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已打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IV型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IV型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分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IV型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分析

篇1:IV型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分析

41例IV型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分析

IV型肺结核患者因肺组织和肺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之使用抗生素、激素药物不当,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条件致病的真菌成为致病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成为临床上颇为棘手的问题。我院1月至6月诊治IV型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41例,现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1例继发型肺结核均按全国结核病诊断标准。白色念珠菌感染确诊标准:从深部咳出的痰连续3次直接光镜检查至菌丝和芽孢,且培养得到同一种的白色念珠菌。男34例,女7例,年龄44-81岁,平均66.7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40年,平均17.9年;咳嗽41例(100%),咳痰41例(100%),气促32例(78.05%),发热28例(68.29%),肺部干、湿罗音31例(75、61%消瘦10例(24、39%)。合并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3例(56、10%),矽肺3例(7、31%),II型糖尿病2例(4、88%),脑梗塞中风2例(4、88%)。胸片:在抗结核、抗炎治疗过程中出现原发灶外局限性或弥漫性肺部浸润性阴影,沿支气管分布

1、1    药物使用情况  喹诺酮类35例次(31、53%),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29例次(26、13%),氨基酸甙类26例次(26、43%),青霉素类+酶抑制剂21例次(18、92%),糖皮质激素16例次(39。02%)。半数以上的患者使用药物时间10天以上。

2、讨论

白色念珠菌是念珠菌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且到处病力最强,肺部是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好发部位,占所有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50%以上,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与以下因素有关。

2、1  本组中多为老年男性病人,最大年龄为81岁,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尤其是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且老年人对疾病的感知度差,往往待疾病较为严重才到医院就诊。

2、2   肺部严重病变,病程长,肺部正常组织破坏严重,气体交换受损,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使机体其他器官也受到损害,特别是免疫器官和组织也受到损害。另外,长期反复感染,致支气管、肺部遭到破坏,痰液引流不畅,易致反复感染,形成恶性循环,这是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基础,本组41例均属于IN型肺结核,平均病程达17、9年,充分说明这个问题。

2、3    由于感染存在,长期使用抗生素,使机体呼吸道寄生的.白色念珠菌与宿主之间发生了很在变化,人体正常免疫功能受到破坏,发生呼吸道继发性真菌感染,特别是仅仅用抗生素治疗,而没有采取综合措施时,更易发生,待出现过敏性症状时,加用激素,加重了白色念珠菌的感染,从本组病例看,以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及第三代头孢霉素,联合用药最为常见。

2、4   营养状况差,合并症多。由于基础疾病较重,病情多次反复,胃肠道紊乱,结核杆菌致机体植物神经功能率乱,使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机体逐渐消瘦,营养状况日况愈下,营养状况差致同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损害,淋巴细胞数量下降,尤其是辅助性T细胞下降明显,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由于合并症存在,特别是这些合并症能使机体抵抗力降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这也是遭受白色念珠菌菌感染的基础,本组各种合并症为30例(71%)。

综上所述,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是一个综合因素造成 结果,只有机体抵抗力低下或正常呼吸道菌群失调,才引起白色

[1] [2]

篇2:一个感染型木马病毒分析(二)

前面的分析中已经分析过了,该感染型木马病毒会在用户的电脑上创建socket套接字作为service端,等待病毒作者client端的连接。这样病毒作者就能远程控制用户的电脑(这里的“控制”是操作的意思)也就说,病毒作者能够通过socket套接字向用户的电脑发送控制命令CmdMsg,指挥病毒resvr.exe对用户的电脑进行恶意的破坏。

IV型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分析病毒resvr.exe在用户的电脑上创建监听绑定本地IP=127.0.0.1的套接字端口号为40118,将用户的电脑变成了病毒作者能控制的service服务端。

病毒resvr.exe创建的本地监听套接字成功之后,等待接收病毒作者client方发来的控制命令CmdMsg,对用户的电脑进行恶意的操作。

病毒作者对用户电脑的远程控制操作有9组命令并且对用户电脑的控制操作也比较多,后面会详细的分析每一种远程控制命令的操作。对于病毒作者client端发来的控制命令的recvCmdMsgBuffer的数据格式为“dwCmdMsg+数据内容”即接受到的数据的前8个字节是病毒作者控制用户电脑的具体的命令类型也就是下面的9组命令类型。

第1组dwCmdMsg=0x3EB的控制操作:

很简单,向病毒作者的client端发送控制操作结果的反馈信息例如21 43 65 87 (4个字节)的数据。

第2组dwCmdMsg=0x450的控制操作:

根据病毒作者client端发来的数据创建C:\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Microsoft Shared\Index.bat文件,系统本地提权瞬间关闭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掩饰。

第3组dwCmdMsg=0x451的控制操作:

根据病毒作者client端发来的数据创建C:\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Microsoft Shared\Index.bat文件,然后创建线程用于创建用户系统桌面右下角的弹窗对话框。

第4组dwCmdMsg=0x455的控制操作:

设置当前病毒进程感染用户文件的感染方式的标记 0xAABBCCDD,遍历用户电脑的所有逻辑盘里的文件进行“加密”方式的感染用户的所有文件。创建线程对用户电脑的26个软盘“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里的.doc、.xls、.jpg、.rar格式的文件进行感染处理。

