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扬扬得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运用修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运用修辞,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修辞知识及运用
【考点简析】
正确辨析与运用修辞格,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恰当。分析修辞使用的表达效果。要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修辞格及其作用。中考修辞的考查重在理解运用,不是考概念本身,而是常与句子仿写、语段结合,考查运用。要求根据材料完成一种修辞手法,如写对联,用制定的修辞拟写一个句子、一个格言、一个警句等。
【课前自主复习】
试题1(•河北)选取《西游记》《水浒》《童年》《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五部名著中的人物和相关内容,为给出的上联拟写下联。
上联:贝多芬呕心沥血谱名曲
下联:
考点解析:要根据五部名著的人物和内容,仿照上联根据对偶的修辞手法写撰写。答案可谓“唐三藏跋山涉水求真经”“阿廖沙千辛万苦度童年”。
试题2(2009•黑龙江哈尔滨)根据所提供的语境,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每个人都拥有财富。知识是财富,它能增长智慧,也能美化心灵;,,;挫折是财富,它能积累经验,也能磨炼意志……拥有这些财富,人生就会多姿多彩。
考点解析:写一句话与上下文构成一组排比句,只要句式相同,意义基本相关,结构基本相同即可。
【课堂跟进练习】
试题1(2009•浙江台州)早在南宋时期,台州便是一个民重耕读、书院绰立的东南文化之邦。时在台州任职的朱熹,也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当地的书院就学,并赋诗《送子入板桥桐江书院勉学诗》。下面是其中的一联,要补全下联,你觉得最恰当的是。
上联:汝若问儒风,云窗雪案深工夫。
下联:汝若问农事,。
A、绿阴冉冉遍天涯B、欸乃一声山水绿
C、万古荒凉楚水西D、晓烟春雨劳耕锄
解题导引:解题时,参照对偶句的特点,做一推敲,符合要求的是D项。
试题2(2009•浙江杭州)根据语意,仿照画线的句子,运用恰当的比喻,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母爱如细流,静静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中。一次次牵手,一声声叮咛,母亲的呵护似摇篮
般的安适;,,。人生拥有母爱的伴随,一路洒满温暖的阳光。
解题导引:运用指定比喻修辞手法仿写上句,要求符合语境,句式基本相同,比喻恰当。答案可为:“一回回送行,一天天守望,母亲的牵挂如岁月般的绵长”。
【课后巩固提高】
一、中考精题精练
1.(•江苏扬州)对偶是汉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请为“平山堂下花似锦”写一个构成对偶的下句。(注:平山堂是扬州著名景点之一。扬州名胜很多,如瘦西湖、何园、个园、史公祠、琼花观等等。)
平山堂下花似锦,。
2.(2007•山东滕州)用手机短信交流信息,便捷又时尚。短信的编写,要求语言简练、精美,如下面这条教师节短信:“您是一把伞,为我遮风蔽雨;您是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衷心祝福您,我永远敬爱的老师!”这不仅符合短信编写的要求,而且很好地表达了学生的心意。明天就是母亲节了,请仿用这条短信的句式及修辞,给你的妈妈拟写一条母亲节短信。
二、挑战潜能训练
1.根据所给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上联。
他们来自四面八方,相貌语言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讲究忠诚信义,对待朋友都能肝胆相照。
上联:下联: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
2.下面是福州市“城市名片”对联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其下联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上联:商贸繁荣 两塔擎天光禹域
下联:□□□□三山载福毓榕城
A.人杰地灵 B.四季如春C.人文鼎盛D.海西明珠
3.仿照示例,造两个带比喻修辞格的句子。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清凉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
如果你是,那快乐就是。
如果你是,那快乐就是。
4.把下面的排比句补写完整。
信念是石,敲击星星之火;
信念,;
信念,;
信念,。
5.以“成功”和“失败”为中心,各写一段排比句。
成功。
失败。
语言的实际运用
知识点、能力点归纳
1.提取、筛选重要信息来压缩和概括语段,或加小标题、改为一句话新闻等。
2.根据语境来仿造句子、扩展句子,进行较好的语言表达。
3.结合语境判断语言表达是否简明、连贯、得体。
4.审读图表,综合分析,并用文字概括内容,即图文转换。
**1.补写句子。【1】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是没有,
是没有。
“秘书工作”2.请根据以下内容,拟两条有关“环保”的宣传标语。【2】
当今世界,森林面积锐减,土地急剧沙化,水土大量流失,环境被严重污染。生态性灾难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发燕尾服的严重危机。
(1)
(2)
“秘书工作”3.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要求:不变更原意;人物、人称表达准确;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2】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能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1)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姗姗说到这件事,小王说:
(2)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
