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有虎石上纹,西山无月水边痕。

这句看似出自山野谣谚的对仗之语,实则暗藏天地运行的至理。初闻此语,只觉意境苍茫,似有隐士立于山巅,观虎迹于石,叹月影于水,语出自然,却意味深长。东山有虎,是实有之象,石上之纹,是虎行所留,清晰可辨,仿佛命运之笔在坚硬的岩层上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而西山无月,是虚相之缺,水边无痕,是光影未至,空寂无声,如同人生中那些未曾发生的可能,悄然消逝于无形。这一“有”一“无”,一“纹”一“痕”,构成了一种深邃的对照,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摹,更是对存在与虚无、显现与隐匿的哲学叩问。

虎,自古为山林之王,威猛刚烈,其行踪所至,草木辟易,石为之裂。东山有虎,非虚言恐吓,而是实存之威慑。石上之纹,是虎爪抓地、虎尾扫石、虎身压岩所留下的物理痕迹,是力量与时间的共同杰作。这些纹路,或深或浅,或直或曲,仿佛虎在行走中留下的“文字”,是它存在的直接证据。古人观之,或敬畏,或警醒,或借以占卜吉凶。这纹路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其象征虎的威势,更在于它揭示了“存在”的显性表达——一切有形的、可触的、可记的,皆如石上之纹,清晰而确凿。人生在世,功业、名声、情感、记忆,皆如石上之纹,虽经风雨侵蚀,仍或深或浅地留存于时间之岩。我们追求不朽,其实追求的正是那“石上之纹”——在历史、在人心、在天地间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印记的形成,往往需要如虎一般的决绝与力量,需要直面荆棘、穿越风雨,甚至以血肉之躯在命运的岩壁上刻下痕迹。

西山无月,水边无痕,却道出了另一种更为深刻的真实。月本在天,为何西山无月?或因山势遮挡,或因云层遮蔽,或因观者未至。水本映月,为何岸边无痕?或因风动波乱,或因夜深人静,或因心不在此。这“无”,并非绝对的虚无,而是“未显现”的状态。它提醒我们,世间有太多可能,因条件未具足而未曾发生;有太多美好,因时机未到而悄然错过。正如人生中那些未曾说出口的爱,未曾踏上的旅途,未曾实现的梦想,它们如西山之月,虽未现于眼前,却真实存在于“可能”的维度之中。水边无痕,不是水不映月,而是月未至;不是心不动情,而是情未达。这种“无”,不是空无,而是一种静默的等待,一种潜在的丰盈。它比“有”更广阔,更深远,因为它容纳了所有未发生的可能,是所有“有”的源头与归宿。

石上之纹与水中无痕,实为一体两面。纹是痕的凝固,痕是纹的流动。虎行石上,留下纹,是“有”的显现;月照水中,不留痕,是“无”的包容。人生亦如此,我们既要在关键时刻如虎般奋力一搏,在石上刻下属于自己的纹路,也要学会在西山静立,于无月之夜倾听内心的声音,在无痕之水中照见本真的自我。真正的智慧,不在于一味追求“有”,而在于懂得“无”的价值;不在于只看见石上之纹,而在于能感知水中无痕背后的无限可能。虎之纹,是外在的功业;月之痕,是内在的觉知。二者相济,方得圆满。

东山有虎石上纹,西山无月水边痕——这看似对仗的句子,实则是天地间最朴素的启示。它告诉我们:存在需要勇气去刻写,而意义却常在未刻之处显现。我们行走于世,既要如虎般在石上留下纹路,也要如月般在水边保持无痕的静默。唯有如此,才能在“有”与“无”之间,找到生命的平衡与深意。石上之纹终将风化,水中之痕终会消散,但那份在有无之间体悟到的智慧,却如东山之虎、西山之月,恒久地照彻人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