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脆鲨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魏明伦简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魏明伦简介,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魏明伦简介
变脸(节选)课文研讨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川剧剧本《变脸》是作者于,根据他先前创作的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改编而成的。故事的时代背景是我国上世纪代,人物活动的地点是当时的川江沿岸一带。剧本写的是:流浪女孩狗娃被人贩子装扮成男孩,被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水上漂买下,收为自己的孙子,二人之间,就此发生了富有传奇色彩的命运纠葛。剧本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思想,着重表现了狗娃作为一个流浪女孩的人生遭遇,塑造了不是男孩却胜过男孩的狗娃形象,同时也刻画了心地善良而命运不幸的老艺人水上漂的形象,反映了民间艺人的苦难命运,以及官场腐败、军阀横行、匪盗为患、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旧时代的生活图景,以及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
《变脸》全剧共六场,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二场。这场戏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剧中首先描写了水上漂与新买来的“孙儿”狗娃拉家常的情景,水上漂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传人而自得,对“孙儿”倍加疼爱,狗娃则乖巧伶俐,很讨老人喜欢,二人其乐融融。在拉家常的过程中,还交代了二人的身世,表现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狗娃的担忧不安。这一段戏看似平安无事,却为后面剧情的转折酝酿了矛盾冲突。狗娃上岸撒尿发现有蛇,水上漂打死蛇后欲用童子尿治伤,发现狗娃是女孩,剧情急转直下。水上漂因失望而愤怒、痛苦,狗娃为自己将被抛弃的命运而悲痛哀伤,苦苦相求,二人之间发生了尖锐冲突,剧情达到高潮。水上漂忍痛抛弃狗娃,狗娃落入水中,水上漂救起狗娃,无奈地将她收留,在经历了这一番惊险之后,剧情终于有了结局。戏的上半场与下半场,大起大落,氛围、格调迥然不同:上半场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闲拉家常,细致地描绘出一幅爷孙共乐、和美悠然的生活图景;下半场则直接表现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各自的内心冲突,并发生狗娃落水并被救起的又一次波澜,气氛紧张,激荡如潮,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
在这场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中,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而狗娃的处境,则表现了她作为下层社会女孩的不幸和对命运的无奈抗争。二人之间的冲突,固然有人物性格的因素,特别是水上漂的重男轻女就是他的重要性格因素,但主要不是二人之间的性格的冲突,而是二人之间的命运的冲突。他们之间的冲突,反映的是我国传统社会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矛盾,乃至我们民族的、历史的、社会的生存状态,并内在地揭示了人性的矛盾和人性的光辉。狗娃和水上漂都生活在社会底层,都是善良而不幸的人,这一老一少在苦难命运中的不解之缘,他们的遭遇所显现的人生磨难,他们的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给人以灵魂的震撼。
这场戏在人物塑造上,注重细节的刻画,如狗娃给老人斟酒添菜,给老人唱儿歌,为老人捶背挠痒,独自对月抒情,水上漂怡然自得地饮酒抒情,手舞足蹈地陪孙子唱儿歌,与孩子同做摇船游戏,怕孩子累坏了让“他”歇息,斥责狗娃小小年纪就充当假货,果断地救起落水的狗娃,等等,以丰富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并注重心理的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感情冲突,从心灵深处显现人物性格。剧中塑造了狗娃和水上漂这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狗娃的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水上漂的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性格特点,都跃然纸上。
