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160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课程教学工程造价论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课程教学工程造价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课程教学工程造价论文
课程教学工程造价论文
1工程造价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课程中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模式;熟悉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建设工程项目环境评价、建设工程项目综合评价、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程序和方法;使学生具备进行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和造价咨询的基本能力。工程估价,顾名思义即为根据工程专案之实际条件、主观需求及客观限制估算出符合工程专案之合理成本。但随着角色之转换、工程进度之推进,估价之类型亦随之变化。基于估价之目标在于提供可行度高之估算成本的原则下作业,因此对于估价类型需作清楚之定义,以设定合理之假设与研究范围。工程估价作业为专案生命周期中相当基本且重要的一环,然而随着电脑技术的逐步成熟与不同理论方法之引进,如:统计理论、多元线性回归、案例式推理、蒙地卡罗模拟与人工智慧领域,工程估价的相关研究,已由传统详细估价阶段之成本分析及电脑技术发展,而回溯至构想规划及初步设计阶段的粗略、概略估价之成本估算准确性研究。一般而言,在相关理论之导入下,新建立之估算方法确实能够达到精确度提高的估价成果。Karshenas则提出以总楼层数与平均楼层面积的相乘模式为基础的造价推估模式。在AkintolaandAk-intoye对于影响工程成本概算因素的归纳,可将影响因素区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现地环境因素,第二类为主观需求因素。现地环境因素指的是经实际调查后,可能对于工程专案产生影响的现地条件、外在经济状况及周边环境影响等。而主观需求因素为业主对于专案建立之内容需求及规划设计单位之初步设计内容。可见建立关系模式系建立良好推估方法的主要研究取向。而推测变数的显着性与建立符合实质关系的推估模型则是推估成功的关键。
2任务驱动法下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设计
任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要素,是问题提出的外在表现。根据学生的水平、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将课程知识面分为多个任务,机智巧妙地包含各个任务之中,用于激发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不断深入探究的精神,使学生通过对个各任务的探究和完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水平以及学习兴趣,从现实出发针对某一问题或现象提出学习思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就是学生按照教师、教材提出的某些问题或自己的某些需要而去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或工作。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于满足某种需求。学习目标要明确确立,学习活动有顺序、有步骤,有计划化的完成,学生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是对任务的`设计。必须深入了解学习,领悟学科特点和大纲精神,并以教材为依据,认真规划每一项“任务”,先将这个大的课题分解成许多小的模块。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因此,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资格管理和专业队伍建设一直是电力行业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努力,电力行业已经构建了层次清晰、专业划分明确的电力工程造价专业资格管理体系。
1)设计(Enginee)r。除包括设计计算书和图纸外,还根据“业主的要求”中列明的设计工作,即项目可行性研究。
2)采购(Pro-cure)。可能包括获得项目或施工期的融资,购买土地,购买包括在工艺设计中的各类工艺、专利产品以及设备和材料等。
3)施工(Con-struc)t。一般包括全面的项目施工管理,如施工方法、设备安装调试及工作协调等。这种模式与前面所述的设计建造模式类似,但承包商往往承担了更大的责任和风险,整个工程一般不再设置工程师,只由业主代表对项目进行直接的较宏观的管理。EPC主要应用于以大型装置或工艺过程为主要核心技术的工业建设领域,如通常包括大量非标准设备的大型石化、制药、能源等项目,这些项目共同的特点是工艺设备的采购与安装成为投资建设的最重要、最关键的过程,而工艺设备的采购与安装又与工艺的设计紧密相关。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或工作,将任务进行进一步的确立和更加具体化。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在一定的条件和情况下借助其他方面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当学生接受任务后,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条件,产生了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需求,将任务进行细致的分析,发现问题。由于任务是复杂的,凭借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难以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选择适当的有用信息。这时,教师应创设任务情境,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料和网上相关资料的位置等为学生完成任务指点迷津,积极培养学生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论
实践证明,任务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将会更好地补充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问题解决的技巧与方法,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示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专题与课本的交叉点上,注意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巩固,通过对任务驱动法下工程造价课程教学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篇2:工程造价专业工程结构课程教学探讨论文
工程造价专业工程结构课程教学探讨论文
摘 要:针对工程造价专科学生的特点和就业趋向,分析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在教学中强化结构概念设计、设计公式、工程参数的理解,加强图表能力训练。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提升教学效果,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举措,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
