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头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丑母》阅读答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丑母》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丑母》阅读答案
少女时的母亲原本美丽动人,有众多的追求者。母亲在这些追求者中选择了她的白马王子,唢呐声中结束了少女时代。可幸福的红晕还没有完全消失,意外的灾祸就无情地在母亲脸上留下两道刺眼的伤痕。
从此,母亲成了远近有名的丑女人。
更大的不幸接踵而来,一张离婚证犹如一把锋利的锯残酷地割裂了母亲幻想和痴情构筑的家。母亲的痛心可想而知。
这时候,作为“右派”的父亲被那阵风从省城卷回母亲的村庄。在劳动中,父亲发现了母亲面孔后面的美丽,开始去抹平母亲心灵的创伤。而父亲的伤口,也在母亲的抚慰下慢慢愈合。两个受伤的人,组成了一个温馨坚固的家,有了我们兄弟姐妹。
12岁那年我读完村小,到距家两公里半的镇中念初中。镇中条件差不能住校,就只好早出晚归。那时,父亲已经重新回到省城工作,家里的重担自然全部落到母亲瘦弱的肩上。几兄妹读书,母亲一人劳动,生活拮据。家里没有时钟,更别奢想母亲能有块手表,不好估量时间,母亲有时起床做好饭,左等右等等不到天亮。这时,母亲就坐在火塘边打一会儿盹,不敢上床去睡,生怕睡过了头耽误儿子上学。而那时我又不懂事,母亲有时叫晚了,起床后就一边哭丧着脸怪罪母亲,一边提起书包往外跑。每逢这种情形,母亲就急忙追赶我,把饭盒塞进我的书包,从未因此生过气。这样熬过了3年。
少年的我,除了不能够体谅母亲之外,还对母亲心存芥蒂,我不愿让我的同学知道我有个丑母,所以嘱咐母亲尽量不要到学校看我。记得有一次跟母亲赌气两天没回家,这是冬季,天空飘飘洒洒下起了多年未见的大雪。我在教室里瑟缩着,突然看见母亲手拿大衣满头满身雪花立在教室门口。许多同学把目光一齐转向母亲。我心里升起的暖意被少年的虚荣一下子击得粉碎。只觉得母亲脸上的`两道疤痕在同学的目光里格外闪亮。我羞愧满面地低头走出教室,含着泪恶狠狠地抛给了跟在身后的母亲一句话:“你来干什么?”说完夺过大衣就走,把母亲独自留在冰冷的风雪中。
到了18岁那年,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把我从母亲身边牵上了异乡清冷的街道,独自用孱弱的身躯遮挡世俗的风风雪雪。这时候,常会在夜阑人静时想起母亲,想母亲饱经沧桑的脸、火塘边的瞌睡的眼、风雪中手拿大衣的身影。每当想起这些,眼泪慢慢地流下来,心,像被慢慢撕扯开来,很疼痛。于是,就多次给母亲写信,向母亲诉说思念之情。有一次发了疯似的想吃母亲亲手做的咸菜,母亲收信后就准备了两瓶咸菜,外加一袋母亲当年种植的花生,寄给千山万水外的儿子。因怕破损,母亲请人钉了厚厚的木箱。当我从邮局取出木箱时,营业员看着木箱上密密麻麻的邮票,递过这样一句话:“用这些钱什么地方买不到这些东西?”可他哪里会懂得,我双手捧着的,是母亲那颗沉甸甸暖融融的心啊!
想起母亲,我双眼盈满泪水。母亲给予我们的,在物质上十分有限。曾经为了节约下一分一厘来供我们兄妹读书,母亲常常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甚至生病也不去看医生,总是顶着熬着,与病魔拼搏甚至是殊死搏斗。但在精神上给予我们的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母亲让我们从小就懂得什么叫坚强,使我们兄妹在后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打击,都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
《丑母》阅读题:
1.阅读全文,自述故事梗概。
2.说说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自从母亲变成“丑女”后爸爸为什么愿和他在—起?
4.我开始对“丑母”感到自卑说明什么?
5.文末“我”的感情发生了剧烈变化,和前文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什么?
