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不是塞尔达”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宽带局域网技术研究论文,下面给大家分享宽带局域网技术研究论文,欢迎阅读!

宽带局域网技术研究论文

篇1:宽带局域网技术研究论文

摘 要: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宽带局域网技术的进步,当前在住宅小区、办公楼等区域中构建和架设宽带局域网络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笔者简要介绍了宽带局域网络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宽带局域网络总体规划和设计方案。该方案给出了满足使用需求的网络设备配置,同时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在布线方面结合实际要求给出了结构化布线系统配置。

关键词:宽带通信;  局域网;  结构化布线系统;  网络系统

Local Area Network,即局域网,简称LAN,它主要是指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借助于高速通信线路(例如宽带网络)将计算机或者工作站连接成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住宅小区、办公楼等有效的地理范围之内,局域网是该区域范围内网络主体的基础。局域网不同于互联网(Internet),它的适用对象仅仅向网络内部人员开放,一般情况下,外部人员无法对其进行访问,只有内部人员才能够对其进行访问,因而,宽带局域网络是信息时代进行内部交流以及进行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综合来看,宽带局域网络为特定地理范围内的一个单位共有,并且站点数目和地理范围都有一定的限制,它之所以获得广泛地应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种优点:首先,能够非常便利地共享使用高性能而且非常昂贵的主机和各种设备,还可以共享各种数据、软件等等,不仅提高了他们的使用效率,而且分摊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其次,在宽带局域网络中,用户可以通过一个站点来快速访问整个网络,使用便利性非常好。再次,宽带局域网络具有非常优秀的可拓展性和演变能力,不仅主机以及各种设备能够进行灵活地调整甚至改变,而且软件程序、操作系统等也能够比较方便地进行升级更新。最后,由于宽带局域网络不需要与外界相接,仅供内部人员使用,所以它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可靠性、生存性以及可用性。

篇2:宽带局域网技术研究论文

1.1以太网技术

以太网是一种基带网络规范,它由Xerox公司创建,后由Xerox公司、DEC公司以及Intel公司共同开发确定。以太网采用基带传输,利用传输设备和对绞线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分别实现10 Mbps、100 Mbps以及1000 Mbps的传输速度,是目前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局域网络。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控制网络系统、校园局域网络、证券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均采用了基于以太网的通信传输模式,使得以太网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局域网络的主流技术。另外,成本经济、性能稳定、实时性强、技术成熟以及应用范围广等都是以太网的优势所在,这些都会使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内获得良好的发展。

1.2拓扑结构

宽带局域网络的常见拓扑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2.1 环形网络结构 该拓扑结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从点至点的环形结构模式,它主要就是以串联的形式借助通信链路把每一台计算机连接成为一个闭合的环,例如令牌环形网。在环形网络结构形式中,数据和信息依照固定的方向进行传送,即不是顺时针方向便是逆时针方向。环形结构的优点和缺点都比较明显,首先,其优点是由于每一个网络节点与相邻两个网络节点的连接均直接通过物理链路,因而,数据和信息传输控制机制比较简单,而且传输过程中具有很好的实时性;另外,网络中的每一次信息传输都有固定的最大传输迟延。其次,其缺点是如果网络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便直接导致整个网络通信的中断,因此环形网络结构的可靠性比较低。目前,为了克服环形网络结构先天性的可靠性低问题,某些网络已经采用了网络自愈功能,即某个网络节点出现问题之后,该功能便可以进行链路的自动切换,但是由于该功能需要调整访问控制机制和网络拓扑结构,复杂程度相对较高。

1.2.2 总线网络拓扑结构 总线网络拓扑结构是当前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之一,该种拓扑形式主要是借助通信线路把所有的入网计算机连接到一条通信干路当中;同时,在通信干路的两端连有终结器匹配线路阻抗来借此避免出现信号反射问题。由于总线网络拓扑结构具有相对明显的优点,目前已经成为局域网络应用最广的拓扑形式。它的.优势是经济性好、结构简单、利用效率高,它的缺点是网络延伸距离和网络容纳的节点数量有限制,并且同一个时刻只允许两个网络节点进行通信。如果通信干路上的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便会直接影响整个局域网络的通信。总线网络拓扑结构只需要铺设通信主干电缆即可,因此其安装过程相对容易;其配置过程中也比较简单,节点的增加与删除均非常容易操作,但是如果该主干通信电缆的接入点数量饱和时,便需要重新铺设新的主干通信电缆。但是如果出现故障维修时的难度比较大,因为在进行介质故障排除时,需要把该故障限制在某个区间(网段),位于该区间的非故障用户的正常使用均要受到影响。

1.2.3 星形网络拓扑结构 该种拓扑结构形式主要将某一个网络节点作为处理中枢,而相关的入网设备均利用物理链路与该处理中枢节点进行连接。星形网络拓扑结构的优点非常突出,即控制简单、网络架设容易、结构简洁,其缺点也比较明显,即作为处理中枢的网络节点的工作负载非常大,降低了可靠水平以及通信线路的利用效率。星形网络拓扑结构可以进行优化“改装”,例如,将一个星形网络拓扑结构隐藏在另一个星形网络拓扑结构当中,便会形成新的层次性网络拓扑结构或者树形网络拓扑结构。星形网络拓扑结构的安装过程中要相对复杂和困难一些,所使用的通信电缆也要稍多一些。但是,星形网络拓扑结构的重新配置操作比较简便,仅仅需要在改变、删除或者增加某个端口的连接即可。但是星形网络拓扑结构的维护管理难度相对较大,主要是因为在星形网络拓扑结构中,网络中的一切数据和信息均需要经过处理中枢的中心设备,并由其汇集处理。因为结构形式特殊,所以一旦网络出现故障,受故障影响的用户则能够降到最少,并可以进行很好地处理。

1.3ATM技术

Anchronous Transfer Mode,即异步传输模式,简称ATM。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内容的增多迫使用户来获得更高的接入速率,但是传统的电路交换 和分组交换对于日益增加的交换任务显得束手无策。在进行大量任务交换时,电路交换的突发性和传输速率均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增加了控制难度;在传输速率较大的情况下,分组交换的协议数据单元需要占用各层处理的大量资源,信息传输延迟问题严重。异步传输模式(ATM)的宽带信息交换是它的典型优势,因此,它在广域网和局域网当中均获得了亲睐。异步传输模式(ATM)具有高速数据传输率和支持许多种类型如声音、数据、传真、实时视频、CD质量音频和图像的通信,它是一项信元中继技术,数据分组大小固定。你可将信元想象成一种运输设备,能够把数据块从一个设备经过ATM交换设备传送到另一个设备。所有信元具有同样的大小,不像帧中继及局域网系统数据分组大小不定。使用相同大小的信元可以提供一种方法,预计和保证应用所需要的带宽。

1.4VLAN技术

Virtual LAN,即虚拟局域网,简称VLAN。VLAN系统的交换机配备高速以太网升级接口,并支持交换机间连接协议(ISL),具备跨越高速以太主干网连接的兼容性。ISL协议可提供跨越骨干网的第二层VLAN标识,并将每个数据包直接传送到已配置有相应VLAN标识的交换机,从而极大地减少了整个企业中的广播量。任何VLAN配置差异都可通过动态配置分析和运行记录生成过程检测出,并可通知到网络管理应用软件。这样保证在安装交换的网络上具有配置兼容性,而且减少了由网络管理员导致的配置错误。VLAN通过基于协议类型和网络地址的分段,可在网络层(通常指第三层)上得到进一步定义。这种类型的VLAN分段需要子网地址与VLAN组映射。交换机将终端站的MAC地址和基于于网地址的对应VLAN连接起来,同时选定在同一VLAN中的其他站的相应网络端口。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网络管理员可根据每个包中的网络层信息对网络进行分段。

2应用实例

某住宅小区为了实现信息化,构建了宽带局域网络。其总体设计方案简介如下:第一,络操作服务平台的基础是局域网络和TCP/IP协议集。选择CISCO WORKS FORwIN网管软件,可以实现对内外网的全面、综合管理。第二,确保内部网络的安全,采用内外网隔离方式,与外部网络连接采用防火墙等安全措施。第三,网络应用支持与开发工具包括网络服务功能、外部资源连接、以及应用系统开发工具等组成部份。第四,络服务功能包括信息查询、发布等,支持电子邮件、域名服务、文件传输服务。外部资源连接的功能是实现WEB服务与企业管理信息数据库的互连。第五,统开发工具是开发基于的多种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工具,包括系统互连、面向对象的多种网络应用开发工具。

参考文献

朱永泉,王辉,张彦秋,王志波,等. 小区住宅接入宽带网布线设计方案. 黑龙江通信技术,(01):56-58.

