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初中化学《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初中化学《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初中化学《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一、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三、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的表示
1. 元素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
a. 国际上,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当几种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 如:H,He; C ,Cl
b. 元素符号的书写: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如果有的话)。 如:
c.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1、该表共有 种元素?
2、元素的'原子序号与该元素原子的___________数相同。
3、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位置
4、非金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位置
2. 元素是如何分类的
a. 金属元素:“钅”字旁
b. 非金属元素
固态非金属元素(“石”字旁)
液态非金属元素(“氵”字旁)
气态非金属元素(“气”字头)
四、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② 当元素符号前有系数时,此时的符号不再具有宏观意义,只代表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2H 表示2个氢原子
【随堂练习】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铁 B.铝 C.硅 D.氧
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河水属于
A.化合物 B.氧化物 C.单质 D.混合物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相对原子量 B.电子数 C.中子数 D.核电荷数
4.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
A.糖水 B.液态氧 C.稀硫酸 D.生石灰
5.运用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检测超微量钙的存在。这里的“钙”是
A. 分子 B. 原子 C. 元素 D. 单质
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
A.氧元素 B.碳元素 C.氮元素 D.硅元素
7.下列四幅元素含量示意图中,能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的是
A B C D
8.下列微粒符号表示2个氧分子的是
A.2O B. 2O2 C. O2 D. O2-
9.下列各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
A.空气 B.双氧水 C.水 D.二氧化碳
10.下列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本质不同,它是 ( )
A.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C.氯酸钾制氧气 D.高锰酸钾制氧气
1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对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硬水经过过滤可以转化为软水
C.水是由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农业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水污染
12. 根据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的是同一种元素
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C.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D.它们依次表示原子、离子、离子
13.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C.物质不可能由离子构成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14. 选用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填写下列空白(用序号)
(1)煤气燃烧 ; (2)水沸腾变成水蒸气 ;
(3)酒精易挥发 ; (4)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
15、现有下图示仪器和装置,请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A是 ,B是 ,E是 ,F是 。
(2)实验室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仪器是 ,(填字母,下同)
使用E时,应注意的事项 (写出一条即可)。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仪器是 ,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结束后发现导管中出现紫红色,造成此现 象的原因是 。
(4)在(3)中你所选用氧气收集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若将一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能燃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利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仔细观察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①加持木炭的仪器是 ;
②在K中倒入的液体物质是 ,
此实验的目的是 。
篇2:组成物质的元素的教案
组成物质的元素的教案
组成物质的元素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出发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
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区别单质、化合物、混合物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 学 预 设调 控 对 策
【引入】讲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历史
【新授】
一、元素的种类
1、110多种,包括人造元素。
元素分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在自然界含量极少,性质非常稳定)
2、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氧气、金属铁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举例:二氧化碳、水等。
【注意】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及分类依据
【阅读】元素名称的由来:进一步来了解元素的分类
二、元素的'分布
1、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2、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碳、氢;
【阅读】人体种元素的作用
【校本课程】营养与各元素的摄取;广告与生活
3、在海水中除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以外,含量较高的是氯元素和钠元素(氧85.5%,氢10.7%,氯2.0%,钠、镁等1.5%),还有贵重的金属等--海洋是资源宝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课外探究】海水中氕、氘、氚的利用
4、生物所含的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如血糖、植物纤维主要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5、人造元素通过核反应制得的,其中一部分人造元素核天然元素具有放射性。有利有弊:对人体有害;利用放射性可以治疗一些疾病。
篇3:《组成物质的元素》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组成物质的元素》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在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一步步地补引入了微观世界,已经初步建立起对具体粒子的认识,但在同位素的学习中,出现了和元素概念的混淆。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本节内容中还要进一步加深理解,我想,如果从分析具体的物质组成出发,使学生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然后再结合同位素的意义去理解相同种类的原子属同种元素,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会更顺理成章些。
篇4: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表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2、通过对纯净物和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
3、学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从学生在前几章教材中所见到的分子模型入手,把原子归类,建立元素的概念,并在次基础上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顺势给出了表示元素的一些符号,这样把宏观物质、微观构成和抽象符号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易于学习和掌握。
教学对象分析
人类使用符号的历史源远流长,图形、标记、语言文字、数字、公式等这些符号的使用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的,学生以前可能不曾体会绘画、做标记、书写各种文字都是在使用符号实现对事物的记载和与他人的交流,没有体会使用符号给人类带来的便捷。当他们知道构成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物质的元素不外乎一百多种,每一种元素都有一种特定的便于书写和交流的符号,学会了这些符号和运用这些符号表示多样化的物质的规则,就可以与全世界的人方便地进行学术交流!他们可能会对学习充满兴趣。
实验用品 分子模型、卡片、磁铁、铁钉、菠菜等
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布置研究性课题:
1、利用橡皮泥、泡沫塑料、塑料小球、牙签、铁丝、双面胶等材料在学习小组内动手制作水、氧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物质的分子模型。
2、搜集各种补钙食品的包装盒。
