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gtao126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四年级数学找规律练习题的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四年级数学找规律练习题的总结,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四年级数学找规律练习题的总结
四年级数学找规律练习题的总结
1。按规律接着画。
(1)▲△▲△▲△▲△( )( )( )……
(2)( )( )( )……
2。3月12日是植树节,四(2)班的学生在一个池塘的'一周栽了30棵柳树,五(2)班的学生在每两棵柳树中间栽2棵桃树,五(2)班同学一共栽桃树多少棵?
3。李师傅把一根钢筋剪成同样长的40段。一次只能剪下一段,他一共要剪多少次?
4。填一填
(1)伸出你的右手,观察一下共有( )个手指,手指与手指之间共有( )个间隔。
(2)把一根钢筋剪成5段,要剪( )次;如果剪3次,能剪成( )段。
(3)小明从1楼走到2楼要一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他从1楼到4楼要用( )分钟。
5。马路的一侧原来种了18棵松树,今年又在两棵松树之间补栽一棵小松树。一共栽了多少棵小松树?
6。学校要开运动会了,准备在操场四周插60面红旗,如果在每两面红旗中间插一面黄旗和一面蓝旗,黄旗和蓝旗各需要多少面?
篇2:找规律的四年级数学练习题
1、4、10、16、22、28……,求第n位数( )。
2、2、3、5、9,17增幅为1、2、4、8 第n位数( )
3、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100个数是----,第n个数是---------。
4、1,9,25,49,( ),( ),的第n项为( ),
5、2、9、28、65.....:第n位数 ( )
6、2、4、8、16...... 第n位数. ( )
7、2、5、10、17、26……,第n位数. ( )
8、4,16,36,64,?,144,196,… ?第一百个数( )
9、观察下面两行数
2,4,8,16,32,64, ...(1)
5,7,11,19,35,67...(2)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取每行第十个数,求得他们的和。
10、白黑白黑黑白黑黑黑白黑黑黑黑白黑黑黑黑黑 排列的珠子,前个中有几个是黑的?
篇3: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练习题
1、按规律填数。
(1)6912()。
(2)16()()。
(3)357()()。
(4)5()15()25。
2、填空。
1、2、3……9都是()位数,其中最小的数是(),的数是()。
10、11、12……99都是()位数,其中最小的数是(),的数是()。
3、写出个位上是7的数
()()()()()()()()()()
4、写出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
5、在7、51、63、6、17、4和81中,一位数有(),其中最小的数是()。两位数有(),其中的数是()。
篇4: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练习题
6、找规律填数。
(1)2、()、4、()、()、()、8、9、()
(2)10、()、()、7、6、()、()、()、(3)2、4、()、8、()
(4)1、3、()、()、9
7、在5、7、0、10、8、4这几个数中,的是(),最小的是(),把这些数从大到小排列:()<()<()<()<()<()。
8、□□△□□○□□□□□□
一共有()个□,○在右起第()个。
9、填上适当的数:
4+5=()+6
()-4=3+2
7+()-5=5
3+6=10-()
10、按规律填数。
(1)20、18、16()、()
(2)0、5、10、()、()
(3)0、1、3、6、()、()
(4)15、14、12、9、()、()
(5)6、15、6、12、6、9、()、()
(6)1、13、2、14、3、15、()、()
11、找规律接着画。
(1)○△□□○△□□
(2)○●●○○●●●
12、在△下面画○,○比△多,最少画()个,如果○比△少,最多画()个。
△△△△
13、我是思维小能手。
□□○□△○○
①左起第3个图形是()
②把右边起第5个图形圈起来。
③把左边起第4个涂上颜色,它的左边有()个图形,右边有()个图形。
14、22,20,(),(),(),12,(),(),(),()。
15、10,9,(),7,(),()4,(),(),()。
篇5: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练习题
16、5,10,,20,(),30,35,(),()。
17、3,6,9,(),(),18,(),24。
18、2,6,10,(),(),22,(),(),34,()。
19、35,30,(),(),15,(),()。
20、50,40(),(),()。
21、1,3,5,(),9,()。
22、2,4,6,8,(),12,()。
23、20,30,40,50,60,(),(),(),100。
24、20,25,30,(),40,45,50,()。
