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田一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中班音乐活动:一个一个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班音乐活动:一个一个说,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中班音乐一个一个说教案
中班音乐一个一个说教案
设计意图:
目前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节奏练习形式比较单一,教学效果也不是很明显。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巩固节奏、表演歌曲,避免一些简单机械的复习训练。《一个一个说》是一首歌唱与独白并存,节奏强的音乐,活动内容很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我设计的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幼儿对歌曲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我想在第二课时中幼儿能够按照要求进行表演唱,同时尝试加入乐器进行演奏,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目标:
1.在音乐会的游戏化情境中,巩固歌曲中四种不同的节奏,并能按要求演唱歌曲。
2.尝试用乐器演奏,体验合作的快乐。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准备:
鸭子、青蛙、公鸡、乌鸦图片,节奏图谱,打击乐器。
过程:
(一)问好
1.小朋友们已经学了《一个一个说》这首歌了,这首歌里面有哪些小动物呢?(请小朋友说一说
2.这四位小动物想用他们的表演方式跟我们来问好,歌曲里面他们各自是怎样表演的呢?(请幼儿说一说四位小动物不同节奏的的表演方式)
3.我们也用他们的方式跟他们打打招呼吧。(师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巩固四种不同节奏的表演方式)
(二)彩排音乐会
1.这四位小动物想要用这首歌曲来举行一个小小的音乐会,所以音乐会之前他们必需先彩排一下。第一次彩排请所有的小动物一齐唱,我们来表演一下吧。(幼儿齐唱歌曲一遍)
2.第二次彩排开始了,这次他们想一个一个地来,就是:鸭子叫的部分由鸭子表演,青蛙叫的部分由青蛙表演,公鸡叫的部分由公鸡表演,乌鸦叫的.部分由乌鸦表演,其他地方一起唱。(幼儿按座位分成四组,分角色表演唱)
3.第三次彩排的任务会艰巨一些,不仅需要大家动脑、动口,还需要大家动动手。今天小动物们还各自带了一样乐器,我们来看看(介绍四种不同的乐器:圆舞板、双响筒、手串铃、铃鼓)。
4.小动物们想在自己表演的那个部分用自己的乐器来配上好听的声音。我们先用拍手的方式来试试这几个节奏,然后再把乐器和进去。(加入乐器巩固四种不同节奏)
5.加入乐器演奏,演奏会变得更好听!我们完整地来试一次。(尝试加入乐器完整表演)
(三)举行音乐会
1.彩排圆满结束了,下面我们就要开始举行音乐会了,请各位小动物将座位向后转,面朝我们的客人老师,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加入乐器演奏,幼儿进行分角色表演)
2.我们再尝试表演一下别的小动物吧。(幼儿自主选择不同角色进行表演)
(四)音乐会结
教学反思:
《胡说歌》是一堂轻松有趣的音乐活动课,不但孩子们学的喜欢,老师也教的很开心。歌曲曲调轻松活泼,歌词幽默诙谐,很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歌曲将幼儿身边常见的穿戴方式颠倒,使其违反常理,让人听了就觉得好笑。歌曲最大的特点是能让幼儿随意的胡编,从而激发幼儿创编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通过唱歌活动,使幼儿充分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风格特点,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主动,确实体验到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了胡说的快乐。
篇2:幼儿园中班艺术一个一个说教案
幼儿园中班艺术一个一个说教案
活动目标:
1、熟悉理解歌词内容,掌握歌曲节奏。
2、感受歌曲滑稽、有趣的特点,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歌曲中四种动物的图片。
2、相应的节奏图。
3、钢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发声练习:师生问好歌曲《小鸟醒来了》、《大雨小雨》、《母鸭带小鸭》、《只要妈妈露笑脸》。
2、律动练习:《高人走,矮人走》、《摘果子》、《学做解放军》、《头发肩膀膝盖脚》
二、基本部分
导入活动
1、按歌曲内容逐一出示四种动物的图片:今天老师请了几只小动物来教你们唱歌,它们是谁呢?