“秘书工作”4.仿照下面两句的格式,发挥想象,再写出三个关于书的比喻句(字数可比例句略多)。【2】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1)
(2)
(3)
“秘书工作”5.仔细揣摩甲句的特点,找出规律后,在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组成与甲句对应的句子,填在乙句的横线上。【2】
甲: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乙:,春香。(兰花、桂花、茶花、梅花、牡丹花、玫瑰花;夏香、秋香、冬香)
“秘书工作”6.在空格内给下面的短文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重庆中考试题)【2】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白帝碧波山水欢,千帆竞渡履平川。”6月10日,奉节县100名诗人齐聚老县城依斗门,朗诵着自己的诗作,送别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门,这座古城门即将在三峡水库蓄水达135米水位时,永沉江底。84岁的老诗人余敬之也参加了此次活动。有“活杜甫”之称的他,至今创作出了3000多首诗歌。看着不断上涨的江水,老诗人朗诵着自己的诗作,眼泪直往下掉。他说,千百年来,依斗门跟瞿塘峡、白帝城一样,是诗人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下午5点,依斗门被水淹没,标志着诗城遗址初步没入库底。此时,诗人们才依依不舍离去。
“秘书工作”7.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6个字)。(20四川中考试题)【2】
昨日,记者从成都市邮政局获悉,按国家邮政局统一安排,从即日起,凡是通过邮局汇往民政部、卫生部、红十字总会等的防非典爱心捐款,均免收邮费。目前,我省一些机构和个人纷纷表示捐款意愿,国家民政部、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华慈善总会已开通了爱心捐款通道。寄款时,汇款人须在附言栏内注明“防治非典捐款”字样。收款单位在收到汇款后,将向捐款者寄发收到捐款的收据和相关资料。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秘书工作”8.镜湖中学初三(8)班的同学准备选编一本自己的文集——《让我们荡起双桨》,他们对作文进行编辑、分类,设计了“感受生命”、“体会亲情”、“走近名人”等小栏目,请你再设计一个栏目。要求:结构与已有栏目的名称一致,内容不重复。(年绍兴中考试题)【2】
“秘书工作”9.用一句话说明下列图表所反映的总体情况。(2003年安徽中考试题)【1】
5月6日至5月16日我国内地新发现的“非典”病例变化图
“秘书工作”10.根据下面提供的语言环境,回答后面的问题,说话人要符合人物的身份。(2003年四川中考试题)【2】
(1)中考临近了,小明却还在看电视。这时妈妈走过来,生气地说:“马上就要中考了,你居然还在看电视?”
小明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说,才可能不让妈妈生气?
小明说:
(2)几个不同身份的人围绕“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一话题进行探讨,都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国脚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激动人心的进球。”商人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源源不断的利润。”画家说,“最宝贵的东西是绚烂丰富的色彩。”面对此,小孩和病人会怎么说?请你代他们回答。
小孩说:
病人说:
“秘书工作”*11.请仿照下面朱自清《春》中的句子,以“旭日”或“晚霞”中的一个为话题,写出两个比喻句。【2】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秘书工作”*12.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2】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秘书工作”*13.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词,仿写两句话。【5】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美]爱迪生)
蚜虫吃青苹,锈吃铁,虚伪吃灵魂。([俄]契诃夫)
(1)
(2)
“秘书工作”*14.我校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3】
“秘书工作”*15.依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5】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秘书工作”*16.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上恰当的话。要求:①句式与标有波浪线的一句相同。②语意与标有波浪线的一句连贯,并与之构成排比。【3】
故宫像一部卷帙浩繁的史书,凝结着历史的烟云,记载着岁月的沧桑,每一座殿宇楼台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
“秘书工作”*17.仿照下列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意义相关的句子。【5】
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
钱能买到药品,不能买到健康;

“秘书工作”*18.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与句式,补写一个句子,然后得出结论。【5】
千里马若不长鸣,就不会引起伯乐的注意,可能要一辈子同于常马;
结论:
“秘书工作”*19.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5】
春天从天外轻盈地飞了回来,化作雏燕和云雀;春天从地里悄悄冒了出来,化作草叶和芽苗;
“秘书工作”*20.仿照所给例句,用下面的词展开联想,给它一个精彩的解释。【6】
例:固执:你是一堵墙,使人封闭自己,看不清外面的世界。
风筝:
友情:
“秘书工作”*21.阅读下面一段短文,然后答题(不超过20字,就事论事,只谈茶壶,不给分)。
一个人挑着两筐茶壶去集市上卖,谁知经过一个山坡时,几个茶壶从筐里掉了下来,摔了个粉碎。他头也不回地向前走。这时有人提醒他说:“喂!你的茶壶掉碎了,还不快看看!”他回答说:“既然已经摔碎了,看有什么用呢?”
