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在山坡上的下一句,是“风一吹就弯了腰”。这句看似简单的续写,却像一根细线,牵出我童年里最鲜活的记忆。那是一片并不起眼的山坡,位于南方丘陵地带的村落边缘,黄土裸露,杂草丛生,偶有几株野桃树在春天里零星开花。它没有名山大川的壮丽,却承载着我整个少年时代的呼吸与心跳。每当我站在坡顶向下望去,总觉得自己不是在看风景,而是在回望一段被风揉皱了的时光。

小时候,我常和村里的伙伴们在山坡上疯跑。那时的山坡是自由的象征,是逃离课堂、逃离农活的避难所。我们追逐打闹,把纸飞机掷向天空,看它们被风卷起又坠落;我们用树枝挖土坑,幻想能挖出传说中的宝藏;有时干脆躺下来,看云卷云舒,听风穿过草叶的沙沙声。山坡不高,却足以让我们俯瞰整个村庄——低矮的瓦房、蜿蜒的小路、远处田埂上缓缓移动的农人。那一刻,我们觉得自己仿佛站在世界的边缘,又像站在世界的中心。风一吹,草低了头,我们也跟着弯下腰,仿佛在向这片土地致意,又仿佛在倾听它低语的秘密。

山坡上的草,是这片土地最沉默的见证者。它们不挑季节,不惧干旱,只要有一点泥土,就能从石缝中钻出头来。春天,嫩绿的芽尖破土而出,像无数细小的手指试探着天空;夏天,草长得齐膝高,风过时,整片山坡如波浪般起伏,发出低沉的呜咽;秋天,草色渐黄,枯叶在风中打转,仿佛在举行一场无声的告别;冬天,霜雪覆盖,草茎变得坚硬而脆弱,一折即断,却在地下悄然积蓄着来年的力量。我曾问过爷爷,为什么山坡上的草总是被风吹得弯下腰,却从不折断?他坐在门槛上抽着旱烟,眯着眼说:“草知道低头,所以活得久。人也是一样,太硬了,容易碎。”这句话,像一粒种子,悄然落进我年少的心里。

后来我离开村庄,去了城市读书、工作。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我渐渐习惯了笔直的道路、规则的作息和精确的时间。然而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梦见那片山坡,梦见风一吹,草弯了腰,我也跟着弯下腰,仿佛在回应某种来自大地的召唤。城市里的风,是空调外机的轰鸣,是地铁呼啸而过的气流,是玻璃幕墙反射的刺眼光影。它们没有山坡上那种温柔而有力的触感,也没有那种让人甘愿低头的谦卑。我开始明白,山坡教会我的,不只是如何奔跑,更是如何低头——低头看脚下的泥土,低头听风中的声音,低头承认自己的渺小。

多年后我重返故土,山坡已不复当年模样。退耕还林的政策让这里种上了成片的松树,草少了,路平了,连风都变得规整。我站在坡顶,风依旧吹来,却再难见到草浪翻滚的景象。我蹲下身,扒开松针,发现几株倔强的野草从树根旁钻出,依旧在风中轻轻摇曳。那一刻,我忽然笑了。原来,有些东西从未真正消失。它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像记忆,像情感,像那些被风吹弯却始终未断的草。

我长在山坡上的下一句,是“风一吹就弯了腰”,但再往后,还有一句:“可根,始终扎在土里。”人这一生,或许也会被命运的风吹得东倒西歪,被生活的重压逼得低头弯腰。但只要根还在,只要心还贴着大地,就永远不会真正倒下。山坡教给我的,不是如何挺直腰杆,而是如何在弯腰时,依然保持向上的姿态。风会过去,草会再生,而我们,也会在每一次低头之后,重新站起,继续生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