剧中的戏曲语言,是作者在口语基础上提炼加工的文学语言,并恰当地吸收了四川方言的一些语言成分,清新质朴,通俗浅显,明白如话而富有情味,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很适合舞台演出。剧中的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切合人物的身份。人物的对白,声气口吻酷似其人,“不工而工”,没有雕琢的痕迹,自然、流畅、贴切、生动;人物的唱词,抒发情感,真切动人,琅琅上口,声情并茂,体现了作者的语言功力和对戏曲艺术的稔熟。
二、问题研究
1.怎样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
剧中描写水上漂这一人物形象,相当突出地表现了他重男轻女的思想。他因婆娘嫌他穷而离开了他,“从此赌咒再也不跟女人打堆了”,并愤恨不已地说:“女人家,扫把星,滚她妈的三十三”;他对狗娃坦诚直言:“爷爷待你好,是对你有望啊。爷爷老了,越老越怕。一怕断了我家香烟,二怕断了祖传绝活儿,这才收你做我的孙子。爷爷把心掏给你,教你变脸本事,望你给我传宗接代”,并坚持“家传绝技,独孤一枝”,“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他得知狗娃是女孩,“气得双手颤抖”,极为震惊、愤怒、痛苦、绝望,顿时改变了对狗娃的态度,明明白白地告诉狗娃:“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宝不要草”;他决定丢开狗娃,是因为“养儿方能续后代,/女生外向招祸灾”,“重男轻女自古来”。所有这些,都表现了水上漂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
但是,我们不能对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只是加以简单的否定。水上漂所表现的重男轻女的思想,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偏见,而是有其现实的基础,并作为一种世俗思想,有其深刻的民族、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的根源。水上漂收狗娃为孙子,主要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生存需求,他需要老有所养,需要“弄孙”之乐,需要传宗接代,而这一切,在传统社会中都是由家庭的男性后代来实现的;他期望狗娃继承祖传绝活儿,并声明“家传绝技,独孤一枝”,“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这也不足为怪,因为在我国封闭性的传统社会中,家传绝技“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是人们的普遍做法,只有使家传绝技“独孤一枝”,才能确保自己家族的利益一脉相承地延续下去,这是为了避免竞争以谋求生存。所以,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和做法,有其现实的考虑和深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否定,而要究其根源。
剧中在表现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的同时,还描写了狗娃时时处处地担心、掩饰自己女孩真实身份的情景,当她被发现是女孩而面临被水上漂抛弃的命运时,哀叹自己“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错投女儿胎!”,并写了狗娃的不幸身世和她的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水上漂与狗娃彼此难以割舍的感情,他们所经历的感情冲突和精神痛苦,以及最后水上漂在危急之中将狗娃救起,等等,都具有否定、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思想的艺术效果。
2.帮腔人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在剧中,帮腔人是一个局外人,一个旁观者,而不是故事情节中的人物角色。他有着叙事人的身份,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作者、观众甚至是剧中人的代言者。但他并不游离于剧情之外,而是在剧情发展的关口,以“画外音”或旁白的方式,对剧情起着催化、点化的作用。在这场戏中,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而欲将她赶走,狗娃苦苦哀求,正是在这剧情发展的当口儿,帮腔人先是在幕内代言:“小小心灵受损害,/童言诉苦童声哀──”,继而在狗娃的哭诉之后应声而出,走到台前,又道出一番话:“啊!/帮腔帮她说句话,/幕后走到台前来!/满场观众也悲哀,/要求老汉留女孩!”说完之后隐退而去。在这里,帮腔人满怀同情地点出狗娃幼小心灵备受损害、悲苦哀告的惨境,并以代言者的身份,恳求“老汉留下女孩”,表达了作者、观众和狗娃的心声,提示人们关注狗娃的命运,警醒人们的心灵,加重了悲剧的气氛。
练习说明
一、水上漂和狗娃之间有什么矛盾?矛盾冲突的高潮在什么地方?在此之前,作者做了哪些铺垫?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戏剧情节和戏剧冲突。
