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琏二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建立三级监控体系
成立医院管理委员会,领导和建立由专职医生、护士为主体的医院内感染监控办公室及层次分明的三级护理管理体系(一级管理——病区护士长和兼职监控护士;二级管理——专科护士长;三级管理——护理部主任)。负责评估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二)健全各项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
1.管理制度 如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的健全与落实。
2.监测制度 包括对灭菌效果、消毒剂使用效果、一次性医疗器材及门急诊常用器械的监测;对感染高发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分娩室、换药室、监护室(icu)、血透室等消毒卫生标准的监测。
3.消毒质控标准 应符合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所规定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三)医院布局设施合理
医院建筑布局合理,设施应有利于消毒隔离。
(四)人员控制
主要是控制感染源和易感人群,特别是易感患者。
(五)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中严格掌握使用指征,一般不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六)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
加强教育,提高全体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增强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自觉性。
篇2: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内感染的形成
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宿主,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就构成感染链,导致感染。
(一)感染源 感染源即感染的来源,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引起医院内感染的感染源主要有:
1.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2.患者自身
3.动物感染源
4.环境储源
(二)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感染源传到新宿主的途径和方式。主要传播途径有:
1.接触传播 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传播:由已感染的个体直接将病原体传给易感宿主,如母婴间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柯萨奇病毒等的传播感染。
(2)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媒介传递给易感宿主。最常见的传播媒介是医生和护士的手,还有共同媒介物(如水、食物、医疗设备)及生物媒介(如昆虫)。
2.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是以空气为媒介,在空气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随气流流动,而造成感染传播。空气传播有三种形式
(1)飞沫传播:从感染源排出的液滴较大,在空气中悬浮时间不长,只在易感者或患者近距离接触时才发生感染。
(2)飞沫核传播:从感染源传出的飞沫,在降落前,表层水分蒸发,形成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核,能长时间浮游,长距离传播。
(3)菌尘传播:物体表面上的传染性物质干燥后形成带菌尘埃,通过吸入或菌尘降落于伤口,引起直接感染;或菌尘降落于室内物体表面,引起间接传播。
3.注射、输血传播 通过污染的药液、血液、传播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疟原虫等。
4.饮水、食物传播 除可致医院内细菌性食物中毒外,食品中常带有各种条件致病菌,可在患者肠道定植,增加感染机会。
5.生物媒介传播 指动物或昆虫携带病原微生物作为人群间传播的中间宿主。如蚊子传播疟疾、乙型脑炎等。
(三) 易感宿主 易感宿主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若把易感者作为一总体,则称易感人群。
篇3:控制医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在市、县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院院感委员会就控制院内感染做了大量工作。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 ,开展必要的临床监测等,采取多种措施,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将医院内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现将我院本年度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医院的感染管理组织仍由三级体系构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感染管理监控小组 。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的控制工作,并对下级科室 进行指导。院感科在院感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各临床科室监控小组负责本科室的监控工作,按时向院感科汇报有关情况。由于工作层层落实,保证了我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制定一 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院感管理委员会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供应室管理制度。院感科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了供应室的消毒管理工作,供应室验收达标
医院领导非常重视供应室的建设,为改善消毒条件,在医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又购置一台高压蒸汽灭菌器。后勤科经常检查室内墙面、天花板,保持光滑,无裂缝、不落尘。供应室的安排合理,坚持做到“三区”、“三线”、“四分开”。
三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三线:污染线、清洁线、无菌线。
四分开:污物回收物与发放净物分开;
初洗与精洗分开;
未灭菌与已灭菌物品分开;
工作间与更衣室、办公室、活动室分开。
在压力蒸汽灭菌时,坚持在包外使用指示胶带、包内使用指示卡进行自我监测 ,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全年消毒380锅次,合格率达100%。在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院的消毒物品质量检测抽查时,合格率达100%。今年8月,市供应室达标验收小组的专家们对我院供应室进行检查,验收达标。
四、继续抓好临床各科室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
1、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四川省预防院内感染的规定》等,院感科加强了对各临床科室的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每半月检查一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门诊新大楼投入使用后,门诊各科室焕然一新,消毒隔离条件大大改善,特别是口腔科、五官科、胃镜室等科室,除对查重复使用的物品严格按要求消毒外,增加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率,大大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在全年的 消毒液更换及器械浸泡检查中,除有的科室偶有漏记录或记录不全外,器械浸泡及消毒液的配制、更换时间均符合要求。
2、对临床科室护理人员的手表面、物表面、空气、消毒剂、紫外线的强度、高压灭菌包等的监测,由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采样测试,合格率达100%。其结果由院感科及时向全院通报。
