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胖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高中生物《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的教案设计,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高中生物《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助大家!

高中生物《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的教案设计

篇1:高中生物《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的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的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的教案设计

典题精讲

例1某科研小组捕到一只罕见的白色雄猴,要想在短期内利用这只白色雄猴繁殖更多的白猴以满足科研的需要,最佳方案是(  )

A.让白雄猴与棕雌猴交配,再用F1互交产生白猴

B.让白雄猴与棕雌猴交配,F1即可产生白猴

C.让白雄猴与棕雌猴交配,再让F1回交

D.让白雄猴与棕雌猴交配,再让F1测交

思路解析:据题意可知,猴的毛色白色为隐性(aa)且罕见;棕色猴一般都是显性纯合体(AA)白猴与棕色猴交配产生的,F1都是棕色杂合体(Aa),F1相互交配产生aa的概率太低。F1的回交包括Aa×AA和Aa×aa,前者不可取。只有让白色雄猴与F1的棕色雌猴交配(测交),后代中出现白猴的概率较高。

答案:D

绿色通道:杂交、测交后代的各种基因型和表现型出现的概率的计算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基础,我们必须根据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变式训练 给已去掉雄蕊尚未受粉的甲梨树授以另一品种乙梨树的`花粉,下列对甲梨树当年结的果实及种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的基因型与乙相同

B.种子的基因型与甲相同

C.果实的口味与乙相同

D.果实的口味与甲相同

思路解析: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的决定。给去掉雄蕊尚未受粉的甲梨树授以另一品种乙梨树的花粉,则甲梨树当年结的果实及种子由于授的另一品种乙梨树花粉的基因还没有表现,所以,其果实的口味与甲相同。

答案:D

例2在人类中,惯用右手(R)对惯用左手(r)为显性遗传。有一对惯用右手的夫妇,生了一个惯用左手的男孩和一个惯用右手的女孩,若该女孩与一个惯用左手的男人结婚,生一个惯用左手孩子的几率是(  )

A.1/2 B.1/3 C.2/3 D.1/4

思路解析:因为惯用右手的夫妇生出了惯用左手的孩子(rr),所以该夫妇的基因型都为杂合体(Rr),其女儿的基因型为RR(1/3)或Rr(2/3),若该女孩再与惯用左手(rr)的男性结婚,生惯用左手孩子的几率为1/2×2/3=1/3。

答案:B

黑色陷阱:在该题中,该女孩已确定是惯用右手,所以她的基因型一定是RR或Rr,已经不存在rr的可能。而她父母在生她时出现RR的机会和Rr的机会是不同的,比例为1∶2。一些同学却往往忽视这一点,误以为她是Rr的可能性为1/2而误选D。

变式训练1 一对杂合的白色绵羊生下4只小羊,理论上4只小羊的表现型为3白1黑的可能性是 …(  )

A.100% B.3/4 C.27/64 D.27/256

思路解析:一对杂合的白色绵羊(Ww)生下4只表现型为3白(Ww或ww)1黑(ww)的可能性是:3/4×3/4×3/4×1/4×4=27/64。

答案:C

变式训练2 人类多指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常见畸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只要亲代之一的基因型为AA,其子女均患多指

B.只要亲代之一含有A基因,其子女就有可能出现多指

C.双亲均为Aa,其子女均患多指

D.双亲均为Aa,其子女患多指的概率是3/4

思路解析:因多指由显性基因控制,因此双亲一方的遗传因子组合为AA时,子女均患多指;双亲一方只要含有A遗传因子,其后代就有患多指的可能;双亲均为Aa时,子女患多指的概率是3/4。

答案:C

问题探究

问题 不用豌豆,只给你一些纯种的粳稻(MM)与糯稻(mm)、一些碘液以及一些必要的器材,你能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吗?