篇3: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研究论文

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结合网络传送的多样化信息,其中多媒体数据成为信息带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线电视在接入网技术成为现阶段电视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环境中,有限电视面临着一定的竞争,因此需要有效的推广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得到有效的推广,以此促使有线电视得到不断的发展。本文主要是对有限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和实践应用案例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有线电视;通信论文;接入网技术;应用案例

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对电视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有线电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网络平台和技术的影响,以此促使有线电视的发展空间受到阻碍。同时,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促使有线电视和互联网技术被有效的结合到一起。为了促使有线电视得到有效的发展,将其与互联网有效的结合到一起是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其依据传统意义上的电视特点,促使有线电视和互联网都获取了更多的利益。

一、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优势

依据对实际应用案例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发现其具备以下几点优势:第一,不需要重新安装就可以实现上网看电视双同步。在应用有线宽带上网的过程中不用重新布线这是最显著的特点,不但是依据家中现有的电视双向网端就可以接入网络用户的要求,不但可以进行电视节目的观看,还可以对网络的信息进行筛选观看。第二,速度快。依据有线电视进行上网,可以获取较快的网络速度,最高可以达到36Mbps,而最高的'上行速度在10Mbps之间,与其它形式的宽带相比,这种速度是非常快的,可以有效的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其打开计算机就可以进行上网,与其他形式相比,做到了真正意义上开机就上网的目标。第三,价格便宜。依据有线电视可以不占用电话线,因此可以排除一项消费,之后有线电视在进行上网过程中的收费也非常便宜,以此促使应用者可以有效的进行上网。同时与宽带两者之间的竞争也会有效的降低价格。第四,服务工作较多。其可以为应用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其中包括网上购物、会议电视、视频点播、下载、办公、在线游戏以及教育等。第五,灵活拓展。其拓展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可以依据先进的技术和设计提升应用者的数量;另一方面是在网络中心交换设备不够的过程中,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只要叠加网络交换设备就可以了[1]。

二、有线电视网络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应用

1、对旧系统的改善。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应用光缆干扰同轴电联。第二,依据双向楼以及其高性能的双向延长放大器来进行替换。第三,依据高屏蔽的分支器或是高隔离度的定向耦合器进行转换。第四,将以往的应用者终端盒转化成高屏蔽的带数据输出口的终端盒。除此之外,对以往有线电视的网络实施改善,相应的成本支出就会提升,因此需要依据业务减少成本支出。同时,也要对业务规划进行全面的观察,在建网的过程中注重网络数字化改革的重要认为,更多的关注应用者的利益,在进行入网技术的过程中,不断要注重利益的发展,还要结合简单的技术,以此提升参与的人群,从而推广技术的应用[2]。

2、有线电视接入网技术的挑战。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回传信号可以在分配的过程中获取有效的频率和频谱,但并不是很高,之后结合外界电磁辐射与设备内部以此对有线电视网络内部具备设备造成干扰,以此形成较大的噪音。由此而见,在噪声的影响下,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误码率就会导致噪声逐渐增加,严重的还会影响现有的信号。要想解决问题,需要从以下几点研究:第一,在不是CableModem用户中,实施上行频带阻断零件。第二,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器件、设备等应用的过程中融入高性能屏蔽零件进行。第三,提升光节点,同时管理器评价应用者的数量,将其约束在五百之间,若是降到了一百二十五或是二十五之间,那其可应用的上行带宽就有很大的范围。第四,较为灵活的协议。3、有线电视接入网的过程。其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步骤:一是,明确其开通的条件。在开通有线电视上网条件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网络用户证,以及要求应用者所在小区的有线电视需要开通双向回传的能力。二是,填写申请表。先是需要应用者去办理有线电视网络宽带接入网的业务过程中,都进行业务申请登记。通常情况下,可以依据不同形式进行网络收费,一种是家庭应用者,另一种是商业应用者。应用者在申请中,可以结合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收费形式,签订协议,之后进行安装[3]。

结束语:

我国有线电视宽带在接入网络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其中受到了所在区域和人口的影响,以此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的推广。现阶段的有限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在我国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其中有多重接入的形式存在。

参考文献

[1]杨海.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述[J].信息通信,,03.

[2]金志刚,鹿凯宁,李津,姜琳.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05.

[3]邓伟文.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优点及方案[J].科技传播,,12.

篇4:宽带路由器实现局域网VLAN

VLAN就是Virtual LAN的缩写, VLAN即虚拟局域网,局域网上的一组设备,经配置后它们被划分为逻辑上的一个个网段,而实际上它们位于不同的物理区域。VLAN的划分有三种方式:基于端口(Port)、基于MAC地址和基于IP地址。我们最常见的是基于端口的划分

现在的局域网极基本上都是以太网(IEEE802.3协议标准),它的通信原理是由一种被称作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介质访问机制来完成。在这种机制下,准备通信的设备首先检查载波线路,这种检查它会发出要求通信的广播数据报,如果一定时间内没有听到线路被占用,那么这个设备就可以发送数据,当两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时,冲突就会发生并被所有设备检测到,冲突发生后,设备会延迟发送,隔一段随机时间再发送。所以这种通信原理固有广播,冲突这种没办法取舍的事件,有时网络还会产生令人生厌的广播风暴,这个情况是种灾难性的后果,它会在所有网段上传送,占据非常大的网络带宽,降低了网络的使用效率,也影响了网络使用的情况。所以组建一个优良的局域网结构是尽可能划分网段。

VLAN功能的实现要有路由器,带有VLAN功能的交换机这两个核心设备来完成。VLAN的划分是在交换机的配置里完成,在这里可以定义VLAN号,然后把交换机的端口划归入各个VLAN号里边去(我们最常见的局域网内的VLAN划分是基于端口),形成逻辑组,形成一个小的广播域,广播被限制在里面。路由器在配置成VLAN的交换结构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它在被定义的逻辑组之间提供信息的转发功能,在各个VLAN间架起桥梁。

VLAN的好处

网段的分隔在VLAN没有出现之前只有路由器能做得到这一点,因为以太通信的广播能在交换的环境里到到处传播,而到路由器那里就被停止传播,而根据IP地址被决定是否转发。VLAN出现以后就能在局域网内部也能分隔出若干网段,有利于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网络通信性能。因为通过划分VLAN,可以把数据交换限制在各个虚拟网段内,从而减少整个网络范围内广播包的传输,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同时各虚拟网之间不能直接进行通讯,而必须通过路由器转发,起到了隔离网段的作用,为高级安全控制提供了可能。

在小型局域网中实现最廉价的VLAN

在宽带路由器还没有大行其道之前,要在小型局域网中实现VLAN功能是一个比较昴贵的事情,因为路由器的设备成本一般较贵。宽带路由器出现以后,我们就可以以一台低端交换机的成本来购置路由器,把我的小型局域网的网络性能提高一个崭新的高度。既然要划分VLAN,那么客户机的数量应该有几十台甚至上百台,要不然划分VLAN没有实际上的意义,交换机的选择要带有VLAN的功能。我们可选择带VLAN的快速以太网交换机(也就是端口的速度是(10/100M),价位在1300元-元之间;宽带路由器的选择为中档,能带动上百台客户机,价位在720元-2300元。

下面将举一个例子:我们假设局域网的规模是几十台,选择的交换机为TP-LINK 的TL-SF2224P,宽带路由器选择HiPER 2190CS。

TP-LINK TL-SF2224P主要功能:

◆24个10/100M RJ-45端口

◆10/100M双速自适应,最大传输速率20/200Mbps(全双工模式)

◆2个共享RJ-45端口的共享光纤端口插槽

◆支持IEEE802.3x 全双工流控和背压式半双工流控

◆支持MAC地址自学习

◆动态LED指示灯,提供简单的工作状态提示及故障排除

◆提供一个终端(DTE)设备配置串口

◆支持最大24个VLAN配置

◆支持4个800M的Trunk群(每个Trunk群包含4个端口)

◆工程机架型钢壳结构设计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图1

报价:1350元 北京华海创新 (010)82669901

HiPER 2190CS主要功能:

◆支持ADSL、FTTX+LAN、Cable Modem连接Internet;

◆先进的IP Qos功能,用户可以制定灵活的带宽分配和网络应用策略,

◆内置PPPoE拨号程序,可自动拨号、自动断线

◆支持DHCP自动分配IP地址,无需手工配置

◆支持DMZ主机

◆支持静态、动态路由RIP I,RIP II

◆支持NAT及反向NAT

◆内置防火墙

◆支持PAP/CHAP功能及Radius认证

◆中文配置界面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图2

报价:1200元 上海艾泰科技广州分公司 020-85549175

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局域网中划分了三个VLAN,这样配置以后的交换机由原来一个网段被分成较小的三个的网段,这样划分后,各个小网段产生的广播被限制在自己的VLAN里面内。广播风暴的漫延也能被限制,这样局域网的网络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对于小型企业的应用,应按部门来划分VLAN,这除了能带来上述好处以外,还能保护重要部门敏感数据的安全,有极高的安全价值。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图3

在这个例子中还用每个交换机的四个端口来做端口汇聚(TRUNK),将四个物理端口组合成一个逻辑端口,属于四个端口的带宽被合并,给端口提供一个4X2X100M=800M的独享的高带宽。TRUNK功能用于交换机之间的级联,通过牺牲端口数来给交换机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捆绑的高带宽,提高网络速度,突破网络瓶颈,进而大幅提高网络性能。

小结:通过使用宽带路由器和带有VLAN功能的低端交换机的组合配置,我们就能做到以最优的成本来建造高性能的局域网,这是宽带路由器给我们带来的极大好处。若您对相关产品以及技术有问题,可以在IT168的网络专区留言,我会尽力会为您服务。

篇5:无线局域网论文全文

在精彩的数据通信世界,无线局域网来了。无线局域网曾被认为是一项不实用的技术,因为其组网费用昂贵,且受其数据传送能力的限制。而现在,无线局域网正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您如果去旅游,可以方便地在机场或酒店大厅等公共场合中通过配备的接入点上网冲浪,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或配有一个兼容的无线局域网适配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DA)进行其他活动。您如果登记入住一个酒店,观赏一场体育赛事或注册大学的一门课程,也有可能会看到有人通过具有无线局域网性能的计算机连接本地有线局域网接入点,从服务器和大型机获得数据。

