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两面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李叔同语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李叔同语录,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李叔同语录
1.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2. 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
3.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4. 喜来时一检点。怒来时一检点。怠惰时一检点。放肆时一检点。
5.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6. 静能制动。沈能制浮。宽能制褊。缓能制急。
7. 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天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
8.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9.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10. 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11.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12.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
13. 以和气迎人。则乖l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灭。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14. 观操存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镇定在震惊时。
15.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16.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执当矫之以圆。傲当矫之以谦。肆当矫之以谨。奢当矫之以俭。忍当矫之以慈。贪当矫之以廉。私当矫之以公。放言当矫之以缄默。好动当矫之以镇静。粗率当矫之以细密。躁急当矫之以和缓。怠隋当矫之以精勤。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溪刻当矫之以浑厚。
17. 诿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18. 毋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毋没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过。
19. 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20. 人性中不曾缺一物。人性上不可添一物。
21. 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气量涵盖一世。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
22. 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23. 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24.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25. 心一模糊。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着。万事不得自然。
26. 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烈。是错到底。
27. 古之学者。在心地上做功夫。故发之容貌。则为盛德之符。今之学者。在容貌上做功夫。故反之于心。则为实德之病。
28. 只是心不放肆。便无过差。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志。
29. 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30. 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
31. 实处着脚。稳处下手。
32. 读书有四个字最要紧。曰阙疑好问。做人有四个字最要紧。曰务实耐久。
33. 事当快意时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34.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35.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36.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国家。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贻子孙。
37. 聪明睿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38. 不与居积人争富。不与进取人争贵。不与矜饰人争名。不与少年人争英俊。不与盛气人争是非。
39.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40. 浓于声色。生虚怯病。浓于货利。生贪饕病。浓于功业。生造作病。浓于名誉。生矫激病。
41. 想自己身心。到后日置之何处。顾本来面目。在古时像个甚人。
42. 莫轻视此身。三才在此六尺。莫轻视此生。千古在此一日。
43. 醉酒饱肉。浪笑恣谈。却不错过了一日。妄动胡言。昧理从欲。却不作孽了一日。
44. 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
45. 一能胜予。君子不可无此小心。吾何畏彼。丈夫不可无此大志。
46. 怪小人之颠倒是非。不知惯颠倒方为小人。惜君子之受世折磨。不知惟折磨乃见君子。
47.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容一番横逆。增一番器度。省一分经营。多一分道义。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加一分体贴。知一分物情。
48.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49. 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
50.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篇2:李叔同诗词
李叔同诗词
1、《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2、《早秋》
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
几许秋容娇欲流,隔着垂杨柳。
远山明净眉尖瘦,闲云飘忽罗纹绉,
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
3、《春游》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4、《悲秋》
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
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
镜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催人老。
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
5、《月夜》
纤云四卷银河净,梧叶萧疏摇月影;
剪径凉风阵阵紧,暮鸦栖止未定。
万里空明人意静,呀!
是何处,敲彻玉磬,一声声清越度幽岭。
呀!是何处,
声相酬应,是孤雁寒砧并,
想此时此际,幽人应独醒,倚栏风冷。
6、《月》
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
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
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7、《晚钟》
大地沉沉落日眠,平墟漠漠晚烟残;
幽鸟不鸣暮色起,万籁俱寂丛林寒。
浩荡飘风起天杪,摇曳钟声出尘表;
灵响彻心弦,幻幻幽思凝冥杳。
众生病苦谁持扶?尘网颠倒泥涂污,
惟神愍恤敷大德,拯吾罪恶成正觉;
誓心稽首永皈依,瞑瞑入定陈虔祈。
倏忽光明烛太虚,云端彷佛天门破;
庄严七宝迷氤氲,瑶华翠羽垂缤纷。
浴灵光兮朝圣真,拜手承神恩!
仰天衢兮瞻慈云,忽现忽若隐。
钟声沈暮天,神恩永存在。
神之恩,大无外!
8、《清凉歌》
清凉月,月到天心,光明殊皎洁。
今唱清凉歌,心地光明一笑呵!
清凉风,凉风解愠,暑气已无踪。
今唱清凉歌,热恼消除万物和!
清凉水,清水一渠,涤荡诸污秽。
今唱清凉歌,身心无垢乐如何?
清凉,清凉,无上,究竟,真常!
