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688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八佰抗战题材电影观看笔记,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八佰抗战题材电影观看笔记,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佰抗战题材电影观看笔记

篇1:抗战题材电影《八佰》观后感

那不仅仅只是几个数字,那是用中国人的血和肉烙印在历史长河上的一个个血的教训与耻辱。他们不应该被时间冲淡,更不应该被忘却!

我堂堂大中华,岂能被一个小小的岛国吞噬?自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25日,祖国曾多次遭受日本的进攻和侵略,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争的开始,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我们祖国的美梦。南京大屠杀夺去了30万以上人民的性命。 百团大战中,彭德怀组织100多个团对日军发动进攻……经过艰难曲折的斗争,中国抗日战争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伤敌八百,自损一千,我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电影《八佰》为我们大致还原了一下淞沪会战的场景。谢晋元率部队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大部分的军队都逃离了上海。仅剩400余人,为了虚张声势,跟记者说有800人,这里有士兵、逃兵、记者,还有些从未上过战场的学生也不慎加入。他们中有的并不擅长用军事武器,但在危急关头,依然扛起了枪杆留守上海,一只脚已经踏入了鬼门关,武器弹药落后的他们,只能用生命筑起一道保卫上海的墙。当日军企图凿开墙壁时,一位战士默默地绑上了炸药,并将一封血书塞给了战友,在万众瞩目下大喊了一声:“娘,孩儿不孝!”之后便纵身跃下,再也没有回来,随后更多的战士绑上了炸药,一个接一个,与日军同归于尽。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如果说四行仓库这边是地狱,那么它的对面就是天堂,英国租界与战场仅隔着一条河,但却有两幅截然不同的景象,因为租界是英国人居住的,所以日本人不敢入侵此地,放眼望去,一片花红酒绿,那边正在布置着最后一道防线,而这边又是唱戏又是放烟花,好不热闹,我又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还有些看热闹的,早早就下了赌注就等着看战争能不能再坚持3小时。我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冲进屏幕杀了那些个没心没肺又冷血无情的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是的,留下来的只有400余人,他们以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守卫了这片土地,至于为何被攻陷,或许是因为剩余这四万万人民还未能觉醒。

篇2:抗战题材电影《八佰》观后感

学校党建活动,集体看《八佰》。

说实话,对于这类影片,我并不是很钟情。满屏满耳的枪林弹雨,惨不忍睹的血肉炸弹,只听得旁边的王君老师“啧啧”声不断,我的心也被揪得七上八下的,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敢看屏幕。

八佰抗战题材电影观看笔记打从学习历史开始,最怕中国近现代史,割地、赔款、卖国、求荣……在学生时代我有点偏激地认为近现代时期的中国人的集体人格都是灰暗的。

后来,随着年岁增长,阅历增加,对那个年代的人情故事有了别样理解,特别在读完张玮写的《历史的温度》一系列书籍后,感受到“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一如此次的电影——《八佰》。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电影截取了整个事件里最精彩的四天,用宏大的视角引出人物群像,拍出了中国战争片的新高度,可以跟《血战钢锯岭》相媲美,也能跟《拯救大兵瑞恩》比肩。剧中让人眼眶湿润的镜头很多,升旗仪式、陈树生们抱雷跳楼、大雪之夜的撤离、民众们隔岸伸出去的手、敢死队员们的视死如归,但最让我震撼的是特派员的一句话 “能留守至今,本就是做给西方列国的一场表演”,一丝悲凉感油然而生。

英雄们惨烈地付出居然是一场戏,对面列强们的摄像头,照相机以及各种层次的百姓们,头顶上是盘旋的除了有日本的飞机,还有西方各国的军方监控,各色看官纵横交错。屠杀也好, 反击也罢,所有的像是演戏。“什么时候我们开始收起了底线,顺应时代的改变看那些拙劣的表演”,我们坐在台下观看着的又是怎样的角色?

想起疫情时期一个视频上的一句话,“当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日军侵华,华北沦陷,上海已然不保,可是所有的中国人都能逃离“雪崩”之时的覆顶之难吗?那“八佰”将士的抵死抗争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想起文天祥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许倬云先生认为“宇宙不断趋于平衡的大格局中,人本身有理性、有良知,可以以自己的“心”映照、呈现宇宙本身的“正气”,这也是其存在的禀赋。

这就是答案,天地正气经由“八佰”士兵映照给了对岸的“看官”,所以大学教授扔下了太太的项链,白俄女人捐出了自己的首饰,京剧演员用《长坂坡》致敬将士,小姑娘用敬礼心理援驰军士们的付出……看戏的人不再置身事外,一双双手,穿过钢丝网,拉住英雄们的手,正气被点燃。

瓜怂不怂了,小湖北都能果敢地留下成为敢死队,端午为国捐躯……杂牌军有了自己的番号。

这不仅仅是一场表演,他们也不是戏子,据史料记载,这群将士们在后面还是经历了一系列的磨折,谢晋元最后被自己的部下杀害,但他的正气还是被20万的上海民众牢记。现在的上海还有晋元路,晋元广场,纪念馆,还有今天《八佰》这部电影。

中国近现代史,除了割地赔款,还有一场,肯定不止一场“盛大的表演”。

篇3:抗战题材电影《八佰》观后感

昨晚,我观看了爱国电影《八佰》。这是一部关于抗日战争的电影,故事发生在1937年,上海四行仓库。这里是上海最后的阵地,再守不住,上海就会彻底沦陷,成为日本人的领地。