水上漂是一个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他原以为狗娃是男孩,才收狗娃做他的孙子,指望狗娃接续自家香烟,接续祖传绝活儿,为他传宗接代;对家传绝技,他坚持“独孤一枝”“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他发现狗娃是女孩,极为失望,对狗娃直言:“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格老子要宝不要草”;他决定丢开狗娃,认为“养儿方能续后代,/女生外向招祸灾”“重男轻女自古来”。这些都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水上漂和狗娃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水上漂重男轻女与狗娃身为女孩的矛盾,但从根本上来说,反映的是我国传统社会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矛盾。
狗娃被识破是女孩之后,水上漂因失望而愤怒、痛苦,狗娃为自己将被抛弃的命运而悲痛哀伤、苦苦相求,二人之间展开尖锐的矛盾冲突和各自内心的感情冲突,水上漂面临是取是舍的选择,狗娃则在绝望与希望中挣扎,剧中人物的矛盾冲突至此达到高潮。在此之前,作者已经为矛盾冲突的高潮做了必要的铺垫,描写了水上漂与新买来的“孙儿”狗娃拉家常的情景,重在显示爷爷与“孙子”的和美关系,同时交代了二人的身世,表现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狗娃的担忧不安,这段戏在平和的景象之中酝酿了矛盾冲突。狗娃上岸撒尿发现有蛇,水上漂打死蛇后欲用童子尿治伤,发现狗娃是女孩,则是剧情的转折点,矛盾冲突由此爆发。
二、把文中的几段唱词找出来,体会一下,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在文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本题旨在了解戏曲唱词的特点,细心、深入地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我国的传统戏剧主要是以曲演唱的,因此称为“戏曲”。在戏曲剧本中,曲词是戏曲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语言包括说白、唱词和舞台提示,三者互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其中说白和唱词构成剧中的人物语言,而曲词又有其独特的形式和作用。在形式上,曲词是一种用韵文写成的歌词,要与一定的唱腔、曲谱相配合,具有和谐的音韵美;并常用反复、排比、叠词、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声情并茂,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曲词的主要作用是抒发人物的感情,渲染环境氛围,因而具有抒情性。川剧是一种地方戏曲,课文作为川剧剧本《变脸》的节选,其中的唱词,体现了戏曲唱词的特点。例如狗娃的一段唱词:
“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错投女儿胎!/不该生在穷乡里!/不该遇上大水灾!/被人拐,被人卖,/被人骑,被人踩……/只见人人良心坏!/鞭打牲口爬悬崖,/没想到世上还有好人在,/爷爷出现笑颜开。/把我当作人看待,/亲亲热热贴胸怀。/舍不得这份情啊!/割不断这般爱!/天上雁鹅排对排,/扯烂衣裳不分开!/好雁鹅,快飞来──/给狗娃帮腔说情补补台!”
这段唱词以紧密的韵脚构成急促的音韵节奏,并运用排比、叠词、比喻、对比、呼告等修辞方法,直抒胸臆,强烈地抒发了狗娃哀伤痛苦、依恋不舍而又无可奈何的悲惨心情,感情真切,动人心魄。
三、剧中“帮腔人”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请你也以“帮腔人”的口吻,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
本题旨在了解帮腔人在剧中的作用,并模拟帮腔人的口吻,尝试编写唱词。
四、水上漂说:“男娃子是个宝,女娃子是根草……”剧中又有这样两句唱词:“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错投女儿胎!”可以说,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我国一直根深蒂固。联系你的所见所闻,和同学们交换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本题旨在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现实生活,拓展思维,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一、课文节选自现代戏曲剧本,语言通俗明白,内容也不难懂,但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深厚的内涵。要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把握剧情,揣摩语言来感受人物形象,抓住戏剧冲突来理解人物形象。对剧中人物的细节刻画和心理刻画,要细心体会。