对用户文件的感染方式1,对用户文件的头0x400个字节进行xor异或的加密处理,

对用户文件的感染方式2,仅仅对用户的.doc、.xls、.jpg、.rar格式的文件进行感染处理。

第5组dwCmdMsg=0x453的控制操作:

创建线程用于使用DOS入侵的命令数据创建C:\\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Microsoft Shared\\X.bat文件用。执行DOS入侵命令在用户的电脑上创建拥有更大权限的系统登录账户Guest。

第6组dwCmdMsg=0x458的控制操作:

创建线程用于获取当前病毒进程资源类型为RT_RCDATA且资源名称ResourceName = 0x69=105的资源数据,创建“Message.exe”文件然后运行该病毒文件Message.exe创建病毒进程。对于病毒文件Message.exe,后面详细分析。

第7组dwCmdMsg=0x7的控制操作:

对于控制命令“7”,应该比较熟悉了吧。前面的病毒分析中提到病毒母体resvr.exe感染文件产生的衍生病毒会发送命令数据“7”。具体的病毒行为是对病毒作者client端或者病毒母体resvr.exe感染文件产生的衍生病毒client端发送的“7+文件路径”中指定文件路径的.doc、.xls、.jpg、.rar格式的文件进行感染处理即对感染病毒作者或者衍生病毒指定的.doc、.xls、.jpg、.rar格式的文件进行感染。

第8组dwCmdMsg=0x452的控制操作:

向0x451中在用户桌面右下角创建的弹窗对话框投递WM_CLOSE消息,用以关闭在用户桌面右下角创建的弹窗对话框。

第9组dwCmdMsg=0x454的控制操作:

创建线程用于创建“C:\\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Microsoft Shared\\X.bat”文件并运行X.bat文件退出 Guest系统登录账户。

篇3:一个感染型木马病毒分析(二)

弹一个MessageBox的对话框,然后创建X.bat文件删除病毒进程文件Message.exe自身,退出病毒进程。

截图太多,排版看起来比较乱,个人笔记而已。

说实话,对于一份病毒分析报告而言,写的太详细不是好事。对于看病毒分析报告的小白来说,你写的越详细,意味着他看的越迷糊。病毒分析报告不是为了炫耀,只要像360的分析报告一样,简洁将病毒行为说明白即可。对于病毒的逆向,当然,IDA的伪代码质量比较高就看伪代码,不要为了显示自己很牛掰,搞些汇编的截图过来,因为那说明不了什么,工具的作用是为了提高效率不是为了炫耀。

篇4:青少年与老年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临床对比分析

青少年与老年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临床对比分析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是一种病情非常严重的结核病,及时诊断、治疗是关键,为了解青少年与老年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在起病方式、病变类型、合并肺外结核病情况,本文就这两组临床资料予以比较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1996年1月至2001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14―30岁(青少年组)和60岁以上(老年组)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共74例。按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的治疗指南》的标准,青少年组42例,男27例(64、29%)、女15例(35、71%);老年组32例,男25例(78、13%)、女7例(21、78)。

1、2    临床表现:青少年组急性起病者33例(78、57%);缓慢起病者9例(21、43%);老年组急性起病者9例(28、13%);缓慢起病者23(71、87%)。

临床症状:两组病人均以发热、咳嗽、咳痰、气促、消瘦、乏力为突出症状,其中青少年级发热28例(66、67%);咳嗽29例(69、05%),咳痰24例(57、14%),气促10例(23|、81%),老年组发热21组(65、65%);咳嗽24例(75%);咳痰13例(40、63%);气促10例(31、25%)。

X线病变类型:青少年组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6例(85、71%)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6例(14、29%);老年组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9例(28、13%),亚急性或慢性篾地播散型肺结核23例(71、87%)。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性(X2=25、28大于6、63 ,P小于0、01)

1、3   合并肺外核情况:青少年组为32例(76、14%);老年组为6例(18、75%);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X2=23、99大于6、63,P小于0、01)其中青少年组,结核性脑膜炎7例;淋巴结结核6例,骨结核、泌尿生殖系统结核各5例,结核性胸膜炎、喉结核各3例,肝结核、肠结核各2例;老年组骨结核、胸壁结核各2例,淋巴结核、喉结核各式各1例。

2、讨论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为肺部结核病灶或淋巴结结核中结核进入血液循环并繁殖播敷衍而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肺结核。占我院同期肺结核住院病人总数的1、55%,有文献报道,该病以中青年为主且妇性发病率高于男性,60岁以上比例仅为15、3―1808%,而本组中男性多于女性,尤其是老年组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这与老年男子长期吸烟,患支气管炎后经常使用激素有关。本组老年患者病例占总数43、24%,这与人口老龄化,老年保健相关的措施未及时跟上有关。

起病菌方式青少年组以急性起病而老年组则以缓慢起病为多,病变类型青少年组以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而老年组以亚急性,慢性为多。机体抵抗力的强弱,进入血液循环细菌的'多寡,播散的次数及其快慢,与病变类型,起病方式关系密切。青少年均接种过卡苗,但卡介苗的预防作用在接种后3―5年之间,以后逐年下降,当细胞免疫功能较差而抗体反应性高时,原发感染的结核菌播散不易控制。往往通过血行播散至全身各个器官,因此起病急、症状重,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死亡,本组中有2人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老年组中由于有慢性肺部

[1]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