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可定义为,使用射频(RF,Radio Frequency)微波(Microwave)或红外线(Infrared),在一个有限地域范围内互连设备的通信系统。一个无线局域网可作为有线局域网的扩展来使用,也可以独立作为有线局域网的替代设施。因此,无线局域网提供了很强的组网灵活性。 与有线局域网通过铜线或光纤等导体传输不同的是,无线局域网使用电磁频谱来传递信息。与无线广播和电视类似,无线局域网使用频道(Airwave)发送信息。其传输可以使用无线微波或红外线实现。一般应工作在ISM频段。

1.1无线局域网的优点和局限性

1.1.1优点

无线局域网有下列优点:首先,无线局域网使用简易,能灵活地满足组网的要求;其次,减少了传统布线的需要,使其构建不需布线或者不会太昂贵,因此,除非运营商对接入因特网收费高的离奇,无线局域网能够降低运营商和用户双方的运营成本;第三,无线局域网明显提供了可移动性,能够添加、移动、修改设施。另一个优点是可伸缩性,在适当的位置放置或添加接入点和扩展点,就有可能满足扩展组网的需要。

1.1.2局限性

在某些领域中使用无线局域网收、数据会表现出其局限性。下面列出了使用无线局域网的五大局限性:

传输范围

吞吐量

干扰

成本

移动平台的电池寿命

无线局域网设备的低功率和高频率限制了其传输范围。传统的有线局域网通过使用光纤中继器可以达到数公里的传输范围,而无线设备的传输范围却只有几百米。

到新世纪初,无线局域网的最大传输速率是2Mb/s。引入支持IEEE802.11b标准的设备将吞吐量提高到了11Mb/s,一旦符合IEEE802.11a标准的设备投放市场,吞吐量可能达到54Mb/s。

与有线局域网的运行速率相比,旧的无线局域网技术似乎是一个瓶颈,而更重要的是考虑一个接入点所争用的节点数,而不是单一的吞吐量。比如,架设用802.11bLAN和一个快速以太网做比较。假定计划将一个无线局域网通过一个单独的接入点连入到一个100BaseT网段,以便为5个节点服务,在假设快速以太网中有80个节点。

将无线局域网与有线局域网相比较,可以将运行速率除以节点个数,得出每种类型局域网的每个节点的数据率。对于有线局域网,100Mb/s/80得出平均速率为每节点1.25Mb/s。而无线局域网中注意到尽管通过接入点连接到以100Mb/s速率运行的有线局域网,但是802.11b局域网的接入点时被限制在只支持11Mb/s的数据率内。因此,每节点的平均数据率为0.733Mb/s。

多径传播引起的干扰会限制吞吐量,电磁干扰也会影响传输。因此,适当的站点检测能把许多问题在尚未发生时就解决掉。

几年前,无线局域网适配卡和接入部件还相对昂贵。尽管这些产品的成本都已经因为大规模的生产有所下降,但其价格还是比10Mb/s网卡贵许多倍。

无线局域网的一个主要局限性就是移动平台的电池寿命。当无线局域网被用来在难以布线构建LAN的地方提供通信时,那个地方很有可能缺少电源插座。类似地,使用PDA在商店里边移动边检查库存,电源插座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为设备的电池充电需要时间。因此,在很多场合下,移动平台的电池寿命势

必系考虑的一个不小的局限性。

1.2网络应用

在医院里记录和提交有关病人的信息

在大学校园了对特定活动进行技术支持

控制批发和零售的库存

通过宾馆、机场和公用楼群里的接口接入因特网

通过简短通知来配置组织Ad-hoc短期培训中心

不用添加、移动和修改设施的动态网络环境

对商贸展览运作进行技术支持

第二章 IEEE802.11MAC层功能介绍

本章主要介绍数据链路层功能及其实现过程,以及其分层结构,说明数据传输的握手过程,数据交换过程等等问题。在说明问题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些专业术语以及MAC层的基本概念性知识。

2.1 术语和概念介绍

2.1.1 DCF

DCF是IEEE802.11MAC帧的最基本的访问方法,在所有STA中被贯彻执行,用于IBSS及构造网络中。

对于一STA帧的传送,首先侦听介质是否有另一个STA正传送数据,如果介质空闲,则传送可以进行,正在传送的STA必须保证试图传送前的一定的时间内介质是空闲的。如果介质忙,则该STA应延迟发送,直到当前传送结束。 可见DCF方式下,STA使用CSMA/CA和在介质忙时使用一随机延迟的方法允许在两个兼容的物理层间自动共享介质,另外所有正确的传输均以一个ACK帧进行确认,如果发送者没有受到ACK帧,则要将该帧进行重传。

当多个工作站同时访问一个介质时冲突最可能发生,而CSMA/CA减少了冲突发生的可能性。介质由忙变闲的瞬间(这可由载波侦听机制提供)是冲突发生率最高的时候,这是因为多个STA可能都一直在等着介质重新变为空闲。这种情况下需要一随机的后延程序以解决介质的竞争冲突问题。

实际的载波侦听机制是通过发布一预定信号预定介质来实现的。发布预定信息的途径之一是在实际的数据传输之前交换RTS和CTS信息帧。RTS和CTS帧中包含了时间和地址信息,定义了一个时间片即介质传送实际的数据帧和返回ACK信息帧将占用的时间。在接收性能范围变化之内,所有的工作站,包括发送站(发送RTS)、接收站(发送CTS)都将收到介质被预定的信号。于是即使工作站不能接收源工作站的信息,它仍然知道将有人要使用介质传送数据。 发送预定信息的另一途径是在正确传送的帧中包含时间/地址信息,给出介质被占用的时间,或者在传送的结束立即送一ACK信息帧或万一有分段发生,在该确认帧后附下一分段分帧。

RTS/CTS机制的另一好处发生在当多个业务集同时占用一个信道时。介质预定机制在BSA的界限范围内起作用。RTS/CTS机制也可以在一种典型环境下提高操作性能,在此环境下,所有的工作站均能接收来自AP的信息,却都不能接收来自同一个BSA中的其他工作站的信息。

RTS/CTS机制不能在广播和存在多个接收者的情况下应用。因为这样存在多个接收地址,对于一个RTS信号来说,这意味着可能多个并存的CTS信号作为回答。而实际上,并非每一个数据帧的传送都需要交换RTS/CTS,这是因为附加的RTS/CTS交换增加了数据在空中传输的低效率。所以该机制并不总是正确的,特别是对较短的帧。

RTS/CTS在摩尔司码阈值属性的控制下运行,该属性可以在每一个基本的工作站被设置,工作站可能被设置为或者总是用、从不用、或者仅仅当帧的长度大于一特定值使用RTS/CTS交换机值。

没有被设置为开始时实施RTS/CTS机制的工作站仍将更新其在接收的RTS或CTS帧中包含的时间信息的载波帧听机制,并总是对一有地址信息的RTS信号回答一CTS帧。

该协议允许工作站支持不同的数码率的设置。在一个基本数码率变化范围内,工作站接受所有的数码率设置,并能在一个或多个基本数码率设置下传送数据。为支持适当的RTS/CTS操作和实际的载波帧听机制,所有的工作站必须都能检测到RTS/CTS信号。因此,RTS/CTS信号必须在一基本的数码率设置的速率下传送。

2.1.2 PCF

除了上述分布式协调功能以外,还存在其它的基于不同优先级的集中式接入模式。这种模式即为点协调功能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允许在无竞争环境中高优先级站能接入到介质中去。在这种模式中,通常控制核心部分都把控制权授予给一个集中式的协调器,一般这个协调器就是接入点本身。因此接入点很多时候又被称为点协调器(PC)。PCF的工作原理是它本身会询问所有的站是否具有无竞争业务流量,如果有,那么PC就会把这些业务流量收集起来并把这些流量传到要求的目的战中。

PCF运用了带有优先级的实际的载波侦听机制,PC分发带有指示管理信息的帧,通过设定STA中的NAV(网络分配矢量)来获得对介质的控制权。另外,所有PCF下传送的帧用了一个比在DCF方式下传送帧的帧间间隔要小的帧间间隔,这意味着当多个STA同时访问同一个信道时,PCF可以对访问介质有较高的优先级。另外,在无线局域网中,还允许DCF和PCF的共存,DCF作为PCF的基础而存在。

2.1.3 CSMA/CA

CSMA/CA是无线局域网中最基本的介质访问方式,再次提供了两种CSMA/CA方式。一种由物理层提供,即实际的载波侦听机制。另一种由MAC层提供,称为虚拟的载波侦听机制。

CSMA/CD被用于很多基于IR的局域网,其发射和接收都是定向的。在这种情况下,发送器总是用自己发射的信号与从其它终端接收到的信号比较来检测冲突。无线电波传播不是定向的,这使得在自己发射期间确定其它终端的发射有困难。因此,冲突检测机制不适合无线局域网。然而兼容性对无线局域网非常重要,因此网络的设计人员不得不考虑CSMA/CD与以太网骨干局域网的兼容性,后者在有线局域网领域占主导地位。

尽管在有线局域网里实现冲突检测很容易,只需要检测电平再和某一阈值电平比较,但在无线信道中由于衰落和其他无线信道的特性无法采用这种简单的技术。一个可以被用来检测冲突的简单办法是让发射站首先对信道的信号进行解调,解调之后将所得信息与自己发射信息相比较,如果二者不一致则认为是冲突发生了,则立即中止发射分组。然而在无线环境里,发送器自己的信号在所有附

