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死skr人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六年级数学《纳税问题》的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六年级数学《纳税问题》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数学《纳税问题》的教学设计

篇1:六年级数学《纳税问题》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97页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第100页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的意义,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税率的含义,认识简单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求应纳税额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能正确解决有关纳税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应纳税额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纳税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百分数知识在纳税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培养应用意识和初步的纳税意识。

教学重点:

解决纳税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应纳税额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交流引入

提问:你知道关于纳税方面的知识吗?

交流后出示: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亿元。(进行纳税意识教育)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板书:纳税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出示例7: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6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 5%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学生读题。

提问:想一想,题里的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你们会做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

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

2、我们怎样计算呢?

方法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3、做“试一试”。

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000元的20%是多少?再减去5200元的20%就是实际获得奖金。

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

4、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

三、同步练习

练习十六的第1题。

指出;应缴纳营业税是门票收入的3%,也就是360万元的3%,用乘法计算。

四、课堂回顾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六2―3题。

篇2:六年级数学《纳税问题》的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纳税问题》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交流,初步了解税收知识,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达成更好的分享。

2.通过计算引入,沟通与分数应用题的联系,掌握百分数应用题在税收上的应用。

3.在与生活结合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考,锻炼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税率的意义、税款的计算。

课堂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税收及纳税方面的资料,备上课使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图片)仔细看一看这张福利彩票,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中了15万元大奖)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15万大奖他能全部得到吗?为什么?

2.刚才同学提高交税,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纳税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纳税)

二、合作交流,理解税率。

1. 关于纳税你知道多少?我们在课前已经查阅了有关纳税的知识,请在小组交里交流交流。 汇报:

A:纳税的意义是什么?打开书本第7页,读一读你知道吗的第一段。法律规定,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B: 有哪些税种呢?王老师课前查到了的税率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税种,税率)

其实税种和税率是比较专业的知识,我们今天只做初步的了解。

2. 说出以下税率表示的含义。

A.彩票中大奖后,你知道要缴纳什么税种?(个人所得税)

我们在表中找一找,个人所得税种的偶然所得对应的税率是20%

这里20%表示含义是什么?请2—3人说一说。

(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金额是大奖金额的20%)

B.税率的意义会说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的税率。(读题,同桌互相说一说)

C. 全班交流

三、教学例题,自主探究

1. 出示例1:你能忙算一算这个人税后得到多少万元?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学生板书),交流。(学生到前面讲)

强调:在计算过程中可以把百分数转化成分数也可以转换成小数。

总结提炼,这是几步计算,关键的是哪一步?这一步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是简单的百分数乘法应用题。

2. 出示例2。5200元可以买到摩托车吗,为什么?

一起查税率表(缴纳10%的.车辆购置税)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题目(学生板书),交流。(学生讲)

与例1对比:这题前面一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结:解决交税的有关问题关键是弄清 “税率”的意义,缴税多少其实就是求总量的百分之几多少。

3.认真读一读这2道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同样是营业税为什么税率不一样呢?

我们再一起去看看税率表。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从刚才几个例子我们发现,纳税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你们知道哪个税种和我们关系最密切? 我们来看一看20的税率表,发现大部分家庭涉及到的是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

A 我把的这个标准放得大一点:

1. 读一读题,你理解这个交税方法吗?再和同桌讨论讨论

2. 出示2个人的工资,他们各应纳税多少元?

3. 帮王老师算一算这张工资单上的税额是怎么得到的?

4. 有困难怎么办,再回去认真读题目(小组讨论讨讨论)

5. 那种算法是正确的?我们可以借助下线段图来帮组我们理解,看得懂吗?

谁来给我们解释下?

B 其实公布的标准和现在不一样,(出示20),

(.3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元)

对比一下,你有什么想说的?同桌讨论讨论

五、全课小结:

关于纳税你还有什么疑问的?可以提出来一起探讨。

篇3:《纳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纳税。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交流,初步了解税收知识,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达成更好的分享。

2.通过计算引入,沟通与分数应用题的联系,掌握百分数应用题在税收上的应用。

3.在与生活结合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考,锻炼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税率的意义、税款的`计算。

课堂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税收及纳税方面的资料,备上课使用。

篇4:《纳税》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图片)仔细看一看这张福利彩票,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中了15万元大奖)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15万大奖他能全部得到吗?为什么?

