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omplet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昭君字嫱》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昭君字嫱》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昭君字嫱》阅读答案

篇1:《昭君字嫱》阅读答案

《昭君字嫱》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完成相关问题。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YJBYS文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昭君字嫱》阅读答案。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关于《昭君字嫱》阅读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节选自《后汉书﹒南匈奴传》)

[注释]①掖庭:宫中旁舍,宫女居住的地方。②呼韩邪:匈奴单于。③斐:表否定。没有人、没有谁。④阏氏:匈奴的王后。⑤胡俗:指“父死后,子可娶继母;兄死后,弟可娶其嫂”的.风俗。

8、下列句子的加点内容,有两项是错误的,请选择出来。( )(4分)

A、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 【敕:(皇帝)下命令】

B、王曰:何坐? 【坐:犯罪】

C、何以都不 闻消息。 【都:总,竟】

D、顾景斐回,竦动左右。 【顾:回忆,回顾】

E、便径入坐灵床上。 【径:一直,径直】

F、齐人固善盗乎。 【固:固然】

9、翻译(4分)

①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

②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10、“昭君出塞”在主观上的原因是什么?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参考答案:

8、(D )(F )(4分)

9、翻译(4分)

① 当时,呼韩邪单于来汉朝(朝见天子)元帝下令把五个宫女赐给他。

②汉元帝非常吃惊,心里想留下他,然而难以失信,就赐予单于匈奴。

10、“昭君出塞”在主观上的原因是什么?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主观原因是赵军因为在宫中多年没有机会见到皇上,积怨很深,于是利用这个机会请求掖庭让她成行。

篇2:《昭君出塞图》阅读答案

《昭君出塞图》阅读答案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昭君出塞图王思廉①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②。注:①王思廉:元初诗人,历经宋、金灭亡等历史事件。②《西京杂记》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指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21.在描写人物上,王诗主要运用      手法,突出王昭君出塞时内心的悲苦,杜诗主要运用

手法,突出王昭君出塞后命运的悲惨。(2分)

22.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主张好的诗歌要在在叙事之外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请结合两首诗歌中的“怨”,分析作者是如何借昭君之怨来“出己意”的。(5分)

试题答案:

21.答案:衬托。对比。(2分)(解析:王诗,用“黄沙”“堆雪”营造气氛,衬托昭君愁苦的心境;用旁人“掩泪听”琵琶之悲伤衬托弹琵琶的昭君的悲苦、哀怨。杜诗,用昭君早年故乡的雄奇壮丽与和亲塞外的`凄凉结局对比,突出昭君命运的悲惨。)

22.答案:王诗,表面上写昭君“怨恨”画工的险诈而不得被君王所见,(1分)实际上作者将矛头指向统治者,正因为御敌无策,才导致个人悲剧的发生,对统治者的无能予以强烈地批判。(1分)杜诗,表面上写王昭君怀念故土不得归的怨恨忧思,(1分)实际上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漂泊西南思念故乡之情,以及不被君王赏识、怀才不遇的遗恨,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2分)

篇3:昭君怨阅读理解及答案

昭君怨阅读理解及答案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分)

(2)请具体分析下阕突出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2)对比(2分),通过梅花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的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品质高洁(1分),表达了词人如梅般坚守清白节操的情怀(1分)。(如答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酌情给分)

【解析】

《昭君字嫱》阅读答案(1)试题分析:上片前两句咏叹梅花的出类拔俗。它不同凡花,虽春未到却独自冲寒而开;它洁白似雪,但冰雪却不具备它那醉人的幽香。后两句惋惜梅花的孤独寂寞。它虽傲姿凌霜,暗香袭人,却独处僻乡,无人欣赏。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此词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外貌,而且揭示了梅花的品格,并以此暗示了词人如梅花一样坚守清白节操的情怀。在写法上,尽管通篇无一梅字,却使人感到笔笔都在写梅;尽管笔笔都在写梅,却又使人处处都联想到词人。构思巧妙,富于比兴,堪称咏梅佳作。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宋人张炎说: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物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一看意思,全在结句。以词贵在神似与形似之间,它只抓住腊梅的特点,稍加点染,重在传神写意,与张炎所提出的要求,大概相近,风格质朴无华,落笔似不经意,小中见大,弦外有音,堪称佳作。