25、1,4,7,10,13,(),19。
26、65,60,(),(),(),40,(),(),()。
27、5,15,(),(),(),55,(),()。
28、95,85,(),(),55,(),(),25,(),()。
29、△+□=20□-△=20△=(0)□=(20)
30、△+□=30△-□=10△=(20)□=(10)
31、1、2、4、7、11、16、22、29、37
32、1、2、3、5、8、13、21、34、55
33、1、4、5、2、8、10、3、12、15、4、16、20、5、20、25
34、1、5、9、13、17、21、25、29、33
35、2、5、8、11、14、17、21、24、26、29
36、2、12、3、11、4、10、5、9、6、8、7、7
37、0、5、5、10、15、25、40、65
38、80、40、40、70、35、35、60、30、30、50、25、25
39、10、11、21、11、12、23、12、13、25、13、14、27
40、9:30、10:00、10:30、11:00、11:30、12:00、12:30
41、小军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3看成5,算得的差是24,正确的差是(5-3=224+2=26)。
42、小军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8看成5,算得的差是24,正确的差是(8-5=324-3=21)。
43、小明和小亮看同一本书,小明还剩15页没看,小亮还剩17页没看。(小明)看得多,多看
44、小明和小亮看同一本书,小明还剩12页没看,小亮还剩3页没看。(小亮)看得多,多看
45、同学们站成一排,从左边数,小王排第4个,从右边数,小王排第3个,这一排一共有(4+3-1=6)个同学。
46、同学们站成一排,从右边数,小王排第7个,从左边数,小王排第8个,这一排一共有(7+8-1=14)个同学。
47、小雨参加唱歌比赛,她要和每个唱歌的小朋友都握一次手,小雨一共握了10次手,参加唱歌比赛的一共有(11)个小朋友。
48、小雨参加唱歌比赛,她要和每个唱歌的小朋友都握一次手,小雨一共握了13次手,参加唱歌比赛的一共有(14)个小朋友。
49、有8个男同学站成一排,每隔4个男同学站入4个女同学,现在一共站入(4)个女同学。
50、有9个男同学站成一排,每隔3个男同学站入4个女同学,现在一共站入(8)个女同学。
51、幼儿园老师买了30个果冻,每个小朋友分到一个,发现还少了10个,一共有()个小朋友。
22、幼儿园老师买了40个果冻,每个小朋友分到一个,发现还剩下10个,一共有()个小朋友。
53、小李家楼上有10层,楼下有3层。这幢楼房一共有()层。
54、小李家楼上有4层,楼下有8层。这幢楼房一共有()层。
55、小立和小乐去买同一本书,小立差5元,小乐差2元,两人差的钱合起来正好够买这一本书。这本书要()元。
56、小立和小乐去买同一本书,小立有3.50元,小乐有2.50元,两人的钱合起来正好够买这一本书。这本书要()元。
57、教室里有9盏灯,老师关掉了4盏,教室里还剩()盏灯。
58、教室里有11盏灯,老师关掉了3盏,教室里还有()盏灯亮着。
59、△+□=20□-△=20△=()□=()
60、△+□=30△-□=10△=()□=()
61、小军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3看成5,算得的差是24,正确的差是()。
62、小军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8看成5,算得的差是24,正确的差是()。
63、小明和小亮看同一本书,小明剩15页没看,小亮剩17页,()看得多,多看()页。
64、小明和小亮看同一本书,小明剩12页没看,小亮剩3页。()看得多,多看()页。
65、同学们站成一排,从左边数小王排第4个,从右边数小王排第3个,这一排一共有()个同学。
66、同学们站成一排,从右边数小王排第7个,从左边数小王排第8个,这一排一共有()个同学。
67、小雨参加唱歌比赛,她要和每个唱歌的小朋友都握一次手,小雨一共握了10次手,参加唱歌比赛的一共有()个小朋友。
68、小雨参加唱歌比赛,她要和每个唱歌的小朋友都握一次手,小雨一共握了13次手,参加唱歌比赛的一共有()个小朋友。
69、有8个男同学站成一排,每隔4个男同学站入4个女同学,现在一共站入()个女同学。
70、有9个男同学站成一排,每隔3个男同学站入4个女同学,现在一共站入()个女同学。
71、1、2、4、7、11、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1、2、3、5、8、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1、4、5、2、8、10、3、12、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1、5、9、13、______、_____、_____、______、33
75、2、5、8、11、______、_____、_____、______、26、29
76、2、12、3、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7
