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钟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李颀塞下曲的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李颀塞下曲的阅读答案,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李颀塞下曲的阅读答案

篇1:李颀塞下曲的阅读答案

李颀塞下曲的阅读答案

塞下曲

李 颀

黄云雁门郡①,日暮风沙里。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②。

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帐下饮葡萄,平生寸心③是。

【注】①雁门郡:战国赵武灵王置,辖境相当于今山西河曲等地,唐曾改代州(山西代县)为雁门郡。②羽林子:汉武帝时建羽林军,宿卫宫殿,唐沿袭。③寸心:心事、心愿,心位于胸中方寸之地,故称。

8.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5分)

本诗选用了黄云、风沙、貂裘、金笳、朔雪、铁马、云水、葡萄酒这些意象,营造了一派苍凉沉雄的意境。(共5分,意象占3分,意境占2分,只答“荒凉”“空阔”类给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及意境的能力。意象的选择可通过典型事物来筛选;意境的分析归纳,需要理解意象所营造的境界画面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9.颈联“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析。(6分)

①衬托。以朔雪、云水映衬边地战争特有的声响,悲壮荒凉。②借景、借物抒情。借边地特有的景物“朔雪” “云水”、事物“金笳” “铁马”来表现在风沙之中巡行的羽林子的生活既艰苦又豪迈,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扬之情。(共6分,技巧占2分,分析占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道题要从表现手法等方面思考。答题时要紧扣题干中的“主要运用”字眼。

诗词赏析:全诗写羽林军骑士在边塞艰辛而又豪迈的军旅生活。

“黄云雁门郡,日暮风沙里。”遮天蔽日的黄云笼罩着雁门郡,薄暮冥冥之时,风沙四起。首联渲染羽林军出场前的背景,黄云蔽空,暮色苍苍,风沙弥漫,给人一种苍茫而神秘的感觉。

“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风沙之中,千余名身着黑色貂裘的将士,都自称为羽林军。人物闪亮登场,羽林子威风凛凛、庄严肃穆。

“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金色胡笳的'吹奏声应和着北地的风雪声,披甲的战马嘶叫着,面对着云和水。以朔雪、云水映衬边地战争特有的声响,悲壮荒凉,表现了在风沙之中巡行的羽林子的生活的艰苦以及他们的豪迈情怀。

“帐下饮蒲萄,平生寸心是。”营帐之中,羽林子痛饮着葡萄美酒,平生的区区之心尽在这酒杯之中。此句写羽林军巡行归营后畅饮葡萄酒,豪壮而郁闷,一切尽在酒杯之中,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意在言外,回味无穷。

这首诗意境开阔,笔力苍劲,情韵深长,黄云、风沙、金笳、铁马、朔雪、云水、貂裘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派苍凉沉雄的意境。

篇2:塞下曲,塞下曲李颀,塞下曲的意思,塞下曲赏析

塞下曲,塞下曲李颀,塞下曲的意思,塞下曲赏析 -诗词大全

塞下曲

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帐下饮蒲萄,平生寸心是。

篇3:塞下曲,塞下曲李颀,塞下曲的意思,塞下曲赏析

塞下曲,塞下曲李颀,塞下曲的意思,塞下曲赏析 -诗词大全

塞下曲

戎鞭腰下插,羌笛雪中吹。膂力今应尽,将军犹未知。

篇4:李颀

李颀

李颀,东川人,家于颍阳。擢开元十三年进士第,官新乡尉。集一卷。今编诗三卷。

李颀(690-751)唐朝诗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一说东川(今四川三台一带)人。少时家本富有,后结识富豪轻薄子弟,倾财破产。后刻苦读书。隐居颍阳(今河北南许昌)苦读10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进士,曾任新乡县尉。任职多年,没有升迁,晚年仍过隐居生活。他一生交游很广,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与他关系密切。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他的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奔放豪迈,慷慨悲凉,最著名的有《古从军行》、《古意》、《塞下曲》等。李颀还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长歌著名,也擅长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李颀(?~757?),唐代诗人。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长期居住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二十三年 (735)登进士第。一度任新乡县尉,不久去官。后长期隐居嵩山、少室山一带的“东川别业”,有时来往于洛阳、长安之间。他的交游很广泛,与盛唐时一些著名诗人王维、高适、王昌龄、綦毋潜等,都有诗什往还。他还喜欢炼丹修道,王

维有诗相赠说:“闻君饵丹砂,甚有好颜色”(《赠李颀》),约在天宝末去世。《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李颀诗集1卷。今存《李颀集》有《唐人小集》本1卷;《唐诗二十六家》本3卷。《全唐诗》编为 3卷,但仍有遗漏。如宋代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李颀诗”条提到并加以称许的“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四句,就不见于《全唐诗》。

由此可见网上的信息实在是繁杂,而且互相抵触的也很多,考虑去哪儿找个权威版本…………祖籍赵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长居颍阳应该也没有问题(登封西?哪儿啊?),就是做官,读他的诗,感觉李颀应不是热中仕途之人,且心慕豪侠又喜炼丹修道,辞官而去的可行性更大。而他的`诗,说实话我实在是难以理解,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写古诗写得那么好,律诗绝句却又平平…………