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模型、搜集材料。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原子是有类别之分的,不同的原子大小是不同的,分子具有独特的立体结构等许多微观知识。
一、元素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模型与[活动天地]中模型进行对比、修改,教师进行简短评价。
学生积极、热切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随教师的分析修改模型。 学生通过展示、修改模型,澄清学生在课前制作模型时的模糊认识、错误做法,加深对物质组成的认识,初步学习研究微观世界最常用的方法——理想模型法。
在学生制作好5个分子模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拆分模型,将相同的原子分别放在一起,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起需要给这一类原子一个统称的认识,顺势概括出元素的概念。
学生观察、拆分模型,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对元素的认识。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分子模型、食品包装盒,通过观察、想象、比较、模型化、归纳等方式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元素的认识,初步学会用元素的概念去学习化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搜集到的补钙食品的包装盒,是学生明确补钙食品多种多样,有效物质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含有钙元素,钙元素就是所有物质中钙原子的总称。 学生观察包装盒,对有效成分进行归纳,找出补钙食品的共性——含有钙元素,通过具体的事例,加深对元素的认识。
二、元素符号
在认识元素概念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元素符号。
[活动天地]
以元素周期表为研究模本,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明晰以下问题:
1、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
2、金属、非金属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
3、熟记18个常见的元素符号
4、对元素符号进行分类
学生认真分析元素符号的名称和写法,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对元素符号的认识。 利用新颖的活动,使学生在趣味性活动中掌握元素符号的读写技能,在排列“纸牌”的过程中使学生发现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律,是学生在符号和它表征的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元素符号也能简明的表示物质的组成,也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为学习和研究都带来了方便,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为下一步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三、物质的分类
在认识元素的基础上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1、列举一些学生较为是熟悉的物质,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组织学生讨论,形成单质、化合物概念。
2、小实验:用磁铁分别吸引铁钉和菠菜,通过实验使学生明晰元素与物质的不同。
学生将具体的物质进行分类,形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通过实验,对概念进行辨析,加深理解。
充分放手让学生“学”和“做”,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概念。这样,即可加深学生对分类思想的认识,又可帮助他们对“世界上的三千多万种物质仅由100余种元素组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或疑问?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将知识进行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让学生自己整理知识,时刻关注自己的疑问和收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发展性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思考讨论式的探究学习课,学生通过解决一系列问题来认识元素和元素符号,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方法的应用,建立物质的元素观。
本节课有两大特色:
——通过分子模型的制作与拆分,建立起元素的概念。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套“分子模型”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形成了对元素的认识。
——通过排列“纸牌”的活动,明确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分类。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幅幅“纸牌”非常愉快、轻松地掌握了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分类。
在组织本节课的这两个主要的探究活动时,因问题的发散性较强,所以需要教师做好及时的调控和引导,使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篇5: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及反思
初中化学《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能根据化学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2、思想教育和情感目标:根据化学式计算与生产、生活等实际中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组成物质元素的质量比,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难点:
1、书写格式;
2、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启发谈话法、分析法、探究研讨法相结合的教学法。①讲练结合;②发现错误,展示学生错误,及时纠错,反思训练,举一反三;③循序渐进;④设问探究,问题为中心;⑤利用教具,生动直观。
四、辅助教学。
①化肥口袋的标签;②自制教具:水分子模型;③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首先展示化肥口袋标签,提问含氮量的意义。再展示自制教具,提问:用二个小番茄和一个鸡蛋做一份大家熟悉的番茄炒蛋你们能做吗?假设小番茄象氢原子一样,相对质量为1,而鸡蛋象氧原子一样,相对质量为16,因此,盘中就象一个水分子,它可表示哪些意义(4点),能否求出盘中的相对质量,算出的盘中番茄和蛋质量化和番茄的百分含量。本节学习内容与上述三问的求法相似。
(二)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73第一、二自然段。思考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多媒体展示提出问题)。以水为例,师(黑板书写),生(草稿本)一起计算水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结: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公式(多媒体展示板书)。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一般不写。
2、在线测试P74页1题(多媒体展示题目)。(四个学生各做一个小题)教师巡视,纠错。
强化书写。发现错误,展示学生错误,用红笔纠错。根据计算氢氧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情况,可增加求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反思训练。
3、同理,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73页后部分内容。思考计算元素质量比和某元素质量分数。(多媒体展示提出问题)。以水为例,师(黑板书写),生(草稿本)一起计算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结: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比,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公式(多媒体展示板书)。在线测试P74页2题(多媒体展示题目)。(两个学生各做一个小题)教师巡视,纠错(反思训练)。
理解元素质量比和元素质量分数的意义,掌握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元素的质量比,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公式。了解计算有小数时一般保留1位小数。
4、探究题(找两个学生上黑板分别做第1、2问),其余学生在下做。
(多媒体展示):隆昌氮肥厂生产硝酸铵、碳酸氢铵、尿素等化肥,它们的价格各不相同。请以“不同的氮肥用哪一种合算”作为课题,并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测得硝酸铵NH4NO3化肥中氮的质量分数为30%,则该化肥中可能混入了下列哪种化肥( )
A.NH4HCO3 B. CO(NH2)2
(2)碳酸氢铵,尿素两种化肥,售价分别为:碳酸氢铵:0.54元/千克,尿素1.60元/千克,若有200元钱,买哪种化肥合算?
(3)隆昌氮肥厂生产一批尿素化肥,经测定,其含氮量为42%(杂质不含氮)。按规定,产品中含尿素的质量分数为95%以上时,产品为一级品。试推断,该厂生产的产品是否属于一级品?
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巩固本节知识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技巧,为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根据情况第2、3问可作为课堂练习,也可作为课外探究、小组讨论。强化元素质量分数的运用和解题步骤。
5、总结升华、巩固知识
课堂小节(由学生先思考后回答)(相对分子质量,求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多媒体单独展示板书设计)。
帮助学生形成对本节知识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6、课外作业:教材第74页,第2、3题。
设计意图:巩固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
四 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定义: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1、相对分子质量 表示:Mr
求法:化学式AmBn:Mr(AmBn)=Ar(A)×m+Ar(B) ×n
2、各元素质量比:化学式AmBn中,m(A):m(B)=[Ar(A) ×m]:[Ar(B) ×n]
3、元素质量分数:化学式AmBn中,(A)=(注:保留1位小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