2、让幼儿说说它们的叫声:××怎么唱歌?然后出示相应的`节奏卡:你们能按××老师带来的节奏学它唱歌吗?(带领幼儿按节奏学小动物叫)
3、你们都学会了动物老师的歌了,下面老师表演小鸭子,一、二组小朋友表演小青蛙,三、四组小朋友表演公鸡,五、六组小朋友表演乌鸦,我们一起来表演小动物唱歌。
4、刚才,我们唱的歌好听吗?为什么不好听?要怎么唱才能让大家听清楚?我们来试一试(组织幼儿按音乐的顺序轮流表演)现在整齐了吗?好听吗?哦,原来要一个一个唱歌、说话才能让人听清楚。
5、有一首歌就是叫我们要这样说话的,歌曲的名字叫《一个一个说》
欣赏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示范,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说了什么?
2、教师在伴奏下再次范唱歌曲,你们还听到了什么?这首歌好听吗?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3、教师按节奏完整朗诵歌词:这首歌的歌词是…
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在伴奏下分句念歌词:下面我们跟着琴声来说说歌词,老师说一句,你们学一句。
2、歌曲的中间有一句是四只小动物一起说话的,就像我们刚开始表演的那样,小朋友要记住自己是表演什么小动物,不要表演错了。(带领幼儿重点练习歌曲17、18小节)
3、完整教唱歌曲:我们一起来把这首有趣的歌唱出来吧。
三、结束部分
1、歌表演《笑一个吧》
2、小结活动下课。
篇3:中班音乐活动《猫和老鼠》
中班音乐活动《猫和老鼠》
活动目标:
1.通过图谱,感受两段乐曲不同的音乐表现形象。
2.尝试创编与乐曲形象相符的动作。
3.通过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猫和老鼠》音乐,头饰,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故事导入:从前有一只大懒猫,它非常非常的懒,但它是一只幸运的猫,因为它的主人很喜欢它,总是给它很多好吃的,大懒猫怎么吃也吃不完。小老鼠听说了这件事情,心里高兴极了,于是它决定悄悄地去,去干什么呢?(去偷好吃的)小老鼠趁着大懒猫睡着了,悄悄地去找好吃的了,它刚走两步,大懒猫就突然打个哈嚏,小老鼠又悄悄向前走了几步,大懒猫又突然伸了个懒腰,吓得小老鼠一动也不敢动,趁着大懒猫还没有发现,小老鼠又偷偷往前走,这次大懒猫喵的大叫一声,小老鼠吓得连忙把身体缩了回去。
小老鼠去偷东西时,大懒猫刚才都做了那些动作?出示图片幼儿按顺序摆放。(打哈嚏、伸懒腰、喵的大叫一声)
二、欣赏音乐第一段
今天,我带来了一段音乐,说的就是老鼠和大懒猫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
1.播放音乐,幼儿欣赏。
提问:你们觉得音乐的`哪里像小老鼠走路的声音?
33 32︱1 2︱3 —
那么5—,像是谁在干什么?
小老鼠走了几步路,大懒猫做的动作呢?(幼儿猜测)
师:“我们听音乐再来数一数,老师也来帮帮你们!”
2.播放音乐,教师用图谱展示,进一步分析音乐。
师:小老鼠走了几步呢?(四步)
小结:哦,原来小老鼠每走四步,大懒猫就会做一个动作。
3.出示头饰,教师扮演大懒猫,幼儿扮演小老鼠。
师:“现在我是大懒猫,你们是谁呀?(小老鼠)小老鼠现在要听着音乐到大懒猫家找好吃的去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小老鼠偷东西时走路的声音要怎么样?(轻轻地、悄悄地)
那看到大懒猫打哈嚏、伸懒腰时要怎么样?(不敢动、身体躲起来)
那我们跟着音乐试一试吧!