关键词:工程造价专业论文
摘要:针对工程造价专科学生的特点和就业趋向,分析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在教学中强化结构概念设计、设计公式、工程参数的理解,加强图表能力训练。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提升教学效果,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举措,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
关键词:工程结构;课程教学;工程造价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02-0061-04
工程结构是工程造价专科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64学时(不含课程设计),也是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的先行课程,其内容涵盖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道路与桥梁工程结构等方面,知识覆盖面广,学习难度较大。
文章针对工程造价专科学生特点及就业趋向,对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特点进行分析,结合笔者工程实践经验,提出在教学中强调结构概念设计及对设计公式、工程参数的深刻理解,综合运用实景照片、动画、视频、3D模型、计算软件等多种媒体提升教学效果,并给出了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问题分析处理能力的具体实践教学方法。
一、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特点
(一)针对专业特色,调整教学重点
武汉科技大学工程造价专科毕业生大部分进入土木工程施工、监理、咨询等领域,能胜任施工员、预算员、材料员等岗位,少有学生从事结构设计工作。因此,对工程结构课程的讲授必然有别于土木工程或结构工程本科专业,在教学中应加大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及应用的讲授学时,降低结构构件计算部分的难度,除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教学外,还应增加道路桥梁工程结构设计概论,培养学生建立结构体系概念,掌握其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二)针对学生学习特点,把握课程难度
工程造价专科学生仅修高等数学(少学时),未修线性代数和概率与数理统计,力学也仅修了一门工程力学(少学时),因此,对工程结构设计理论有关概率论的部分无法深刻理解,结构分析困难。在教学中应减少设计公式理论的推导,重点讲解公式的适用条件和参数含义。
(三)形象化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工程结构课程与生活联系紧密,大到高层建筑、桥梁、体育场,小到自行车棚、广告牌,无不蕴含着结构原理,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打消顾虑,树立自信心。
(四)做好前后课程的衔接
工程结构课程教学中要经常回顾建筑材料、建筑构造课程中学习的内容,经常绘制弯矩图和剪力图,加强工程力学基本训练。由于建筑施工课程与建筑结构课程在同一学期开设,通过对桩的吊装过程受力分析案例讲解,将两门课程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工程结构在设计、施工中的广泛运用。
二、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注重结构概念设计
在讲解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理章节时,以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γ0S≤R为核心,从概念设计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增加结构(构件)安全储备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一是增加荷载组合效应设计值S,从荷载组合公式可知,恒载乘以系数1.2,意味着恒载增大20%,活载乘以系数1.4,意味着活载增大40%,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的重要建筑物,γ0取1.1则意味着整体荷载设计值增大10%;二是减小结构构件抗力设计值R,体现在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均为其标准值除以大于1的材料系数。通过一增一减,保证结构(构件)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结构刚度是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从结构概念设计的角度看,内力传递途径越直接,结构刚度越大;内力分布越均匀,结构刚度越大;内力越小,结构刚度越大[1]。例如:对于深基坑工程采用钢管内支撑,若基坑宽度较大(大于20 m),一般考虑在钢支撑跨中部位增加临时立柱,通过减小跨度的方法,增大钢支撑的刚度,防止失稳破坏。
(二)注重理解公式参数的物理含义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门理论结合试验研究的学科,涉及公式多。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简化公式的理论推导过程,强调对公式的理解,特别是对公式中重要参数的物理含义的理解。例如:在钢筋混凝土单筋矩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教学中,首先讲解清楚梁正截面受弯的三个阶段,然后引导学生理解适筋梁承载力计算公式Mu=α1fcbx(h0-x/2)时,要特别讲解清楚参数x的物理含义是梁受压破坏时受压区混凝土的高度,其值最大为ξb,进一步启发学生计算出适筋梁最大配筋率为α1ξbfc/fy。由此还可以引申出以下规律:其一,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强度等级一定,加大截面的有效高度h0可增大梁的正截面抗弯能力;其二,钢筋强度等级一定,梁截面一定,其最大抗弯能力为Mu=α1fcbx(h0-x/2),适当采用高等级混凝土对梁正截面抗弯有利;其三,钢筋尽量布置为单排,在梁截面一定的情况下,不但有利于施工,对增大h0也有利;其四,梁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一定,截面高度一定,若设计弯矩大于α1fcbξb(h0-ξb/2),则只能采用双筋截面梁。
(三)注重总结系数表格中的规律
《工程结构》教材[2]中含有大量的表格,指导学生阅读表格,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而得到一定的规律,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通过阅读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值表(表1),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圆形截面短柱(长细比l0/d≤7)的稳定系数值φ=1.0,圆形截面长柱(长细比l0/d>7)随着长细比的增大,稳定系数φ值逐步减小。通过阅读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表格(表2),可以得到以下规律:对于同类砌体材料,若材料强度等级一定,砂浆强度等级越高,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越大;若砂浆强度等级一定,砌体材料的强度等级越高,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越大。