近接收信号中占优势,因此接收器可能无法分辨冲突,只检测到自己的信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发射站的发射天线模式应该与其接收模式有所不同,但是在无线终端设置这样的模式并不方便,因此这需要定向天线,并且发送器和接收器都需要昂贵的前端放大器。

在CSMA/CA中使用了两个特殊的帧,他们分别是RTS(发送请求帧)和CTS(清除发送帧)。

宽带局域网技术研究论文2.1.4 NAV

NAV就是网络分配矢量。

2.1.5 MAC信息管理库(MAC MIB)

MAC层的信息管理库是由一系列表格形式的属性值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的,这样就能对同属于一个MAC层中的不同事件起到协调作用。MAC层的信息管理库又包括了两套属性:站管理属性组和MAC属性组。一下重点介绍MAC属性组的`一些属性。

dotllMACAddress:该属性值表示MAC的唯一单独地址值。该属性值属于MAC层私有,并且MAC层也通过这个地址才能完成接收不同的帧,并把这些帧传递到更上层协议层进行处理。

dotllRTSThreshold:该属性控制在传递数据帧和管理帧前传递RTS控制帧。具体的属性值定义了传递RTS所需最短帧的长度。该属性的缺省值为2347字节。 dotllShortRetryLimit:该属性定义了可以传递一个长度小于dotllRTSThreshold阈值的帧的次数阈值。超过这个阈值,这个帧就会被丢弃而且会向上层激发一个故障事件的产生。

dotllLongRetryLimit:该属性定义了一个可以传递一个长度大于或者等于dotllRTSThreshold阈值的帧的次数。超过这个阈值,这个帧就会被丢弃而且会向上层激发一个故障事件的产生。该阈值的缺省值为4,并且这个却省值可以由本地或者外部管理器进行修改。

dotllFragmentationThreshold:该属性定义了物理层所能接受的帧的最长长度。超过了这个最长长度的帧都将被进行分段。

dotllTrahsmittedFragmentCount:该计数器记录成功传递了多少个帧片段。一个不需要经过分段处理就被传递了的MSDU也算作一个帧片段并增加一次这个

计数器的值。一次成功的传递被定义为向特定地址发送的已经接收到其ACK信号的数据帧,或者其它向组播地址发送的数据或管理帧。

dotllMulticastTransmittedFrameCount:该计数器仅仅记录传送了多少个组播帧。只要传递一个组播帧,那么计数器就增加一。

dotllRetryCount:该计数器记录那些在完成成功传输过程中至少经过了一次重传的帧数。

dotllMultipleRetryCount:记录那些在完成成功传输过程中至少经过了两次重传的帧数。

2.1.6 帧间间隔(IFS)

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对给定的间隔,工作站通过载波帧听判断介质的忙闲状态。定义了四种不同的IFS以提供对无线介质的优先级别访问。不同的IFS有其独立的工作站比特率。IFS定时被定义为介质上的时间间隙,视每个物理层而不同。

SIFS

被用于ACK、CTS、有分段时的下一分帧或在点协调方式下作为对任一询问的回答,在轮询控制时也可用于任意的帧。SIFS时从前一帧最后一个符号的结束到接下来一帧开头低一个字符的开始所对应的时间,可被用于一系列帧交换的过程中。当工作站已占用介质需保持一段时间以执行一系列的帧交换时,利用这一最短的时间间隔传送一系列帧交换可以阻止那些需等待介质空闲较长时间间隔的工作站争用介质,于是这一系列的帧交换的进行就取得了优先权。 PIFS

仅仅被用于PCF方式下。在一CFP开始时取得介质访问的优先权。

DIFS

用于分布协调方式下。工作站传送MPDU和MMPDU,在正确接收一帧并后延时间期满,如果载波侦听判断介质在DIFS期间空闲,使用分布协调的工作站将被允许传送数据。

如果传送中有错误,那么即使判断出介质空闲后,一个在分布协调方式下的工作站也不能传输数据。工作站可能接收一个“错误----空闲”帧后传送,是工作站重新同步。折旧允许工作站使用DIFS,可见DIFS在上述“错误――空闲”

帧之后。

EIFS

扩展的IFS,用于分布协调方式下。此时物理层指示MAC:一帧的传送开始后,没有正确的接收。

物理层不用实际的载波侦听机制检测出错误的帧后判断介质空闲,随后EIFS延迟开始。在一个工作站开始传送以前,EIFS为另一个工作站提供足够的时间以回答该工作站,什么是不正确接收的帧。根据实际的介质忙闲状态,在EIFS期间,由于收到一“错误――空闲”帧而使工作站重新获得同步。所以EIFS被终止,正常的介质访问在收到“错误――空闲”帧后继续执行

2.1.7 帧的分段和重组

所谓真的分段,就是将一个MAC服务数据单元MSDU或一个MAC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MPDU分割为较小的MAC级别的帧即MAC协议数据单元MPDU。分段处理产生的比原先的MSDU及MMPDU长度更短的MPDU增加了可靠性,这种方法是通过在某些信道对一些较长帧有些特殊的限制其接受可靠性时增加了MSDU及MMPDU成功传输的可能性,该处理对于一个立即发射机是比较可靠的。将多个MPDU重组为单个的MSDU或MMPDU的处理过程称为重组,这一过程相应地对一个立即接收机非常方便。该过程只对单一接收地址的帧进行分段,而在广播或组播时不进行分段。

当从LLC层接收的MSDU或从MLME接收的MMPDU的长度大于2.1.5中的dotllFragmentationThreshold分段阈值时,MSDU或MMPDU就将被分段成为MPDU。每一个分段帧的长度均不大于上述分段阈值,当然小于该阈值也是可能的。分段的示意图如下:

2.2 MAC分层结构

MAC层分为MAC子层和MAC管理子层。前者主要负责访问机制的实现和分组的拆分和重组。其管理子层主要负责ESS漫游管理、电源管理,还有登记过程中的关联、去关联以及要求重新关联等等过程的管理。802.11物理层分为三个子层:PLCP(物理层会聚协议)、PMD(物理介质相关协议)和物理层管理子层。PLCP子层主要进行载波侦听的分析和针对不同的物理层形成相应格式的分

组。PMD子层用于识别相关介质传输的信号所使用的调制和编码技术。物理层管理子层为不同的物理层进行信道选择和调谐。除此之外IEEE802.11还定义了一个站管理子层,它的主要任务是协调物理层和MAC层之间的交互作用。

2.2.1 MAC子层

MAC层支持三种主要的帧类型――站点间传输信息所用的数据帧、控制访问介质所用的控制帧以及管理帧。管理帧用于站点第二层间交换管理信息,而不会将管理信息送往协议栈的高层。

2.2.1.1 帧格式

802.11的帧格式是可变长的。图2.2说明了站点间发送信息所用的MAC数据帧格式。在后面的介绍中将会发现,该帧的某些域也在其他类型的帧中使用。

图2.2

帧正文(Body)域的最大长度可达2312Byte,如上图所示。然而,因为无线链路的误码率比有线LAN误码率高得多,随着帧长度增加,帧信息受破坏的概率也高。因此一个无线局域网比一个有线局域网的情况就糟糕多了。为弥补这种情况,无线局域网在MAC层支持一种简单的分段重组机制。

A,控制域

16bit的帧控制域包含11个子域。其中有8个1bit域,通过设置,可指定一个特性或功能。以下将介绍控制域中的每个子域。

a、协议版本子域

2 bit的协议版本子域提供了一种标识802.11标准版本的机制。该标准的最初版本中,协议版本子域值设为零。

b、类型和子类型子域

类型和子类型子域提供6bit来标识一个帧。类型子域能识别4种类型的帧,但目前仅定义了3种。4bit的子类型子域标识了类型分类中的一种特定类型的帧。

c、到分布系统子域

该子域为1bit。当帧寻址到一个接入点以便转发到分布系统时,该子域置”1”。否则该子域置“0”。

d、来自分布系统子域

该子域也是1bit。当帧是收自分布系统时,该子域置“1”,否则该子域置“0”。 e、多段子域

该子域为1bit。当在当前段之后还有更多的段时,这个域的值就设为“1”。这个域使发送端注意一个帧是一个段,并且允许接受端将一系列段重装成一个帧。

f、重试子域

当这个1bit域被置“1”,表示这个帧是一个先前传送过的重传段。接收站点用这个域来识别当确认帧丢失时可能发生的重传。

g、电源管理子域

IEEE802.11站点可选择两种电源模式(即节能模式或活动模式)之一。当发送时一个站点是活动模式时,一个帧能将其电源状态从活动改为节能模式。

通过使用电源管理比特,一个站点可标识其电源状态。接入点使用该信息,不断维护工作在节能模式的站点记录。接入点将缓存发往其他站点的分组,直到那些站点通过发送轮询请求来专门请求分组,或是改变其电源状态。