9、《清平乐・赠许幻园》
城南小住。情适闲居赋。
文采风流合倾慕。闭户着书自足。
阳春常驻山家。金樽酒进胡麻。
篱畔菊花未老,岭头又放梅花。
10、《和宋贞题城南草图原韵》
门外风花各自春,空中楼阁画中身。
而今得结烟霞侣,休管人生幻与真。
11、《老少年曲》
梧桐树,西风黄叶飘,夕日E林杪。
花事匆匆,零落凭谁吊。
朱颜镜里凋,白发悉边绕。
一霎光阴、底是催人老,
有千金、也难买韶华好。
12、《戏赠蔡小香四绝》
眉间愁语烛边情,素手掺掺一握盈。
艳福者般真羡煞,侍人个个唤先生。
云蓬松粉薄施,看来西了捧心时。
自从一病恹恹后,瘦了春山几道眉。
轻减腰围比柳姿,刘桢平视故迟迟。
佯羞半吐丁香舌,一段浓芳是口脂。
愿将天上长生药,医尽人间短命花。
自是中郎精妙术,大名传遍沪江涯。
13、《南浦月・将北行矣,留别海上同人》
杨柳无情,丝丝化作悉千缕。
惺忪如许,萦起心头绪。
谁道销魂,心意无凭据。
离亭外,一帆风雨,只有人归去。
14、《夜泊塘沽》
杜宁声声归去好,天涯何外无芳草。
春来春去奈愁何,流光一霎催人老。
新鬼故鬼鸣喧哗,野火磷磷树影遮。
月似解人离别苦,清光减作一钩斜。
15、《遇风愁不成寐》
到津次夜,大风怒吼,
金铁皆鸣,愁不成寐。
世界鱼龙混,天心何不平?
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
烛尽难寻梦,春寒况五更。
马嘶残月堕,笳鼓万军营。
16、《感时》
杜宇啼残故国愁,虚名况敢望千秋。
男儿若论收场好,不是将军也断头。
17、《津门清明》
一杯浊洒过清明,觞断樽前百感生。
辜负江南好风景,杏花时节在边城。
18、《赠津中同人》
千秋功罪公评在,我本红羊劫外身。
自分聪明原有限,羞将事后论旁人。
19、《西江月・宿塘沽旅馆》
残漏惊人梦里,孤灯对景成双。
前尘涉渺渺风思量,只道人归是谎。
谁说春宵苦短,算来竟比年长。
海风吹起夜潮狂,怎把新愁吹涨?
20、《登轮感赋》
感慨沧桑变,天边极目时。
晚帆轻似箭,落日大如箕。
风倦旌旗走,野平车马驰。
河山悲故国,不禁泪双垂。
篇3:李叔同个人资料
李叔同简介
李叔同(1880~1942) 中国现代画家、书法家、音乐家、戏剧家。名文涛,别号广候、漱同。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法师。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1942年10月13日卒于福建省泉州市。原籍浙江平湖,从祖辈起移居天津。父李筱楼(字小楼),道光甲辰(1884)进士,官吏部尚书,曾经业盐商,后从事银行业。母亲姓王,为李筱楼侧室,能诗文。李叔同 5岁丧父,在母亲的扶养下成长。19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19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同时学习音乐,并与留日的曾孝谷、欧阳予倩、谢杭白等创办《春柳剧社》,演出话剧《茶花女》、《墨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
19李叔同回国,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翌年任上海城东女学音乐教员。19任《太平洋报》文艺编辑,兼管副刊及广告,并同柳亚子发起组织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同年10月《太平洋报》停刊,应聘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任南京高等师范美术主任教习。在教学中他提倡写生,开始使用人体模特,并在学生中组织洋画研究会、乐石社、宁社,倡导美育。19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云游温州、新城贝山、普陀、厦门、泉州、漳州等地讲律,并从事佛学南山律的撰著。抗日战争爆发后,多次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口号,说“吾人所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之水,身为佛子,于此之时不能共纾困难于万一”等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李叔同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能。绘画上擅长木炭素描、油画、水彩画、中国画、广告、木刻等。他是中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他的绘画创作主要在出家以前;其后多作书法。由于战乱,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大多散失。从留存的《自画像》、《素描头像》、《裸女》以及《水彩》、《佛画》等可窥见一斑。《自画像》估计是出国前所绘,画风细腻缜密,表情描写细致入微,类似清末融合中西的宫廷肖像画,有较高的写实能力。《素描头像》是木炭画,手法简练而泼辣。《裸女》受其师黑田清辉影响,造型准确,色彩鲜明丰富,有些接近于印象主义,近看似不经意,远看晶莹明澈。