作者通过卖茶壶人的回答要表达的意思是:
“秘书工作”*22.下面是5月12-21日全国和北京新增非典确诊病例的疫情走势图,请你对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1)从整体和局部看,全国和北京的疫情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2)北京的疫情变化对全国的疫情变化有什么影响?(2003年苏州中考试题)【5】
(1)
(2)
“秘书工作”*23.根据下面的图文提示,结合生活体验,回答问题(50字左右)。(2003年黑龙江中考试题)【5】
在学校门口,一位领着孙子的老大娘向你打听道儿,要去人民医院做防治“非典”的常规体检。你该怎样说?试试看!
参考答案
语言的实际运用
1.构成比喻句即可。2.略3.(1)“姗娜,小李说他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你妈妈行不行。”(2)“郭老师,小李说他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他问明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4.例: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书是你最好的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5.梅花桂花玫瑰花秋香6.百名诗人“诵”别古城门(意思对即可)7.防非典爱心捐款今起(即日起)免收邮费(意思对即可)8.如“拥抱自然”、“享受艺术”、“关注健康”、“认识自我”等。9.5月6日至5月16日,我国内地新发现的“非典”病例总体呈下降趋势。(或:5月6日至5月16日,我国内地新发现的“非典”病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有时略有起伏。)10.(1)例:“妈妈,你别生气,只看一会儿,让我休息休息。”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理由可以围绕“调节”、“休息”考虑,重在语言表达要恰当,突出商量的语气。只要表达合理即可。(2)例:小孩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有好多好多的玩具。”病人说:“最宝贵的东西是健康强壮的体魄。”11.例:旭日像顽皮的孩子,在大海中没有玩耍够,不情愿地跳着脚,离开了海面。旭日像个就要见公婆的新媳妇,脸儿通红,羞羞答答地往上升。12.例:长江东流奔腾不息,那是在启示我们为理想奋斗。13.例:(1)信任和诚恳产生友谊。(2)锯克木,锄破土,信任战胜分裂。14.例:奉献出一片爱心,托起一轮明天的朝阳15.例:小树是森林的儿子,阳光是保姆,溪流是乳汁,小鸟、松鼠是玩伴。16.例:每一块基石都蕴含着民族的傲骨,每一块砖瓦都焕发了新的青春。17.例:钱能买到钟表,不能买到时间;钱能买到礼物,不能买到友谊。18.例:雄鹰若不展翅高飞,就不会引起猎人的瞩目,可能要一世被当做雉类。结论:有才能要脱颖而出。19.例:春天从人们中间款款走来,化作了姑娘身上的丝巾和裙衫。20.例:风筝:你是我飞向蓝天的梦想,放飞你,就是放飞心情。友情:你是冬天里的一盆火,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献上你的温暖。21.不要过多地停留在失败或不幸中,往前走更重要。22.(1)全国和北京的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其间有波动,5月13日以后下降幅度明显加大。(2)北京的疫情变化直接影口向全国的疫情变化。23.要求:①方位表述准确。②语言简明。③有礼貌称谓和礼貌关照。例:老大娘,你顺着解放路往东(前)走,到人民大街向北(左)转弯,(过了滨河南路,)过了人民大桥,再向东(右)转弯,在路的北(左)边就是人民医院了。再见(或走好、慢走等等)。
篇2:写作中常运用修辞方法
写作中常运用修辞方法
一、修辞: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掌握并学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引用、对比、借代、反语也应有所了解.
2.能简要分析修辞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表达效果的作用.
二、应掌握的几种修辞方法: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对偶的种类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慧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篇3: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
1、柳树是春的信使,每当春回大地,万物还在沉睡之中,柳树就最先感知春的讯息。
2、柳树的枝干上又长出了密密的枝条,柔软的枝条垂下来,像一头浓密的头发。
3、春天到了,柳树的枝条上抽出了嫩芽,像在春天的五线谱上挂满了音符!