通过使用信标帧可获得另一种将缓存帧发送给一个运行于节能模式站点的技术。接入点周期性地发送信息,这些信息是关于运行于节能模式的站点有接入点所缓存的帧,作为信标帧的一部分。每个这样的站点接受信标帧后被唤醒,注意到有帧存储在接入点中等待转发。然后这些站点就保持在活动电源状态,并且给接入点发送一个轮询请求信息以索取那些帧。

h、多数据子域

这个子域指示在当前帧后带有更多帧。这个1bit子域由接入点设置,指示有更多的帧缓存在一个特定站点中。记住当一个目的站点运行在节能模式时,将在接入点中产生缓存。目的站点可利用此信息来决定它是否要继续轮询,或者这个站点是否要将电源管理模式转变为活动模式。

i、有线等效保密子域

IEEE802.11委员会提出通过附加授权认证和加密保证安全性,统称为有线等效保密(WEP,Wired Epuivalent Privacy)。WEP子域的设置指示了帧的正文按WEP算法加密。

j、顺序子域

控制域的最后一个子域是1bit的顺序子域。该比特1指示帧使用严格顺序服务等级进行发送。该子域的使用是适应DEC LAT协议的,DEC LAT协议不允许单播和多播帧间顺序的变化。因此,对于大多数无线应用是不使用该子域。

以上是对控制域内的子域做了详细介绍,下面继续讨论MAC数据帧。

B 持续时间/标志符域

这个域的含义与帧类型有关。在一个节能轮询消息中,该域指示了站点标志符(ID)。在其他类型帧中,该域指出持续时间值,它表示发送一帧所需的时间间隔,单位是微秒。

C 地址域

一个帧可以包含多达4个地址,这与控制域中ToDS和FromDS比特设置有关。地址域被标识为地址1到地址4。

基于控制域中的ToDS和FromDS比特设置,地址域的应用情况见表2.2。注意表2.2中地址1总是指接受端地址,这个地址可以是目的地址DA、基本服务集ID(BSSID)或是接收地址RA。如果ToDS比特置“1”,那么地址1中含接入点地址;如果ToDS比特置“0”,那么地址1中是站点地址。所有站点按地址1域中的值进行过滤。

表2.2 基于控制域中的ToDS和FromDS比特设置的MAC地址域值

地址2总是用于标志发送分组的站点。如果From DS比特置“1”,那么地址2中是接入点地址;否则代表站点地址。地址3域也与ToDS和FromDS比特设置有关。当Fromds比特设置为“1”,地址3中就是原来的源地址。如果ToDS比特置“1”,则地址3中就是DA。

地址4用于特定情况,即使用了无线分布系统,并且一个帧从一个接入点正发往另一个接入点。在这种情况下,ToDS和FromDS比特设置都被置位。因此,原来的DA和SA都不可用了,地址4就仅限于标识有线DS帧的源地址。

D 序列控制域

2Byte的序列控制域用作表示所属帧的不同段顺序的机制。序列控制域中包含两个子域:段号和序列号。这些子域用于定义帧和所属帧的各段的段号。

E 帧正文域

帧正文域用于在站点间传送实际信息,这个域是可变长的,最长可达2312字节。

F CRC域

MAC数据帧中最后一个域是CTC域,这个帧长4字节,包含32比特的CRC。

2.2.1.2 数据传送前的握手过程

如前所述,IEEE802.11MAC采用了一个基本的介质访问协议即带有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机制(CSMA/CA)。所用的CSMA/CA协议要求一个有信息要发送的站点首先要对传输介质进行侦听,即发前侦听。如果介质忙,该站点就延迟发送。如果接着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是可用的,称之为分布的帧间间隔DIFS,则该站点可以发送数据。因为其他的站点可能几乎同时发送信息,接收站点就必须检验接收分组,并且发送一个确认消息ACK通知发送站点没有发生冲突。若发送站点没收到确认信息,他将进行重发,直到它收到一个确认消息或者其重发次数达到一定的极限。

CSMA/CA机制使介质访问中的冲突最小化。因为有可能会出现两个站点同时侦听信道,并发现介质空闲随后发送信息,或是两个站点没有互相侦听,就发送信息的情况,这时冲突就会发生。为减小冲突的可能性,IEEE802.11标准所用的CSMA/CA派生出一种称为虚拟载波侦听VCS的技术。在VCS中,要求发送信息的站点先发送一个请求发送帧RTS的分组。这个分组是一个相当短的控制包,它包含了DA和SA,以及随后的发送持续时间。这个持续时间是根据数据分组的传输和接收端分组确认的时间来规定的。接收端发出清除发送CTS分组作为响应。CTS分组指示了与RTS分组中相同的持续时间信息。收到RTS或CTS控制分组,或是收到两种分组的每个站点,将其VCS指示器设成传输持续时间。在IEEE802.11中,该指示器即为所谓的网络分配矢量NAV,其用作一种通知介质上所有其它站点后退或延迟其传送的机制。

如果在以预定的时间内未收到CTS,则发送站点就认为是发生了冲突,并且

重新开始这个过程,发送另一个RTS分组。一旦收到CTS帧,就发送数据帧,接收端回送一个ACK分组以确认一次成功的数据传输。

使用RTS和CTS控制分组减少了在接收端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这种冲突来自发送端“隐藏”的站点。所谓“隐藏节点”指一个服务集的站点,它不能检测到另一个站点的传送数据,因而不能判断出介质忙。

现以图解的方式归纳使用RTS和CTS控制分组以及它们与数据流和NAV之间的关系,如图2.5所示: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问题,现举一个有五个工作站竞争信道的例子如下: 有A、B、C、D、E五个展位了发送自己的数据帧参与竞争信道。此时A站有一个帧在空中发射,BCD站侦听信道并且发现信道正忙,于是他们各自允许随机数发生器来随机产生一个后退时间。C站在D和B站之后得到一个最小的数。所有三个终端继续侦听信道并且推迟各自的发射,直到A终端的发射完成。完成后三个终端等候IFS周期,一旦此周期结束他们立即开始计数。第一个完成计数的终端,在本例中是C站,在等待时间计数完成后开始其帧发射。其余两个终端B和D,将各自计数器停止在C站开始发射时的计数值。在C站发射的过程中,E站开始侦听信道,运行自己的随机数发生器,在本例中得到一个比D站剩余计数大但是比B站剩余计数小的随机计数值,因此在C站传输完毕之后推迟自己的发射。按照和先前一样的方式,所有的终端要等待IFS周期,然后开始计数。D站最早完成自己的随机等候时间,开始发射自己的分组。同时B和E暂停自己的计数器,等待D站完成帧传输以及之后的IFS周期,然后他们再次启动计数,由于E站的计数器首先计数到零,于是E站开始发射数据,B站暂停计数。在E站完成帧传输以及IFS周期后,B站的计数器一直计数到零并且开始发射帧数据,这样的后退策罗比起IEEE802.3标准中的指数后退方案,其优势在于无需冲突检测程序,并且等候时间也是公平分布的,平均来说执行了先来先服务的原则。具体过程图解如下:

2.2.1.3 分段传输过程中的RTS/CTS用法

RTS/CTS帧定义了以下帧和ACK帧持续的时间。时间/标识域(在数据帧和

ACK帧中)详细指明了下一分段和ACK的时间。每一帧包括了定义下一次传输持续时间的信息,该信息帧从用来更新NAV值时介质忙的RTS帧开始直到ACK0的结束,从用来更新NAV值时介质忙的CTS帧开始直到ACK0的结束。分段0和ACK0中都包括时间信息以更新NAV值时介质忙直至ACK1的结束,这些均通过运用时间/地址域(数据帧和ACK)振中来实现。到最后一分段中,时间信息变为一个ACK时间加一个SIFS时间且在其ACK帧中将其时间/标识域设为零。每一分段和ACK均像RTS和CTS;因此,在以RTS/CTS开始一系列帧交换后,尽管分段的长度可能大于dot11RTS阈值,仍不再在分段的传送之间用RTS和CTS帧。在运用跳频技术的物理层的工作站中,当在下一时间边界前没有充足的时间传送随后的分段时,发动帧交换序列的工作站就在时间边界前将时间/标识域的值在最后一个数据帧或管理帧中设为一ACK时间加上一个SIFS时间。

万一ACK被送出而源工作站没收到,接收分段或ACK帧的工作站就把信道对下一帧交换标记为忙,因为NAV从这些帧的信息中一直被更新,这是最坏的情况,见下图。如目标工作站没送出ACK则仅能听到目标工作站的工作站不更新其NAV且可能试图访问信道当他们的从收到的前一帧的信息中被更新的NAV达到0时,所有能听到源工作站的工作站在其NAV期满时都将自由地访问信道。 在分段突发期间,源工作站仅仅在下列情况下才在SIFS后传送:

――工作站已经收到一需要ACK的分段。

――源工作站已经收到对前一分段的ACK,又有多个分段要传,在下一个居留时间边界之前,有足够的时间发送下一分段且能收到其确认信号。 另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则:

――当工作站已传完一帧,除了开始的或中间的分段,工作站不会在此信道中在不执行后延程序的情况下在紧跟着传输一ACK帧。

――MSDU成功传输或所有重传尝试都结束,而且该工作站还有一随后的MSDU待传时,工作站将执行补偿程序。

――仅仅没被确认的分段要重传。

2.2.1.4 广播和组播

PCF方式下,当一广播或多接收地址的MPDU被传送时,仅仅需要一基本的介质访问程序,而不考虑帧的长度,也不用RTS/CTS帧交换。另外,也不用

ACK帧的传送。任何工作站要传送广播和多接收地址的MPDU时,除了要确认基本的CSMA/CA介质访问程序以外,还要服从RTS/CTS帧交换的规则,因为该MPDU时直接到达AP的。广播信息将被分发到BSS内,原来的工作站也将收到。因此,所有的工作站将过滤出包含他们自己地址的广播信息作为源地址。广播和多接收地址的MPDU将在一个ESS内被散播。