篇2:《丑母》阅读答案
1.(略)。
2.时间顺序从“少女时:从此:这时候;12岁那年;少年的我:到了18岁:……”这些词语可以看出。
3.父亲看重母亲内心的美丽。
4.可笑、无知的自尊心,爱慕虚荣之心的驱使。
5.母爱的力量,溶化了我的偏见,我被感动了。
篇3:丑母语文阅读答案
丑母语文阅读答案
少女时的母亲原本美丽动人,有众多的追求者。母亲在这些追求者中选择了她的白马王子,唢呐声中结束了少女时代。可幸福的红晕还没有完全消失,意外的灾祸就无情地在母亲脸上留下两道刺眼的伤痕。
从此,母亲成了远近有名的丑女人。
更大的不幸接踵而来,一张离婚证犹如一把锋利的锯残酷地割裂了母亲幻想和痴情构筑的家。母亲的痛心可想而知。
这时候,作为“右派”的父亲被那阵风从省城卷回母亲的村庄。在劳动中,父亲发现了母亲面孔后面的美丽,开始去抹平母亲心灵的创伤。而父亲的伤口,也在母亲的抚慰下慢慢愈合。两个受伤的`人,组成了一个温馨坚固的家,有了我们兄弟姐妹。
12岁那年我读完村小,到距家两公里半的镇中念初中。镇中条件差不能住校,就只好早出晚归。那时,父亲已经重新回到省城工作,家里的重担自然全部落到母亲瘦弱的肩上。几兄妹读书,母亲一人劳动,生活拮据。家里没有时钟,更别奢想母亲能有块手表,不好估量时间,母亲有时起床做好饭,左等右等等不到天亮。这时,母亲就坐在火塘边打一会儿盹,不敢上床去睡,生怕睡过了头耽误儿子上学。而那时我又不懂事,母亲有时叫晚了,起床后就一边哭丧着脸怪罪母亲,一边提起书包往外跑。每逢这种情形,母亲就急忙追赶我,把饭盒塞进我的书包,从未因此生过气。这样熬过了3年。
少年的我,除了不能够体谅母亲之外,还对母亲心存芥蒂,我不愿让我的同学知道我有个丑母,所以嘱咐母亲尽量不要到学校看我。记得有一次跟母亲赌气两天没回家,这是冬季,天空飘飘洒洒下起了多年未见的大雪。我在教室里瑟缩着,突然看见母亲手拿大衣满头满身雪花立在教室门口。许多同学把目光一齐转向母亲。我心里升起的暖意被少年的虚荣一下子击得粉碎。只觉得母亲脸上的两道疤痕在同学的目光里格外闪亮。我羞愧满面地低头走出教室,含着泪恶狠狠地抛给了跟在身后的母亲一句话:“你来干什么?”说完夺过大衣就走,把母亲独自留在冰冷的风雪中。
到了18岁那年,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把我从母亲身边牵上了异乡清冷的街道,独自用孱弱的身躯遮挡世俗的风风雪雪。这时候,常会在夜阑人静时想起母亲,想母亲饱经沧桑的脸、火塘边的瞌睡的眼、风雪中手拿大衣的身影。每当想起这些,眼泪慢慢地流下来,心,像被慢慢撕扯开来,很疼痛。于是,就多次给母亲写信,向母亲诉说思念之情。有一次发了疯似的想吃母亲亲手做的咸菜,母亲收信后就准备了两瓶咸菜,外加一袋母亲当年种植的花生,寄给千山万水外的儿子。因怕破损,母亲请人钉了厚厚的木箱。当我从邮局取出木箱时,营业员看着木箱上密密麻麻的邮票,递过这样一句话:“用这些钱什么地方买不到这些东西?”可他哪里会懂得,我双手捧着的,是母亲那颗沉甸甸暖融融的心啊!
想起母亲,我双眼盈满泪水。母亲给予我们的,在物质上十分有限。曾经为了节约下一分一厘来供我们兄妹读书,母亲常常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甚至生病也不去看医生,总是顶着熬着,与病魔拼搏甚至是殊死搏斗。但在精神上给予我们的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母亲让我们从小就懂得什么叫坚强,使我们兄妹在后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打击,都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
阅读题:
1.阅读全文,自述故事梗概。
2.说说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自从母亲变成“丑女”后爸爸为什么愿和他在—起?
4.我开始对“丑母”感到自卑说明什么?