77、0、5、5、10、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80、40、40、70、35、35、6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10、11、21、11、12、23、12、13、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9:30、10:00、10:3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一年级数学统计找规律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统计找规律练习题
1.找规律填数。
(1)2、()、4、()、()、()、8、9、()
(2)10、()、()、7、6、()、()、()、(3)2、4、()、8、()
(4)1、3、()、()、9
2.在5、7、0、10、8、4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把这些数从大到小排列:()<()<()<()<()<()。
3.□□△□□○□□□□□□
一共有()个□,○在右起第()个。
4.找规律填空:
5.填上适当的数:
4+5=()+6()-4=3+2
7+()-5=53+6=10-()
找规律(二)作业纸(57)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按规律填数。
(1)6912()()。
(2)16()()。
(3)357()()。
(4)5()15()25。
2.填空。
1、2、3……9都是()位数,其中最小的数是(),最大的数是()。
3.(1)10、11、12……99都是()位数,其中最小的数是(),最大的数是()。
4..
5.写出个位上是7的数
()()()()()()()()()()
6.写出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
7.在7、51、63、6、17、4和81中,一位数有(),其中最小的数是()。两位数有(),其中最大的数是()。
小小商店作业纸(58)
班级:姓名:
1、填空
4元=()角60分=()角5角=()分
3角5分=()分7元8角=()角
0.36元=()元()角2.56元=()元()角()分
2元3角+6元5角=()元()角16角=()元()角
2、.一个乒乓球5角钱,一根跳绳9角钱,买一个乒乓球和一根跳绳一共用()角,合()元()角.
3、小林买一个12元的小熊,还剩9元,小林原来有多少元?
4、小军有5张一元和2张两元,他要买一个5元的文具盒,可以怎样付钱?
5、小龙拿2元钱买一把小刀,售货员找给他1元5角,一把小刀多少钱?
6、小丽付给售货员1元钱,买一个8角的橡皮,应找回多少钱?

找规律习题精选(三)(59)
一、找规律填空。
1.(),66、68,(),()
2.5,7,9,(),(),(),17,19
3.
二.找规律涂一涂,画一画。
三、找规律填数。
五、自己涂出有规律的颜色。
统计作业纸(一)
一、下面是某地今年4月份天气情况,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个月什么天气的`天数最多?什么天气的天数最少?
2.比多()天,比少()天。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计作业纸(二)
一、先按规律填图,再统计。
统计你最熟悉的图形有多少个?
二、数一数,填一填。
1.长方体的数量最(),()的数量最少。
2.正方体比长方体少()个。
3.()比()多()个。()比()少()个。
4.四种图形一共有()个。
统计作业纸(三)
班级:姓名:
三、根椐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喜欢吃()的人最多。
2.喜欢吃()的人最少。
3.喜欢吃()的是喜欢吃()人数的一半。
4.喜欢吃香蕉、苹果、菠萝和草莓的一共有()人。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篇7: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和统计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和统计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按规律填数。
(1)6912()。
(2)201816()()。
(3)357()()。
(4)5()15()25。
2.填空。
1、2、3……9都是()位数,其中最小的数是(),最大的数是()。
3.(1)10、11、12……99都是()位数,其中最小的数是(),最大的`数是()。
4.在7、51、63、6、17、4和81中,一位数有(),其中最小的数是()。两位数有(),其中最大的数是()。
5.写出个位上是7的数
()()()()()()()()()()
6.写出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相同的两位数。
()()()()()()()()()
二、找规律填空。
1.(),66、68,(),()
2.5,7,9,(),(),(),17,19
三、下面是某地今年4月份天气情况,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个月什么天气的天数最多?什么天气的天数最少?