在广播和多接收地址的MPDU帧中无MAC层恢复功能,于是比起直接传送的可靠性,这样的传输的可靠性就降低了,因为在延迟、碰撞等情况下,帧丢失的可能性增大了。

2.2.1.5 恢复处理

本节主要讲述对错误帧地恢复程序、重传过程及其极限和对重复帧的处理过程。

a、恢复程序和重传极限

导致错误发生而需要恢复的环境很多,例如,RTS被传送后,可能CTS没被返回,这有可能是因为与其他的传输发生了冲突,也可能因为信道中的干扰,或者因为收到RTS的STA正处于载波侦听状态(指示介质忙)。

对于一发起帧交换且被证明错误的工作站,错误恢复可以通过重传来进行。对于每个失败的帧交换序列,重传继续直到成功或者直到达到一个适当的重试极限。对于每个期待传送的MSDU或MMPDU工作站都包含一个短的和长的重试计数器,这些计数器在增加或者重设时是互相独立的。

一RTS帧被传送后,工作站将执行CTS(9.2.5.7)。如果RTS传输失败,则短重试计数器和长重试计数器增加,该过程继续直到尝试重传的次数达到dot11短重试极限。

传送一需要确认的帧后,工作站执行ACK程序(9.2.8)。对于MSDU或MMPDU来说,每一次传送的MAC帧(长度小于或等于dot11RTS阈值)失败,短重试计数器增加,成功的话,计数器被重置。而长度大于dot11RTS阈值的帧传送失败,长重试计数器增加,成功传输则长重试计数器被重置。直到长重试计数器或短重试计数器达到各自的重试极限,对失败传输的重传将继续。一旦达到极限,重传停止,该MSDU或MMPDU被丢弃。

在省电模式下的工作站,通过传送一轮询帧作为对来自AP数据的回答已开

始一帧交换序列。万一既没有ACK帧也没有数据帧从AP传过来,工作站将在适宜的时刻通过发送另一个轮询帧来重试该帧交换序列。如果AP发一数据帧作为对轮询的回答,但又没收到ACK确认帧,则从同一个工作站发出的下一个轮询帧会引起AP中最后一个MSDU的重传,该完全一样的帧将被滤波器过滤。如果AP送一ACK作为回答,那么相应地,因为数据在一系列的帧交换中已被传送,对于一携带错误恢复的数据帧的责任就转移到了AP上。AP就试图传送一MSDU给传送轮询帧的工作站,用任何合法的帧交换序列换取一个正确的MSDU.

省电模式下,如果传送轮询帧的工作站在传送了ACK帧作为对成功接收MSDU的确认后回到Doze状态,AP将重传该MSDU直到达到有关的重试极限。

b、重复帧的检测和恢复

既然该协议中包含了确认和重传机制,那么就有可能某一帧被不止一次地传送,那些重复帧将被目的工作站的MAC层过滤出来。在数据帧和管理帧中,重复帧的过滤有助于包括一序列控制域(包括一序列号和一分段号)的帧的通过,作为同一个MPDU的MPDU有同样的序列号而不同的MSDU(有很大的可能性)有不同的序列号。序列号被正在传送的工作站作为一个增值的整数序列而存在。

2.2.2 MAC管理子层

管理子层负责在站和AP之间进行通信的初始化,这一层的操作机制是移动环境下所需要的。这种功能在其他的无线系统中也有,但在802.11的MAC管理子层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一般的MAC管理帧的格式见下图,不同的管理帧一般用于不同的目的。

MAC管理帧格式

a、登记

信标是一种管理帧,它是由AP准定期地进行发送,用来建立定时同步功能(TSF)。管理帧包含的信息有基站子系统ID(BSS-ID)、时间戳(用于同步)、业务指示表(睡眠模式)、功率管理和漫游等。接收信号的强度的测量是根据信标信息作出的。信标帧还用来识别AP,网络等等。要给MS(移动台)发送帧时,分布式系统必须要先知道为这个MS服务的AP的位置。关联过程实际上就是MS向一个AP登记的过程,只有建立关联以后MS才能通过一个AP发松和接收分组。至于分布式系统中怎样保存关联信息,标准并没有规定。如果MS想同一个AP建立关联,首先必须给MS发送一个关联请求帧,AP同意后发送一个关联响应帧作为回答。MAC管理帧和切换过程中使用的两帧功能是类似的。

b、越区切换

IEEE802.11有三种移动模式:其中一种就是所谓的“无转移”类型,在这种移动方式下,MS时静态的或在一个BSA范围内移动;另一种模式是“BSS转移”方式,这种模式中MS从一个BSS转移到另一个BSS,但这两个BSS都在同一个ESS内;最常见的一种移动方式就是“ESS转移”,MS从一个BSS 转移到另一个BSS,但这两个BSS不在同一个ESS内,在这种情况下高层的连接就中断了,这时就必须需要一个移动的IP继续保持连接。

当一个MS在同一个ESS内从一个BSS转移到另一个BSS时,就要用重关联服务。MS要进行初始化,告诉分布式系统该MS已经将关联从一个AP转到另一个AP上。去关联是用来中止一个关联的,它可由关联的任何一方启动。去关联是一种同志形式,而不是一个请求,因而它是不能被拒绝的。离开一个BSS的MS将会发送一个去关联信息给其所关联的AP,但这个信息不能保证一定能被收到。

c、功率管理

无线局域网的功率保存问题就是当空闲的移动台突然有数据需要接受时,如何保持空闲状态,这样就可以控制LAN适配器的功率消耗。实现的难点在于怎样在空闲状态时关掉断源又能保持会话。IEEE802.11的解决方案是让这些移动

台处于睡眠模式,发往这些MS的数据先在AP 中缓存,当MS被唤醒时AP再把缓存的数据发往相应的移动台。同蜂窝电话的持续功率管理比较而言,这种方案更适合于突发数据通信的应用。

利用时间同步帧TFS,所有的MS 在同一时间里被唤醒以监听信标帧,如下图所示就可以实现所有MS的同步。MS使用帧控制字段中的功率管理位表明自己当前是处于睡眠还是唤醒状态。随信标一起发送的有一个业务指示表TIM,TIM是在AP中有缓存信息的移动台的列表。MS 通过检查信表和TIM来了解自己是否有缓存信息。有缓存信息的MS发送节能轮询帧给AP。若站处在活动模式时,AP就向其发送缓存的分组。

侦听用于电源管理的信标

d、安全

IEEE802.11提供认证和保密服务。802.11提供两种类型的认证方法。一种是开放系统认证,这是默认的认证方式。这种方式下请求帧先发一个开放系统的加密算法的ID ,响应帧再返回一个请求的结果。共享密钥的认证方式能提供更高的安全级别。请求帧先发送一个认证帧ID,这个ID是作为这个请求帧和AP的共享密钥,由40比特密码组成。第二个站发送一个质询文本。第一个站发送加密的质询文本作为响应。第二个站发送认证结果。值得提出的是40比特的密钥提供的安全级别是比较低的。尽管一些产品使用数据加密标准,但几乎所有系统中使用的密钥算法一般都是RC-4。通过利用WEP规范,IEEE802.11的保密特性得以继续保持。使用伪随机数发生器和40比特的私钥序列,并把它与明文消息进行简单的异或运算。但这种方式提供的安全是很有限的而且很容易对其实施攻击。

篇6:组建局域网中宽带路由器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路由行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宽带路由器的广泛应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组建局域网中宽带路由器的重要作用,打开网卡的TCP/IP属性,将每台电脑里的网卡都设为“自动获取IP地址”,也不要设DNS和网关之类,总之一切都是电脑原始默认的都行,

然后在Windows 98/Me中,点击“开始→运行”,输入“winipcfg”回车,再选择“更新”,便可为本机网卡获得新的IP地址,并让其和宽带路由器处于同一网段;而在Windwos/XP中可打开“开始→附件”中的“命令提示符”,在命令提示符里输入“ipconfig /renew”命令,回车后也可以获得新的IP地址。

更新保证网卡和路由器在同一网段

当然,如果你需要或不嫌麻烦也可手工将计算机的网卡的IP地址改在网关(宽带路由器)所在网段,并设置好子网掩码设(一般为255.255.255.0)和网关。此外,为了方便以后的上网操作,可将你的计算机的DNS服务器设为当地ISP提供给你的值,然后保存设置,

配置宽带路由器

在IE地址栏中输入宽带路由器的WEB配置IP地址(说明书中有,也就是winipcfg中的网关地址),然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一般是ADMIN),进入宽带路由器配置界面,在路由器的设置页面中在“设置向导(Basic Setup)”中选择“PPPoE”,然后输入你ADSL拨号上网时的“用户名(User Name)”和“密码(Password)”,一路“Next(下一步)”之后,便可多机共享宽带路由器上网了,再也不需要一台电脑做主机而不能关机了。

MAC地址克隆

对于ISP(宽带服务提供商)对局域网接入的上网计算机的网卡的MAC地址进行了绑定,局域网电脑不能共享上网。可使用宽带路由器的MAC地址克隆功能来实现多机共享。设置时可进入WEB管理页面的“基本设置”界面,选择Clone MAC(MAC地址克隆)按钮将当前机器的网卡MAC地址直接克隆到多功能宽带路由器的广域网端口,从而实现多机共享上网。

篇7:多媒体技术研究论文

摘 要: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的技术或者应用产生。

其中又属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最为迅猛。

提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自然会想到计算机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技术。