卷132_1 「湘夫人」李颀

九嶷日已暮,三湘云复愁。霭罗袂色,潺江水流。

佳期来北渚,捐佩在芳洲。

(还是比较喜欢这一首的)

卷133_1 「古从军行」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一部还珠格格,全国人民都会背这首诗了,除了小燕子…………)

卷133_2 「行路难」李颀

汉家名臣杨德祖,四代五公享茅土。父子兄弟绾银黄,

跃马鸣珂朝建章。火浣单衣绣方领,茱萸锦带玉盘囊。

宾客填街复满座,片言出口生辉光。世人逐势争奔走,

沥胆堕肝惟恐后。当时一顾登青云,自谓生死长随君。

一朝谢病还乡里,穷巷苍苔绝知己。秋风落叶闭重门,

昨日论交竟谁是。薄俗嗟嗟难重陈,深山麋鹿可为邻。

鲁连所以蹈东海,古往今来称达人。

卷133_3 「缓歌行」李颀

小来托身攀贵游,倾财破产无所忧。暮拟经过石渠署,

朝将出入铜龙楼。结交杜陵轻薄子,谓言可生复可死。

一沉一浮会有时,弃我翻然如脱屣。男儿立身须自强,

十年闭户颍水阳。业就功成见明主,击钟鼎食坐华堂。

二八蛾眉梳堕马,美酒清歌曲房下。文昌宫中赐锦衣,

长安陌上退朝归。五陵宾从莫敢视,三省官僚揖者稀。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

(唐朝男儿啊,一见就拿生死做许诺么…………自谓生死长随君,谓言可生复可死,轻薄子如此,豪侠呢?李诗里的豪侠总是很凄凉,过去的少年意气早已不堪回首…………)

卷133_4 「琴歌」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

霜凄万树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馀里,

敢告云山从此始。

(最喜欢末尾两句)

卷133_7 「鲛人歌」李颀

鲛人潜织水底居,侧身上下随游鱼。轻绡文彩不可识,

夜夜澄波连月色。有时寄宿来城市,海岛青冥无极已。

泣珠报恩君莫辞,今年相见明年期。始知万族无不有,

百尺深泉架户牖。鸟没空山谁复望,一望云涛堪白首。

卷133_16 「别梁B」李颀

梁生倜傥心不羁,途穷气盖长安儿。回头转眄似雕鹗,

有志飞鸣人岂知。虽云四十无禄位,曾与大军掌书记。

抗辞请刃诛部曲,作色论兵犯二帅。一言不合龙额侯,

击剑拂衣从此弃。朝朝饮酒黄公垆,脱帽露顶争叫呼。

庭中犊鼻昔尝挂,怀里琅今在无。时人见子多落魄?br>

共笑狂歌非远图。忽然遣跃紫骝马,还是昂藏一丈夫。

洛阳城头晓霜白,层冰峨峨满川泽。但闻行路吟新诗,

不叹举家无担石。莫言贫贱长可欺,覆篑成山当有时。

莫言富贵长可托,木槿朝看暮还落。不见古时塞上翁,

倚伏由来任天作。去去沧波勿复陈,五湖三江愁杀人。

卷133_21 「送陈章甫」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青山朝别暮还见,

嘶马出门思旧乡。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东门酤酒饮我曹,

心轻万事皆鸿毛。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郑国游人未及家,

洛阳行子空叹息。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卷133_27 「古意」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雪飞,

未得报恩不能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李颀塞下曲的阅读答案

篇5:古塞下曲,古塞下曲李颀,古塞下曲的意思,古塞下曲赏析

古塞下曲,古塞下曲李颀,古塞下曲的意思,古塞下曲赏析 -诗词大全

古塞下曲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篇6:李白《塞下曲 (其一)》阅读答案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下列选项中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点明季节、天气、地点,照应题目中“塞下”,写边塞苦寒。

B.颔联写战士听笛子吹奏折杨柳曲,去寻觅春天的愉悦心情。

C.颈 联宵眠枕玉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不言“枕”而言“抱”,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便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

D.尾联“愿”、“直”, 语气斩钉截铁,一派心声,喷涌而出。

参考答案:

6.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

7.B评分意见:本题2分。

篇7:塞下曲其三 阅读答案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③。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

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

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指旌头星的光芒。星芒尽:指战争结束。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④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阅读题目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弯弓”与“插羽”形象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也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可见敌军大败,侧面表现了将士们神勇无比。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15.谈谈作者如何表现将士们的英雄形象和献身精神?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4.B项,分析不当。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插羽”之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战役迅捷有力。

15.①侧面描写。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敌。③用典。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篇8:《塞下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塞下曲》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常 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据说曾两度与汉和亲。

(1)“诗眼”是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这首诗歌的诗眼是“天涯静处无征战”中的“静”字,请结合全诗内容,说明作此判断的依据。(4分)

