一下凉了一半,搭错车了!怎么办,我急忙在鼓楼广场下了车,但又不知道坐几路车能到老师家门口,心想:再往西走一站,还去搭20路吧,谁让15路和20路长的太像了,于是我只好背着沉重的大书包向医*大厦跑去,到20路站牌前,一摸头,呀!都出汗了,我想:如果我看清楚这是几路,再上车就好了!活该受惩罚!就在这时,20路来了,我终于上了车,大口大口地喘粗气,不一会到站了,我不情愿的下了车,就直奔凌老师家,上到四楼时,我的腿都软了,汗水湿透了里面的衣服,这时老师家的电话铃响了,原来是爸爸找到老师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