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精选,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精选,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精选

篇1: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精选

银英: ECMO团队创造多个全国第一

我市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副队长、市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今年43岁的张银英讲述了我市的危重症救治团队——中山的最硬核ECMO团队在荆州开展对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的故事。

中山市支援湖北荆州ECMO救治医疗队一行9人,在湖北荆州的30多天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团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按照前方指挥部及各级领导指示,在廖小卒队长的带领下,与广东医疗队、荆州医护同行和后方技术团队紧密配合,共同研判患者病情,细致护理,总结经验,出色完成多项工作任务,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3月15日,在经过团队多次模拟演练后,仅用10秒,就完成了新冠肺炎患者ECMO换膜操作,打破了团队之前保持的16秒记录。在本次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ECMO团队多次获得广东省前线指挥部表扬,取得的成果已经被广东医疗队列为重要亮点,这个团队也被中央电视台称为“阻挡死神的战士”。

篇2: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精选

唐新凤:医疗队员成为“和平年代的生死之交”

我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黄圃医院主管护师,今年34岁的唐新凤讲述了在松滋、荆州护理新冠肺炎患者的故事。她表示,刚到新冠肺炎重症病房的时候,每天面对着有基础病的重症患者,病情变化非常快。

唐新凤说,中山医疗队与肇庆医疗队、广药附一医疗队组成驻松滋广东医疗队,一起排班,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医院,不同的科室,但是经过几天的磨合,大家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环境,配合非常默契,每天忙而有序地开展着各项护理工作及病区内的保洁和管理工作。在陌生的战场上大家互相“取暖”,互相鼓励。队友之间也是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信任,成为“和平年代的生死之交”。在广东医疗队和当地医护人员的全力配合下,很多患者从重症病房转出到普通病区,再转到隔离观察区。看着病人一天天减少,疫情一步步得到控制,每个医疗队员的内心都兴奋不已。

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精选

篇3: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精选

袁小玲:中山医疗队创造“松滋速度”

中山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今年58岁的袁小玲讲述了他们这支医疗队在松滋、荆州开展医疗救治的故事。

袁小玲介绍,在松滋抗疫前线,她带领着队员们和疫情赛跑,和时间赛跑。在短短几天内将外科普通病区改造成一个符合院感标准的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开始收治危重病人,他们创造了“松滋速度”。在广东省前线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松滋取得了荆州各县市区中最早实现四个集中、第二个双清零城市、医务人员零感染、开展工作后无新冠患者死亡的好成绩。中山医疗队创造的“松滋模式”获迅速推广,得到广东省前线指挥部的肯定。

篇4: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精选

郭美凤:与患者相约来年武大赏樱

中山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副队长、三乡医院主管护师,今年39岁的郭美凤讲述了在武汉方舱医院里护理新冠肺炎患者的故事。她表示,武汉方舱医院收治的都是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护理组实施的是责任制整体护理,2名护士分管2个区域56张床位,主要工作是评估观察患者病情,为患者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发放药品、食物及物资,清洁消毒更换床单、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等。

郭美凤说,由于穿脱防护服要消耗不少时间,上班期间只能尽量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这对身体和心理都是很大的考验。而每次进舱后呼吸困难的不适、防护用品挤压脸部的疼痛也时刻提醒自己:在充满病毒的环境中,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因此她们都分外小心,工作上一丝不苟。她们和患者们有个美好的约定,待到来年樱花烂漫时,她们卸下所有的防护,携手去体验江城所有的美好,去武大细赏樱花……

篇5:援鄂英雄讲述抗疫故事精选

周再生:践行医者仁心使命

55岁的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周再生是中山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他讲述了带领第一批医疗队在武汉开展医疗救治的故事。

周再生带领中山医疗队,在相对简陋而艰苦的医疗条件下,克服恶劣天气、长时间工作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和体力消耗,以及防护物资时有短缺等各种实际困难,团结奋战,与来自广东省20个地市的医疗队紧密合作,面对全新的方舱医院管理模式和特殊的传染性极强的疾病,面对1000多名轻症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逐步优化各种医疗流程,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创新的方舱医院病人管理模式,赢得患者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篇6:援鄂抗疫英雄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

像陈赛一样,当日回来的还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总队131名队员,他们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归来。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刘冠贤等前往机场欢迎医疗队回家。

“作为援鄂抗疫的国家队,这是坚守到最后的中山大学的医疗队伍,今天我们来接大家回家。”陈春声向队员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他说,最欣慰最高兴的事情是,132名队员在前线艰苦的环境里顽强战斗两个多月,没有一人感染。

“这段日子大家主动请缨,白衣执甲,英勇逆行。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和救治的第一线。你们不愧是勇敢的白衣战士,不愧是广东的优秀儿女,不愧是党和人民的英雄。”刘冠贤说,希望队员们安心休养,调整好身心状态。接下来,把支援湖北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运用到广东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上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为我省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更大的力量。