2.比多()天,比少()天。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8: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练习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练习题精选
【摘要】做了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练习题,希望孩子们通过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练习题巩固学过的知识,在新学期即将到来的时刻,回忆起来上学期学过的内容,为新学期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找规律填数。
1、
()()()()()()
2、□△△△△□△△△△□△△△△□△△△△
()()()()()()()()
二、找规律画一画。
()()()()()()
434343
三、找规律涂一涂、画一画。
1、☆☆☆☆☆☆☆☆
2、◇◇◇◇◇◇◇◇◇
3、●●
总结:以上就是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练习题,小朋友们会做哪些题呢?一年级上册“找规律”练习题并不复杂,请家长朋友帮助孩子一起把上学期学过的知识回忆起来吧!
篇9:数学四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任何事物都有它固有的规律,抓住了事物的规律才是认识了事物,才能科学地利用和改造事物,使它更好地为人的生存服务。
学生学习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当然是重要的,但不应是惟一的目的。学习数学要学会用数学的视角看世界,用数学的方法去认识客观世界中各式各样的事物,学会通过数学思考去把握千变万化的现象。因此,新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数与代数”领域里设计了“探索规律”的培养目标,并作为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他们认识规律的过程,任何一个重要数学概念的形成,计算方法的习得都是对有关具体对象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在数学教学中凸现找规律的内容,能切实地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方面的目标有机融合起来,学生获得的才是真知,才能为持续发展积蓄能量。
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本单元教学间隔现象的规律。间隔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接触过间隔现象,间隔现象的要素不多,规律比较浅显,适宜四年级学生探究。全单元编排了两道例题、两次“试一试”、两个“想想做做”,分成两部分:先是体会间隔现象,发现它的规律;然后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由表及里逐渐认识规律,以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突出数学化过程。
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又往往是隐含并可以发现的。只有对十分丰富的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认识规律。
找规律的教学要点是“找”,要让学生经历寻找规律的过程。如果把规律直接告诉学生,就失去了找规律的教学价值。
本单元的第一部分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设计了多样的“找”规律的活动,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把学习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
(1) 观察若干个具体现象,体会它们的相同特点,初步感受间隔规律。
第48页例题呈现了一个生动的情境,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研究情境里的数学内容。从9块手帕、10个夹子,7个蘑菇、8只兔子,12片篱笆、13根木桩这三组数据中,发现同组的'两个数相差1,这是对规律的初步体验。教学这道例题,学生看图回答三个问题很容易,初步发现规律可能有些困难。为此,在学生回答三个问题后,可以指点他们把手帕的块数和夹子的个数比一比,想想为什么相差1。再分别把蘑菇个数与兔子只数、篱笆片数与木桩根数比一比,想想为什么也相差1。这样,学生就看到了规律,体会了规律的合理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与思考,他们这时的发现仅是初步的,只要讲述基本正确就可以了。
(2) 摆学具,体会规律的必然性。
“试一试”是操作题,既有十分具体的一面,也有比较抽象的一面。具体的一面指小棒根数与圆片的个数,同组的两个数量仍然有相差1的规律。抽象的一面指如果用小棒代表例题里的夹子、兔子、木桩,那么圆就能代表例题里的手帕、蘑菇、篱笆。小棒与圆的关系,可以代表例题里相应的关系。教材安排的学习活动,先让学生理解问题具体的一面,数数根数与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再通过“这些关系与前面发现的规律一致吗”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这两题抽象的一面。这样,学生就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上升的过程,这时他们对规律的认识已具有普遍意义。
(3) 带着初步认识的规律重返生活,发展数学的眼光。
第48页“想一想”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有这样规律的其他事例。这个活动有两点意义:(1) 有意识地关注过去没有注意的现象。前面曾经说过,几乎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遇到过间隔现象,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研究过间隔现象。现在他们初步认识了间隔现象,去回忆、寻找曾经见过的间隔现象的事例,这就是数学意识的一种表现,是数学教学所期望和应该培养的。(2)进一步加深对间隔现象规律的体会。找到了一些具体事例,说说各个事例的间隔规律,学生的感性材料就更充实了,对规律的理性认识必定更清楚、更牢固。教学“想一想”的时候,教师应有充分的预案。如果学生暂时打不开思路、找不到这类事例,教师可列举若干,给予启示和引导。
“想想做做”第3、4题从沿着一段河堤植树到沿着圆形池塘的一周植树,是间隔情境的变式。看到它们间的不同,能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间隔现象。
2? 举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规律的稳定性和应用时的灵活性。