二、这场戏有尖锐的戏剧冲突,但这冲突主要不是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而主要是人物之间的命运冲突,并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强烈情感冲突。注意这一点,有助于对剧中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的理解。
三、引导学生欣赏戏曲语言,了解戏曲中的唱词与说白的一般特点,注意课文中的唱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可选择一些唱词和说白加以品味,体会它们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感情。
四、课外完整地阅读《变脸》全剧本。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魏明伦,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现居成都。童年失学,九岁唱戏。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著名川剧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14岁即开始发表习作,16岁即被“反右”株连,尽经坎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脱颖而出,以“一戏一招”的创新精神先后写作《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合作)、《岁岁重阳》(合作)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戏曲文学剧本。“连中三元”,剧坛罕见:《易胆大》与《潘金莲》破例双双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再获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剧英译本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学报发表,后收入王季思主编的《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
80年代末期开始写杂文,以其内涵与形式双重特殊引起文坛和社会反响,乃致出现“魏明伦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之说。
1987年新华社《半月谈》公布魏明伦为中国当代九大剧作家之一;1988年被天津《艺术家》评选为中国艺术界十大神秘人物之一;1993年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现代戏曲研究会上,被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等学术机构联合推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界四大怪杰之一。
(选自《文学自由谈》第4期)
二、《变脸》创作、演出年表
1995年3月应电影导演吴天明特邀写作电影文学剧本《变脸》,由香港邵氏电影公司与北京青年电影制片厂合拍。
12月电影《变脸》频传捷报。荣获金鸡奖、华表奖、珠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以及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比利时、土耳其、印度、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际电影节共计二十项奖励。
1910月将本人担任编剧的电影文学剧本《变脸》改为川剧,由四川省川剧院在第四届中国艺术节献演,被誉为成熟之作。
5月底川剧《变脸》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
196月魏氏三部剧作《变脸》《中国公主杜兰朵》《潘金莲》半月之内同在香港上演,成为香港演剧史上罕见之事。
年7月川剧《变脸》获文化部“文华”编剧奖。
(摘编自《魏明伦著作年表》,《魏明伦剧作精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篇2:魏明伦个人资料
魏明伦
中文名称: 魏明伦
性 别: 男
生 卒 年: 1941~
职 务: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国 别: 中国
生平简介
魏明伦 1941年生,四川内江人。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魏明伦是第七届、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编剧。国家特贡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四川省优秀专家。1983年与1995年四川省劳动模范。19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童年失学,九岁唱戏,14岁即开始发表习作,16岁即被“反右”株连,尽经坎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脱颖而出,以“一戏一招”的创新精神先后写作《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合作)、《岁岁重阳》(合作)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戏曲文学戏本。