(四)注重讲解工程参数取值的依据
《工程结构》教材[2]由于篇幅有限,各类设计表格仅列出工程参数取值,但少有解释其取值的来源或依据,授课教师要择其重点进行讲解。例如:GB5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4] 3.2.3条规定“对于无筋砌体构件,其截面面积小于0.2 m2时,γa(砌体强度设计值调整系数)为其截面面积加0.8”,其原因是砌体构件面积过小,受各种偶然因素影响(截面缺口,构件碰撞),可能导致砌体强度有较大降低,因此,需对砌体强度设计值乘以γa进行折减。这些隐藏在参数背后的道理更值得学习。
三、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手段
(一)工程实景照片的应用

工程结构课程实践性强,尽管教材中给出结构(构件)的布置图、示意图,但学生难以深刻地理解,尤其对于单层工业厂房,构件种类多,连接形式复杂,是学习的难点之一。授课教师借助工程实景图片展示构件及其连接形式,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图1。
(二)动画及视频的应用
动画及视频能较好地体现结构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通过观看混凝土偏心受压长柱破坏试验,能较好地理解整个破坏过程和破坏特征。采用动画演示先张法、后张法施工工艺过程,能使对学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目的、受力特点等形成完整认识。
(三)结构模型的应用
由于工程造价专业二年级学生尚未接触实际工程,尤其对钢结构工业厂房建筑结构的细部节点构造理解比较困难。在教学中借助3DMax计算机软件的良好建模功能,通过3D模型能形象地展示钢结构细部构造及其连接,如图2。
(四)结构计算软件的应用
为弥补工程造价专业专科生在结构计算方面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理正结构工具箱软件,结构计算软件典型界面如图3。通过计算软件验算教材中的柱、梁、板、墙、楼梯、基础构件及砌体结构的计算例题,让学生明白软件计算的过程,读懂计算书,同时还能够根据所学结构知识对结果进行估计和判断。
四、工程结构课程的实践教学
工程结构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大学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创造机会多接触实体工程,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一)培养学生的施工图识读能力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无论从事什么岗位的工作,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是一项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在先导课程建筑制图中,学生已掌握了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的一些基础知识,但还未达到实践应用水平。在教学中重点讲解两套完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的施工图,并专门讲解平法制图规则和识图方法,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后作业,让学生熟练掌握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在学习完梁构件的受力特点后,以武汉天河机场T2航站楼玻璃幕墙支承结构(图4)为例,考察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讨论玻璃幕墙上的力的传递路径,支承结构的受力特点,支承结构的截面设计,最后授课教师给出点评:大面积的点式玻璃幕墙采用一系列平面桁架梁支承,这些平面桁架梁的工作性能类似于竖向简支梁,风荷载引起的弯矩在跨中最大,端部最小,桁架梁的截面呈抛物线,与弯矩图匹配,因此,平面桁架梁设计合理,轻巧美观。
(三)利用地域优势进行工程实践
武汉科技大学位于武汉市青山区,距武汉火车站、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较近。在工程结构实践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地域优势,引导学生进行工程实践。例如:布置课后作业考察施工中的武汉火车站屋盖结构(图5),绘制简图并分析其设计特点。通过实践,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拱结构、网壳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应用特性。在学习完桥梁的基本组成和分类知识后,要求学生实地考察施工中的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图6),从而更直观地了解斜拉桥的结构体系和受力特点。
参考文献:
[1] 季天健,Adrian B. 感知结构概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刘玲.工程结构[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3]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GB 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Research on engineering structure course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cost Specialty
YU Hongliang
(School of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81, P. R.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and career prospects of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majored in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gineering structure curriculum are analyzed. It emphasizes the structure conceptual design, th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design formula and engineering parameters and learns to analyze disciplines in the graphs and tables. Multimedia such as live-action photos, animation, video, 3D models and calculation software is applied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the concrete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that can help the students to achieve abilities of recognizing engineering drawings and capacity of problem analysis processing are given.