2.刚才同学提高交税,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纳税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纳税)

二、合作交流,理解税率

1.关于纳税你知道多少?我们在课前已经查阅了有关纳税的知识,请在小组交里交流交流。汇报:

A:纳税的意义是什么?打开书本第7页,读一读你知道吗的第一段。法律规定,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B:有哪些税种呢?王老师课前查到了20xx年的税率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税种,税率)。

其实税种和税率是比较专业的知识,我们今天只做初步的了解。

2.说出以下税率表示的含义。

A.彩票中大奖后,你知道要缴纳什么税种?(个人所得税)。

我们在表中找一找,个人所得税种的偶然所得对应的税率是20%。

这里20%表示含义是什么?请2—3人说一说。

(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金额是大奖金额的20%)

B.税率的意义会说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的税率。(读题,同桌互相说一说)

C.全班交流。

三、教学例题,自主探究

1.出示例1:你能忙算一算这个人税后得到多少万元?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学生板书),交流。(学生到前面讲)

强调:在计算过程中可以把百分数转化成分数也可以转换成小数。

总结提炼,这是几步计算,关键的是哪一步?这一步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是简单的百分数乘法应用题。

2.出示例2。5200元可以买到摩托车吗,为什么?

一起查税率表(缴纳10%的车辆购置税)。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题目(学生板书),交流。(学生讲)

与例1对比:这题前面一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结:解决交税的有关问题关键是弄清“税率”的`意义,缴税多少其实就是求总量的百分之几多少。

3.认真读一读这2道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同样是营业税为什么税率不一样呢?

我们再一起去看看税率表。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从刚才几个例子我们发现,纳税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你们知道哪个税种和我们关系最密切?我们来看一看的税率表,发现大部分家庭涉及到的是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

A我把20xx年的这个标准放得大一点:

1.读一读题,你理解这个交税方法吗?再和同桌讨论讨论。

2.出示2个人的工资,他们各应纳税多少元?

3.帮王老师算一算这张工资单上的税额是怎么得到的?

4.有困难怎么办,再回去认真读题目(小组讨论讨讨论)

5.那种算法是正确的?我们可以借助下线段图来帮组我们理解,看得懂吗?

谁来给我们解释下?

B其实公布的标准和现在不一样,(出示),(.3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元)对比一下,你有什么想说的?同桌讨论讨论。

五、全课小结:

关于纳税你还有什么疑问的?可以提出来一起探讨。

篇5:六年级数学《纳税》说课稿

一、说教材

纳税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新编入小学教材的内容,安排在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这部分教材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主要内容是通过纳税的意义、常见税种和应纳税额等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纳税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这也是把纳税知识编入小学教材的.重要原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的意义和应纳税额的正确计算。难点:理解税种。

二、说学生

1、知识基础。

①刚学过的百分数知识,学生总体上掌握得较好,较牢,计算应纳税额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所以应纳税额的计算学生较容易接受。

②学生对纳税知识了解非常少,应做好课前准备。

2、心理、能力基础。本班学生总体上心理素质偏弱,实践能力较低,以个人开展各种活动有些困难,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索、讨论、实践。

六年级数学《纳税问题》的教学设计三、说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有关精神,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达到以下几点目标:

1、使学生明确纳税的意义、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税种。

2、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正确地计算应纳税额。

3、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实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说思路

1、课前准备

2、课时探索

3、课后实践

五、说教学

(一)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去进行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将有关数据记录下来。这不仅为学习新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更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二)情境引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要结合教例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问题学习情境。认知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疑产生于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所以我创设这样的情境;(屏幕显示)一天,校门口开店铺的黄大妈到办税厅纳税,路上遇见小刘。

小刘:黄大妈、你去哪儿?