5.文末“我”的感情发生了剧烈变化,和前文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略)。
2.时间顺序从“少女时:从此:这时候;12岁那年;少年的我:到了18岁:……”这些词语可以看出。
3.父亲看重母亲内心的美丽。
4.可笑、无知的自尊心,爱慕虚荣之心的驱使。
5.母爱的力量,溶化了我的偏见,我被感动了。

篇4:《丑石》阅读答案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啥时把它搬走吧。”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它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都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
我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的伟大。
《丑石》阅读题目:
21.写“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这“好些人”具体指 ( )(2分)
A.村里村外的人 B.看热闹的人
C.关心丑石命运的人 D.对天文学有研究的人
22.用横线画出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写丑石“无用”的语句。(2分)
23.能准确理解文中语句“眼光立即就拉直了”的是 ( ) (2分)
A.要仔细、专心地看一看这块石头。
B.发现这块石头时的惊喜与对它的高度重视。
C.表明发现这块石头后感到莫名其妙。
D.这块石头的颜色、姿态感到奇怪。
24.对文中最后一段画横线字“屈”做出准确解释的是( )(2分)
A.理亏 B.弯曲 C.屈服 D.委曲
25.作者所以赞扬丑石“伟大”的原因最恰当的是( )(2分)
A.它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 B.我感到自己的无知。
C.它补过天,在天上发热闪光。 D.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
26.读了此文你有何体会? (3分)
篇5:《丑石》阅读答案
21.(2分)D
22.(2分)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
23.(2分)B
24.(2分)C
25.(2分)A
26.(3分)表面“丑”而不为人欣赏的东西,也有关的价值:“丑石”默默忍受、坚定不移、甘于寂寞的品质,不屈于误解和寂寞生存的精神是伟大的,值得人们学习;认识人和事物不能光看外表的“美”与“丑”,真正的美,美在内在的价值。(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能答出一个方面,言之成理即可)
篇6:《丑猫》阅读以及答案
《丑猫》阅读以及答案
①每次瞥见院子里有猫跑过,我就会想起以前我们这个院子里生活过的一只 小猫。邻居们对这只猫都很熟悉,叫它丑猫。固然,谁也说不清楚它是从哪儿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只被抛弃的猫,因为它一直对人心存依恋。
②这只被叫做丑猫的猫真的很丑,只有一只左眼,右眼处是一个黑乎乎的令人惊骇的深洞。右耳也残缺不全了。一条又宽又长的伤疤从头顶一直延伸到肩上。右后腿不知何时折断又接上了,但已经严重弯曲。尾巴早就没了,只剩下短短的一截,总是翘着。全身暗灰色的毛脏兮兮的,黑色的条纹已经很难分辨出来。凡见过这只猫的人产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只猫真丑!
③因为这只猫相貌丑陋,所以邻居们都不喜欢它。孩子们看见它远远地就绕开了,更别提摸摸它抱抱它了;大人们一看见它就吓唬它驱逐它,甚至还用石头砸它。丑猫有时候想进到楼道里去,但人们只要一发现它想进来,就用浇花的水管子冲它,或用楼门夹它的瓜子。但不管人们怎样对待它,丑猫从不对抗。如果人们用水管子冲它,它不跑也不躲,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任凭冷水淋到身上;如果人们扔东西砸它,它也只是轻轻地抬抬爪子,好像在请求人们的谅解。
④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如果有哪个胆大的孩子瞥见它没有躲开,它就赶忙跑过去,用头蹭人家的手,一边蹭,还一边喵瞄地高声叫着,希望能得到一点点温柔的抚摩;如果有谁愿意破天荒地抱抱它,它就急忙舔舔人家的衣角或者它能够得着的东西,渴望能留住这一刻难得的温情。但更多的时候,丑猫得到的都是厌弃和驱赶。
⑤有一天,一个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了丑猫的头上:孤独的丑猫朝附近的几只狗走了过去,它大概是太寂寞了,想和那几只狗交个朋友吧,但没想到那几只狗却毫不留情地咬伤了它。我在屋子里听到丑猫凄惨的叫声,急忙跑了出去。等我跑到丑猫跟前时,丑猫正躺在地上,身子蜷缩成了一团,全身血肉模糊,脸上挂满了泪痕,已经岌岌可危了。丑猫不幸的`一生就要走到尽头了。我把它从地上抱了起来,它声音嘶哑,艰难地喘着气。我双手抱着它,一动也不敢动,唯恐再弄痛了它,但它却挣扎着要舔一舔我的手。我把它搂到了胸前,它的头紧紧地贴到我的 手掌上,用那只黄黄的小眼睛注视着我。突然,我听到它用微弱的声音“喵”地叫了一声。显然,这只猫在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后,仍然渴望着一丝怜爱,或是一丝同情!当时,我觉得我怀里的这只猫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它从没想过要咬我,要挠我,或者摆脱开我的怀抱,它只是默默地看着我,完全相信我能够减轻它的痛苦。丑猫就这样在我的怀中慢慢地死去了,没能等我把它抱回家。
⑥丑猫只是身体残疾,而我们人类是心灵残疾。我们对那些形象优美的生物关爱有加,而对那些卑微弱小的生灵却漠不关心。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