书法是李叔同毕生的爱好,青年时致力于临碑。他的书法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游艺》、《勇猛精进》等。出家前的书体秀丽、挺健而潇洒;出家后则渐变为超逸、淡冶,晚年之作,愈加谨严、明净、平易、安详。李叔同的篆刻艺术,上追秦汉,近学皖派、浙派、西泠八家和吴熙载等,气息古厚,冲淡质朴,自辟蹊径。有《李庐印谱》、《晚清空印聚》存世。
李叔同创作的《送别》也广为传唱。
篇4:李叔同读后感
读完《怀李叔同先生》这篇文章后,我便浮想联翩:人生的舞台光芒四射,我们会出演许多个角色:孩子、学生、朋友 、家长……如何扮演好每个角色,只有简短二字――“认真”这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李叔同先生,每扮演一种角色,都会做得十分象样:青年时候,他是一个翩翩公子,英俊博学,驰名全上海;后来留学日本,他又全面进攻西洋艺术,“竟活像一个西洋人”;成为教师后,他布衣布鞋,为人师表,用自己的高修养影响着学生们;他下决心学道就断食17日天,学佛则坚持24载,一贯到底。我觉得,认真可以使人做事变得更加仔细。心中没有认真的人,就像没有眼睛的蜻蜓,东扯西撞,没有方向。“认真”就是李叔同先生传给我们的法宝。做人就做个认真的人吧!不会错的哦!文中摘抄如上所述,弘一法师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做得十分象样。好比全能的优伶:起青衣象个青衣,起老生象个老生,起大面又象个大面……都是“认真”的原故。
现在弘一法师在福建泉州圆寂了。噩耗传到贵州遵义的时候,我正在束装,将迁居重庆。我发愿到重庆后替法师画像一百帧,分送各地信善,刻石供养。现在画像已经如愿了。
我和李先生在世间的师弟尘缘已经结束,然而他的遗训――认真――永远铭刻在我心头。

篇5:李叔同读后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吹拂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书已读完,李叔同先生的这首送别曲仍然在心中回荡。在寂静的夜伴着歌曲的余音,我用浅拙的文字来追寻李叔同先生“悲喜交集”的一生。
如果把人的生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少年时李叔同的生活属于物质生活层次。他出生在一个天津富商之家,家境富裕,文化底蕴深厚。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较早的接受教育。遗憾的是他没能逃过封建婚姻这条枷锁。因为他是个孝子,违背父母意愿的事他是做不出来的。但李叔同是个性情中人,没有爱情的婚姻于他无疑是一潭死水,如何能荡起快乐的涟漪。父母离世后,李叔同痛苦万分。他觉得自己成了一叶浮萍无所依靠了!后来他与妻子离了婚去了日本,从此他的物质生活结束,精神生活开始。
到日本后,他肄业于东京美术专科学校,主修油画,兼攻钢琴。课余热心于话剧活动,和同学联合创办了“春柳剧社”。还创办了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并发表歌曲多首。学成归国后,在津沪杭等地从事艺术教育事业同时做《文美杂志》的主编。他是在中国学校开设人体写生课的第一人。然而他的思想和才华不被大多数人接受。他们妒忌他的才华,侮辱他的艺术。他只是对工作更加尽职尽责,对学生关爱有加。可是谁能想到此时他正在酝酿一个痛苦而又无情的决定――皈依佛门。说这个决定痛苦,是因为他从此要离开妻儿,告别学生,只身前往寺院。说这个决定无情,是因为他抛妻弃子,放弃学生,一个人寻求超脱世界。或许我们根本不用来评价是非,追求因由。因为一颗追求光明和自由的心是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阻挡的。也许李叔同觉得他的精神生活应该升华,是时候寻一方净土安放他的灵魂了!
