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k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对乡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情况的调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对乡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情况的调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对乡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情况的调查

篇1:对乡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情况的调查

对乡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情况的调查

力做支持“三农”的生力军

一、贤庠信用社支农基本情况

最近,我对贤庠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选择了农户、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村经济组织共102户,其中纯农户50户,占55.9%;种养大户11户,占10.8%;农村个体工商户25户,占24.5%;农村经济组织9户,占8.8%。调查显示,农村信用社围绕农民增产增收这个中心,立足服务“三农”,切实加强管理,增加信贷投入,在促进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自己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具体情况综述如下:

1.增加信贷投入,成为“三农”资金供应主渠道。据对102户调查显示,有78户表示向信用社借款是其解决生产、生活资金的最主要渠道,占被调查户的76.5%;有99户在农村作用社借过款,占被调查户的97.1%。

2.不断简化贷款手续,为支持“三农”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近几年来,信用社在切实转变观念、积极筹措资金、增加信贷投入的同时,深入农户,及时了解农民的心志,努力简化贷款手续,切实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肯定。例如:在黄避岙乡塔头旺村实行送贷上门、农户联保的模式;在辖区范围内评定“信用户”、“信用村”,实现农户随到随贷的方式。

3.切实加强支农宣传,助推服务功能增强。为使群众真正了解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和服务宗旨,真正发挥民主办社、群众监督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和农村,贤庠信用社通过临柜宣传、标语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认识逐步得到了提高,农村信用社在农户中的形象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变。据调查显示,102户调查户中有98户表示有钱愿意存入农村信用社,愿意向农村信用社借款,分别占被调查户的99%。对贷款种类,有70户占68.6%的调查户表示清楚,只有3户2.9%的调查户表示不清楚。因此,近几年贤庠信用社存、贷款业务发展较快,支持本地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4.切实加强信贷管理,力促农民信用观念转变。农民信用观念比较差一直是影响贤庠信用社及其他信用社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在县职社动员下,信用社把培养农民的信用观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广大农户还贷意识增强。据调查显示,102户调查户中有94户表示能按期归还农村信用社借款,占92.2%,只有8户7.8%的调查户表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

二、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对象不广。据调查看,仍有众多的农户、个体工商户,没有把农村信用社作为贷款的首选机构,从存款看,本地同有一家农行的'储机构,其存款效益与贤庠信用社不相上下,说明许多农户事实上没有把农村信用社作为存款的首选机构。102户调查户中只有51户表示在农村信用社有存款,占50%,另有50%的农户在农村信用社根本没有存款。

2.服务层次不深。受信贷管理制度、经营目标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当前贤庠社在信贷投入上存在重传统业务轻新业务、重生产轻消费、重农户轻其他的问题,贷款用于生产(含基本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87户占76.5%,贷款用于生活消费的15户占23%,其中上学为5户,建房为7户,其他2户。

3.服务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农民贷款难问题依然存在,此次102户调查户中,分别有24户占23.5%和27户占26.5%的调查户表示向农村信用社贷款偏难和办理借款手续不够方便。

三、改进支农服务几点建议

1.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坚定支农信念不放松。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在农村的日益萎缩,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这正如朱总理指出的,农村信用社要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为达到这一目标,农村信用社员工一要主动下乡(村),多了解农户、个体户和农村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状况;二要切实加强对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四要正确处理防范化解风险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及时增加对“三农”信贷投入。

2.准确定位经营方向,坚定服务目标不放松。即始终不渝地为农业、农村、农户提供优质服务,合理掌握和调整贷款投向,努力增加信贷投入,大力开展消费信贷业务。

3.灵活掌握经营方式,坚定优化服务手段不放松,要大力推进小额农贷,进一步推广使用贷款证,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二要积极推广农民联保贷款制度,切实解决农民贷款担保抵押难的问题。

对乡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情况的调查

篇2:乡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乡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贤庠信用社支农基本情况

最近,我对贤庠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选择了农户、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村经济组织共102户,其中纯农户50户,占 55.9%;种养大户11户,占10.8%;农村个体工商户25户,占24.5%;农村经济组织9户,占8.8%。调查显示,农村信用社围绕农民增产增收这个中心,立足服务“三农”,切实加强管理,增加信贷投入,在促进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自己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具体情况综述如下:

1.增加信贷投入,成为“三农”资金供应主渠道。据对102户调查显示,有78户表示向信用社借款是其解决生产、生活资金的最主要渠道,占被调查户的76.5%;有99户在农村作用社借过款,占被调查户的97.1%。

2.不断简化贷款手续,为支持“三农”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近几年来,信用社在切实转变观念、积极筹措资金、增加信贷投入的同时,深入农户,及时了解农民的心志,努力简化贷款手续,切实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肯定。例如:在黄避岙乡塔头旺村实行送贷上门、农户联保的模式;在辖区范围内评定“信用户”、“信用村”,实现农户随到随贷的方式。

3.切实加强支农宣传,助推服务功能增强。为使群众真正了解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和服务宗旨,真正发挥民主办社、群众监督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和农村,贤庠信用社通过临柜宣传、标语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认识逐步得到了提高,农村信用社在农户中的形象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变。据调查显示,102户调查户中有98户表示有钱愿意存入农村信用社,愿意向农村信用社借款,分别占被调查户的99%。对贷款种类,有70户占 68.6%的调查户表示清楚,只有3户2.9%的调查户表示不清楚,

因此,近几年贤庠信用社存、贷款业务发展较快,支持本地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4.切实加强信贷管理,力促农民信用观念转变。农民信用观念比较差一直是影响贤庠信用社及其他信用社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在县职社动员下,信用社把培养农民的信用观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广大农户还贷意识增强。据调查显示,102户调查户中有94户表示能按期归还农村信用社借款,占 92.2%,只有8户7.8%的调查户表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

二、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对象不广。据调查看,仍有众多的农户、个体工商户,没有把农村信用社作为贷款的首选机构,从存款看,本地同有一家农行的储机构,其存款效益与贤庠信用社不相上下,说明许多农户事实上没有把农村信用社作为存款的首选机构。102户调查户中只有51户表示在农村信用社有存款,占50%,另有 50%的农户在农村信用社根本没有存款。

2.服务层次不深。受信贷管理制度、经营目标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当前贤庠社在信贷投入上存在重传统业务轻新业务、重生产轻消费、重农户轻其他的问题,贷款用于生产(含基本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87户占76.5%,贷款用于生活消费的.15户占23%,其中上学为5户,建房为7户,其他2户。

3.服务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农民贷款难问题依然存在,此次102户调查户中,分别有24户占23.5%和27户占26.5%的调查户表示向农村信用社贷款偏难和办理借款手续不够方便。

三、改进支农服务几点建议

1.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坚定支农信念不放松。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在农村的日益萎缩,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这正如朱总理指出的,农村信用社要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为达到这一目标,农村信用社员工一要主动下乡(村),多了解农户、个体户和农村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状况;二要切实加强对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四要正确处理防范化解风险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及时增加对“三农”信贷投入。

2.准确定位经营方向,坚定服务目标不放松。即始终不渝地为农业、农村、农户提供优质服务,合理掌握和调整贷款投向,努力增加信贷投入,大力开展消费信贷业务。

3.灵活掌握经营方式,坚定优化服务手段不放松,要大力推进小额农贷,进一步推广使用贷款证,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二要积极推广农民联保贷款制度,切实解决农民贷款担保抵押难的问题。

篇3:对县支行金融空白乡镇服务点调查的思考调查报告

对县支行金融空白乡镇服务点调查的思考调查报告

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是指乡镇一级没有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或金融服务尚未有效覆盖。为解决这些地区农民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10月,浙江省启动了实施“空白乡镇金融网点与服务覆盖工程”,农行青田县支行积极响应,把实施该项工程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主动承担了青田县6个金融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在各乡镇金融服务点开业前,该行专门成立了空白乡镇金融服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丽水市分行和县支行领导多次走访空白乡镇,听取当地经济社会和农民金融需求的情况介绍,重点落实建设方案。他们克服金融空白乡镇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变、通信网络不畅、开办成本较高等种种困难,对建设中涉及的硬件建设、安保措施、费用、人员安排及时间进度等进行认真细致的规划,确保该项工作全面稳步推进。