《易胆大》与《潘金莲》双双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再获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剧英译本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学报发表,后收入王季思主编的《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
1985年底《潘金莲》问世,引起社会各界大讨论,争议扩大到港台欧美。全国几十个剧种,二百余个剧团纷纷争演《潘》剧,并由香港影视剧艺社、台湾国立复兴剧校移植上演。近年《潘》剧连续参加台湾第十四届国际艺术节、新加坡第四届国际华族文化节的境外演出盛会。剧本由海内外几十家报刊,单行本出版多种,英译本在美国发行,又被选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大系》、《八十年代文学新思想丛书》、《中国现代派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大系》。
1992年,《夕照祁山》获第六届振兴川剧调演优秀剧本奖,名列第一。剧本由《中国作家》与香港《大成》杂志发表。
1993年,《中国公主杜兰朵》由北京京剧院带到意大利演出;1995年又由自贡市川剧团带到第四届中国戏剧节参赛,一举夺魁,囊括优秀剧本、优秀演出……十一项大奖。
九十年代兼涉影视,曾应邀出任199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总撰稿;领衔创作《众人划桨开大船》节目获得多项春兰杯奖。担任电影《变脸》的编剧,该影片获1995年度中国电影节华表奖(政府奖)最佳合拍片奖、金鸡奖最佳合拍片奖、珠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首都大学生电影节特别奖、东京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柏林电影节最佳儿童奖;96香港十大华语影片。
其杂文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以其内涵与形式双重特殊引起文坛和社会反响,乃致出现“魏明伦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之说。代表作收入《中国杂文大观》、《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精品集》、《新华文摘》、《笔会文粹——走过半个世纪》、《中国当代杂文精品文库》。结集《巴山鬼话》,在首届中国优秀文稿竞价会上拍卖成功。又有专著《苦吟成戏》、《魏明伦文集a集》、《魏明伦剧作精品集》在大陆和台湾问世。
魏明伦由于多方面成就,1987年被新华社《半月谈》公布为中国当代九大剧作家之一。1988年被天津《艺术家》评选为中国艺术界十大神秘人物之一。1993年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现代戏曲研究会上,被湖北省艺术研究院……学术机构联合推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界四大怪杰之一。
篇3:魏明伦麻辣味鬼才
魏明伦麻辣味鬼才
晓秋 文
魏明伦的自我总结是:没有白活的人,值得研究的鬼。
“鬼才”一开口就让人感到十足的麻辣味,《巴山鬼话》自序:“一半委,一半鬼,姓氏注定委身于鬼,……鬼话离不开人间烟火,鬼眼盯住多灾多难的中国,鬼胎里怀着一片责任心,几分使命感,鬼头鬼脑思考人的价值、神的`奥秘、官的沉浮、民的忧乐。”
魏明伦创作的现代川剧蜚声天下,如《巴山秀才》、《潘金莲》、《中国公主图兰朵》等。他说成功的秘诀有十六字: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瞧,这语言也是辣得发烫,全是贬词褒用呢!
他宣称:“文学就是我,七情六欲皆有,强烈度超过一般人。多梦,神驰八极,喜欢自由自在,第六感觉特别敏锐:风吹竹,雨打萍,疑是民间疾苦声。”(《文学与自我》)
“人云亦云不值一文,独立思考无价之宝。”这正是魏明伦的创作座右铭。
(《读书时报》.4.3)
篇4:魏明伦--巴蜀鬼才唱大戏
魏明伦--巴蜀鬼才唱大戏
魏明伦与七艺节
9月18日、19日,温州鹿城文化中心将迎来由魏明伦编剧的力作《巴山秀才》(七艺节参评剧目),该剧自上世纪80年代由四川省川剧院首演以来,在戏剧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魏明伦出生于内江。童年失学,9岁随父从艺。1950年考入自贡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等职。14岁开始发表习作,历经坎坷。先后写作《易胆大》《四姑娘》《巴山秀才》《岁岁重阳》《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戏曲文学剧本。