(2)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这首诗独辟蹊径,赋予了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因为本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1分)因此 在前两句生动概括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后,第三句描绘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家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种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深意,是通过“静”字传达出来的,因此说“静”是诗中之眼。(3分)

(2)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 时有弛张。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和平之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吹散了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4分)(意思对即可)

篇9:李白《塞下曲》阅读答案

李白《塞下曲》阅读答案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9.诗的第三联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4分)

10.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4分)

参考答案:

9.答: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③表现了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④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10.答:①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②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请选出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

A. 首联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极写边地苦寒。

B. 颔联写战士听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去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愉悦的心情。

C. 颈联“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 字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

D. 尾联“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参考答案:

6、诗人戍守边疆渴望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7、B 评分意见:2分

篇10:李白《塞下曲》阅读答案

李白《塞下曲》阅读答案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

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阅读练习及答案

(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单调、清冷 的特点。(1分)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

答:①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②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

③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

④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分)

答:①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②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4、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

5、简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

①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

②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6.本诗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生活?戍边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

答:本诗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戍边战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他们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爱国激情。

7、写出这首诗中工整对仗的两句话并揭示其含义: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这两句极写了军旅生活的紧张。

8、折柳在诗中有哪两重含义?

答:一是反映出乐曲的名称,

二是联想到折柳送别的习俗,让人不由得产生思亲思乡之情。

9、诗的开头写五月寒,结尾则写斩楼兰,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开头写寒点明了边塞的苍凉与苦寒,而结尾写斩楼兰,与开头形成鲜明对照,更突出了边塞将士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篇11:《古塞下曲》阅读答案

【唐】李颀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朝走马”强调时间紧迫,“直指”表现目标明确,写出行人奔赴边关的急切。

B.三四句既交代蓟城地处边陲,直通漠北,又以“万里”突出离别的痛苦,情调悲凉。

C.五六句直接描写边地的现实景象,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军情紧急、战火不断的氛围。

D.七八句将同一时节不同空间的画面叠映,上承战事,下启春光,节奏由紧张转向舒缓。

15.“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析。(6分)

参考答案

14、C

15、“汉宫柳”与“胡地桑”相对,虚实相映,丰富了诗歌的意蕴。婀娜的柳枝青青的.桑条,景象柔美清丽,融入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译文

远行的人早早就骑上了骏马,行途直指蓟城的旁边。蓟城北通大漠,我万里辞别故乡。大漠瀚海上,燃起万千烽火,黄沙之中,曾是千百年来的战场。军书急迫,发至上郡,春色青青,越过了中州河阳。长安宫中的柳条已经婀娜多姿,塞北地区的桑条依然颜色青青,琵琶呜咽,弹出令人泪垂的出塞曲,横笛声声,令人肝肠寸断。

赏析

“塞下曲”,唐代乐府题,多写边塞之事。此篇乃仿古之作,故称“古塞下曲”。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此诗前四句写万里辞家,远赴边塞。早晨骑马出发,直指蓟城,行程匆匆,字里行间透射出一股豪气。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中间四句写边地见闻。“海上”“沙中”呼应“漠北”。“军书”“春色”,本为静物,加以“发”“度”二字,顿变鲜活,急切迅疾,气势飞动。一写战事,一写时节,一写边关,一写中原,刚健明快。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最后四句一写色,一写声,颜色清丽,声调凄恻,先喜后悲,更显其悲。

通观全篇,格调苍凉,既有一点悲,又有一点壮。

篇12:李颀《琴歌》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李颀《琴歌》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琴 歌

李 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②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③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④从此始。

【注】①广陵客:指善弹琴的人。②渌水:琴曲名。③清淮:地近淮水。④云山: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1: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和《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作者由欣赏琴曲,陶醉于琴声的欢乐自适到产生摆脱官场束缚的归隐之念。(2分)作者和朋友一边喝酒一边听琴,推杯换盏,陶醉于琴声中。但听了琴曲后,作者想到自己将奉命出使千里之外的清淮,别宴上缕缕琴音不禁牵动他无限的乡思与愁思,仕途之累使他深感厌倦,因此作者萌生了强烈的归隐之情。(2分

2:两者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2分)琴弦拨动,顿时万籁俱寂,四座之人都为之陶醉。星星渐稀,时间飞逝,在美妙的琴声中,人们似乎忘记了时间。作者通过这些情境侧面烘托出了广陵客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表现了琴声的美妙。(1分)《琵琶行》中的这两句通过“悄无言”“秋月白”等侧面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1分)

赏析

《琴歌》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记一次宴会听琴的.情景。前六句以室外凄清的秋景来反衬华堂上炉火融融、红烛高烧的温暖欢乐。后四句以琴声一响万簌俱静,听者沉醉无言,并且引动诗人辞官归隐的念头,来表现音乐神奇的感染力量。

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诗歌以酒咏琴,以琴醉人;闻琴怀乡,期望归隐。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三、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明星稀,乌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香绕,华烛齐辉,初弹《渌水》,后弹《楚妃》。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拨出,万籁俱寂,星星隐去,四座无言。最后两句写诗人听琴声之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之思。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