4.播放音乐,师幼分角色表演。
师:你们找到好吃的了吗?小老鼠觉得这样小心翼翼的吃东西一点儿也不过瘾,于是,它想了一个办法来对付大懒猫,我们一起听听音乐,猜猜是什么办法?(转晕的办法)
三、欣赏音乐第二段
师:那我请小老鼠们来试试看,能不能把我这只大懒猫转晕呢?第一次,幼儿随音乐示范,大懒猫没有被转晕。
师:大懒猫有没有被转晕呢?(没有)
因为你们还没有学会一句神秘的咒语,有了这句神奇的咒语,大懒猫才会被转晕哦,你们想不想学!
请一位老师来当大懒猫,我来当小老鼠。播放音乐,教师示范。
师:我刚才都念了什么咒语?(倒)我是怎么喊的?(先小声,最后用尽所有的力量喊出来)
念了几次呢?(幼儿猜测)引导幼儿数一数一共念了五次。
我再念咒语时都做了什么动作呢?(停、指的动作)
请小老鼠们轻轻起立,跟着老鼠妈妈一起来给这只大懒猫施魔法吧!一定要边听音乐,边喊出神秘的咒语哦!
四、再次播放音乐,师幼共同游戏
师:大懒猫晕了吗?哇!小老鼠们太厉害了!刚才我们再念咒语时大懒猫都怎么了?(晕头转向的)请一位小朋友来学一学大懒猫晕头转向的样子!
那现在请一位小朋友来当大懒猫,我们是小老鼠一起悄悄地去找好吃的吧!
五、完整表演
幼儿可两人分角色配乐表演。
活动延伸:可将相关图谱、音乐、头饰投放在表演区供幼儿表演。
篇4: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的曲调,理解歌词的大意。
2、通过教师做动作、记忆歌词。
3、认识词“苹果”。
教学准备:
1、苹果、教学CD、词卡一张。
(一)教师用弹唱的方式师友问好。
教师:小朋友们好。
幼儿:赵老师您好。
(二)教师出示苹果,引导幼儿说出苹果的主要特征,并引出孩子的兴趣。
教师:(1)这是什么?(苹果)
(2)它长得什么样子的?他是什么颜色的?(圆圆的`、红颜色)
(3)小朋友吃的时候它是什么味道的?(甜甜的)
(三)教师范说歌词,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歌词内容:“红苹果,圆又圆,吃到嘴里甜又甜”。(教师说一句,幼儿说一句)
2、教师范唱歌曲,请幼儿注意听一听。
3、教师边范唱歌曲边做与歌词相匹配的动作。
(四)教师出示词宝宝
1、教师带领幼儿认词宝宝2————3遍,并逐一请幼儿把词宝宝“苹果”念出来。
(五)放光盘
1、带领幼儿听一听是不是跟自己唱的一样。请幼儿回到家里唱给家人听。
篇5: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初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第一段。
2.初步掌握附点音符和跳音的唱法。
3.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享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感受秋天的美好。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附点音符和跳音的正确演唱。
活动准备:
图谱PPT、棉桃等小图片一套、歌曲的音乐、事先对棉桃等农作物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1.发声练习(尝试一口气唱完一句不换气,为下面的歌曲做铺垫)
2.边打节奏边练习发声(X·X X| X·X X|X X|X -|)
3.这个叫附点节奏,我们再来听另外一种附点节奏,听听它跟刚才的节奏有什么不一样。(X·XX|X X X X|)
二.学唱歌曲
1.引出主题师:秋天到了,好多农作物都成熟了,小朋友,你知道有哪些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其中的一种,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出示没开的棉桃图片)这叫棉桃,因为它没开的时候就像桃子一样,所以我们叫它棉桃!接下来,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名称叫做《秋天多么美》,听一听里面的棉桃是怎么样的?