四行仓库是上海的补给大仓。里面有丰富的弹药,粮食和药用品,对日军来说是很好的补偿。所以仓库中的八百名士兵要奋力守卫这里,直到第四天。

影片中有一个小男孩叫做小湖北,他有一个哥哥,一个叔叔。叔叔因为逃走而被日本兵发现并绞死,哥哥在守旗战争中英勇的牺牲。就因为这些人的感染,他从开始的弱不禁风,连枪都不会用;到后来的连酒都敢喝,还英勇地参加敢死小队去吸引火力,从而保护士兵撤退。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被唤醒的爱国心。

影片中有一个很讽刺的对比,四行仓库隔一条河的对面就是租界。租界都是洋人的地盘,日本军不敢打过去。于是,在一个士兵的比喻下,租界成了天堂,而这边则成了地狱。无不体现出日本人的欺软怕硬。

当我看到镜头中一个士兵英勇的背上炸弹,跳进日本人的小堡垒里自爆的时候,我掉泪了,这是一种何等的爱国情怀!这也是,为国捐躯的最好例子!

当然,这里面少不了逃兵,而我们的主角就是其中的几个。我们的主角曾经想过,从四行仓库的水下河里游到租界区,可惜被抓了回来。

在第三天战役的时候,大片大片的枪声掩盖了听觉,许多士兵死的死,伤的伤。惨不忍睹。就这样到第四天的时候,八百名士兵已经剩下了二百四十人。但是士兵们仍然在顽强的抗争。这种精神感染了对面租界的洋人们,他们纷纷过来支援。一个个小角色的牺牲,都是精忠报国的影射。

士兵们撤退的时候,租界上的洋人激动的把阻拦网全都拔了起来,冲到铁丝网那里,伸出手,想帮助士兵们。在大桥上,很多士兵被机枪扫射而死。正是如此惨烈的牺牲,才唤醒了那些贪生怕死的人!致使他们成为一个个英勇的战士!

如此报国,枪林弹雨来迎侍。万人牺牲,八百壮士不怕死!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让我们永远记住的英雄!

抗战题材电影《八佰》观后感范文10篇

篇4:抗战题材电影《八佰》观后感

影片花大量镜头表现士兵们在战争中的众生相,每个士兵都是战争的主角,是此片的主角,淡化主角(或者说全员主角)也是导演力图演绎的一种新形式。影片整体张弛有度,既有枪林弹雨的紧张,又有交战间隙的休闲,形象地再现了“坐在河边的咖啡馆中,一面喝着咖啡,一面看着中日军队激烈交战”(引自纪录片《大上海》第五集解说词)的奇观。情节安排以时间轴为线索,没有拖泥带水,舍身炸敌、坚守旗帜等情节的铺垫和展现恰到好处,催人泪下。影片总体色调和镜头运用成熟,颇有商业大片的风格。

然而追求这些好的方面也束缚了导演将四行仓库保卫战这个好题材拍成经典。影片的前半部分几乎做到了“全员主角”这个目标,刻意规避了可能出现谢晋元的镜头,但随着情节的发展,作为指挥官的谢晋元不可能被绕过不提,于是后半段导演又开始极力塑造一位民族英雄。然而导演似乎很矛盾,除了决策升旗外,谢晋元几乎被描写成机械执行上级命令的军官。也许编剧或导演并不知道战场指挥官对于整个部队的重要性,虽然军人本当无条件服从命令,但如果没有前线战场随机应变的指挥,训练再优良的部队也是一盘散沙,八百壮士不可能撑得过一天。此外,从个人情感上说,导演和编剧既不是上海人,又不是谢晋元的亲属或老乡,应该也不是四行仓库保卫战迷,为了实现“八百壮士人人平等”的“创新”而牺牲掉谢晋元的英雄形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由此引出本片的另一个不足,就是整个故事究竟应该忠于历史还是应该进行所谓的艺术加工。故事片不是纪录片,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情节、每一帧画面都准确反映历史原貌,但这类有真实故事背景的题材仍应以史实为基础,表现手法可以适当艺术化。

影片中,导演多次运用白马和老鼠作为象征意义。只不过为了象征而象征,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删掉白马的镜头反而能让影片看上去更真实些。而且以白马借代赵子龙,进而表达赵子龙为国,比关公的为兄弟境界更高,真是有些可笑了。若要细究起来,赵子龙为蜀国与曹操作战,那不是内战么?与八百壮士抵御侵略哪里可以类比。

类似卖弄小机灵但弄巧成拙的地方还有不少,比如“玉芝吾妻爱鉴”遗书,比如穿插方记者拍的黑白“史料”画面,特派员突兀“神反转”的表态。就连片名,也故意用“佰”字代替“百”字,大约本意是想用单人旁隐含表示八百个人,或是出于搜索引擎优化的考量,可是从文字的角度分析,八佰是个病词,只能说是故意造出个并不需要的专有名词。

撤退前十四小时的倒叙,在整个影片以时间轴为叙事顺序里显得非常不和谐,值得商榷。楼顶保卫旗帜打飞机夹杂了漫天飞屑的特效,也与整个影片干净利落没有硝烟弥漫的画面不协调。沥沥拉拉出现的片头字幕和片名,略微打破了影片的紧凑性。好在这些都瑕不掩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