自从《诗经摽有梅》以来,我国诗歌中咏梅之作就屡见不鲜,但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精粹雅逸,托意高远,如林逋的《梅花》诗,姜夔的咏梅词《暗香》、《疏影》;一种是巧喻谲譬,思致刻露,如晁补之的《盐角儿》,以及郑域这首《昭君怨》。这后一种实际上受到宋诗议论化的影响,在诗歌的韵味上稍逊前者一筹。

杨慎说此词兴比甚佳,主要是指善用比喻。但它所用的不是明喻,而是隐喻,如同《文心雕龙谐隐》所说: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在宋人咏物词中,这是一种常用的手法。象林逋的咏草词《点绛唇》、史达祖的咏春雨词《绮罗香》和咏燕词《双双燕》,他们尽管写得细腻传神,但从头到尾,都未提到草字,雨字和燕字。这类词读起来颇似猜谜语,但谜底藏得很深,而所描写的景物却富有暗示性或形象性,既具体可感,又含蓄有味。此词起首二句也是采用同样的手法,它不正面点破梅字,而是从开花的时间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较:说它是花么,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后者表明它颜色洁白,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从语言结构来看,则是每句之内,自问自答,音节上自然舒展而略带顿挫,如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涵泳之中,别有一番情趣。

以雪香二字咏梅,始于南朝苏子卿的《梅花落》: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后人咏梅,不离此二字。王安石《梅花》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似与苏诗辩论。陆游《梅花绝句》云: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丢了香字,只谈雪字。晁补之词《盐角儿》则抓住香雪二字,尽量发挥: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至卢梅坡《雪梅》诗则认为各有所长: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此词好似也参加这一辩论,但它又在香雪二字之前附加了一个条件,即开花时间,似乎是作者的独创。

上片三、四两句,写出山野中梅花的姿态,较富有诗意。竹外一枝斜,语本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竹外一枝斜更好。宋人正敏《遯斋闲览》评东坡此句云:语虽平易,然颇得梅之幽独闲静之趣。曹组《蓦山溪梅》词中也写过: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但却把思路引到杜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上来,离开了梅花。此词没有遇竹而忘梅,用典而不为典所囿,一气呵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它以疏竹为衬托,以梅花为主体,在猗猗绿竹的掩映之中,一树寒梅,疏影横斜,闲静幽独,胜境超然。而且以竹节的挺拔烘托梅花的品格,更能突出梅花凌霜傲雪的形象。句末加上野人家一个短语,非但在音节上倩灵活脱,和谐优雅而且使整个画面有了支点,流露出不识人间烟火者的生活气息。

词也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片。

下片具体描写野人家的环境。原来山野之中这户人家居处十分简朴,数间茅舍,围以疏篱。这境界与前面所写的一树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发:前者偏于虚,后者趋向实。它成了一种优美的恬静的境界,引人入胜,容易令人产生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联想。而冷落竹篱茅舍之后,接着写富贵玉堂琼榭,意在说明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词人由山中之梅想到玉堂之梅,思路又拓开一层,然亦有所本。李邴《汉宫春》咏梅词云: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相比起来,李词以情韵佳,此词则以哲理胜。它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同一般的咏梅诗词相比,思想又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明代杨慎《词品》云:中卿小词,清醒可喜,如《昭君怨》云云,兴比甚佳。这首以咏梅为题材的小词,采用了比兴手法,表现出了一种清醒可喜的逸情雅趣,颇有发人深思的地方。

篇4:昭君怨梅花阅读答案

昭君怨梅花阅读答案

【昭君怨梅花阅读答案】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

(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

【答案】(1)梅花。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洁白,还有雪没有的香味。

【答案】(2)用对比的手法,通过“竹篱茅舍”、“玉堂琼榭”的不同环境进行对比。

篇5:《昭君怨》阅读理解附答案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3分)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思想?(3分)

篇6:《昭君怨》阅读理解附答案

13.答:(1)梅。(1分)作者从梅开花的时间和梅花的颜色、香气以及山野梅花的姿态等方面来写。(要突出时间、花香、姿态)(2分)

(2) 用对比的手法。(1分)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表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2分)

(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梅花。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

(2)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

篇7:《昭君怨》《如梦令》的阅读答案

《昭君怨》《如梦令》的阅读答案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昭君怨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按照字数的多少分类,这两首词均属于 。《如梦令》和《昭君怨》分别是这两首词的 (2分)

(2)仔细品读这两首词,试分析严词和郑词抒写的各是什么事物?并简要说说理由。(3分)

(3)请分别就这两首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小令一般是单调,也就是说只有一段。如《十六字令》《渔歌子》《忆江南》《如梦令》《调笑令》等。