在第一部分教学中,通过许多具体事例,夹子与手帕、蘑菇与兔子……柳树与桃树,学生初步理解了间隔现象共有的规律。在第二部分教学中,继续利用种树、排队、放盆花等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间隔现象的普遍规律,体会与间隔现象有关的实际问题是多样的,解决各个具体问题要灵活应用规律。
(1) 由少到多、由看到算,体会规律是不变的。
第50页例题配合要解决的问题呈现了完整的情境图。题目说“林阴道上栽了7棵树”,图上就画出7棵树;题目说“5只兔子排队做操”,图中就画了5只兔。这样,7棵树栽成一行有6个间隔,5只兔子排成一队有4个间隔,既能从图中直接看到,也能通过7-1=6,5-1=4算得。“试一试”有10只兔子像这样排成一排,学生就不能从图中看到有几个间隔,只能按10-1=9算得。从5只兔到10只兔,从图中能直接看到间隔个数到必须按间隔现象的规律算得,不只是量的增多,而是质的提高。学生能从中体会,不管兔子只数、树的棵数是多还是少,棵数(只数)与间隔的个数始终相差1。
(2) 从求路的长度到求摆花的盆数,从两端摆花到两端不摆花,体会应用规律时的灵活性。
第50页例题求得林阴道全长18米后,“试一试”从这条林阴道的一端到另一端摆盆花,这是间隔现象实际问题的变式。它们的已知条件与要求的问题不同:前者已知栽树的棵数和相邻两棵树的间隔米数,求路的长度;后者已知路的长度和相邻两盆花的间隔米数,求花的盆数。它们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不同: 前者要从树的棵数减1算得间隔的个数,后者要从间隔个数加1算得花的盆数。这两个实际问题有一致的间隔现象规律,但对规律的具体应用又是不同的。学生既能认识到间隔现象规律的稳定性,又能灵活应用规律。
“想想做做”在走廊放花,求放花的盆数。走廊的长度和相邻两盆花的间距保持不变,创设了走廊的两端放花与不放花的情境变式。学生通过画一画来体会,或是经过想一想来理解,对应用间隔现象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必定有自己的感受。
(3) 在开放的设计活动中体会应用规律要灵活。
在第一步的教学中,学生初步知道沿河堤植树与沿圆形池塘的边植树是不同的情境。第51页第2题通过在直跑道的一边植树与在正方形草坪的四周植树,再次体会两种有差异的间隔情境。“开放”是这道题的特点,学生的植树方案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设计。相邻两棵树的间距可以保持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相邻两棵树的间距都相同,间隔的米数由学生自定。可以在直跑道的两端都植树,可以两端都不植树,还可以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可以植树,也可以不植。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开放因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要鼓励学生按自己的主张大胆设计,要认真组织各种方案的交流,要抓住各个方案中的间隔现象的本质特征,要评价各个方案对间隔规律的具体应用。 -
篇10:《找规律》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
《找规律》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意图: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上的延续学习。一年级下学期以简单的周期排列为主,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则以图形中的循环排列规律为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习发现规律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习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发现图形循环排列的规律。
二、教学策略
设计理念:
在变化无穷的课堂里,到处充满着课改的气息,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性的灌输,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主动发展。本节课我就从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出发,变教师角色由单纯的指导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情感距离,给孩子一个自主发现与创造的空间,使他们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产生不断学习的内心需要。
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对周期排列规律的了解,我充分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图形循环的规律。
教学方法: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要彻底理解图形中的循环规律不是易事。因此我在教学方法的思路体现是:
教就是为学服务的,教法应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思维具体形象等特征。
我用游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说学法: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配合现代教学手段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快乐地学习氛围。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各抒几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位孩子在我的课堂里找到自信。
三、教学程序
1、游戏激趣、回顾旧知
回顾旧知,感受生活中的规律,便于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延续学习。
2、游戏激趣、引入新知
注重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
新课开始,我就以学生们喜爱的小动物引入,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排列顺序,并让学生进行排列表演,使集中精力,自然地进入学习境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利于大面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状态等,使教师的授课能象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的心魄。
3、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这些图案都是内容色彩丰富,都是同学们平时喜欢的。使学生在“玩中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堂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出示小东家墙面、地面问题,这一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提示规律。