“回家,一个都不少”中山一院是广东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单位,从除夕夜开始先后派出三批150名医疗队员支援武汉汉口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同时还派出专家支援东莞、泉州,并作为国家专家组远赴塞尔维亚,是广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先遣队、主力军。至此,中山一院150名援鄂医疗队员已悉数回到广东。

中山一院是广东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单位,从除夕夜开始先后派出三批150名医疗队员支援武汉汉口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同时还派出专家支援东莞、泉州,并作为国家专家组远赴塞尔维亚,是广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先遣队、主力军。至此,中山一院150名援鄂医疗队员已悉数回到广东。

这次返回广东的中山一院医疗总队132名队员,从2月7日出征到今天返回,整整61天,救治患者包括治疗和护理246人,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比例超过90%,这支战斗到最后的“特战队”,可谓是精锐尽出。

除了国家级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管向东外,中华护理学会呼吸与危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成守珍,国际矫形外科与创伤学会骨显微外科委员会主席朱庆棠,很多人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也有很多人是90后的青年骨干。

篇7:医护人员援鄂抗疫心得体会

5日早晨,武汉的天空格外晴朗,医疗队驻地宾馆门前院子里也有许多医护人员在散步、聊天。李家宁医生也在其中,他说这几天特别关注天气,因为好天气能让这些远离家乡的队员心情好一些,这对已经来武汉9天,并且一直在高强度、高压力环境下奋战的医护人员来说,已经比较重要。

从7时30分开始,驻地通往医院的班车就一直忙个不停。由于三个病区的工作环境各有不同,医护人员的交接班时间也不能完全统一,疲惫下班和匆匆上岗,已经是医疗队驻地门前每天的固定景象。

就在4日晚上的医疗队小组会上,领队焦军东也特别强调:各位组长一定看谁有些“打蔫”就要立即重点关注。

“医疗队来之前我们医院就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也专门制定了一个关于对医生进行心理干预的方案。”哈医大三院的领队孟庆威说,医院分几个层级建立了多个微信群,目的就是让队员时刻感受到温暖,感受到自己并不孤独。

他们组有位护士来到武汉后,出现基础体温偏高的情况,并且担心不能参加援助工作。孟庆威、护士长张威、周春鹤三人就“组团”分期分批与队员进行心理交流。几次“话疗”下来,这名队员状况迅速得到恢复,在身体、心理都健康的情况下顺利进入医院病区并圆满完成任务。

前方后方相互配合开展心理干预,为疫区前线医护人员“聊伤”,已经成为各医院、各医疗小组的重要工作。

10时,记者如约接到医疗队于世寰医生的微信截图,内容就是哈医大一院医疗组为疫区前线医护人员“聊伤”专门建立的微信群的一些聊天内容,而这个群的主角,就是他们医院心理医学科的主任安刚辉。

聊天记录也记录了作为心理科专家的安主任,对两位医护人员的“聊伤”过程。

于世寰医生介绍,来到武汉第四天,组里就出现了两个心理“病例”:一个是失眠的,每天只能睡3个多小时;还有一个是焦虑的胸闷,老担心自己是不是被感染上肺炎了。“安老师通过微信群首先给两位进行了专业的心理疏导,并且让两个人增加些运动调节。”于世寰说,由于安老师的及时干预,目前两位队员已经恢复正常。

11时,记者在受援医院11楼病区见到正在和医生们开碰头会的李家宁。

“我们刚才还讨论了怎样对一些年轻医护人员进行疏导的事儿呢。”李家宁说,要想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首先要理解他们。

“他们远离家乡八九天了,想家想亲人非常正常,尤其微信中看到孩子、爱人、父母甚至还有爷爷奶奶的照片,出现心理问题,谁都能理解。”李家宁说,而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年长的医生就要及时站出来,现在许多年轻人喜欢微信聊天方式交流,我们就在群里用最真切而诙谐的语言,用自己积攒的经验,为这些人“聊伤”。

午饭后,由于天气不错,一些队员在医疗队驻地酒店院子里散步。而几个医疗组的组长,也都在这个时候对自己的队员进行“话疗”。几句真实的关心,几句鼓励的话语,就会让这些医护人员轻松许多。

“不光各医院后方有为前线医护人员专门准备的心理干预团队,我们学校也有心理干预热线,也准备推荐给队员们。”领队焦军东说,做这些的目的,就是让这些高压状态下的医护人员,能够不背上心理包袱轻松上阵。

15时,记者采访回到驻地,驻地门前院子里的阳光一直很好,而负责感控工作的姚源医生,也一直在酒店门前坚守岗位。她说,有时间我就会晒晒太阳,因为从感控的角度来讲,紫外线对病毒有非常好的杀灭作用。而对我们队员来说,多享受一些阳光,就能让我们的心理更加放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