15. 简要说明第②自然段对丑猫的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④自然段中,作者连续用两个“如果……就……”来描写丑猫的幻想,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第⑤自然段中作者说丑猫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请简要概括说明其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丑猫的命运引发你哪些思考?(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突出其丑陋,说 明人们不喜欢丑猫的原因,为下文其悲惨结局埋下伏笔。
16、这样写,说明“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丑猫不想伤害人,丑猫心灵“不残疾”。所以人们要“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
17、它对人的冷漠、欺凌不怨恨,不报复,只求得到一丝关爱,就很满足。即使在最痛苦的生命尽头,也避免伤害到我。猫的心灵是美好的,所以作者说丑猫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
18、答案示例: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
篇7:丑兵阅读答案
丑兵阅读答案
七六年冬天,排里分来几个山东籍新战士,除王三社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净 的脸儿。王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我刚提排长,意气洋洋,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我不但在各方面始终想压住兄弟排,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士们都像我一样(我是全团有名的“美男子”)。可偏偏来个丑八怪,大煞风景。 丑兵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的姓“郭”字读成“狗”字。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
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天天拿丑兵开心,稍有空闲,就拉着丑兵问:“哎,老卡(卡西莫多),艾丝米拉达没来找你吗?”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
有一天中午,全排正在吃饭,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我瞅了丑兵一眼。真没想到,这位老先生竟然戴了个脖圈!这是什么脖圈哟!黑不溜秋,皱皱巴巴,我撇了撇嘴,转过脸来。小豆子看到我的脸色,端着饭碗猴上去。“哎,老卡,”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这是艾丝米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丑兵的眼睛里仿佛要渗出血来,他把一碗豆腐粉条扣在了小豆子脖子上,小豆子吱吱哟哟叫起来了。
我把饭碗一摔,对着丑兵就吼道:“把脖圈撕下来!你也不找个镜子照照!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瞪了我一眼,慢慢地解开领扣,仔细地拆下脖圈,装进衣袋,嘴里嘟哝着:“脖圈是俺娘给织的,俺娘五十八了,眼睛不好……”他抽抽搭搭地哭起来,两个肩膀一个劲地哆嗦。大家把责备的目光投向小豆子,小豆子低下了头。
丑兵要求到生产组喂猪,连里同意了他的请求。三年过去了,我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又和丑兵打起交道来了。
七九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连里召开动员会,抽调一批老战士上前线。刚开过动员会,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下午,我到猪圈去,想看看这个全连唯一没写请战书的丑兵。丑兵正在给一只老母猪接生,浑身是脏东西,满脸汗珠子。看着他这样,我原谅了他。
晚上,支委会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丑兵闯了进来。他浑身湿漉漉的,赤脚穿着一双沾满粪泥的胶鞋,帽子也没戴,一个领章快要掉下来。他说:“请问连首长,像我这样的丑八怪放出的枪弹能不能打死敌人,扔出的手榴弹会不会爆炸?”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长得不好看,但我也是解放军战士!我也要上前线!”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开完欢送会,我思绪万千,向丑兵住的房子——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走去。见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连声说:“副连长,快坐。”他一边说着,一边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筐子里:“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他沉吟了半晌说:“副连长,不打出个样来,我不活着回来。我要求来喂猪是看好了这间小屋,它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他把一叠手稿递给我,我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仿佛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梁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来。