3、院感科人员每天到科室了解有无院内感染病例,有无漏报、错报等。各科对发现的院内感染病例,及时进行登记并上报院感科。院感科及时上报院部,并进行相应处理。经初步统计,今年1-11月,院内感染发病率在3%以下。
五、管好一次性用品,保证病员的医疗安全及防止社会污染
在今年的一次性用品购进中,院领导更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严格查证、检查质量。院感科与库房保管负责对购进的一次性用品进行检查、登记,把好一次性用品、消毒药械购进关口,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我院。 在本年度中,我院购进的一次性用品无一样不合格产品。加强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贮存管理,按要求离地离墙存放。院感科每季度对库房及各科室存放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检查一次,护理人员在使用前严格查对,以防将过期、失效等的一次性用品给病人使用。由于严格把关,无一例病人使用不合格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 对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各科一直坚持毁形、消毒并记录,院感科(供应室)每月进行检查统计,对抽查所发现的个别未毁形现象,给予严厉批评,并立即补做。因此,我院的一次性空针、输液器、尿袋等的毁形、消毒率达100%。毁形、消毒后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由市卫生局指定专人回收。
六、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控制院内感染意识
结合本院实际,院感委员会组织开展了预防院内感染的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安全知识培训,输血有关法律、法规及输血知识学习等,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大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提高我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水平。发放有关院内感染诊断方面的资料,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在全年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由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上级专家对我院的指导,院感委员会的领导、组织、指导及各科室的积极配合,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我院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起步晚,还存在有不足的地方,如院内感染发病病例的诊断、报告、统计等方面做得不够,有待今后不断完善和提高。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篇4:控制医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随着医学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医院感染不但关系到医患双方的健康而且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采取多种措施,使保健院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现将医院本年度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院长直接担任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指导院感办开展日常工作,第一注重依法管理,按照规范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不断学习法律、规范,贯彻执行《 传染病防治法 》 《 消毒技术规范 》 《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和各项政策法规,院领导强调依法行医,规范管理。由于院领导的重视和院感办主任认真负责的管理,我院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不断强化。
第二为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质量,院领导重视重点科室的建设,对产房、手术室、新生儿科、检验科等重点科室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要求配置基础设施。第三把控制高危科室的医院感染作为工作重点,经常到临床第一线了解情况并检查督促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设法解决,脚踏实地的开展工作。
二、充实保健院感染组织机构
根据卫生部规范要求逐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配备了专职的院感工作人员,保证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
医院成立的院、部、科室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网络起到了有效的职能监控作用,按照职责制订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每月根据考核标准进行质量检查,对质量检查结果组织讨论和考核,同时根据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规范地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同时各科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小组每月向院感办报告住院病人的院内感染、消毒隔离监测情况,根据科室院内感染存在问题组织医务人员讨论;各级院内感染监控人员履行了院内感染管理的相应职能,从而使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规范、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医疗废物管理制度、院内感染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使用的管理制度、院内感染管理检查制度、院内感染管理教育培训制度、医院感染管理考核制度等。
三、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控制院内感染意识
结合本院实际,营造氛围,院感办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和院内感染培训,并利用互联网及时了解国内外医院感染的现状和原则,控制方法的新进展,对全院医务人员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全年对我院医务人员及后勤人员培训考核4次,试用期人员培训考核2次,实习生、进修生培训考核2次。增强大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提高医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水平。在全年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由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科室的积极配合,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为提高我院的院感工作质量和成效,制订了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我院各科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院内感染综合评分细则》,《院内感染自查质控反馈》,《院感质控员月考核标准》,《医院感染管理质控罚则》。
定期或不定期对照我院的院感制度、规范、细则对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评估、评分,查制度落实情况,查操作规范,从环节上层层深人。院感办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五、建立《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为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时掌握我院感染状况,发病情况、病种、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情况等有关资料,根据《院感感染诊断标准》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了《院内感染监测登记报告制度》。当医务人员发现院内感染病例或者感染趋向时,必须及时送病原学检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