4、自由设计、深化新知
我为学生营造了大胆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设计的氛围。
我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设计出不同的循环排列规律。
反复实践、巩固新知
“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
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转盘游戏。设计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效果绝对是事半功倍的。
总之,这节课是根据低年级儿童趋乐性理特点设计的,师生在和谐的教学活动中各有所得。课虽尽,味犹存。
篇11:四年级数学《找规律》同步试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找规律》同步试题
一、口算下面各题。
28070=
134=
423=
4515=
36040=
156=
655=
6817=
49070=
325=
564=
5025=
二、比一比,算一算。
180+9030
3130-90
810452
(180+90)30
3(130-90)
810(452)
三、填空。
1、△○△○△○△○△
(1)如图,每个△中间有1个○。图中一共有个△,()个○,○的个数比△少()。
(2)像这样一共摆20个△,那么中间一共要摆()个○。
2、有18个小朋友排成一路纵队,每两个小朋友之间相距1米。这路纵队全长大约()米。
3、一幢楼房,相邻的上下两层之间都有18级台阶,从一楼到六楼,一共要爬()级台阶。
四、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条30米长的直道一边,每隔2米放了一盆花,一共要放16盆花。正确的放法是()。
①两端都放
②只放一端
③两端都不放
2、一条30米长的直道一边,每隔2米放了一盆花,一共要放14盆花。正确的放法是()。
①两端都放
②只放一端
③两端都不放
3、一条30米长的直道一边,每隔3米插一面彩旗,一共要插10面彩旗。正确的插法是()。
①两端都插
②只插一端
③两端都不插
4、一条30米长的直道两边,每隔3米插一面彩旗。如果每边的两端都要插,一共需要()面彩旗。
①22
②20
③11
五、智慧天地。
1、公园的一侧有18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之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 )个广告牌。在公园里的一个湖的四周栽了125棵杨树,在每两棵杨树之间在一颗桃树,一个要栽( )棵桃树。
2、把一根12米长的绳子剪了6次,能剪成( )段,如果要剪成12段,需要剪( )次。
篇12: 四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重点在于“找”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逐步积累感性认识,感悟其中的规律,再用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综合和归纳,发现规律进行交流。对于规律的表述,教材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自己归纳和表达。由此增强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自主找出这个规律,并应用这个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设计上我重点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一、激趣导入,引入规律。
在新课之前,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猜球游戏,让学生从简单的游戏中,初步体验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好奇心,从而引入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规律。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在新知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入有趣的童话情境,让学生观察分析手帕和夹子、兔子和蘑菇、篱笆和木桩之间的个数关系,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动探索活动,在丰富的现实问题的场景中,让学生探索规律,而不是直接将规律灌输给学生。继而,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所找到的规律,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加深“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规律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规律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许多实际问题又可以借助数学知识或方法来解决。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设计练习题,引导学生自发的解决问题,鼓励其想法多样化,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做到学中有用,用中促学,符合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为了突破最后的圆周问题,我让孩子们先排排队,引导学生来解决难题。最后,“我是小小设计师”的开放题的训练,更是将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拓,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总结评价,延伸规律。
本环节是对本节课教学活动的总结,有助于学生不断地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篇13:四年级数学《找规律》期末复习教案
四年级数学《找规律》期末复习教案
复习目的
指导学生用画图连线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要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想到可以列乘法算式求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复习过程:
一、归纳规律
1、搭配型规律:两种事物的个数相乘。(如帽子和衣服的搭配)
2、排列:(1)爸爸、妈妈、我排列照相,有几种排法:2×3。
二、练一练
1、在4个方格里都涂色,现在有红、黄、紫、绿四种颜色,每次4种颜色都用,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法?