4、风吹拂,河边的垂柳已经爆出嫩绿的芽叶,密密细长的柳丝整齐地轻摆着,倒影在清澈的河面上,犹如一位美女在河边梳妆,美极了。
5、柳树像个披着长发的小姑娘。轻柔的柳条随风飘扬。树皮光滑。看着就令人陶醉。春天,柳树开出紫色的花朵。不仔细看是看不到的。夏天,叶子肥美。秋天,秋婆婆给柳树织出金黄的衣服。冬天,叶子飘零,回归大地。
6、茂盛的柳树就像一个婀娜的少女,垂下柔顺的头发在湖面上划过。
7、柳树的“长发”慢慢地流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枝叶的颜色变化多端,有翠绿、深绿、墨绿。
8、一阵微风拂过,柳枝像优雅的舞者般舞动起来。
9、春风在轻抚杨柳,杨柳的柳条轻轻摆动,就像正在梳头的女孩儿。
10、河岸边的柳枝随风摇摆,像一个天生的舞蹈者绽放青春的光芒。
篇4: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
1、柳树的枝条就好像无数根绿色的丝带一样。
2、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3、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4、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里。
5、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
6、这几天的天气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刀割一样。
7、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8、夜空中的星星就像无数只眼睛似的一眨一眨的'。
9、书是智慧的钥匙。
10、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11、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12、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3、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14、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15、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16、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17、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8、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19、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20、战士们像箭一样地穿过熊熊大火。
21、天上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的宝石。
22、漓江的水绿得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23、中秋夜,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24、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好像一颗颗珍珠一样。
25、这条公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直伸向天边。
26、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27、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28、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29、字典就好像一个不开口的老师一样。
30、秋天叶子黄了,一片片往下掉,微风一吹,如只只蝴蝶飞舞。
31、我们的学校像西方人想象的天堂一般,美如仙境。
32、校园围墙边的一排松树,像一排哨兵守卫着校园。
33、早晨的校园真像一幅水彩画一样美啊!
34、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么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洗它……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
35、老师您的爱,像太阳一般温暖,像春风一般和煦,像清泉一般甘甜。
36、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37、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您讲课的语言,悦耳像叮咚的山泉,亲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
38、有人说老师像园丁;也有人说老师像蜡烛;而我却觉得她更像一支粉笔。她缩短了自己的身躯,为我们铺长了知识之路。她总是默默地在黑板上耕耘着,为我们播下了知识的种子。
39、老师,您如燃烧的太阳,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在黑暗里为我们送来曙光。
40、老师,您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星,而我却是红尘中迷失方向的黑鸭子,每当我迷失方向时只要一看见你耀眼的光芒,就能让我找回家的路途。
41、雪峰山顶,云雾缭绕,如果巧遇,一霎时,云开雾散,只见脚下银涛翻滚,座座山顶如浮沉在滔滔的白浪之中……
42、白雾般的云彩变成一大块一大块簇新的棉絮似的,给它后进的蓝色的天空一衬,越发显得皎洁。
43、脚下的海,太平静,太温和,太柔顺了,从云海深处闪烁出的晶莹的白光,有一种说不出的诱惑力,似乎在呼唤观海的人们,跳下去做一次充满诗意的畅游。
44、云彩在这山区也是天然的景色。住在山上,清晨,白云常来作客,它在窗外徘徊,伸手可取,出外散步,就踏着云朵走来走去。
45、白云确有使人欣赏的价值,一团一团地如棉花,一卷一卷地如波涛,连山一般地拥在那儿,野兽一般地站在这边:万千状态,无奇不有。
篇5:写作中常运用修辞方法
写作中常运用修辞方法