2.理解、学唱歌曲
(1).熟悉、理解歌曲(老师清唱第一段)师:这首歌曲的名称叫什么?你从歌曲里听到了什么?棉桃姐姐是什么样的表情?(根据幼儿的回答,可以把描述棉套的几句话唱一唱)歌曲里面重复在唱的是哪一句?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来来来来”是在叫大家都来发现秋天的美)
(2).熟悉歌曲节奏师:刚刚我们拍了两个节奏,大家还记得是怎么拍的吗?请一个小朋友来把第一个节奏来拍一拍(然后全体小朋友一起拍,教师可以边拍节奏,边唱,第二个节奏同上)师:现在,我们按着这个节奏,来一起把歌词念一遍。
(3).学唱歌曲(出示图谱PPT)教师清唱,幼儿跟唱两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拍手跟唱)学唱跳音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张图谱,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这个叫跳音,要求我们唱这一句的时候,要用跳跃的声音来唱,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唱一唱)跟着钢琴学唱两边(第一遍要求把跳音唱出来,第二遍要求怀着秋天多美好的感情来唱)
三.歌曲延伸
师:这首歌曲还有两段,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第二段和第三段又是在讲谁?(播放整首歌曲,要求第一段可以跟着唱,第二段、第三段要认真听)师:第二段和第三段讲到了稻花姐姐和高粱姐姐(出示图片稻花和高粱)关于稻花姐姐和高粱姐姐又会怎么样呢?我们留到下节课再来学,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思
一、听,即用耳朵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因此在歌曲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多听多变的形式,变换着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多听。如听mtv唱片、听老师范唱、带着问题听、打着节奏听、跳着舞来听等,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学唱歌曲,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避免了老师唱一句,幼儿唱一句的灌注式教学。
二、看,百闻不如一见,活动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棉桃、水稻、高粱三种植物,让幼儿过目后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了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如考虑到城市的孩子大多生活在水泥钢筋建筑的高楼里,离秋天里农村收获的景象距离很远,因此,我把农村收获的景象用相机拍下来制成课件,让幼儿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分享收获的喜悦,加深了对秋天的认识,同时利于歌曲的感情处理。
三、动,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因此不失时机给孩子提供动的机会,让幼儿心动、脑动、口动、手动、全身动,感情处理让其心动,歌曲创作让其脑动,歌曲演唱让其口动,节奏强弱让其手动,丰收舞蹈让其全身动,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四、作。即创作,在平日的活动中孩子的创新总是令我赞叹不已,因此我大胆地进行着教学实验,不论是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我都用歌声与孩子进行交流,鼓励孩子把想说的用歌声唱出来,我想充满歌声的童年一定是快乐的童年。
五、思。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有着丰富的内涵,借助《秋天多么美》优美的音乐,结合新课改的精神,我从各个领域进行教育渗透,如自然科学教育、艺术教育、品德教育、卫生教育等,使幼儿不仅仅是学到了一首好听的歌,而是学到了许许多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
篇6: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不同瓶罐敲击发出不同的声音,选择合适的瓶罐为歌曲《大雨和小雨》伴奏。
2.尝试用xx和xx的节奏进行打击乐活动,体验节奏美。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2~3个不同质地、大小的瓶罐;事先了解音乐《大雨和小雨》;录制好瓶罐的敲击声;熟悉歌曲《大雨和小雨》。
活动过程:
一、瓶瓶罐罐会唱歌。
1.教师播放录制好的瓶罐敲击声。
咦,哪来的声音,想想看,这是谁发出的声音,谁会这样唱歌?
2.那是什么样的瓶子和罐子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呢?
3.我们也来试一试,让桌子上的瓶瓶罐罐唱起来。大家仔细听,不同的瓶罐唱出来的声音一样吗?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结:原来不同的瓶瓶罐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那我们一起用瓶瓶罐罐来伴奏好吗?
二、跟着音乐一起唱。
1.教师播放歌曲《大雨和小雨》。这首歌大家听过吗?叫什么名字?歌曲里面大雨的声音怎么样?小雨的声音怎么样?