2、学校四年级五个班举行足球比赛,每两个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赛多少场?
3、四二班选出5名优秀少先队员,大队辅导员给他们排成一排拍照,一共可以拍多少张不同排列次序的照片?
4、妈妈买来了三种花和三个空花盆,每一个花盆里栽一种花,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栽法?
5校运动会上,四年级有5人参加乒乓球单打比赛,每人都要和另外4人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6、四个同学在元旦互相赠送一张节日贺卡,一共要赠送多少张?如果四个同学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互相问候,要通几次电话?
7、小芳与小军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一共有多少种出的可能?
8、小芳、小冬、小丽和小强四个同学排成一排合唱。
(1)如果小芳领唱,始终排在左边第一个,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如果不安排领唱,他们4个人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9、从甲地到乙地有3条路,从乙地到丙地有4条路。从甲地经乙地到丙地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走?
10、用8、5、2、0这四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不同的四位数?
篇14:找规律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找规律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1、说课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页的例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化数”领域的部分。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过直观、简单的“找规律”方面的内容,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出现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其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学习这样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以及数学的价值,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了解“规律”,初步建立“规律”的概念。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分页标题#e#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6、教具准备
教具:主题挂图、教学课件。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小棒和石子。
二、说教法
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法、游戏法、动手操作、引探等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尝试、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过程中找出规律。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名字叫“猜一猜”,请看:
1、出示:
你们猜一猜,下一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2、出示:
请你们猜一猜,中间应该摆上什么水果才能使它们的排列有顺序,且更美呢?
师:你们真棒!能准确地猜出问题的答案。谁来说说,你们刚才在猜的过程中,是根据找什么而猜出来的`呢?
生:找规律。
师:对!你们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只要找到规律,就能解决很多疑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排列规律。
(设计理念:以游戏猜一猜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感知规律的基础上揭示课题,既与本课的学习内容相联系,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二)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出示教学主题图:小兔乐园
师: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一下:小兔乐园!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师:请你们把在小兔乐园里看到的和想到的跟小组里的同学说说。
2、观察数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行物体有多少个,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分页标题#e#
教师依次提出教科书上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按三部分分别数一数,分别得出两种物体的个数,然后按问题顺序,根据学生数的结果,分别板书三行,显现出各是多少。
3、比较发现
(1)师:比较每行两种物体,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先和你的同桌说说。
(2)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帮助学生把话说通顺,清楚。
4、归纳规律
(1)师:通过观察、比较、交流从、我们发现“小兔乐园”的情景中有怎样的规律?
(2)学生归纳规律。(板书略)
(设计理念: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观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小组交流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规律,寻找规律)
(三)理解规律
摆一摆,比一比,谁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用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根小棒中间摆一个石子。数数小棒的根数和石子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同桌,并与前面发现的规律比一比,一样吗?