那么到底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呢?大多数的人一提到多媒体,就很自然地认为电影、电脑、电视、收音机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多媒体技术的范畴。

然而,多媒体技术其实是专指于电脑程序中处理图形、图像、影音、声讯、动画等的电脑应用技术。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 多媒体设备

1 多媒体技术主要特点

(1)集成性。

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

(2)控制性。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

(3)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体应用有别于传统信息交流媒体的主要特点之一。

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播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

(4)非线性。

多媒体技术的非线性特点将改变人们传统循序性的读写模式。

以往人们读写方式大都采用章、节、页的框架,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而多媒体技术将借助超文本链接(Hyper Text Link)的方法,把内容以一种更灵活、更具变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5)实时性。

当用户给出操作命令时,相应的多媒体信息都能够得到实时控制。

(6)信息结构的动态性。

“多媒体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征重新组织信息,增加、删除或修改节点,重新建立链。

2 多媒体的发展前景

目前多媒体技术比较成熟的应用有:影像处理与传输,交互式学习,工程设计,建筑设计,美术设计;正在进入实用的应用有新闻采集,视频会议,点播电视、智能化家电、识别网络通信,企业管理和办公室自动化等领域。

电视节目点播和电视购物处于初期应用阶段。

在商务和医疗领域的应用仅局限于培训,教育以及一些较小范围的应用。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前景是无限的。

2.1 多媒体与通信系统

多媒体技术使通信更加方便。

人们可以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利用多媒体同亲友,客户通话。

通话者之间不仅能闻其声,见其面而且还可以把图像保存下来。

人们也不必分别购置电视机,录相机,个人电脑,电话机,收录机等家用电器,只需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就可以把这些功能都包含在内。

2.2 多媒体与教学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正在发展,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好处众所周知,它可以诱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与学生形成操作的情境,形成学习乐趣,更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利于达到教学目的。

在这方面多媒体更存在更大的发展前景,随着多媒体的发展,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在教学中达到更好的互动;使多媒体发展得更适合数学的教学。

2.3 多媒体与工业领域

应用多媒体技术来综合处理多种信息,可以使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从而提高了工业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3 多媒体与医疗影像诊断系统

现代先进的医疗诊断技术的共同特点是,以现代物理技术为基础,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对医疗影像进行数字化和重建处理。

随着临床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一代具有多媒体处理功能的医疗诊断系统。

多媒体医疗影像系统在媒体种类、媒体介质、媒体存储及管理方式、诊断辅助信息等方面都使传统诊断技术相形见绌。

这必将引起医疗领域的一场革命。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还使远程医疗从理想变成现实。

当前,多媒体医疗影像系统的研究正在进行,各种先进的系统层出不穷。

这必将极大地改善人类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水平。

4 多媒体设备的展现

现在,大多数学校基本都在用这些设备,它不仅轻松地享受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起来不费什么劲,学的更轻松,对学习也充满了兴趣,因为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可以把空洞的东西讲的更加生动,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了。

从图片中得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所以学起来就很轻松了。

目前有更多创新元素的添加,可能现在的教学更多的不是局限于教学中,而是从一些小游戏中得到启发,开发学生们的大脑,在上课时可能有的老师会先从一些游戏入手,然后抛砖引玉,这样不仅让学生的大脑开发了,而且也更加深刻的知道了它的含义,所以创新是新时代教学的一个新的手段,它可能以后还会更加的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所以这是一个时代的新元素,我们值得学习。

创新本来就是这个社会提倡的主题,如果没有创新,我们的社会也就不会进步,所以我们要从创新中学到书本以外更多的知识。

现在可能很多老师很注重同学之间分组讨论,这样也不再局限于只是老是一个人在课堂上讲,而是大家都参与了进来,这样感觉学习气氛也会很浓,大家也就沉浸在这氛围中,学起来当然就不会那么无聊枯燥了,有时还可能会让学生胜任一下老师的职位,让他们感受老师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潜移默化地学到了很多学不到的知识。

5 结语

多媒体技术是一项全方面的实用体系,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了一起,不仅在生活领域突出了他的重要性在军事领域也同样的关键,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让这块跨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给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总的来说,对我们国家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丽.对多媒体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J].企业报导,.

[2] 张佳楠.浅谈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前景[J].企业报导,.

[3] 谢冬艳.对多媒体设备的展现进行分析[J].企业报导,2011.

篇8:多媒体技术研究论文

【摘 要】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 发展 最快、最活跃的技术。

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影视等各种交流媒介于一体的 计算 机多媒体技术是21世纪计算机 科学 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文综述了多媒体技术的概念,探讨了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两个方面,同时对多媒体技术网络化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数据处理 通信 网络化

随者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它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对人类社会的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概述

1.多媒体的概念

所谓多媒体,就是融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其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Text)、图像(Image)、图形(Graph)、动画(animation)、音频(audio)、视频(video)。

各种媒体表现形式各不同。

但都为数字化形式存在,即计算机二进制数字文件。

2.多媒体的内容

多媒体包括:

篇9:蓝牙技术研究论文

蓝牙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蓝牙技术作为全球统一的无线通信标准,其目的在于建立通用的低功耗低成本的无线电空中接口及其控制软件的公开标准,使通信和计算机进一步结合,使不同厂家生产的便携式设备在没有电线或电缆互相连接的情况下.能在近RF离范围内具有互联互操作的性能。本文介绍了蓝牙的技术背景,并分析了现有的几种无线技术,包括红外技术,无线局域网和HomeRF网络,并与蓝牙技术对比,给出了蓝牙技术的定位。

【关键词】蓝牙;无线;技术定位

被誉为“驱动新经济的引擎”的蓝牙技术,其英文名为Bluetooth,是1985年5月由Ericsson.IBM,Intel,Nokia和Toshiba等5家公司联合制订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其目的在于实现最高数据传输速率为1Mbps(有效传输速率为721kbps),最大传输距离为10米的无线通信。7月,Bluetooth SIG(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ingGroup,蓝牙特别兴趣小组)公布了蓝牙正式规范1.0版本。蓝牙技术采用公开技术标准,一经推出就获得业界的广泛认同,现已出现了基于该标准的产品。目前蓝牙技术已经成为近距离无线数据通信领域的'最热门研发方向,已有超过家的企业宣布支持和开发蓝牙技术及其相关产品。蓝牙技术低成本、低功耗的无线接入方式,在信息家电、移动通信、嵌入式应用开发等诸多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顺应了现代通信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潮流,其前景将无可限量。

一、技术背景

蓝牙技术的诞生开始于Ericsson的一项研究工作.1994年,Ericsson计划在移动电话与其附件之间开发一种低成本、低功耗的无线接口,以替代移动设备之间的线缆解决的方案,并在价格、性能和体积等方面对新技术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由于它致力于用无线电波代替传统网络中错综复杂的电缆,在10米到100米的空间内使各类移动及非移动设备之间可以实现方便快捷、灵活安全,低成本,低功耗的数据和话音通信侧,所以蓝牙技术在设计上主要考虑了:1.空中接口的工作频段2.体积与性能3.对话音和数据的处理随着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入,逐渐表明短距离无线解决方案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其发展前景也是乐观的。在着手研制收发芯片的同时,Ericsson很快意识到他们需要合作伙伴来共同开发这项新技术。其目的不仅是要提高技术,而是要赢得来自PC,便携电脑及移动电话等领域坚实而又广泛的市场支持。这对于一项新技术的成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Ericsson,IBM,Intel,Nokia和Toshiba于5月专门成立Bluetooth SIG来开发这项新技术。

Bluetooth SIG本身就代表来自各方面的市场需求,从而为这项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之逐渐成为一种事实上的标准。

二、技术定位

蓝牙技术具有一整套全新的协议,可以应用于更多的场合。蓝牙技术中的跳频更快,因而更加稳定,同时它还具有低功耗、低代价和比较灵活等特点。总的来讲,红外技术适合在相对稳定静止的短距离直视通信环境中应用,如红外打印机;

802.11X比较适用于办公室中的企业无线网络;HomeRF可应用于家庭中的移动数据和语音设备与主机之间的通信;而蓝牙技术可应用于任何短距离内用无线方式替代线缆的场合以及嵌入式系统中。蓝牙技术的定位就是现代通信网络的最后10米,它将会像一种无处不在的数字化的神经末梢一样,把现有的各种网络终端设备和各种信息化设备在近距离内都连接起来,以实现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以及各种便携式通信设备之间在近距离内实现无缝的资源共享。积极跟踪分析蓝牙技术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Graham Kirby.Integrating Bluetooth Technology into Mo-bileProducts.MicrowaveSourceandDesign,,24(7):71-73.

[2]Theodoros Salonidis,Pravin Bhagwat,Leandros Tas-siulas.Proximity awareness and ad hop network establish-ment in Bluetooth.Stanford Electronic,,48(13):65-68.

[3]荣新华,杨寿报.蓝牙安全体系结构研究及其在双向RKE系统中的应用[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8).