2.那让我们的瓶瓶罐罐也来唱这首歌,你想让哪些瓶瓶罐罐来唱大雨的声音?哪些来唱小雨的声音?为什么?
3.尝试探索敲击效果。
请你拿一对瓶子或者罐子,让瓶瓶罐罐来唱歌,注意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三、跟着节奏一起唱。
1.认识节奏卡。
瓶瓶罐罐唱的声音不错,可是啊,好像没有节奏感呀,那怎么样才能敲的有节奏呢,我们一起来看,这叫节奏卡,是专门用来表示节奏的。这个X就表示一拍,我们用拍手的话就拍一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那X下面有一横就表示半拍,用拍手的话速度要加快的拍一下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幼儿尝试连贯地看着节奏卡打节奏。
(1)我们一起看着节奏卡完整地拍一拍。
(2)我们再来一次听着音乐、看着节奏卡一起来拍一拍。
3.幼儿跟着歌曲,尝试敲击不同的瓶罐,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形象。 我们跟着音乐让瓶瓶罐罐们也来有节奏地唱歌吧,罐子们唱大雨的声音,瓶子们唱小雨的声音,我们一起合作来演奏,好吗?
四、活动延伸
在音乐区角投放瓶罐,让幼儿继续探索,体验用瓶罐演奏的乐趣。
活动反思: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废旧的罐罐在小朋友的`手中变成了神奇的乐器,幼儿手拿自制罐罐在美妙的音乐中变身成了一个个小小演奏家,幼儿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篇7: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目标:
1、学唱歌曲,熟悉曲调,初步掌握和点音符和切分音符的唱法。
2、体验做中班小朋友的光荣感。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准备:
1、与歌词内容相匹配的小图片若干。
2、大鼓一个。
过程:
一、学唱歌曲。
1、听教师范唱,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2、熟悉歌词,与老师一起有节奏地念歌词。
3、听曲调拍节奏,重点练习9~24小节地节奏。
4、节奏游戏
一、目标:
1、能用语言、歌曲等不同的形式表达自身所获得的不同感受。
2、通过创编歌曲,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二、资料准备和环境创设:
1、幼儿会唱歌曲《大鞋小鞋》,并改编过一段歌词。
2、教师安排场地:地毯、报纸、海洋球、塑料袋、石子。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大鞋与小鞋》
(1)师:上一次我们衣着爸爸和娃娃的鞋子走了一走,学会了一首歌曲《大鞋与小鞋》,你们还记得吗?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一起把这首歌唱给她们听听吧。
(2)师:爸爸的鞋很大,穿上爸爸的鞋走路能走快吗?那应该怎么唱呢?(稍慢一些)穿娃娃的鞋走路应该怎样唱?(轻、快)那就让我们再扮演一次给客人老师看吧。
2、幼儿自由体验:
(1)师:今天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都穿来了自身的漂亮的鞋子,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漂亮的鞋婴幼儿去玩一玩,好吗?你们看有哪些地方?(幼儿自由说)
师:现在就请你带着鞋婴幼儿去不同的地方玩一玩,走一走、踩一踩,听听会发出什么声音来。
(幼儿在不同的地方走走,体验不同的感受)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区别各种不同的声音,并能用较形象的象声词表示出来。
(2)互相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刚才带着鞋婴幼儿去什么上面踩了一踩?发出了什么声音?(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象声词表达)如:我踩在海洋球上,发出哗啦啦的声音。
3、创编歌曲:
(1)演唱改编过的一段歌词
师:小朋友们,我们前两天也照着《大鞋与小鞋》的样子,自身编过一段歌词,怎么唱的,还记得吗?一起来唱唱看。
我穿自身的鞋呀,真呀真舒服,踩在地板上呀,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2)幼儿创编歌曲:
a、师:你能不能把刚才你带鞋婴幼儿去哪玩的事也这样编成一首歌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集体创编一段)
b、幼儿自由结伴,选择场地进行创编,教师随机指导。
师:那么鞋婴幼儿在其他地方玩的事能不能也把它编成歌唱出来呢?现在就请你找几个好朋友,自身找个地方,带着鞋婴幼儿再踩一踩,然后把它编到歌里去唱出来,好吗?