黄大妈:上办税厅纳税。

小刘:哪有主动纳税的,傻瓜!

黄大妈: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篇6:六年级数学《纳税》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弄清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

2、引导学生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迁移到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部题中来。

3、让学生了解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弄清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2知识。

1、出示例2:

(1)读一读题目,读完后想一想,题目中有哪些句或字或词语你不懂?

(2)集体讨论:什么是营业税?怎样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

(3)缴纳的营业税是60万元的5%。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

法计算。你会算吗?

(4)学生尝试练习。

(5)集体交流算法。可以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来进行计算。

2、阅读第7页你知道吗,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纳税的意义。

二、练习

试一试:(1)读题

(2)买车的钱由几部分组成,分别是什么?

(3)学生练习,后交对订正。

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交对订正。

三、完成练习二1-4题。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解题的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3、第3题:(1)什么是个人所得税?

(2)联系第4题说明:奖金所得和工资所得征收的税率是不一样的。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

4、第4题:(1)妈妈的收入应该属于哪一种收税范围?

(2)爸爸呢?

四、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获?

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同步练习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

1、税收主要分为( )、( )、( )和( )等几类。

2、缴纳的税款叫做( )。

3、( )与( )的比率叫做税率。

4、按营业额的3%缴纳营业税,就是把( )看作单位1,( )占( )的3%。

5、盼盼饭店5月份营业额为2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5月份应缴纳营业税( )万元。

二、请你来当小裁判。

1、税率与应纳税额有关,与总收入无关。 ( )

2、李阿姨认为自己付出劳动,得到工资,不需要纳税。 ( )

3、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 )

三、对号入座。

1、某工厂上月纳税6万元,实际应纳税所得额为60万元,由此可知税率为( )。

A、3%

B、5%

C、10%

2、李爷爷买福彩中了20万元,按规定应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李大爷实得奖金( )万元。

A、4

B、16

C、20

3、张叔叔每月工资元,按规定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为超出1600元部分的5%。张叔叔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元。

A、16005%

B、20005%

C、(2000-1600)5%

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6%

24020%

1/5+30%

1/2-25%

1+60%

47%1/2

五、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某游乐场5月份的营业额为3.5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游乐场5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诚客隆超市3月份缴纳营业税为2000元,如果税率是5%,诚客隆超市3月份的营业额是多少元?

3、华泰饭店12月份的营业额是50000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华泰饭店12月份实际收入是多少元?

4、某餐厅10月份缴纳5%的营业税后的收入是33.25万元。这家餐厅10月份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六、智力大比拼!

在股市交易中,无论买进或卖出均需缴纳交易额的0.3%作为手续费。一位股民以每股10.2元买进某种股票3000股,后又以每股13.5元全部卖出。这位股民买卖这种股票赚了多少元?

篇7:六年级数学《纳税》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纳税》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纳税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百分数知识的基础上安排在第五单元之中学习的。应纳税额的计算也是百分数的一种具体应用。教材首先说明纳税的含义和它的重要意义,然后介绍了几个常见的纳税的种类及应纳税额等知识,由于纳税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和社会知识,它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也是编者把纳税知识编入小学教材的原因所在,更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纳税的一些知识,养成纳税意识,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目的之所在。

2、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百分数的知识是刚学过的,计算应纳税额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所以计算学生较容易接受。学生在生活中对“纳税”这个词并不陌生,但对纳税知识了解非常少,因此,教学时应先说明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再进行纳税的种类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什么叫税率,然后再进行纳税的计算。

3、教学目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联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点目标:①明确纳税的意义,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税种。②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一些有关纳税的问题。③培养学生的依法纳税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4、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的意义和应纳税额的正确计算。

二、说教法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有的义务,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也是学生从小建立正确的纳税观念,渗透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在教学中,可通过情境创设、谈话启思、点拨指导、联系实际等途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纳税的意义及税率的含义,会计算应纳税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在教学前,可以采取调查法,让学生初步了解纳税的一些常识,在教学中,让学生采取“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亲历实践”等方法,从中感悟应纳税的重要性,提高计算应纳税额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性。

四、说思路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投影:播放一段纳税人到办税厅纳税的录相。

2、提问:看了这段录相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3、谈话:教师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指出,同学们想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关纳税的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

4、揭题:板书“纳税”

[意图:通过观看录相、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从谈话中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㈡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了解纳税的作用

1、谈话提问:课前同学们做过调查,你知道哪些有关纳税知识?(学生自由汇报,教师适当点评)

2、分组讨论:①什么叫纳税?②为什么要纳税?③什么人需要纳税?

