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奥麦旋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文牧简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文牧简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牧简介

篇1:文牧简介

文 牧

文 牧 原名文荣福。1933年出生。湖南醴陵人。著有诗集《阿爸依的小木屋》,散文诗集《小伐木人的歌》等。

篇2:李牧简介

李牧

李牧(?—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李牧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以抵御秦国为主。

赵国在公元前3赵武灵王时期,下令国中“胡服骑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军事力量逐渐强大。但是,到了惠文王、孝成王时期,匈奴各部落军事力量逐步恢复强大起来,并不断骚扰赵国北部边境。赵王便派李牧带兵独当北部戍边之责。

李牧常年驻守北部代郡、雁门郡(今山西代县西北)边境地区防御匈奴。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有效地防备了匈奴的侵扰,赢得士兵们的爱戴。他的措施是:首先,任用自己认为能干的人为官,同时把收来的货物,税款掌握在自己的驻军公署,充当士卒的日常开销。其次,每日宰杀数头牛采犒赏将士,优待士兵。第三,加紧练习骑马射箭,重视警报系统,增设侦察人员。在军事上,严明法规:“匈奴□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史记·李牧列传》)。所以匈奴每次入侵,严密的警报系统发挥威力,士兵迅速退回营垒固守,不敢擅自出战。使匈奴掳掠无所得,赵国军队却因此保存了实力,多年来在人员、物资上没有多少损失,为以后的伺机反击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匈奴人却认为李牧这是胆怯,就连赵国边境上的士兵也认为自己的将军是胆小害怕。赵王因此而责备了李牧。但李牧依然如,我行我素。终于激怒了赵王,把他召回,另派将领替代他。新任将领到职一年多,每当匈奴兵来犯,他都命令部队出战,往往受挫失利,损失伤亡惨重。使边境地区不能按时耕种、放牧。于是赵王又请李牧复出,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一再恳请,李牧提出:“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史记·李牧列传》)。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再次到边境后,仍按原来的规约行事。几年当中,匈奴来犯一无所获,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不敢出战。戍边的将士日日受到犒赏而不被使用,因此,都请求愿与匈奴决一死战。李牧看准了时机,准备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获赏百金的勇士五万人,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加以训练。并大纵牲畜,让人民满山遍野地放牧。

匈奴见此情景,先是派遣小股兵力入侵。接战后,李牧佯败,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单于闻之,率大军入侵赵地,李牧则出奇兵,以两翼包抄战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军,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接著又乘胜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远远逃走。其后十多年,赵国北边稳固,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的城邑。李牧也因此成为继廉颇、赵奢之后赵国的最重要的将领。     由于李牧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全,使赵国君臣能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强秦的兼并战争,实际上,蔺相如、廉颇、起奢等人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个胜利,都有李牧的协作支持在内。     李牧到朝中任职,约在前246年以后。他曾因国事需要调回朝中,以相国身份出使秦国,定立盟约,使秦国归还了赵国之质子。两年后悼襄王继位。当时,赵奢、蔺相如已死,廉颇与乐乘均出走他国,李牧成为朝中重臣。

赵悼襄王元年(前244年)赵国派李牧攻打燕国,拔武遂(今河北徐水县西)、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此时,泰国迅速地兼并了魏国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国臣服之后,把主要兵力对向赵国。     赵王迁三年(前233年)赵将扈辄为秦将桓齮(又称樊于期)所败,丧师十万。秦又自北路进攻赵的后方,形势危急,赶任命李牧为大将军,率兵南下反击秦军,在宜安(今河北蒿城县西南二十里)大破秦军,10万余秦军,全部被歼。桓齮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此战给秦国以沉重打击,李牧因功被封武安君。     公元前232年,秦复攻赵番吾(今河北省平山县南),李牧出兵迎战,再次重创秦军,但赵国的军力损失也很大。当时韩、魏已听命于秦,随秦军攻赵,李牧为此又向南进军,抵御韩、魏的进攻。     公元前229年,秦派王翦攻赵,赵以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不得进,就以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他在赵王面前散布李牧、司马尚想谋反,赵王中计,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从命,赵国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撤换了司马尚。赵国临战而亲佞臣诛良将。三个月后,秦将王翦乘势急攻,大破赵军,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颜聚,赵国灭亡。     点评: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其经历与秦国武安君白起又何等相似。胡三省注《通鉴》时,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贸》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索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司马迁因赵王而迁怒其母,可见其何等义愤。