一、修辞: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掌握并学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引用、对比、借代、反语也应有所了解。
2、能简要分析修辞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表达效果的作用。
二、应掌握的几种修辞方法: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对偶的种类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对)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慧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作文中的修辞方法大致有这几种,即排比、对偶、比喻、题记、引用。
(一)排比:开头排比,气势恢弘。
我看见西子浣沙的涟漪,望见貂婵戏水的波澜,听到红拂袖水的誓言,闻到虞姬临江的哀叹……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着那一抹真彩。女子立于水边,便成了“汝”,于是我想到了你——黛玉。
珍珠忘记了被河蚌囚困的痛苦,于是造就了盈泪的玉珠。
宝剑忘却了烈火下锤打的痛楚,于是露出了锃亮的刀锋。
胡杨忘却了沙漠中干渴的难当,于是创造了“死了三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腐”的神话。——山东考生《那阵风吹过》
在冷漠者眼中,维纳斯是残疾的;在痴迷者眼中,维纳斯是美丽的;在旁观者眼中,维纳斯既是残疾的,又是美丽的;——高考佳作《我心依旧》
高山流水,天涯毗邻,给了我们知己的感动。相儒以沫,举案齐眉,给了我们爱人的感动。合家欢乐,天伦之乐,给了我们家的温馨。这何尝不是感情的体会?——高考佳作《猛虎和蔷薇》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湖北考生《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起兴,用漂亮的句子开头,亮相即得满堂喝彩)
(二)对偶:严谨整齐
没有核的果实无法在自然界生存,没有米粒的稻穗总是扬着无知的头颅。那么失却了魂魄的人呢?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真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是否已被繁华迷了眼,丢了心?——高考佳作《魂兮归来》
当大唐盛世的瓦当不再锃亮,当歌舞升平的霓裳不再绮丽,昨日繁华渐渐褪去,一叶带着一名叫徐福的术士和追随而至的童男幼女的扁舟向一个小小的渔岛驶去。一个名叫日本的民族在中国的臂弯里成长,可这个小小的渔岛却见证了泱泱中华的悲欢荣辱。——湖北考生《镜中日本》
(三)比喻:形象生动,更赋诗意。
求知的瞳孔放飞色彩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赧然印着“感情用事与理性分析”。是得,站在雨季边上,绵亘于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是凭借直觉和感情亲疏去认知这个纷飞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高考佳作《捕捉理性的灵光》
生命如风。——四川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
(四)题记:
用一句漂亮的话放在标题之下,正文之前,那无疑是让评卷者在花之未开前已享荷叶之清香。文中有好句子,也不妨拿出来放在题记的位置上,让评卷者先睹为快,后再在文中享受第二次阅读快感。
鱼说:你看不到我在流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我能感受到,因为你在我的心里。——题记——高考佳作《我心依旧》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过分欣赏自己海湾处的风景,而忘记了,在那片湛蓝的大海上,有着更美丽的风景!——题记——高考佳作《不要忘记,远处也有风景》
哲人说,影响你行走的不是一双鞋,而是一粒沙;同样,遮住你视线的不是一堵墙,而是一缕烟。——题记——高考佳作《烟迷你的眼》
(多好的句子!千万不要让它埋没在文章“云深不知处”的地方)
(五)引用:
简洁地引述材料,准确地提出观点,用名言开门是一种相当好的手法。
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茫茫人世中浮沉的我们,有时总不免对事物产生错误或肤浅的认知,然而有谁想过,蒙蔽我们真实的双眼的,也许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情”呢?——高考佳作《勿为情所障目》
古语说:人无痴者,无可与之交,因其无深情也;思想汇报专题人无癖者,无可与之交,因其无真气也。古人交友,如此看重情感。可见,在我们人生的磨励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受其感染。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在人们的脑海里,感情是孩儿的呓语,是情人的依偎,父母的疼爱,朋友的信任。如此美好的事物,左右我们的思潮。但无论何时,总必须坚定心中的道德尺寸,衡量对与错,是与非。以正义来认识世界。——高考佳作《跨越情感的感知》
排比造势
关键词:排比的作用、排比造势、暗喻式排比
“排比”的作用:华丽的服装需要珠宝的点缀,以显其高贵;出色的文章需要修
篇6:写作中常运用修辞方法
(精品)写作中常运用修辞方法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对偶的种类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慧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篇7:比喻的修辞作用和运用原则
比喻的修辞作用和运用原则
一、修辞作用(一)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运用这类比喻时,大多着眼于主、客体之间外部形态上的相似。如: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二)用来说明事理。运用这类比喻,大多着重于主、客体内部性质上的联系。如:(文章)太做不行,但不做,却又不行 。用一段大树和四枝小树做一只凳,在现在,未免太毛糙,总得刨光它一下才好。但如全体雕花,中间挖空,却又坐不下来,也不成其为凳子了。
二、运用原则