李叔同皈依佛门后法号是“弘一法师”。他精研佛理,却没放弃艺术。艺术与宗教本来就有同一的归趋,他的艺术,不限在诗里,也不限在画里,到处都是,随处可得。对日常生活的观照咀嚼在他的文章《白马湖放生记》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他这样写道:“放生(鱼虾)之时,岸上簇立而观者甚众,皆大欢喜叹未曾有。”我们不妨把这看作是他普度众生的一个缩影。
我想借用李叔同先生的学生――着名画家丰子恺的话给李叔同一生的角色做个总结。丰子恺说:“李先生的确做一样像一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李先生何以能够做一样像一样呢?就是因为他做一切事都认真地、严肃地、献身地做的缘故。”我喜欢李叔同的每一个身份,但尤喜欢他为高僧,因为他人性的光辉在这一时刻得到最大的诠释。他尊重生命,一只小虫爬到他身边他会轻轻地把它放归大地;他普度众生却不在乎自己性命的安危,患病后他对医生说:“小病从医,大病从死。即是大病,从死便是了!”试想,世间能有几人能将死看的这样豁达、洒脱。()
停下笔,夜已深。一轮明月挂在天空,此时海棠已经睡去,红烛正在燃烧。我知道李叔同先生的一生是说不尽的。他的灵魂魅力已化成皎洁的月光,倾泻在了大地上,将繁花映照的更加荼蘼。
篇6:李叔同诗词
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
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
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惟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篇7:李叔同诗词
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
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
镜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催人老。
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
篇8:李叔同诗词
纤云四卷银河净,梧叶萧疏摇月影;
剪径凉风阵阵紧,暮鸦栖止未定。
万里空明人意静,呀!
是何处,敲彻玉磬,一声声清越度幽岭。
呀!是何处,
声相酬应,是孤雁寒砧并,
想此时此际,幽人应独醒,倚栏风冷。
篇9:李叔同诗词
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
几许秋容娇欲流,隔着垂杨柳。
远山明净眉尖瘦,闲云飘忽罗纹绉,
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
篇10:李叔同诗词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篇11:有哪些李叔同名人名言
有哪些李叔同名人名言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自古仁人志士,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治心,可谓是智慧通达。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
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何以息谤?曰:无辩。
何以止怨?曰:不争。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
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
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篇12:李叔同名人经典语录
1. 要得富贵福泽。天主张由不得我。要做贤人君子。我主张由不得天。
2. 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人为德。贱以忘势为德。
3. 护体面。不如重廉耻。求医药。不如养性情。立党羽。不如昭信义。作威福。不如笃至诚。多言语。不如慎隐微。博声名。不如正心术。恣豪华。不如乐名教。广田宅。不如教义方。
4. 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5. 敬为千圣授受真源。慎乃百年提撕紧钥。
6. 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行云。操存如青天白日。威仪如丹凤祥麟。言论如敲金戛石。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7. 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非大丈夫不能有此度量。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非大丈夫不能有此气节。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辉。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蕴藉。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非大丈夫不能有此襟怀。
8. 处草野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小。居廊庙之日。不可将此身看得大。
9. 只一个俗看头。错做了一生人。只一双俗眼睛。错认了一生人。
10.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居子所以慎独。不愧父母。不愧兄弟。不愧妻子。君子所以宜家。不负国家。不负生民。不负所学。君子所以用世。以性分言。无论父子兄弟。即天地万物。皆一体耳。何物非我。于此信得及。则心体廓然矣。以外物言。无论功名富贵。即四肢百骸。亦躯壳耳。何物是我。于此信得及。则世味淡然矣。
11. 四海和平之福。只是随缘。一生牵惹之劳。总因好事。