篇3:秦牧简介

秦牧

姓名:秦牧

原名:林觉夫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月19日

出生地:香港

原籍:广东澄海

秦牧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香港等地就学。抗日战争时期,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秦牧杂文》,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1945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

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其中尤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名篇有《土地》、《花蜜与蜂刺》。此外,他还写了不少儿童文学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和美学论著。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文牧简介(集锦5篇)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大量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几年来,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语休采英》。

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

《秦牧杂文》1947,开明

《贱货》(中篇小说)1948,南国书店

《世界文学欣赏初步》(文论)1948,生活

《洪秀全》(小说)1949,生活.读书.新知上海联合发行所

《珍茜姑娘》(短篇小说集)1950,广州南方书店

《世界文学欣赏》(文论)1950,三联

《北京的祝福》(话剧)1951,香港南方书店

《黄金海岸》(中篇小说)1955,华南人民

《复员军人杜美宗》(报告文学)1956,广东人民

《回国》(儿童文学集)1956,少儿

《在化装晚会上》(儿童文学集)1957,广东人民

《蜜蜂和地球》(儿童文学集)1957,长江

《贝壳集》(散文集)1958,作家

《祖国的港市》1958,解放军战士社

《星下集》(杂文集)1958,广东人民

《花城》(散文集)1961,作家;增订本,1982,花城

《艺海拾贝》(文论)1962,上海文艺

《潮汐和船》(散文集)1994,作家

《长河浪花集》(散文集)1978,人文

《巨手》(儿童文学集)1979,人文

《长街灯语》(散文集)1979,百花

《花蜜和蜂刺》(散文集)1980.人文

《秦牧选集》(散文、小说等)1981,四川人民

《晴窗晨笔》(散文集)1981,花城

《北京漫笔》(散文集)1982,北京

《愤怒的海》(长篇小说)1982,湖南人民

《秦牧序跋集》1982,花城

《秦牧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选》(儿童文学集)1983,广东人民

《语林采英》(文选)1983,花城

《秋林红果》(散文集)1983,人文

《秦牧文集》(1—2集)1983——1985,春风(未出齐)

《秦牧自选集》(散文、小说等合集)1984,花城

《翡翠路》(散文集)1984,上海文艺

《秦牧旅游小品选》1984,河南人民

《秦牧华侨题材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选》(散文、小说集)1984,福建人民

《塞上风情》(散文集)1985,广东旅游

《访龙的家乡》(散文集)1985,湖南人民

《秦牧知识小品选》1985,黄河

《地球龙迹》(散文集)1986,香港绿州出版公司

《和年轻人聊天》(散文集)1986,中青

《秦牧散文选》1987;人文

《大洋两岸集》(散文集)1987,花城

《盛宴前的疯子演说》(中、短篇小说选)1987,广西人民

《秦牧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选》(故事、童话集)1989,少儿

《华族与龙》(散文集)1989,人文

篇4:冯牧简介

冯牧

冯牧(1919-1995)北京人。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评论集《繁花与草叶》《耕耘文集》《文学十年风雨路》、散文集《滇云揽胜记》等。

篇5:吴自牧简介

《梦粱录》

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共二十卷。南宋吴自牧撰。自牧临安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平事迹不详。

该书成书年代,据自序有“时异事殊”,“缅怀往事,殆犹梦也”之语,当在元军攻陷临安之后。所署“甲戌岁中秋日”,甲戌即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疑传抄有误。该书仿效《东京梦华录》体例,记载南宋临安的郊庙、宫殿、山川、人物、市肆、物产、户口、风俗、百工、杂戏和寺观、学校等,为了解南宋城市经济活动,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特别是都城的面貌,提供了较丰富的史料。书中妓乐、百戏伎艺、角觝、小说讲经史诸节,为宋代文艺的珍贵资料。

1956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根据《知不足斋丛书》本校点排印,收入《东京梦华录(外四种)》。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依同一版本校点,出版了单行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