(一)要贴切:一方面是指客体与主体之间确有共同之点――或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态类似,或者某一内部特征相仿;另一方面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情味、色彩必须协调。 违背了以上的原则,就是不恰当的比喻,比如:(1)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娇小的姑娘,胖乎乎的、圆圆的脸庞,一头秀发瀑布似的向后梳着。听说采访她,得满脸通红。(2)机器隆隆响着/含着我心跳的韵律/像一首动人的催眠曲
(二)注意创新。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的。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如:工人们背后议论:“新来的赵厂长,这人――不赖!”王栓说:“敢是!这人心里没假。他的心是一块阳泉炭,划根火柴就能点着,烧完了是一堆白灰。”
但是,如果故意标新立异,也常常造成比拟不伦,弄巧成拙,下面就是这样的例子:(1)呵,沙漠中的绿洲啊,你静静地安卧着,犹如绿色的梦永远把你笼罩。(2)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顿时好像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以令人难以想象也无法理解的现象作喻体,也就丧失了比喻的意义。
(三)要通俗、形象。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下面的例子,就违反了这一原则:(1)明净的末名湖犹如一面照妖镜。(2)红的、绿的、黄的',像黑夜中猫头鹰的眼睛。(3)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严密,就像神经节和神经网的关系一样。
[区辨]“像”、“仿佛”、“似的”的非比性 有“像”、“仿佛”、“似的”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如以下的几种情况:
(1)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2)单纯的想象。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过去。
(3)表示猜度的句子。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
(4)表示举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
篇8:谈消极修辞方法的运用
修辞是运用语言的技巧。它有两种基本手段:一是积极修辞,即固定的修辞格。如比喻、借代、夸张、排比、双关、仿词等。二是消极修辞,即把整篇文章的撰写过程作为修辞的贯穿过程,通过对语言、词汇、语法和逻辑乃至标点符号等因素的调动,以求语言完美的一种修辞手法,如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等。
公文是管理政务的工具,公文的语体表现为明确、简洁、通俗、规范和庄重的风格。由于积极修辞更注重形象、具体和心灵感应,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因此,公文对积极修辞的运用有严格的选择和适当的限制。而消极修辞所共同遵循的是:朴素实用、完整准确、简洁易懂的题旨情境的顺应,因此,消极修辞应当是公文修辞的主要面貌,对公文的写作有着广泛的适应性。
公文中对消极修辞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词语的选择和锤炼
(一)词语的选择
词语的选择对写好公文十分重要。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词汇浩如烟海,同义词极为丰富,这为公文意图的表述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但是,要把公文内容表达得明白、准确、简练、深刻,就要在大量的词语中,特别是同义词中象沙里淘金那样选择一个最准确、最有效、最贴切的词语,恰当地组织到句子里来为表达意图服务。如果我们不能找出这个唯一的最恰当不过的词语来,我们就不能把公文的有关内容表述得最合本意,就有可能在实际 工作中产生不良影响。
公文选择词语的标准是准确、鲜明、生动,并且这种准确、生动应具有简洁、质朴、庄重的风格。选择适应公文语言风格且准确、鲜明、生动的词语,可考虑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l、词义的辨析。汉语中,存在着许多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又存在着细微差别的词语。例如,表达笑容的词语有“微笑、含笑、大笑、冷笑、苦笑、嘲笑”等三十几个。虽然这些词都是表示笑的,但每个词的“笑意”却不尽相同。即使是词义完全相同的两个词,例如父亲和爸爸,在具体使用上也有差别,“父亲”比较庄重,而“爸爸”则比较亲切。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公文的内容语言环境,仔细地辨别词义以选择最满意的词语。词语的意义比较复杂,辨析的方法也很多,从公文写作的角度出发,一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辨别词义的侧重。主要是指以一个共同词素加上其他词素发展而成的同义词。例如,“连续”和“继续”,中心意思是“续”,也就是“接连”的意思。但“连续”是“连而不断”,“继续”是“断而后续”。类似差别的同义词,在公文撰写中,如不加斟酌,就难以准确无误地表达原意,还有可能产生误解,甚至不良后果。
二是辨别词义的含量。虽然表示同一事物,但一些词表示个体,另一些词表示集合体。例如,“词”与“词汇”,“书”与“书籍”,“树”与“树木”等。表示个体的词可以加数词修饰,如“一本书”、“三个词”、“两棵树”。表示集合体的词不能再用数词修饰,因为“书籍”就是指所有的书,“一本书籍”就是“一本所有的书”,当然就不成话了。在公文的写作中,这样的问题屡见不鲜,例如,“纪委根据收到的一封信件”、“他用津贴购买了三本科技书籍”等等。
三是辨别词义的轻重。有的词含义较重,有的词含义较轻,有的词表示程度较深,有的词表示程度较浅。例如,“损坏”和“毁坏”。“毁坏”的程度就深于“损坏”。“损坏物品”,是指物品有坏的地方,还有可能修补,而“毁坏物品”则是使物品彻底破坏,根本没有可能再修复,而且带有主观有意性。在撰写公文时,一定要精心选用,才能与所述内容完全符合。