一、青田农行金融空白乡镇服务点的基本情况

6月18日该行首个金融服务点---章旦乡金融服务点正式对外营业后,该行承担的贵岙、小舟山、吴坑、岭根和万山乡等其他5个金融服务点也相继开业,营业网点设立除章旦乡是租赁外,其余5个网点均设立大乡镇府大院内,营业场面积在12-18.2平方,6个乡镇常住人口在700-5500人之间,距县城最近的章旦乡行车时间需30分钟,最远的岭根乡行车来回时间需8个小时。

目前,该行承担的6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全部设立了非全日制固定机构网点,采取每个乡镇每星期固定一天时间营业的流动服务方式,组成2人以上的专业服务团队,利用“金益农”移动终端为这些乡镇的农户提供存款、取款、汇兑、小额贷款、银行卡等金融服务,进一步促进国家支农惠民政策的发挥。自6月18日章旦乡金融服务点开业至XX年3月末,该行6个服务点下乡服务169次324小时,累计办理存取款业务1529笔金额881万元,办理转账业务176笔金额295万元,开立惠农卡367张。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6个金融服务点开业以来,运营情况总体良好,但在设备、人员、安全、费用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

1、设备运行问题。由于山高雾大,营业场地较为潮湿,造成3g移动终端和监控设备不稳定,经常存在主机无法开机,通迅中断的情况,经常需要修理。

2、人员问题。为使金融服务点的正常运行,青田农行需抽出2个人员专门进行服务,使本来就人员紧张的该行人员更为紧张。同时在空白乡镇金融服务的工作人员,由于当地的办公条件限制,他们早出晚归,从早上上班一直到下班中途都没有休息,最远的'岭根乡仅来回路程就要8个小时,员工身心疲惫。

3、风险系数高。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大多交通不便,外部环境比较复杂,现金押运及网点运营面临较大安全隐患,如岭根乡金融服务点陆路行车时间单程需4个小时,而过水路轮渡的话也需3个小时,而且每天只有2个班次,不仅不方便而且加大押运的风险系数。

4、管理成本高。从金融服务点运行以来,青田农行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运行成本累计达190万元,亏损经营是该行面临的现实问题,资金回报率低。

三、建议

为更好的做好金融服务点的工作,更好的促进国家惠民政策的发挥,从该行空白乡镇金融服务点运行的现状看,本人提出以下建议:

1、成本核算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适度平衡。从该行各服务点运营情况看,虽然方便了当地居民,但总体业务量很小,尤其是岭根和万山两个服务点,更是人烟稀少,有时一天下来也不到2笔业务,为使金融服务点的成本核算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相对平衡,建议对几乎不发生金融业务的乡镇服务点由原有的每星期1次服务改为每月或每2个月1次。

2、强化便民服务与严格风险管控相结合。加强网点运营和现金的押运的管理,在风险管控的基础上做好便民服务,有效促进国家惠民政策的发挥。

3、建立政府补偿机制。由于金融服务点的正常运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资源,并且全是亏本经营,政府需要建立适当的补偿机制,对承担空白乡镇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补助,同时在农口资金归集等方面要向这些金融机构倾斜,给予适当的补偿。

4、上级行的政策倾斜。由于金融服务点的运行增加了该行的人员成本和运行成本,上级行应在人员和费用上对该行进行倾斜。

5、关注金融服务点员工的心理压力。关心金融服务点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注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辅导,给予他们一定的下乡补贴。

篇4:在服务中勇担社会责任-对南阳市内乡县电业局转变作风服务县域经济的调查

在服务中勇担社会责任-对南阳市内乡县电业局转变作风服务县域经济的调查

近年来,内乡县电业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履行服务职责,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投身于十二大产业和“三县”建设之中.2000年以来,内乡县电业局在宝天曼旅游开发、城市亮化、地质公园建设和企业发展方面,累计无偿投入资金1800万元,圆满完成了县委交办的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四星级企业”、“旅游建设先进单位”、“向上争取资金先进单位”、“县直入园项目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作 者:刘江涛 张建鼎 李炳刚  作者单位:南阳市内乡县电业局 刊 名:农村・农业・农民A 英文刊名:COUNTRYSIDE AGRICULTURE FARMERS 年,卷(期):2008 “”(12) 分类号: 关键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