几个月后,电台上、报纸上不断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我希望能听到或看到我的丑兄弟的名字,他的名字始终未出现。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左目已瞎,右目只有零点几的视力,他向我报告了丑兵的死讯。
我和三社并肩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倒了下去。不知 过了多久,我感觉被人背着慢慢爬行。我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我拼命地呼叫:“老卡!老卡!”他终于说话了,伸出一只手让我握着:“小豆子……不要记恨我……那碗豆腐……炖粉条……”他的手无力地滑了下去……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郭排长看不起丑兵,小豆子他们嘲笑丑兵,丑兵王三社就自暴自弃,迫不得已向连里要求到生产组喂猪,最后连里批准了他的这一要求。
B.丑兵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主动请缨,获准参战,为救战友,光荣牺牲,使读者对丑兵不觉产生无限深沉的感怀和崇敬之情。
C.小说中的“我”对丑兵的态度经历了厌恶、愧疚、惦念、感动几个心理过程,“我”渺小的形象与丑兵的高大形象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D.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和富有特色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主动请战的情节就是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丑兵参战的决心。
E.这篇小说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歌颂了以丑兵为代表的当代最可爱的人,语言活泼,运用比喻修辞,带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富有表现力。
答案:(1)EB(选E给3分,B给2分,D给1分,选A.C不给分)A项“自暴自弃”不正确,他这样做是为了有一个读书写作的环境;C项不是“鲜明的对比”应是衬托,而且我也不是“渺小”的形象;D项不全面 ,还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丑兵”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3分)
答案:(2)①朴实憨厚,胸怀博大。(面对新排长的歧视、战友的奚落,他不怒也不骂,甚至被叫为卡西莫多也不介意,还自称“老卡”;他以博大的胸怀,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②为人热情,做事认真。(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要求调到生产组喂猪,工作上尽职敬业,不怕辛苦)。③富有理想,爱国勇敢。(当连里讨论参加对越自我反击战的人选时,他主动请缨,上前线打击入侵者。受到战友们的歧视,但是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在养猪场读书写作;在战场上为救小豆子而牺牲。)(每一点1分)
(3)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4分)
答案:(3)示例1:我不认为最后一段多余。
理由:①表现人物:通过小豆子的叙述,得知丑兵是为了救小豆子而牺牲的,更加突出了丑兵的形象,使读者全面了解这个人物。
②照应情节:丑兵临终前请求小豆子原谅,交代两人矛盾的最终解决,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合理。③结构完整:最后一段交代人物最终结局,细节详细真实,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④凸现主旨:丑兵不丑,他拥有美好的品德。真正的丑,并不在人们的脸上或身上,真正的丑只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每一点1分)
示例2:我认为最后一段是多余的。
理由: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应该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不宜太多太实。
②从情节结构看,上一段已交代了情节发展的结果,丑兵牺牲了,最后一段没有特别情节需要,可去掉。
③从主题表现看,去掉之后,不影响主题的阐述,戛然而止会留有余韵,耐人寻味。
④从人物形象看,前文对丑兵性格已有充分表现,结尾补充战场救助细节,再提之前两人矛盾,显得做作多余。(每一点1分)
篇8:《丑兵》阅读答案
莫言
1976年冬天,排里分来了几个山东籍新战士,丑兵王三社就是其中之一。与其他人站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长得丑,就老老实实的,少出点风头吧,他偏不,他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姓郭的“郭”字读成“狗”字,于是我在他嘴里就成了“狗”排长。
不久,春节到了。省里的慰问团来部队慰问演出。政治处让我们排派十个公差去当临时服务员。我立即挑选了九个战士,命令他们换上新军装,就在我指指划划地做 “战前动员”时,丑兵回来了。一进门就嚷:“‘狗’排长,要出公差吗?”他这一嚷破坏了我的兴致,我便气忿忿地说:“什么狗排长,猫排长,你咋呼什么!”他的嗓门立时压低了八度,“排长,要出公差吗?我也算一个。”我随口揶揄他说:“你去干什么?去让慰问团看你那副漂亮脸蛋儿?”这些话引得在一旁的战士们哈哈大笑。和丑兵一起入伍的小豆子也接着我的话茬说:“老卡(他们称丑兵为卡西莫多)你呀,还是敲钟去吧!”