Keywords:engineering structure; course teaching; engineering cost
篇3:《建筑工程造价》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关于《建筑工程造价》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摘要: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目前专业实践不足是大学生不能充分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原因。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造价》作为建筑工程管理方向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提高课程实践教学的措施性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实践能力;教学思考
我国现在大学生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关键不是数量问题,而是综合素质的问题,特别是实践能力的问题。从各地人才交流会、毕业生招聘会和互谅网上的人才需求信息中都强烈地感受到对人才的这种普遍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或能力且综合素质较强。很多招聘单位认为,大学生理论知识基本上达到专业培养目标,但他们的实践能力普遍很弱。可见,人才的实践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引起用人单位的重视,社会迫切需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建筑工程造价》是建筑工程管理方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区域性、技术性、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特点。其课程内容是从事建筑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随着建筑工程从业人员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建筑工程造价课程的有关内容已经成为建筑工程各类注册考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因此,要好搞好这门课程的教学,必须改变以往只侧重于理论教学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实践环节,加强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特点
《建筑工程造价》课程所研究的内容不仅涉及建筑工程技术、而且与国家的方针政策、分配制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既有实际问题,又有理论问题。其内容可分为:①工程造价概论。主要讲述工程造价、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咨询及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②工程造价构成。包括工程造价构成概念、设备及工器具构成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概念和原理;③工程造价定额体系。④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和计算机软件在预算编制中的作用。
二、提高《建筑工程造价》实践教学的措施性探讨
(一)正确处理定额计价与工程量清单计价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应二者兼顾。
为进一步推动建筑业的发展,与国际接轨,建设部颁布了第119号公告,规定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为国家标准,于20xx年7月1日正式实施,提出了全新的清单计价模式。
在一定阶段内,定额计价与清单计价两种模式处于平行状态。定额计价模式是长久以来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经验的积累,是施工图预算的主要计价方式。预算定额是我国经过几十年实践的总结,定额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预算定额是编制施工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依据。工程量清单计价是与现行的定额计价方式共存于招投标活动中的另一种计价方式。在定额计价的基础上,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规则。因此在《建筑工程造价》课程教学中定额计价方法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二者兼顾,侧重介绍建筑工程清单计价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必须反映建筑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和计价方法的改革,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的实用性。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把非工程实体项目(措施项目)与工程实体项目进行了分离。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措施项目清单金额应根据拟建工程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由投标人自主报价。这项改革的重要意义是与国际惯例接轨,把施工措施费这一反映施工企业综合实力的费用纳入了市场竞争的`范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这一费用的竞争将反映施工企业技术与管理的竞争、个别成本的竞争,体现公平和优胜劣汰,将极大调动施工企业以提高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管理为手段的降低工程成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建筑市场逐渐形成“市场形成价格“的良性轨道。
对于建筑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建筑工程定额体系,在教学过程应注重施工定额、预算定额、概算定额、估算指标之间的联系,全国统一定额、地方定额、企业定额之间的联系,体现建筑工程定额的系统性,重点侧重于预算定额和概算定额的应用。应用预算定额能够进行工料分析、预算计价、投标报价的编制,应用概算定额能够进行初步设计概算的编制、设计方案的经济性比较,应用定额原理掌握企业定额的编制方法。
定额计价模式编制施工图预算要求掌握建筑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建筑工程费用的计算、编制一个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建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要求掌握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一般理论、招标工程清单的编制,工程量清单计价组成,并对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从项目内容组成和费用组成两方面进行分析,编制工程投标报价文件、招标工程量清单项目工程量确定的依据和计价规范附录中工程量计算规则。