3、合作交流: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向全班进行交流。

4、综合小结: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意图:这一环节,采取交流、讨论、汇报等形式,有利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从中感悟到纳税的重要意义,从小培养纳税的意识。]

活动二:理解常见税种

1、观察,了解税种(屏幕显示)

⑴海螺水泥厂7月向国家缴纳增值税90万元;

⑵三环宾馆2月的营业额是200万元,应向国家缴纳营业税10万元;

⑶某酒厂202月酒销售额达4000万元,应纳消费税是1600万元;

⑷王老师的月收入是2500元,扣除免征税2000元后,超500元,每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25元。

2、讨论,理解税率。

⑴各种收入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

⑵什么叫税率?你能写出税率的公式吗?(税率=应纳税款÷各种收入×100%)

3、介绍,纳税比率。

税率的高低由国家统一规定,国家规定下面的一般纳税率是:

⑴增值税13%或者17%

⑵营业税务3%至20%(行业不同,标准不等,如交通行业5%,娱乐行业20%)

⑶消费税务3%到50%不等。

⑷个人所得税5%到45%不等。

[意图:理解税种是教学中的难点,为此,采取适当分层,多举实例,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介绍说明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在现实生活中纳税的种类,为例题的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三:学习纳税算法。

1、出示例题: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个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2、读题理解:①按营业额5%缴纳营业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②如何列式计算?

3、试做汇报:学生独立试尝试计算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30×5%=1.5(万元)

4、反馈练习:

⑴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①我国的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②各种收入与应纳税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③不同的纳税项目,纳税的标准是不同的。()

④小红说:“消费税就是营业额。”

⑵列式解答下面各题。

①小红的妈妈上月的应纳税所得额是400元,如果按5%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②小青把春节得到的200元压岁线捐给希望小学,按照规定,汇费按汇款数的1%收取,小青的汇款和汇费一共是多少钱?

5、书面作业:练习二十三第4-5题。

[意图:应纳税额的计算是百分数的一种具体应用,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例5,再适度补充一些习题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㈢全课总结,强化新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去尽自己纳税的义务?

[意图:通过回顾,畅谈收获,交流思想,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新的知识起到强化的作用,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以促进学生对数学产生更浓的兴趣,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篇8: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一)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工程问题(一)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答方法,并能解答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以及分析的综合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使学生理解、掌握把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

2.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旧知。

张师傅4小时做了200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做多少个零件?

(=50(个))

(1)问: 50个表示什么?

生:50个表示每小时做的个数,就是张师傅的工作效率。

(2)张师傅4小时做了20个零件,1小时完成这些零件的几分之几?

同吗?

互相讨论后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小结:

分之几?

2.导入。

准备题 一段公路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甲、乙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1)分析:

①找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

②提问:要想求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要先求什么?

生:先求两队的工作效率和。

③学生独立完成。

④指名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30(3010+3015)=6(天)

⑤运用哪种数量关系?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2)将30千米改成60千米,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板书:

60(6010+6015)=6(天)

(3)将60千米改成90千米,怎样解答?

90(9010+9015)=6(天)

问:同学们在做这3道题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吗?

生:结果都是6天。

师:刚才,我们把工作总量30千米改成60千米,再改成90千米,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工作总量改成10千米呢?120千米呢?150千米呢?(结果都是 6天)

师:既然工作总量发生变化而工作时间却不变。那么,我们能不能把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去掉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工程问题。(板书:工程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0。

(把黑板上练习题中的90千米摘去,前面添上例10和修字。)

例10 修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请同学读题,理解题意。

师:这道题与刚才的练习题(指有具体数量的3道题)有什么区别吗?