魏明伦,人称“巴蜀鬼才”,凭着“九部大戏、几卷杂文、两打碑赋”名扬天下。他曾创作《巴山秀才》《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等历史名剧,对历史剧作有独到理论认识。1985年,名剧《潘金莲》在海内外引起广泛争议,余波回荡十数载,成为当代中国戏坛一个奇观。1993年,杂文集《巴山鬼话》在首届中国优秀文稿竞价会上成功拍卖,创杂文售价纪录。凭着多方面成就,魏明伦在1987年被《半月谈》列为中国当代九大剧作家之一,1988年被《艺术家》评选为中国艺术界十大神秘人物之一,1993年在中国现代戏曲研究会上,被推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界四大怪杰之一。
篇5:魏明伦变脸教学设计
魏明伦变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
2、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教学方法】
1、演读法。
2、讨论。
3、美点寻踪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变脸王大家听说过吗?(学生回答:一种电脑屏保程序著名川剧变脸王彭登怀)(多媒体显示川剧变脸画面)我们今天走进魏明伦的《变脸》,结识一位变脸王水上漂老人。
二、资料助读
学生展示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酌情提供相关材料,如魏明伦简介(见备课资料部分)、《变脸》剧情简介等。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剧情。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教师总结:《变脸》是一个美的综合体。横看成岭侧成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大家的发言很精彩,涉及到情节、形象、语言、手法等渚多方面,美不胜收。让我们慢慢欣赏,尽情品味吧。
四、师生共同赏析剧本的情节美
1、教师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点评。
明确:剧中首先描写了水上漂与新买来的孙儿狗娃拉家常的情景,水上漂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传人而自得,对孙儿倍加疼爱,狗娃则乖巧伶俐,很讨老人喜欢,二人其乐融融。在拉家常的过程中,还交代了二人的身世,表现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狗娃的担忧不安。
狗娃上岸撒尿发现有蛇,水上漂打死蛇后,欲用童子尿治伤,发现狗娃是女孩,剧情急转直下。水上漂因失望而愤怒、痛苦,狗娃为自己将被抛弃的命运而悲痛哀伤,苦苦相求,二人之间发生了尖锐冲突、剧情达到高潮。
水上漂忍痛抛弃狗娃,狗娃落入水中,水上漂救起狗娃,无奈地将她收留,在经历了这一番惊险之后,剧情终于有了结局。
2、教师创设合作探究的氛围,要求学生用《变脸》情节美。美在的句式说话,共同交流,领略情节的非凡魅力。
五、师生共同鉴赏剧本的形象美
狗娃:是一个勤劳能干、乖巧可爱、机灵懂事、知恩图报的苦命的女孩。
水上漂:是一个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的老江湖,身怀变脸绝技、孤身闯荡的老艺人。
总结:狗娃和水上漂都生活在社会底层。都是善良而不幸的人。这一老一少在苦难的命运中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的遭遇所显现的人生磨难,他们的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给人以灵魂的震撼。
提问:水上漂变脸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冲突吗?
学生思考、各抒己见。
生1:是性格冲突。重男轻女是水上漂重要的性格因素,而狗娃又偏偏是女孩。
生2:水上漂对狗娃的态度,表现了他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但是往深处想,水上漂因何如此呢?他们之间的冲突反映的是我国传统社会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矛盾。所以说水上漂的变脸不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冲突,而是二人之间的命运冲突。
学生相互辩驳。教师点评,以第二种意见为佳,引导学生深层探究。
六、欣赏剧本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体味手法美,学习剧本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
1、文章以丰富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剧本的舞台说明交代了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同学们仔细品味。
2、剧本注重心理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感情冲突,从心灵深处显现人物性格。
学生自选例品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戏剧的鉴赏能力。
三、课堂小结