(2)组织全班交流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是新知再现,对新知起到检查、巩固、提高的作用,对规律有着更深的理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四)实际举例,体验规律美
1、生活处处有规律
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仔细想想,先跟同学说一说,再告诉全班同学。
2、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展示生活中规律美的画面
(设计理念: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为了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
1、小明放学回家经过一段马路,他发现马路的一边有10根电线杆,且还发现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你能帮他算算共有多少各广告牌吗?
2、河坝的一边了7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3、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2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设计理念:前两题是基础巩固题,最后一题是拓展延伸题。这样的设计既有层次,又有坡度,对所学知识起到检查、巩固的作用,同时也发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创造规律
同学们可真行!能够找到了规律,还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现在老师考考你们:谁能以我们班的一部分男同学和一部分女同学进行排列,并使他们排列有规律可寻?分页标题#e#
(设计理念:运用现在的学习资源,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总结归纳
师:你能告诉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举手发言)在生活中,在数学王国里,还有更奇妙的规律等着你去探索。只要同学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定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篇15:找规律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找规律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页的例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化数”领域的部分。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过直观、简单的“找规律”方面的内容,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出现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其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学习这样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以及数学的价值,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了解“规律”,初步建立“规律”的概念。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6、教具准备
教具:主题挂图、教学课件。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小棒和石子。
二、说教法
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法、游戏法、动手操作、引探等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尝试、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过程中找出规律。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名字叫“猜一猜”,请看:
1、出示:
你们猜一猜,下一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2、出示:
请你们猜一猜,中间应该摆上什么水果才能使它们的排列有顺序,且更美呢?
师:你们真棒!能准确地猜出问题的答案。谁来说说,你们刚才在猜的过程中,是根据找什么而猜出来的呢?
生:找规律。
师:对!你们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只要找到规律,就能解决很多疑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排列规律。
(设计理念:以游戏猜一猜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感知规律的基础上揭示课题,既与本课的学习内容相联系,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二)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出示教学主题图:小兔乐园
师: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一下:小兔乐园!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师:请你们把在小兔乐园里看到的和想到的跟小组里的同学说说。
2、观察数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行物体有多少个,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教师依次提出教科书上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按三部分分别数一数,分别得出两种物体的个数,然后按问题顺序,根据学生数的结果,分别板书三行,显现出各是多少。
3、比较发现
(1)师:比较每行两种物体,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先和你的同桌说说。
(2)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帮助学生把话说通顺,清楚。
4、归纳规律
(1)师:通过观察、比较、交流从、我们发现“小兔乐园”的情景中有怎样的规律?
(2)学生归纳规律。(板书略)
(设计理念: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观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小组交流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规律,寻找规律)
(三)理解规律
摆一摆,比一比,谁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用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根小棒中间摆一个石子。数数小棒的根数和石子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同桌,并与前面发现的规律比一比,一样吗?
(2)组织全班交流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是新知再现,对新知起到检查、巩固、提高的`作用,对规律有着更深的理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四)实际举例,体验规律美
1、生活处处有规律
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仔细想想,先跟同学说一说,再告诉全班同学。
2、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展示生活中规律美的画面
(设计理念: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为了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
1、小明放学回家经过一段马路,他发现马路的一边有10根电线杆,且还发现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你能帮他算算共有多少各广告牌吗?
2、河坝的一边了7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3、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2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设计理念:前两题是基础巩固题,最后一题是拓展延伸题。这样的设计既有层次,又有坡度,对所学知识起到检查、巩固的作用,同时也发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创造规律
同学们可真行!能够找到了规律,还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现在老师考考你们:谁能以我们班的一部分男同学和一部分女同学进行排列,并使他们排列有规律可寻?
(设计理念:运用现在的学习资源,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总结归纳
师:你能告诉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举手发言)在生活中,在数学王国里,还有更奇妙的规律等着你去探索。只要同学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定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设计理念:这样的总结,既归纳了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又能激起学生不断探索知识的决心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