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阶而上寻秋色的下一句,是“踏叶而来遇故人”。这并非出自某部古籍,亦非哪位名家的传世佳句,而是某年秋日,我在江南一座无名山径上偶然所得。那时我独自一人,背着简单的行囊,沿着青石台阶缓缓上行,耳畔是风拂过枫林的沙沙声,脚下是层层叠叠的落叶,红黄交错,如大地铺展的锦缎。山不高,却蜿蜒曲折,仿佛有意将人引入一段被时光遗忘的静谧。我本为寻秋而来,却未料,秋竟以另一种方式,悄然叩响了我的记忆之门。

山道两旁,枫树与银杏交错生长,秋意最浓处,阳光穿过稀疏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如同碎金铺地。我停下脚步,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银杏叶,叶脉清晰,边缘微卷,像是被岁月轻轻吻过。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寻秋色”,并非只是用眼睛去捕捉斑斓,更是用心去感知季节的流转、自然的呼吸。秋色不在远方,而在脚下,在指尖,在每一次呼吸间悄然渗入灵魂的凉意。我继续前行,台阶渐陡,脚步却愈发轻快。山风渐起,卷起落叶如蝶,在空中盘旋片刻,又悄然落回地面。我忽然想起童年时,祖母常带我去村后的小山摘野菊,那时的秋,是金黄的稻浪,是晒场上翻动的谷粒,是灶台边飘来的红薯香。而今,城市的高楼遮蔽了天空,季节的界限变得模糊,唯有在这样的山野间,秋才重新显露出它原本的模样——不张扬,却深沉;不喧嚣,却丰盈。

就在转过一道山弯时,我听见前方传来一阵低低的琴声,清越而悠远,似古琴,又似箫音。循声而去,只见一位老者坐于石台之上,身着素色长衫,膝上横着一把旧琴,指尖轻拨,音如流水,缓缓流淌在山谷之间。我驻足聆听,不敢打扰。曲终,老者抬头,目光温和,仿佛早已知晓我的到来。他微微一笑:“你也来寻秋?”我点头,他指了指身旁一块平整的石头,示意我坐下。我们并未多言,只是静静望着远处的山峦,层林尽染,夕阳正缓缓沉入天际,将云霞染成金红。良久,他轻声道:“秋不是用来寻的,是用来遇的。你走的路,每一步都藏着过去,也通向未来。”我心中一震,仿佛被什么轻轻击中。原来,我拾阶而上,不只是为了看风景,更是为了与那些被遗忘的时光重逢。他继续道:“我每年此时都会来此,不为别的,只为等一个人,或等一段记忆回来。今年,你来了。”我愕然,他却不再解释,只是将琴轻轻收起,站起身来,拍了拍我的肩:“秋色年年有,但能踏叶而来遇故人的,未必年年都是你。”说罢,他转身离去,身影很快隐入林间,仿佛从未出现过。

我独自坐在石台上,望着天边最后一抹霞光,忽然明白,那句“踏叶而来遇故人”,并非指某个具体的人,而是指那些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情感、记忆与自我。我们总在寻找,寻找风景,寻找答案,寻找意义,却忘了,真正的相遇,往往发生在我们放下执念、静心行走的瞬间。秋色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它的绚烂,更在于它提醒我们:生命如叶,终将飘落,但在飘落之前,每一片叶子都曾迎风起舞,都曾见证阳光与雨露,都曾与风低语,与大地相拥。而当我们拾阶而上,踏过落叶,其实是在走回自己的来路,也是在走向更深的自己。

归途中,天色渐暗,山影如墨,唯有脚下的落叶依旧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着某种古老的秘密。我不再急于赶路,而是放慢脚步,细细感受每一步的踏实与轻盈。我知道,这一次的寻秋之旅,寻的不仅是季节,更是内心的安宁与觉醒。秋色年年相似,但每一次相遇,都是全新的开始。而那句“踏叶而来遇故人”,从此不再只是诗句,而是我心中一道温柔的光,照亮我前行的每一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