导思:粳稻中含直链淀粉遇碘呈蓝黑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糯稻含支链淀粉,遇碘呈红褐色(其花粉粒的颜色反应也相同)。我们可以用测交法或F1花粉鉴定法来加以验证。

探究:方案一――测交法

实验步骤:(1)首先让纯合的粳稻与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

(2)让F1杂合粳稻与糯稻测交,观察后代性状分离现象。

实验预期现象:测交后代出现两种不同表现类型且比例为1∶1。

解释:依据测交使用的粳稻为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糯性基因的配子,后代既然出现两种表现型,粳稻(含M)和糯稻(含m,且为mm纯合),则F1必然产生两种类型配子,即M和m。

结论:由此可见,F1中必然含有M和m基因,且M和m这对等位基因在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必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最终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方案二――运用F1花粉鉴定法

实验步骤:(1)首先让纯种粳稻和糯稻杂交,获取F1杂合粳稻。

(2)F1开花时取其一个成熟花药,挤出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预期现象:实验的现象为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解释:实验现象说明F1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含M基因的配子(蓝黑色)和一种含m基因的配子(红褐色)。

结论:由此说明,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所含等位基因M和m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配子,从而直接验证了基因的分离规律。

篇2: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是教学重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右边添“0”,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答:

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数就(  ).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  ).

3.5.24要扩大10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得(  ).

4.把42.7写成0.427,小数点向(  )移动(  )位.

5.说说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

6.如果把3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列式?得多少?

7.如果把5000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计算?各得多少?

教师小结,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数扩大倍数要用乘法计算,把一个数缩小倍数用除法计算,我们今天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怎样移动呢?(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把0.08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提问:

(1)把一个数扩大倍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用乘法计算)

(2)怎样列式?(把0.08分别乘以10,100,1000)

板书:0.08×10=0.8

0.08×100=8

0.08×1000=80

(3)根据学过的规律,应怎样移动小数点?

启发学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数.(板书)

(4)为什么0.08×1000得80?

(因为要扩大1000倍,需向右移动三位,而原数只有两位小数,还差一位,所以要在右边添一个0,补足数位.)

(5)0.08×100=8,为什么向右移动两位后得8,而不写成008?

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后,不是零的最高位前面的零必须去掉,如0.08扩大1000倍得80,而不能得0080.

小结式提问:

根据上面的计算,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怎样就可以了?

从而明确:……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就可以了.

反馈:(投影)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3.18×10  0.45×1000  1.2×1000

100×0.06  10×94.5  1000×0.34

订正时要说出道理.

2.教学例3:把43.7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思考一下,把一个数缩小倍数应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应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何解决?

首先让学生独立试算,然后二人议论,最后全班交流.

板书:43.7÷10=4.37

43.7÷100=0.437

师说明:43.7÷1000=0.0437.

43.7÷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后,整数部分没有了,用0表示,所以在小数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

启发学生说一说,为什么43.7÷1000=0.0437?

从而强调,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左边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左边用“0”补足,缺几位就补几个“0”,再点上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也没有了,因此小数点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所以43.7缩小1000倍得0.0437.

反馈:(写在本上)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得数.

2.48÷10  3.6÷100  54.3÷1000

3.16÷100  2.5÷1000  40÷1000

订正时要说明怎样移动小数点?特别是添“0”的问题要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尤其是40÷1000,引导学生还要注意两点:40缩小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位数不够,差一位,左边用“0”补足,小数点左边还要添一个“0”表示整数部分是0,得0.040,但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得0.04.

总结性提问

(1)小数点向左或右移动的方向根据什么?

(2)小数点位置移动的位数由什么来决定?

(3)应用小数点移位规律时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7题.

3.填空.(投影仪)

(1)把3.6扩大(  )倍是36.

(2)把30缩小(  )倍是0.03.

(3)把(  )扩大10倍是1.2.

(4)把(  )缩小10倍是0.54.

(四)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4,6,8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是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怎样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左、右移动相应的位数就可以了,但在应用时情况很复杂,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移动,都有需要添“0”的问题,这是学习的难点,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新课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应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关键在于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如右移位数不够,后边要添“0”,整数最高位前边的“0”要去掉.通过练习突破难点.

第二个层次是学习把一个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有了例1的基础,这个例题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经过二人小组议论,最后在通过全班交流,个个击破小数点向左移动出现的难点.如左移位数不够用0补足,点上小数点,但整数部分还没有数,用“0”表示;还有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缩小10倍,100倍……后,小数点末尾有0,还需根据小数的性质,把末尾的“0”去掉.总之,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学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练习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来设计安排,既有正向思维的还有逆向思维的练习,在不同的练习中,巩固概念,提高运用规律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例2  把0.08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0.08×10=0.8

0.08×100=8

0.08×1000=80

例3  把43.7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43.7÷10=4.37

43.7÷100=0.437

43.7÷1000=0.0437

扩大10倍,100倍,1000倍→乘法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缩小10倍,100倍,1000倍→除法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注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