(三)通过课程设计和预算软件的应用加强学生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建筑工程造价》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思考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为此应将实际工程项目融入课程设计之中,真题真做,深入工程实际,抓住课程设计的重点,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创新意识的能力。
应用定额计价模式完成建筑工程预算造价文件的编制。内容有:工程量计算表、定额直接费计算表、费用计算表、工料分析表和主要材料价差调整表;应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完成招标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完成清单项目综合单价的计算、综合单价的分析,编制建筑工程投标报价,使学生不仅对建筑工程预算编制过程和编制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掌握建筑工程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给学生安排一定的上机时间,要求每个学生会应用一种预算软件上机操作。进行分析、汇总、打印,提高学生课程设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湖南省短期造价员资格证强化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体现实际工作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学院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湖南省短期造价员资格证强化培训,培训后参加由湖南省建设厅组织的全省统一考试,考试合格后颁发执业资格证书。以证明学生不仅具有编制实际建筑工程造价的资格,而且完全可以满足于建设工程招投标代理公司、建设工程咨询公司、造价事务所、房地产公司等单位对学生编制建筑工程预算、标底及建筑工程量清单制作的要求。因此,执业认证资格考试是《建筑工程造价》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
总之,随着国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建筑市场需要大量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人才,为此必须适应形势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伊生.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S].第三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4
2.高思.面向新世纪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11:25
3.GB50500-20xx.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S]
篇4:《工程造价》课程优化探讨论文
《工程造价》课程优化探讨论文
《工程造价》课程是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的科目之一,是一门由建筑工程技术与组织、建筑结构、工程识图与构造、建筑材料等多学科理论和知识集合而成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具有应用性、综合性、政策性强的特点(见图1)。课程内容涉及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定额与清单计价规范的掌握与应用。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具有编制工程造价文件,掌握一定的计量与计价的专业技能。
1《工程造价》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课程知识综合性强,实践性要求高,要求学生在掌握工程制图、建筑构造、建筑材料、施工组织、施工技术等知识基础上,具备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要求学生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掌握专业软件的操作。但目前该课程课堂教学存在与实际工程相脱节的问题,分析如下:
1.1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轻职业能力训练
当前《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存在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相割裂的问题,没有将职业能力目标放首位,存在理论知识流于片面记忆,没有工程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学生不注重平时课堂学习,仅依赖期末考前简单记忆,存在对所学知识不能真正理解与运用的问题,对计价规范片面记忆,不能形成综合能力,动手能力不高。
1.2课程教学内容没有及时修订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建设领域开始强制施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目前正在使用GB50500-201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随着建设新规范、新标准的修订及时调整和补充。可是当前《工程造价》教材建设存在滞后等问题,教材内容较难适应当前建设行业对工程造价人才的素质要求,可选用教材的不多。
1.3理论教学内容重复现象严重
工程计价系列课程分类详细且狭窄,各科目自成独立体系,在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上往往各自独立对专业理论基础的陈述,在教学过程中,占用较多时间来阐述相关的理论基础,而多数理论基础存在相同或雷同的现象,从而使课程深度不能加强。例如,各门课程中的定额原理、费用构成与费用计取的.内容雷同。
1.4践教学环节缺乏应用性
工程计价系列课程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专业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课程设计、工程计量与计价系列软件应用等实践教学环节是保证学生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存在实践课与理论课之间未能有效融合的问题,学生面向实际工程训练不足,,学生识图能力差,导致分项工程量计算无从下手、工程组价不完整等情况。
2《工程造价》课程整体优化
2.1改革理念
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见图2),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工程项目计价工作流程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划分教学单元,进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教学内容围绕职业能力标准,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体现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设计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以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为目标,构建“专项、综合、顶岗”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2.2改革思路