(2)严词写的是桃花,因为“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从时间上看,桃花与梨花、杏花同期开放。郑词写的是梅花,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3分)

(3)严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作者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郑词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篇8:郑域《昭君怨》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域《昭君怨》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域《昭君怨》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诗】: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注释】:

郑域,约公元1192年前后在世】(或作陆域,误)字中卿,号松窗,三山(今福建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光宗绍熙中前后在世。

【翻译】:

说它是花。春天却未到来。说它是雪,却幽香无比。冒着严寒,傍着竹林,在乡村的农舍绽放。无论是生长在荒野人家还是在亭台水榭的富贵之乡,两个地方不同,都是一样的盛开。

【赏析】:

杨慎说此词“兴比甚佳,主要是指善用比喻。但它所用的不是明喻,而是隐喻,如同〈文心雕龙。谐隐〉所说:“遁词隐意,谲譬以指事。”在宋人咏物词中,这是一种常用的手法。象林逋的咏草词《点绛唇》、史达祖的咏叹调春雨词〈绮罗香〉和咏燕词〈双双燕〉,他们尽管写得细腻传神,但从头到尾,都未提到“草”字“雨”字和“燕”字。这类词读起来颇似猜谜语,但谜底藏得很深,而所描写的景物却富有暗示性或形象性,既具体可感,又含蓄有味。此词起首二句也是采用同样的手法,它不正面点破“梅”字,而是从开花的时间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较;说它是花么,春天还示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后者表明它颜色洁白,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从评议结构来看,则是每句之内,自问自答,章节上自然舒展而略还顿挫,如“道是花来―春末,道是雪来―香异”,涵泳之中,别饶佳趣。

以“雪”“香”二字咏梅,始于南朝苏子卿的《梅花落》:“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后人咏梅,不离此二字。王字石《梅花》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似与苏诗辩论。陆游《梅花绝句》云:“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丢了香字,只变雪字。晁朴之词《盐角儿》则抓住香雪二字,尽量发挥:“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至卢梅坡《雪梅》诗则认为各有所长:“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此词好似也参加这一辩论,但它又在香雪二字之前附加了一个条件,即开花时间,似乎是作者的独创。

上片三四两句,写出山野中梅花的姿态,较富有诗意。“竹外一枝斜”,语本苏轼

下片具体描写野人家的环境。原来山野之中这户人家,居处十分简朴,数间茅舍,围以疏篱。这境界与前面所写的一树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发:前者偏于虚,后者趋向实。它构成了一种优美的恬静的境界,引人入胜,容易令人产生“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联想。而“冷落竹篱茅舍”之后,接着写“富贵玉堂琼榭”,意在说明栽于竹篱欺骗性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词人由山中之梅想到玉堂之梅,思路又拓开一层,然亦有所本。李邴《汉宫春》咏叹调梅词云:“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相比起来,李词以情韵胜,此词则以哲理胜。它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同一般的咏梅诗词相比,思想性又高出一层。

宋人张炎说:“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一段意思,全在结句。”(《词源》)此词贵在神似与形似之间,它只抓住腊梅的特点,稍加点染,重在传神写意,与张炎所提出的要求,大致相近。风格质朴无华,落笔似不经意,小中见大,弦外有音,堪称佳作

【阅读训练】:

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3)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5)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分)

(6)请具体分析下阕突出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二:

(1)这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上阕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梅”的?(3分)

(2)这首词下阙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梅”怎样的品质?(3分)

【参考答案】:

一:

1:答: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答: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3:答案:(1)梅花。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

4:答: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

6:答:对比(2分),通过梅花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的不同环境进行对比,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品质高洁(1分),表达了词人如梅般坚守清白节操的情怀(1分)。(如答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酌情给分)

二:

(1)作者从“梅”开花的时间和梅花的色香以及山野梅花的姿态等方面来写。说它是花么,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既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又表明它颜色洁白,香气高雅,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一树寒梅,疏影横斜,闲静幽独,胜境超然,涵泳之中,别有一番情趣。(要突出时间、花香、姿态,3分)

(2) 对比(1分)下阙描写山野之中这户人家居处十分简朴,数间茅舍,围以疏篱。这境界与前面所写的一树寒梅掩以疏竹,正好相互映发:前者偏于虚,后者趋向实。栽于竹篱茅舍之梅,与栽于玉堂琼榭之梅,地虽不同,开则无异。它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梅花纯洁而又傲岸的品质,体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高尚情操。(2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