四是辨别词义的范围。有的词范围较大,有的词范围较小。例如,“场面”与“局面”。“局面”指整体情形,“场面”指具体情形。公文撰写中,对这样的同义词要尽量选准,以免扩大范围。
2、色彩的辨析。词语的色彩这里主要是指感情色彩。词语所表示的思想感情大体有三类:一类是表示喜爱、赞美、颂扬的,我们称之为褒义词;一类是表示厌恶、憎恨、贬斥的,我们称之贬义词;还有一类既无赞许也无贬斥,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我们称之为中性词。例如,“成果”、“后果”和“结果”。由于他们的感情色彩很不同,在公文拟制中要特别加以注意。凡是给以肯定的时候,应使用褒义的词,而给以否定的时候,应使用含贬义的词。一般情况下要使用中性词。例如,“他做事太果断.民主作风差”,做事果断是应该肯定的,不是民主作风差的表现。如果他真是民主作风差,应该是“做事太武断”。
3、风格的辨析。词语的风格主要是指词语在表达中所带有语体特点。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的词比较庄重,有的词比较随便;二是有的词比较文雅,有的词比较粗俗;三是有的词适用于书面语,有的词适用于口语。例如,“诞辰”比较庄重,“生日”比较随便;“妻子”比较文雅,“老婆”比较粗俗;“大家”适合书面语,“大伙儿”适合口语。在公文写作中,一般应选用庄重、文雅,适用书面语的词.否则,不仅有关内容的表达受到影响,而且也会损害公文特有的风格和庄重美。例如,将“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写成“纪念孙中山先生过一百岁生日”,作为正式文件发出去,其影响和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词语的锤炼
公文写作,不仅要选择最贴切的词语,而且要在这个基础上把词用好、用巧,这就叫词语的锤炼,古人叫“炼字”,这是对词语选用的深化、纯化和美化。要把公文写好,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对词语的正确选择,因为词语所固有的含义、感情和风格,在不同的语境中将有所变化,就是说在具体使用中由于方法巧妙,与前言后语配合独特,就会产生好的表意效果。著名的“推敲”故事,就是一个锤炼词语的典型例子。所以,我们还必须注意词语的锤炼。公文语言的锤炼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寓繁于简。所谓寓繁于简就是造成一种词语虽然简练,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并能发人深思的表现形式。例如,“国民党反人民集团抄袭袁世凯的老路,追求专制的统一,打了整整十年的内战,结果把一个日本侵略者打了进来,自己也缩上了峨眉山”。这是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的一段话。其中“把一个日本侵略者打了进来”的“打”字就非常发人深思,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不仅是帝国主义本性决定的,而且也是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恶果.因为它打内战,倒行逆施,才使国家陷于灾难,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所以“打”字用在这里是非常精当的。同时,“缩”字在这时代替了“躲”、“跑”等词,也含有丰富的内涵,是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打内战自食其果的可耻嘴脸的生动反映。
2、寓深刻于浅易。所谓寓深刻于浅易就是通过对某些简单词语的锤炼,使其思想内容不断深化。例如,“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策略可称上‘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在中国人民面前失败了”这是借用鲁迅杂文《捣鬼心传》中一句话来分析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策略的一段公文。虽然只寥寥数语,而且“有术”、“有效”、“有限”三个词也非深奥,但提示的问题却很深广。“有术”表明了敌对势力阴险狡猾的伎俩,“有效”反映了这一策略的危害程度,使人联想到东欧、苏联演变的深刻教训,而“有限”则提示了总的趋势的不可逆转。社会主义事业暂时的挫折并不是彻底的失败,敌对势力得势也不是最终的成功。
3、寓单调于多彩。所谓寓单调于多彩就是在不损害准确表达的前提下,注意同义词的换用,可以使公文生动活泼,避免呆板、重复。例如,“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是毛泽东同志《反对党八股》中的一段话。“废止”、“少唱’’、“休息”在这里是三个近义动词的换用。同时,在这种消极手法中还附有积极修辞的手法:比喻(洋八股),拟物(……调头少唱),拟人(...教条主义……休息)。如果三句的述语都用“必须废止”,意思并未变化,但效果却差多了。不仅会产生一种音调重复的感觉,而且失去了积极修辞的手法所带来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
4、寓时境于新语。所谓寓时境于新语就是要注意使用新概念新词语以反映出社会的进步和时代气息,这一点对公文写作来说甚为重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新词语涌入我们的政治经济生活中来,例如“定向反馈”、“软件系统”、“智力投资”等。只有积极而恰当地使用这些新词语,才能准确地反映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其发展变化,提高公文的表达效果。而且由于这些词语本身是社会发展新时期的产物,因而,不需另费笔墨便可充分反映出时代的特色。
5、寓此义于彼义。所谓寓此义于彼义就是活用词义。有些词意义并不相同,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却可以互相代替,灵活地选用这些有修辞作用的临时同义词,就叫活用词义。活用词义往往能产生原词义所无法包容的意境。例如,“在这种情况下,一切污蔑和谩骂,都从国民党反动分子的嘴里喷出来了”。这是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中的一段话。这时的“喷”字取义为“说”,但比“说”更生动形象,从中可以显示出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区进行诽谤时,那种肆无忌惮的丑态。