战士们又是一阵大笑。丑兵像是挨了两巴掌,本来就黑的脸变成了青紫色,他脑袋耷拉着,慢慢地退出门去。
后来,丑兵向连里打了一个报告,到生产组喂猪去了。
三年过去了,我已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工作。
1979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到白热化程度,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动员大会之后,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有的人还咬破指头写了血书。全连唯有丑兵没写请战书。说实话,我很恼火。
晚上,支委会正式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会开到半截,丑兵闯了进来。
指导员疑惑地笑着问:“王三社同志,你?”
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想上前线。我虽然长得不好看,但是,我也是个人,中国青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
开完欢送会,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披衣下床,向丑兵住的房子走去——他单独睡在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半个月亮明灿灿地照着营区,像洒下一层碎银。小屋里还亮着灯,我推开门走进去,丑兵正在用玉米糊糊喂一头小猪崽,见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铺了干草的筐子里:“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
我说:“小王,咱们就要分手了,你有什么话就说出来吧,千万别憋在肚子里。”
他沉吟了半晌:“副连长,我这次是抱着拼将一死的决心的,不打出个样子来,我不活着回来。
“我不敢指望人们喜欢我,也不敢指望人们不讨厌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厌丑之心人亦皆有之。谁也不能扭转这个规律,就像我的丑也不能改变一样。但是,美,仅仅是指一张好看的面孔吗?小豆子他们叫我卡西莫多,开始我认为是受了侮辱,渐渐地我就引以为荣了……
“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
他从被子下拿出厚厚一叠手稿,把手稿递给我,我小心翼翼地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仿佛有一支悠扬的歌子唱起来,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粱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来……
“副连长,我就要上前线了,这部稿子就拜托您给处理吧……”
我紧紧地拉着他的手:“好兄弟,谢谢你,谢谢你给我上了一场人生课……”
几个月后,和丑兵一块上去的战友纷纷来了信,但丑兵和小豆子却杳无音讯。
丑兵的小说投到一家出版社,编辑部很重视,来信邀作者前去谈谈,可是丑兵却如石沉大海一般,这实在让人心焦。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写道:……我和三社并肩搜索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就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感觉到被人背着慢慢向前爬行。我大声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终于停住了。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
丑兵死了,竟应了他临行前的誓言。我的泪水打湿了信纸,心也一阵阵痉挛。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
1.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1)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3分)
(2)半个月亮明灿灿地照着营区,像洒下一层碎银。(3分)
2.小说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手法刻画丑兵,找出几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5分)
3.起初被人叫“老卡”,丑兵很受打击,后来他却自称“老卡”,对此,你如何解读?(4分)
4.“好兄弟,谢谢你,谢谢你给我上了一场人生课……”请探究“人生课”在全文中的深刻意蕴。(5分)
篇9:《丑兵》阅读答案
1.(6分)(1)(3分)比喻(1分),把丑兵的外貌(肖像)比作“歪脖子榆树”“干疤土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丑兵的`外表之丑,语言富有乡土气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也为下文写丑兵作铺垫(2分)。
(2)(3分)环境描写(1分),交代时间(夜晚),以景写人,烘托丑兵美好的心灵(2分)。或比喻手法(1分),以景写人,烘托丑兵美好的心灵(2分)。
2.(5分)外貌(肖像)描写,“歪脖子榆树”“干疤土豆”抓住外貌特征写丑兵之“丑”;动作描写,“丑兵正在用玉米糊糊喂一头小猪崽”,突出他的爱心和善良;语言描写,“要出公差吗?我也算一个”“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我这次是抱着拼将一死的决心的,不打出个样子来,我不活着回来”等,表现他热情上进(善良,宽容等)个性;神态描写,“眼睛潮乎乎地说”,表现淳朴真挚的爱国情怀。(每点1分,答出4点给满分。如答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等,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3.(4分)起初别人用老卡嘲笑自己相貌丑陋,丑兵觉得受到侮辱(1分),后来认识到内在的美远胜过漂亮的外表(1分),自称“老卡”是丑兵自信、成熟的表现(1分)。通过前后对比突出真正的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心灵(1分)。
4.(5分)对以貌取人的做法表示愧疚;对丑兵在艰苦环境中还能创作小说的行为表示敬佩;对丑兵不惜生命保卫国家的精神表示感动;对丑兵善良美好的品格表示赞美。(每点1分,答出4点给满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