《变脸》是非常有名的川剧作品,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剧中帮腔人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请你以帮腔人的口吻,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
2、学写戏剧评论。针对《变脸》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学短评。
3、预习《枣儿》。
篇6:魏绛简介
魏绛
魏绛,生率年不详,谥号庄子。春秋中期晋国大夫,名将。 魏绛先祖为庶人,因功被周武王封于毕,于是以毕为姓。后又因作战有功,封于魏,遂又以魏为姓。晋文公时,魏氏列为大夫,他的活动主要在晋悼公时期(前572年至前559年)。
晋悼公元年(前573年),初任中军司马,执掌军法。晋悼公三年(前570年),诸侯会盟,晋侯的弟弟杨干扰乱军队的行列,魏绛杀了他的仆人以示惩戒,晋侯发怒,以为这给他带来了羞厚,一定要杀掉魏绛。魏绛在给晋侯的请罪信里说:“军队的人服从军纪叫做武,在军队里做事宁死不犯军纪叫做敬。君王会合诸侯,下臣岂敢不敬,所以才涉及到杨于。下臣没有能够事先教导全军,以至于动用了斧钺,这是下臣的罪过,请求回去到司寇那里受死。”经羊舌赤等人劝谏,晋侯认识到魏绛能够用刑罚来治理百姓,回国后任命他为新军副帅,不久又任下军主帅,主持国政。
魏绛力主和戎,八年中,九合诸侯,戎狄亲附,晋也把国都重迁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魏绛不但在执法上严毅方正,而且还是一位善于领兵作战的将领。据《左传》襄公九年(前564年),魏绛与赵武率帅斩行票。十年(前563年),与土肋戍梧及制。十三年(前5s o年),佐奕质将下军救部。十八年(前5历年),与突盈以下军克邦。《左传》襄公九年记及率军作战时即有“魏绛多功”之语,可见他在多年率军作战中,战功颇多。可惜因史料不全,不能知其指挥军队的详细情形。
篇7:魏收简介
《魏书》
记述北朝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及东魏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北齐魏收撰,含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二卷,志二十卷,共一百二十四卷。原分为一百三十一卷,北宋时,例目一卷和纪传志中的二十九卷已亡佚。今本卷三太宗纪和天象志的三、四两卷,是宋人分别用隋魏澹《魏书》和唐张太素《魏书》所补。其余各卷乃用《北史》、高峻《小史》(亦称《高氏小史》)、《修文殿御览》所补。另有二十九卷中也还有缺文。
魏收(506~572),字伯起,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北魏中兴元年(531)曾以散骑侍郎典起居注,并修国史。东魏时期一直参与修国史。北齐受魏禅后,魏收任中书令,仍兼著作郎。天保二年(551)受诏撰魏史。四年任魏尹,但不理郡事,专力于魏史的修撰。五年三月奏上本纪、列传,十一月奏上十志。自北魏末经东魏到北齐,魏收参与修史达二十余年。前后协助其修史的,有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干、綦毋怀文、眭仲让等。但由于魏收“性憎胜己”,所援引的房、辛等都是依附他的人,多非史才,编修中没有起多大作用。
魏收从天保四年专任史职,到次年奏上全部《魏书》,不过年余,这是因为北魏修国史和起居注的工作,自魏道武帝拓跋珪以来始终未断。从开国到孝明帝末年部分,魏收都有所凭借,沿用旧史。只有北魏末和东魏共约二十年间的事迹,需重新搜集编写。至于东晋和十六国各传,是利用了崔鸿《十六国春秋》、孙盛《晋阳秋》、檀道鸾《续晋阳秋》等。沈约《宋书》和萧子显《南齐书》,魏收都可能得见,但宋齐时代相去不远,事实易于稽考,他又蔑视南朝文人,所以岛夷刘裕、萧道成传完全看不见袭用南朝沈、萧著作的痕迹。
魏晋以后,佛教逐渐兴盛,影响深入到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之中。道教也在政治、社会方面起相当作用,都应在史书中有所反映。但魏收之前的裴松之注《三国志》,以佛家事附于东夷传。沈约《宋书》附于蛮夷传。《魏书》中始设释老志,不能不目为卓识创举。北魏时鲜卑部族蕃衍,太和以后又有改鲜卑姓为汉姓之举。魏收师汉人氏族谱牒之意,结合北方民族部落族姓的风习,设官氏志,于百官之外兼志氏族,是适应时代特征的处理方法,为后人研究北魏历史提供了极大方便。《魏书》本纪、列传相连,而志列在最后,符合刘知几《史通》所谓:“本纪所书,资传乃显,表志异体,不必相涉。”列传的类列和次第,也都各有其意义。书中收录的诏令奏议,大都关系政治,其他文章,也足供考察作者身世和为人。而当时流行的轻浮诗文,所取极少。这些都是《魏书》的显著优点。
魏收在北齐时修魏史,北齐继承东魏,他不得不以东魏为正统,因有不少挂漏,对高欢也多溢美。例如地形志以文书散佚为理由,不依据北魏最盛的宣武帝延昌年间版图,反而采用偏安的东魏武定之世为标准,给后代研究北魏历史造成很大困难。魏收为人恃才傲物,利用修史凌侮别人,“迁怒所至,毁及高曾”。因而申诉其不公平者百有余人,称其书为“秽史”。实际上,作为封建史家,在政治上的荦荦大端,魏收的观点和当时统治阶级公认的看法是相一致的。例如传说他因受金而为尔朱荣作佳传,但《魏书》尔朱传中对他的专横残暴以及给魏朝统治带来的祸害,都有充分的描述和足够的谴责。“秽史”之说,只是一些门阀士族斤斤于自己祖先在书中的反映,并不完全符合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