12.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13.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14.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15. 言行拟之古人则德进。功名付之天命则心闲。报应念及子孙则事平。受享虑及疾病则用俭。
16.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贵莫贵于无求。贱莫贱于多欲。乐莫乐于好善。苦莫苦于多贪。长莫长于博识。短莫短于自恃。明莫明于体物。暗莫暗于昧几。
17. 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能忍辱者。天不能祸。能无求者。天不能贱。能外形骸者。天不能病。能不贪生者。天不能死。能随遇而安者。天不能困。能造就人材者。天不能孤。能以身任天下后世者。天不能绝。
18.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危我以遇。吾享吾道以通之。天苦我以境。吾乐吾神以畅之。
19. 吉凶祸福。是天主张。毁誉予夺。是人主张。主身行己。是我主张。
20. 有补于天地曰功。有关于世教曰名。有学问曰富。有廉耻曰贵。是谓功名富贵。无为曰道。无欲曰德。无习于鄙陋曰文。无近于暧昧曰章。是谓道德文章。
21. 困辱非忧。取困辱为忧。荣利非乐。忘荣利为乐。
22. 热闹荣华之境。一过辄生凄凉。清真冷淡之为。历久愈有意味。
23.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24.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
25. 勿吐无益身心之语。勿为为益身心之事。勿近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人之书。
26. 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
27. 力有所不能。圣人不以无可奈何者责人。心有所当尽。圣人不以无可奈何者自诿。
28. 众恶必察。众好必察。易。自恶必察。自好必察。难。
29. 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
30. 不为过三字。昧却多少良心。没奈何三字。抹却多少体面。
31. 品诣常看胜如我者。则愧耻自增。享用常看不如我者。则怨尤自泯。
32. 家坐无聊。当思食力担夫。红尘赤日。官阶不达。须念高才秀士。自首青衿。将啼饥者比。则得饱自乐。将号寒者比。则得暖自乐。将劳役者比。则优闲自乐。将疾病者比。则康健自乐。将祸患者比。则平安自乐。将死亡者比。则生存自乐。
33. 常思终天抱恨。自不得不尽孝心。常思度日艰难。自不得不节费用。常思人命脆薄。自不得不加修持。常思杀债难偿。自不得不惜口腹。常思世态炎凉。自不得不奋志气。常思法网难漏。自不得不戒非为。常思身命易倾。自不得不存善念。
34. 以媚字奉亲。以淡字交友。以苟字省费。以拙字免劳。以聋字止谤。以盲字远色。以吝字防口。以病字医淫。以贪字读书。以疑字穷理。以刻字责己。以迂字守礼。以很字立志。以傲字骨。以痴字救贫。以空字解忧。以弱字御侮。以悔字改过。以懒字抑奔竞风。以惰字屏尘俗事。
35. 君子胸中所常体。不是人情是天理。君子口中所常道。不是人伦是世教。君子身中所常行。不是规矩是准绳。
36. 休诿罪于气化。一切责之人事。休过望于世间。一切求之我身。
37. 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38. 书有末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39. 闺门之事可传。而后知君子之家法矣。近习之人起敬。而后知君子之身法矣。
40. 门内罕闻嬉笑怒骂。其家范可知。座右遍陈善书格言。其志趣可想。
41. 慎言动于妻子仆隶之间。检身人于食息起居之际。
42. 语言间尽可积德。妻子间亦是修身。
43. 昼验之妻子。以观其行之笃与否也。夜考之梦寐。以卜其志之定与否也。
44. 欲理会七尺。先理会方寸。欲理会六合。先理会一腔。
45. 世人以七尺为性命。君子以性命为七尺。
46. 气象要高旷。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不可枯寂。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47.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温良者。戒无断。
48. 勿施小惠伤大体。毋借公道遂私情。
49.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50.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篇13:李叔同的诗词
李叔同的诗词
1.《南浦月·将北行矣,留别海上同人》
杨柳无情,丝丝化作悉千缕。惺忪如许,萦起心头绪。
谁道销魂,心意无凭据。离亭外,一帆风雨,只有人归去。
2.《夜泊塘沽》
杜宁声声归去好,天涯何外无芳草。春来春去奈愁何,流光一霎催人老。
新鬼故鬼鸣喧哗,野火燐燐树影遮。月似解人离别苦,清光减作一钩斜。
3.《赠津中同人》
千秋功罪公评在,我本红羊劫外身。
自分聪明原有限,羞将事后论旁人。
4.《西江月·宿塘沽旅馆》
残漏惊人梦里,孤灯对景成双。前尘涉渺渺风思量,祇道人归是谎。
谁说春宵苦短,算来竟比年长。海风吹起夜潮狂,怎把新愁吹涨?
5.《登轮感赋》
感慨沧桑变,天边极目时。晚帆轻似箭,落日大如箕。
风倦旌旗走,野平车马驰。河山悲故国,不禁泪双垂。
6.《轮中枕上闻歌口占》
子夜新声碧玉环,可怜肠断念家山。
劝君莫把愁颜破,西望长安人未还。
7.《和宋贞题城南草图原韵》
门外风花各自春,空中楼阁画中身。
而今得结烟霞侣,休管人生幻与真。
8.《老少年曲》
梧桐树,西风黄叶飘,夕日疎林杪。花事匆匆,零落凭谁吊。
朱颜镜里凋,白发悉边绕。一霎光阴、底是催人老,有千金、也难买韶华好。
9.《戏赠蔡小香四绝》
眉间愁语烛边情,素手掺掺一握盈。艳福者般真羡煞,侍人个个唤先生。
云髣蓬松粉薄施,看来西了捧心时。自从一病恹恹后,瘦了春山几道眉。
轻减腰围比柳姿,刘桢平视故迟迟。佯羞半吐丁香舌,一段浓芳是口脂。
愿将天上长生药,医尽人间短命花。自是中郎精妙术,大名传遍沪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