要求如实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单,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由院感负责人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协助控制病情的扩散,必要时由医务科组织召开研讨会,消除隐患,确保医疗安全。为保证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可靠性,院感办将不定期抽查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和漏报率。对科室内隐瞒,漏报的情况进行摸底,一经发现,除在全院通报批评外,对当事人和科室负责人也要按规定进行处罚。
同时,医务人员要警惕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院内感染病例的漏报,也是造成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发现有感染暴发倾向时,要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院感办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院负责人报告。
六、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预防hiv标准防护的培训
根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院内感染办公室对本院各科室的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学习,监督各科配齐防护用品,掌握自我防护知识,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在紧急情况下从事医疗活动须严格执行标准预防的原则。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当立即实施局部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但是此项工作还存在诸多欠缺,还需院感办进一步具体培训到位。同时,为确保术者的安全,最低限度的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感染性手术严格使用黄色手术通知单,黄色感染性手术通知单的使用情况纳入指控考核标准。
篇5:06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内感染化学消毒灭菌法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使用化学药物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称为化学消毒灭菌法。能杀灭繁殖体型微生物的化学药物称为消毒剂(disinfectant).可以达到灭菌作用的化学药物,称为灭菌剂(sterile agent)。凡不适用于热力消毒灭菌法的物品,都可以选用化学消毒灭菌法。
(一)符合理想化学消毒剂的条件 杀菌谱广;有效浓度低;作用速度快;性质稳定;作用时间长;易溶于水;可在低温下使用;不易受有机物、酸、碱及其他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无刺激性、腐蚀性、不引起过敏反应;无色、无味、无臭,而且使用后易于除去残留药物;毒性低,不易燃烧、爆炸,使用无危险性;用法简便,价格低廉。(二)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1.根据物品的性能及不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3.使用新鲜配制的消毒液,并存放在无菌容器中。定期更换,易挥发的消毒液要加盖,定期检测,保持有效浓度。(三)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1.浸泡法(immersion):将待消毒的物品浸没在消毒溶液中的方法。按不同被消毒物品和消毒液的种类,确定消毒溶液浓度与浸泡时间。浸泡前将被消毒物品洗净擦干,浸没在消毒液内,注意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管腔内注满消毒液。浸泡中途添加物品,需重新计时。器械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避免消毒剂刺激人体组织。2.擦拭法(rubbing):是用化学消毒液擦拭被污染物体表面或进行皮肤消毒的方法。选用易溶于水、穿透性强、无显著刺激性的消毒剂。3.喷雾法(nebulization):用喷雾器将化学消毒剂均匀喷洒在空气中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的方法。如墙壁、地面等的消毒。4.熏蒸法(fumigation):是利用消毒药品所产生的气体进行消毒的方法。如病室的空气消毒。在消毒间或密闭的容器内,也可用熏蒸法对被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灭菌。临床常用甲醛和环氧乙烷气体进行熏蒸消毒。篇6:06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内感染物理消毒灭菌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是利用热力和辐射等物理作用,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从而导致其死亡的消毒灭菌方法。
(一)燃烧灭菌法 (burning sterilization):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1.方法(1)焚烧 常用于某些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如污纸、特殊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敷料的灭菌处理。可直接在焚烧炉内焚毁。(2)火焰烧灼 实验室用的试管或烧瓶口可用此法灭菌。(3)酒精燃烧 某些耐热金属器械和搪瓷类物品急用时灭菌。但对物品破坏性大,锐利刀剪禁用此法灭菌,以免锋刃变钝。2.注意事项:①须远离氧气、乙醇、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②在燃烧过程中不能添加乙醇等燃料。(二)干烤灭菌法 (dryheat sterilization):利用特制的烤箱进行灭菌,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物品的灭菌。如油剂、粉剂、玻璃器具、金属制品等。干烤灭菌所需的温度与时间,应根据灭菌的物品来确定。1.方法 干烤前器械、玻璃器皿应洗净并干燥。物品包装不宜过大,放入的物品勿超过烤箱高度的2/3,物品之间应留有空隙,利于热空气的对流。粉剂和油脂不宜太厚,以利热的穿透。灭菌时玻璃器皿勿与烤箱底和壁直接接触,灭菌后应待温度降至40℃以下再打开烤箱,以防炸裂。2. 注意事项 棉织品、合成纤维、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导热性差的物品及在高温下易损坏的物品,不可用干烤灭菌。(三)微波消毒灭菌:微波是频率高、波长短的电磁波。在电磁波的高频交流电场中,物品中的极性分子发生极化,高速运动,并且频繁改变方向,互相摩擦,使温度迅速升高,达到消毒灭菌作用。常用于食品及餐具的处理、医疗药品及耐热非金属材料器械的消毒灭菌。(四)煮沸消毒法 (boiling disinfection)是家庭和某些基层单位常用的一种消毒方法。适用于耐湿、耐高温的物品的消毒,如金属、搪瓷、玻璃、橡胶类等。1.方法:将物品刷洗干净,全部浸没在水中,然后加热煮沸,水沸后计时,持续5~10分钟达到消毒效果。如中途加入物品,则在第二次水沸后重新计时。水中加入增效剂可提高消毒效果。如煮沸金属器皿时,加入碳酸氢钠配成2%溶液,沸点可达到105℃,并有防锈和促使细菌芽孢破坏的作用。篇7:医院控制医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一月份感染控制科按照医院全面质量考核开展工作。
一、医院感染方面
1、制定各类工作计划(医院感染、健康教育、妇幼健康教育、控烟工作计划,妇幼工作、食源性疾病、孕妇学校)。
2、更换各种本部。
3、细化了医院感染监测(全面综合监测和目标监测)的项目、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要求)。
(1)全院综合性监测: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控制在0.5%.