生:例10的工作总量没有具体数量。

师:那么,怎么办呢?请同学们看讨论题互相讨论一下。

2.讨论:

(1)工作总量可以怎么表示?

(2)甲、乙的工作效率又可以怎么表示?

(3)甲、乙合修的工作效率和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工程问题的特点。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工作总量可以用1表示。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工作总量:1。

师提示:甲、乙的工作效率实际就是它们单独完成工作量的时间分之一。

师:好了,我们的问题有了答案,工作总量可以用1表示;工

率来表示工作总量及工作效率。(板书:特点)

4.解答。

先由学生自己解答,学生做完后,找一个同学汇报,教师写列式、过程。

答:两队合修6天可以完成。

5.例10与准备题比较。

问:例10与刚才做的准备题比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吗?(投影打出准备题。)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总结:

共同点是思路一致,数量关系相同。

表示的,都是用率来表示的。

篇9:六年级数学《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1、借助直观学具演示,经历探究过程。教师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经历探究过程,感知、理解鸽巢问题。

2、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学生对于枚举法和假设法有一定的认识,加以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在解决鸽巢问题的优超性和局限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

3、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本节课的“鸽巢问题”的建立是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与推理的基础上理解和发现的,学生学的积极主动。特别以游戏引入,又以游戏结束,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学到了抽屉原理的知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在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了数学的魅力。

篇10:纳税问题(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

简介: ppt制作 1、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向全班交流讨论的情况,最后教师小结: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你如果是一个应该纳税的人,应怎么办?(主动纳税.)2.理解税种.教师:结合课前的调查,在小组上讨论,哪些行业要缴纳哪些种类的税?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引导。学生讨论后汇报... 上传者:zwxxysm

相关课件:

篇11: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

正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时间和速度。

看上面的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各有哪三种量?

(2)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

(3)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他们成是什么关系?

3、这节课,我们就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2)学生读题后,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 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 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3)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4)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5)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

2、修改题目: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并交流订正,使学生明确例题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3、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书店运来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2)学生根据例题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个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思考后独立解答。

(3)指名板演,全班评讲。

4、做一做:教科书P59“做一做”1、2题,让学生先判断两个量的关系,再进行解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教科书练习第3、4题。学生读题后,先说说题中哪个量是一定的,再独立进行解答。

2、完成练习第5、6、7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篇12: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一、复习内容:

分数乘法应用题

二、复习目标 :

1、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

2、能准确找出数量关系。

3、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

三、复习重点 :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系。

四、复习难点 :

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五、复习过程 :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我们已经对分数乘法进行了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些简单的分数应用题进行复习。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4/5 ,吃了多少千克?

如果想求出吃了多少千克,要分哪几步去思考?怎样分析这道题?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找出数量关系。

(3)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做单位“1”。

(1)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4/5。( )

(2)甲的6/7相当于乙。( )

(3)乙的5/9与甲相等。( )

(4)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1/8。()

2、填空题

(1)、学校买来新书240本,其中的1/8分给五年级。这里是把( )看作单位“1”,如果求五年级分到多少本?列式是( )。

(2)、小红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红的1/2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2/3的 。如果求小新的邮票有多少张?是把()看作单位“1”,列式是( )。如果求小明有多少张是把( )看作单位“1”,列式是()。

3、应用题

(1)、一堆煤12吨,又运来它的1/6 ,现在共有煤多少吨?

(2)、李庄共有小麦地320公亩,水稻地比小麦地多1/5 ,这个庄的水稻地比小麦地多多少公亩?有水稻地多少公亩?

(3)、修一条公路,长1000米,甲队已经修了这条路的2/5 ,剩下的由乙队修,乙队修多少米?

(4)、教师公寓有三居室180套,二居室的套数是三居室的1/3 ,一居室的套数是二居室的 3/4。教师公寓有一居室多少套?

指生板演 ,集体订正,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

(四)、自主评价,完善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说一说自己哪些方面表现的比较好,还有哪些方面的不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