6、寓此类于彼类。所谓寓此类于彼类就是活用词类。一个词一般都属于一个固定的词类,例如,“祖国”、“工人”、“房屋”等都是名词,“跑”、“推动”、“开展”等都是动词,“好”、“伟大”、“红彤彤”等都是形容词。在一定语句中,将属于这一类的词语用为另一类词,就是活用词类。保留了此类词的意义,又增加了彼类词的意义,由于一个词能够表示两个词的意义,所以把它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活用词类跟误用词类性质不同,它不但合乎语言规范,而且有修辞作用,可以使语言表达生动、新颖、含义深刻。但在公文撰写中应慎重使用,以免产生歧义。常用的:一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等。如,“这种对待战士的连长,不是太‘军阀’了吗?”“军阀”是名词,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辞,在这里是形容词化了。其意是“军阀作风太严重了”,这种用法,显得洗炼,适用于讲话稿等公文中。二是动词活用为名词。例如,“有了吃、有了穿。农民自然对改革从心里赞成和支持”,“吃”“穿”都是动词,在这里活用为名词,表示“吃的东西”、“穿的衣服”。一个词起了几个词的作用,言简意明。
7、寓今于古。所谓寓今于古就是选用有生命力的古词语,主要是一些成语、缄言。这些古词语特别是成语,大部分来源于古代寓言、历史故事或重要文献,如“愚公移山”,是从《列子?汤问》中老愚公决心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的故事里概括出来的。“四面楚歌”来源于《史记?项羽本记》。这些成语含义非常丰富深刻,既约定俗成,又言简意赅,每个成语都有一定的修辞作用,在公文的撰写中可以适当选用。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表现得尤为出色,在他的著作里使用了大量成语,而且每个成语都用得十分恰当。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一段,用了“实事求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自以为是”、“钦差大臣”五个成语,对主观主义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分析批判。短短数语,不仅道出了主观主义多方面的表现,而且生动深刻又易于接受。
8、寓节奏于音韵。所谓寓节奏于音韵就是注意词语的音韵美,通过对音韵的调理,以产生和谐的、有节奏感的阅读效果。这种修辞手法除了诗歌充分讲究外,在公文写作中也常有使用。例如“周恩来同志的一生,高瞻远瞩,深明大义,处处以大局为重,事事从大局出发。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功盖中华,誉满天下,从不居功。”这里一系列的词语,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形成了和谐的音节,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读起琅琅上口,听来和谐悦耳,平地产生一种波澜起伏的气势和抑扬顿挫的表达效果,确实达到了热情歌颂周总理崇高品质的目的。
对词语音韵进行锤炼的修辞手法更适于文学作品。因此,在公文写作中要慎重使用,一定要从公文内容表达的需要出发,防止背离公文语体风格的错误和追求形式主义的倾向。
二、句式的选择
同一个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示。但句式不同,强调的重点、表达的语气和风格不同,修辞效果也就不同一样。选择最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思想内容,最能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句式,是公文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方法。句式可以分为长句与短句;单句与复句;整句与散句;紧张句与舒缓句等。长句严密细致,短句简洁活泼;单句集中清晰,复句层次显明;整句整齐匀称,语气贯通;散句参差错落,灵活机动;紧张句一气呵成,舒缓句从容有力。
公文中对句式的选择有以下几种情况:
1、判断、揭示一个事物的性质特征时,宜用长句、紧张句。例如,“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这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的一段话。在“民族英雄”之前,用了很长一段定语,但却十分必要,它从几个方面周密而准确地说明了鲁迅是什么样的民族英雄,并且一句紧似一句,融通连贯,一气呵成。
2、用于宣讲的公文宜用短句、散句、舒缓句。例如,“同志们,我们的前途无限光明。我们的责任十分重大。我们任务异常艰巨。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这段讲话几乎全是短句、散句、舒缓句,一句一个意思。简洁活泼,又从容坚定。讲起方便,听来明白,这种句式适用于各种场合的宣读式讲话稿。
3、公文在议论时宜用长短结合、整散并用的句式。例如,“为了健全民主集中制,以担负起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执政的历史重任,必须加强党的纪律。现在,不少组织中,纪律松弛,是非不分、赏罚不明,该批评的不敢批评,该处分的不敢处分。如果听任这种现象滋长,党还能有什么战斗力!”这段话,先用一个目的的关系复句,提出了“必须加强党的纪律”的论点。接着用一组短句和整句,提出了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用一个假论关系复句和反问句,提出了加强党的纪律的必要性。这种长短结合、整散并用的句群,在公文议论中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4、公文在阐述说明时宜用长句、复句、整句。例如,“这样做了,我们党和政府的面貌就将为之一新,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将为之一变,我们的队伍将更加坚强有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这是一个较长的复句和整句,设因推果,逻辑严密,有利于把道理说透彻,修辞效果很好。
5、命令、号召类公文宜用短句、单句。例如,“总队党委号召,学习“秘书工作”同志,就要做一个‘四有’新人,努力学习,勤恳工作,团结同志,遵守纪律,在本职岗位上多作贡献”。这段话,全是短句单句,显得短而有力,干净利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