(2)目标性监测: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监测8例、留置导尿监测8例,监测标本30人次,肾内科2例多重耐药,及时给予督导,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3、环境微生物监测:本月对全院重点科室(手术室、分娩室、供应室、腔镜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及外口综合楼科室(病理、血库、妇科、普外、头颈胸科、骨科、五官科)进行了空气物表、无菌物品,透析用水,透析器接口透析液监测,结果均达标。
4、医疗废物管理方面:严格医疗垃圾分类,认真交接,不足之处个别科室登记不及时,锐器盒未注明开启时间。
5、一次性卫材“三证”监测,三证齐全,无过期。
6、无菌物品管理方面:个别科无菌包过有效期。
7、培训方面:制定预防医院感染各类培训计划,本月为下收医疗废物及管理人员培训一次,内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下收流程》《医疗废物外泄应急预案》培训进行考核,试卷存档。
二、传染病管理方面
1、制定结核病、传染病工作计划。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更新,并使用。
2、不定期到检验科、病案室检查传染病漏报情况,每周、月进行自查。本月网报未统计。
三、食源疾病
制定食源性疾病工作计划,更换各项登记本部。
四、妇幼保健工作方面
1、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制作宣传材料(健康教育、妇幼健康教育)。
2、不定期到检验科、妇产科检查各项登记,免费检测项目检测、登记符合。 按时上报妇幼周、月、季报表(10-1月)。本月上报高危孕妇48人,其他项目省略。
3、按时到科室监测AFP(脊髓灰质炎)14种疾病,按时旬报表。
4、健康教育宣传一次,内容《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 ,妇幼健康教育宣传栏宣传一次,内容《增补小剂量叶酸预防胎儿神经血管缺陷》。禁控烟宣传一次,内容《戒烟的方法及技巧》。
5、1月17日组织孕妇学校培训一次,内容《怀孕前的准备》《促进乳喂养知识》有5名孕妇参加,取得较好效果。
五、爱国卫生
1、控烟工作计划,不定期到疗区检查控烟情况。
2、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工作,为各科室下发灭鼠药。
篇8:医院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工作总结
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20xx年上半年我院院内感染做了大量工作。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开展必要的临床监测等,采取多种措施,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将医院内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了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现将本年度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分析反馈,保证了我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制定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院感管理委员会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供应室管理制度。院感科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和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了供应器械的消毒工作
供应室设施不健全,布局不合理,人员不具备条件,按照省中管局发布的《医疗质量管理评价标准》有一定差距,我们要做到初洗分开,坚持未灭菌和忆灭菌物品分开,在压力蒸之后菌时,坚持在包外使用指示胶带,包内使用指示卡进行自我监测,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
四、继续抓好临床科室的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等,院领导加强了对各临床科的消毒隔离、感觉染监控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查对重复使用的物品严格按要求消毒外,增加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率,大大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在全年的消毒液更换及器械浸泡检查中,器械浸泡及消毒液的配制,更换时间均符合要求。
五、加强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
结合本院实际,院领导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安全知识培训等,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落感染意识,提高我院预防、控制感染水平。发放有关院内感染诊断方面资料,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在全年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由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及科室的积极配合,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