(1)改革课程结构。按工程项目计价工作流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划分教学模块,构建教学情景(见图3)。图3依据工作流程构建教学情景(2)融合相关知识点。围绕计价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点,融合相关学科内容,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以地下工程为例,其模块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构建见图4。(3)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以项目为导向,采用“教、学、做”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将工程教学、现场教学、模拟实训、工程实训紧密结合起来(图5)。图5“教、学、做”交叉循环一体化教学法以“工程需要―理论探索―工程实践”为基本教学思路,要求学生收集工程图纸,调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工程造价的需求,展开对工程造价编制理论的探索,学习相关计价规范,在学习各分部计量计价规范的基础上,着手逐步对工程各分部展开工程量计算,结合识图规范、构造图集、结构平标法标注。在计算工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针对图纸找出制图以及设计存在的问题,再次修改及完善工程图纸,如此反复训练,学生的工程能力得到训练。
3实践教学优化
以培养学生工程造价核心技能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将工程造价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相结合,通过对实践课程体系的整合,开放实验室、企业顶岗实训等一系列的举措,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目标,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课程设计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在课程设计开始前下达任务要求,鼓励同学提前准备资料。
3.1识图能力训练
施工图纸是明确施工范围、施工内容、施工方法,明确所使用的建材、设备的品牌、规格的工程技术文件。造价控制层面,主要是设计阶段的图纸。指导学生工程量计算的审图,在进行工程量计算前,造价人员需要进行造价审图及参加图纸会审工作。如果在识图、审图中,掌握主要要点,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识图、审图的程序是:熟悉拟建工程的功能→熟悉、检查工程平面尺寸→熟悉、检查工程立面尺寸→检查施工图中容易出错的部位有无出错。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思路,有计划、全面地展开识图、审图工作,为下一步的算量工作做好准备。熟悉建筑工程尺寸后,再检查施工图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有无出错,为下一步进行工程量计算工作做好准备。识图训练设计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建筑与结构说明。要求熟悉建筑制图规范、结构制图规范、图集等,在反复识图基础上逐步形成工程整体认识,能够发现图纸中较为明显的错误、遗漏和图样之间相互矛盾之处。
3.2平法图集的学习
在掌握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的识图技巧下,另一项土建工程的算量难点即钢筋工程量,其计算工程量占整个项目工程计算量的1/3以上,因此,鉴于这种情况,掌握平法识图对于钢筋工程计量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较少涉及钢筋平法,导致学生看不懂平法标注的施工图纸,无从下手。在理论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实践环节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入平法知识的教学。
3.3熟悉工程造价软件
计价软件应用包括分部分项工程实体算量、钢筋工程抽样、清单计价编制三大部分,教师讲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以实训工程作为练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答疑,以此强化学生工程能力,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充分利用工程实训中心软件条件优势,引导学生熟悉工程造价计价软件,掌握专业软件的操作。
3.4强化实践教学
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一模块特点,采用现场参观、校内实训、课堂计价教学、校内计价实训等方式结合,有效组织工学交替、理论和实践交叉循环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中保持与与建筑施工单位、工程咨询公司、工程造价事务所的紧密联系,集中安排学生做课程设计到相关单位实习,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多方位了解工程造价的编制、流程及相关细节,提高计价能力。同时还可以吸收部分同学参加老师的课题研究,利用网络平台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地下工程、主体工程、装饰装修工程三部分为例,见图6。
4结束语
工程造价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建筑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倡导以提高学生工程造价职业能力提高为根本,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计量与计价能力及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能力,这些需要工程造价课程的整体优化和实践环节的改革来实施,因此根据目前《工程造价》课程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以上几点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办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地制宜,不断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张忠扩.建筑工程估价实践教学方法探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4,1(23):112-115.
[2]张友全,等.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2,12(27):627-631.
[3]张静晓,李洪涛.工程管理专业模拟仿真教学问题与对策[J].高等建筑教育,2014,5(23):86-90.
[4]杨琳,郑绍羽.工程概预算教学演示平台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4.1(23):76-78.
[5]郭汉丁,等.以培养工程能力为导向的工程建设管理综合训练中心建设实践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2(24):101-105.
[6]沈巍.新形势下以创新为目标的工程估价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0,10(3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