篇10:化学工程技术研究论文

化学工程技术研究论文

1新型反应技术的研究

1.1绿色化学反应技术。我国现在提倡绿色环保,而绿色化学正好符合这一政策,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的污染,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环境。绿色化学就是利用一些化学方面的技术或者是方法,将那些对人们有害的、妨碍安全、破坏环境的一些化学原料或者溶剂等减少或者消除掉。这种绿色化学是一种非常值得研究的新反应技术,它能够深入解决污染,从源头彻底解决,不留下任何的隐患。绿色化学是包含原子经济性和高选择性的反应,它生产出来的材料能够回收循环利用,对环境进行保护。

1.2新的分离技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原有的分离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学生产的需要,只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创新。所以,国内外一起合作共同研究除了大量的新分离技术。由于这些新的分离技术刚刚研究出来,刚刚投入到化学生产中,所以不是很完善,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项研究的相关分子蒸馏在理论上的探讨比较少,也没有深入研究、设计刮模式分子蒸馏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分离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后来,逐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了分离技术当中,产生膜分离技术、超临界分离技术、超声提取等先进的新型分离技术。

1.3超临界化学反应技术。超临界化学反应技术是随着绿色化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作为化学反应介质或反应物的新反应技术。因为这种反应物与临界点相当接近,所以其反应速率相当快,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化学工业、生物工程、食品生产等领域当中,对这些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传热过程中的新研究

2.1传热理论研究进展。近几年来,由于滴状冷凝的实现与增长冷凝表面寿命等相关问题的影响,研究人员至今未将滴状冷凝应用到实际的化学工业生产当中。现在的机械、石油化工以及航空航天技术仍然在使用沸腾传热方式,利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工业生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液体发生核态沸腾原因的探索,因为沸腾的形式多变又复杂,所以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尤其是在计算方面,更是存在一些严重的缺陷,使得计算的准确率极低,而且还需要大量的实验做基础。除此之外,水沸腾时会产生一些气泡,这些气泡会影响到加热器的表面,使得计算的难度再次加大。这都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现在研究的重点。

2.2微细尺度传热学研究进展。微细尺度作为现代热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热学的一些规律以及微细的探讨,研究前景非常广阔。在研究微细尺度传热学的过程中,如果所研究的物体尺寸远远比承载粒子的平均尺寸大,我们所假定的观点依旧成立。但是由于我们研究的`尺度比较微细,所以原来假定的那些影响因素会发生一些改变,导致液体流动的规律发生变化。随着近几年来纳米技术不断进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生产中的诸多领域都在引用尺度微细传热学,如高度集成的电子设备、微型热管等。

2.3强化传热过程的研究进展。要想优化传热过程,就必须从换热设备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优化设备,从而提高传热效率。换热设备主要就是进行热量的传递,热量传递有逆流、顺流、交差流、混合流等四种方式,其中逆流过程中产生的温差是最大的,顺流产生的温差是最小的。我们应该想办法改进换热设备,使其能够持续对外放热,以此达到本次研究的目的。例如:我们可以发明一些新的换热设备,采用新的传热材料应用到设备当中;改进原有的传热设备生产工艺;参照原有的设计方案,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对方案进行优化等。

3化学工程未来发展动态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大量的科技产品及技术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且被广泛的应用,这就给化学工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那就是在今后的发展当中,如何给新技术的引用提供一些良好的服务及体系,并且将新形成的理论完善,使化学工程不断进步,朝着新的目标发展。其次,现在主张全面发展,我们应该研究一下信息、生物、能源、环境等方面的技术,将这些与化学向结合,为化学工程的发展做出良好的铺垫。

4结语

化学工程技术对化学生产非常的重要,不仅能够提高化学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还能够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为环境保护做贡献。化学工程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能够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加大对化学工程的研究,不断完善化学工程技术,并且不断融合新的技术,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篇11:机械制造技术研究论文

1.1全球性作用

从上个世纪开始,逐渐形成全球化经济市场,很多具有先进经济水平和技术的国家开始利用金融、科技等方式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增加全球化市场的竞争。所以,在机械制造方面具有明显的调整,为了可以在全球化经济的情况下一直处于不败的地位,就需要不断提高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大力开发和支持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逐渐成为各领域十分重要的发展因素,因此需要机械制造行业更加重视科技的发展。

1.2系统工程作用

现阶段,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已经逐渐应用传感科技、信息科技、自动化科技等,并且适当的开始运用一些现代的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在生产、设计、制造、销售以及管理组织等方面。在发展机械制造行业的时候,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合理的衔接旧的技术,以便于可以保障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信息、物质以及能量的工程化。

1.3竞争要素统一体的作用

从旧的发展方面来说,竞争的主要方面就是增加生产率,但是随着国际竞争的不断发展和加剧,机械制造技术想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就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变,不断把旧的生产模式变化为生产投资、时间管理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机械制造行业想要成为有力的竞争机制,就需要有机的统一和结合上述三方面。

1.4综合性的技术作用

使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最根本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增加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为社会综合实力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因此,机械制造在一定程度上不可以局限于本身的产品制造,需要全方面的分析和考虑潜在市场、产品设计、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过程,并且需要合理的协调上述环节,保证可以达到高度统一,为全面提高机械制造行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打下基础。

篇12:机械制造技术研究论文

2.1机械制造技术全球化发展

由于国际市场以及国内经济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开始逐渐在竞争中衰败,或者被兼并,甚至是面临破产倒闭。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行业具有更大竞争,为了保证可以达到全球化发展的目的,需要保证可以实现网络化。

2.2机械制造技术网络化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企业的发展与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历史变革,不管是设计产品、零件的制造、采购材料,还是市场销售、市场开拓等都在变化。此外,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适当进行业间的信息交流,不断引进和开发更加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企业和制造行业的发展。

2.3机械制造技术虚拟化应用

虚拟化机械制造技术实际上就是说利用计算机的仿真系统来完成模拟真实的系统,利用模拟产品生产、检验产品等。可以有效的利用虚拟化技术来适当的检验产品的可加工性,合理分析和研究加工产品、加工方式、制造工艺的合理性,保证产品可以安全稳定的生产,确保产品的生产质量,避免产品出现缺陷或者错误。

2.4机械制造技术绿色化应用

绿色化应用机械制造技术,主要包括绿色设计产品、绿色生产产品、使用绿色包装和绿色设备以及绿色管理等。绿色化制造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原材料以及能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合理的降低给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

2.5现代设计技术应用

机械制造行业在进行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利用现代设计技术,并且与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具有一定的联系。为了可以有效的提高机械制造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力,逐渐运用可靠设计、绿色环保设计、模糊设计、并行工程设计等众多现代设计。例如,在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进行产品规划、营销维护、检验制造等方面都合理的引入了现代设计理论,并且有机的结合机械制造行业和现代设计。从传统设计方面来说,一般都是仅仅只是依据基本设计常识、以往设计经验以及陈旧落后的设计设施,因此,使得设计水平比较低,但是,还是可以利用传统技术的优势,以便于可以更好的研究和分析现代技术。相比较于传统技术来说,现代设计技术更加先进,是一种利用多种先进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不断精确和优化的设计方式,因此,需要在机械制造中合理的运用,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保证和依据。

3结语

总而言之,一个国家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标志着国家的科技整体发展程度,对于目前情况来说,机械制造相关操作人员应该不断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领域以及作用,不断结语经验以及适当引进高科技技术,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机械制造的水平,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篇13:构件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论文

构件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论文

一、构件软件工程技术的先进性

传统的软件开发早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要求而被市场淘汰,新的构件软件工程相比于传统软件有着无法比拟的先进性。

1、组建结构

传统的软件工程的结构体系中,上到主机箱中的中央框架,下到互联网客户端上访问服务器的框架都已经老化,无法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也无法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系统为实现传统软件工程无法实现的功能,开发出了新的结构体系。

2、开发过程

传统的软件开发过程重在元素的'集合于应用,开发方法老旧,不适用于现今社会。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技术实现了分析、设计和运行上的整体协调,并能将多个系统配件循环使用。在开发方法上,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将软件的开发方法由传统的单一系统开发过渡到多个应用系统的集合。建立一个多重应用系统需要循环使用很多已经组建好的构件模型,此类模型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技术人员创造出来,拥有着不同的使用目的和方法。此时,模型组建好后,多重应用技术的开发就简化成构件端口和构件组成等基本过程。可见,如果说传统的软件开发是流水似的前进,那么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过程就是前进的上升[2]。

3、软件方法论

传统的软件方法论是从面向机器、客户数据、开发过程、应用功能、访问客户端的对象等方面反映应用问题的属性和本质特点。而发展越来越完备的构件软件工程将计算机业务和社会现状分离开来,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成逻辑与数据的分离。构件软件开发可以提供规范化的端口,是软件发开的过程变成更简单的构件组合,可以说软件方法论是以软件端口为关键点、面向社会的设计方法论。

二、构件软件工程技术的提高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开发可以提高软件生产和运行的效率,减少开发成本并减少开发时间,同时还能够降低软件的后期维护费用,提高软件本身的质量,使得软件更加规范化,增强软件运行的适应性,有利于开发新的领域。但是,我们还要意识到,计算机技术领域还有很多尚未被人掌握的技术,构件软件工程技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适应整个市场的需要不断的提高。多方面维护技术的提高。系统维护指的是对软件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检修和改善的过程,希望通过系统维护使系统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系统维护主要分为纠正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适应性维护三方面的维护,通过多方面的维护以使现有的信息体系更加完备。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系统的多方面维护变得更加重要。提高系统多方面维护的技术,能够促进构件软件工程整体效率的提高,推动构件软件系统更加完善。

三、结论

构件软件系统改变了传统的软件运行的条件和开发方法,为软件编程领域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构件软件工程技术在我国信息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做用。文中在分析构件软件工程的突破和先进性的同时,还为如何提高软件工程技术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技术在未来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