如:我穿自身的鞋呀,真呀真舒服,踩在海洋球上,哗啦哗啦哗啦啦啦啦啦,哗啦哗啦哗啦啦啦啦啦。
(3)幼儿展示效果:
师:现在谁愿意到前面来把你们刚才编的歌唱给大家听的?
提醒幼儿认真观看其它幼儿的扮演。
4、结束
师:今天,我们带着自身的鞋婴幼儿到地毯上、报纸上、海洋球上、塑料袋上、石子上走了一走,还编出了好听的歌,下次我们再带鞋婴幼儿到其他地方玩一玩,编出更多好听的歌来。
活动反思:
《我们是中班的小朋友》这首歌曲比较长,歌词也有较多,对于刚刚升入中班的小朋友们来说,熟悉歌曲,把握歌曲的旋律和曲调,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另外,歌曲中又有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地方,怎样快速又正确地教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并能注意到这些细节的地方,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为了让幼儿有兴趣地学,并能达到学习的一个有效度,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以难点前置的方法来练习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一般的唱歌的开始,都会安排练声的环节,但有时候也可以变换方式,比如进行节奏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对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有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进行节奏练习的时候,我又以小鼓来吸引幼儿,使孩子们不至于感到太单调。小小的不足是,在这个环节中,我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了,整个活动的分配就不够合理,这是以后在活动中要注意的。
2、以利用标志图的方法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歌曲较长,孩子们容易忘记歌词,所以在活动前我就设计好了简单的标志图来代表歌词。在让幼儿完整倾听歌曲一遍以后,我便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并不丰富,很多孩子听完以后有点不知所以然,而我提出请小朋友边看标志图边听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能记住歌曲里唱到了什么,然后再在钢琴伴奏下练习念歌词节奏,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解决了记忆歌词的难度。活动后,很多孩子们都还兴趣盎然,我想在下次复习演唱等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丰富幼儿对这首歌曲情绪的表达,真正体验做一个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篇8: 中班音乐活动反思
《小老鼠走楼梯》是中班的一节音乐游戏,游戏的主人公是一只小老鼠,歌曲不长,内容也比较简单易懂,孩子们非常感兴趣。首先,我通过出示小老鼠图片,表演“小老鼠上灯台”,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然后以故事的形式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同时我又充分运用肢体语言,采用边说歌词、清唱边让小老鼠走楼梯的动作把歌曲内容表现出来。接着,我请幼儿和小老鼠一起游戏唱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充分运用了肢体语言来帮助幼儿学习,让幼儿的小手变成小老鼠、变成楼梯,并通过一个人、与同伴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表演,从而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最后,我请幼儿发挥想象,邀请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来走楼梯,从而引起幼儿创编的兴趣,体验音乐游戏模仿的快乐。
在活动过程中,我设计的肢体动作:让幼儿的小手变成小老鼠、变成楼梯,不管是一个人表演还是和同伴一起游戏,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都非常感兴趣,得到了预期的效果,当孩子们和同伴一起合作游戏时,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都开心地笑了,他们一边学唱歌一边做动作,积极性特别高。在最后的创编游戏中,孩子们更是兴趣高涨,模仿的惟妙惟肖,学习的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由此我觉得,身体语言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适时、恰当地运用身体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及时发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也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这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让幼儿表演的环节,我担心幼儿自己设计的不好,所以我把我的思路告诉了让他们按照我的方法去表演,虽然说他们每个人都能表演好并且很开心,但是却显得很被动:我说怎么演,孩子们就怎么演,他们连自己创新、选择的余地都没有。我想,如果我能放手,让幼儿大胆、自主、创新地去设计,去表演,也许他们会设计出许多他们自己喜欢、自己需要的动作,最重要的:他们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