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坡上坎强筋骨”这句俗语,形象地描绘了人在艰难环境中磨砺意志、锤炼体魄的过程。它源自民间生活经验,常见于山地农耕、徒步跋涉的场景中,人们每日在崎岖山路上负重前行,久而久之,不仅身体变得强健,精神也愈发坚韧。这句俗语背后,蕴含着一种朴素却深刻的人生哲理: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逆境之中。而它的下一句,虽未在典籍中固定成文,却在无数人的实践与体悟中逐渐浮现——“经风历雨见真章”。
这句“经风历雨见真章”,并非简单的对仗工整,而是对前一句的深化与升华。如果说“爬坡上坎”是外在的行动与身体的锤炼,那么“经风历雨”则是内在的考验与心智的淬炼。风是突如其来的变故,雨是连绵不绝的压力,唯有在风雨交加中仍能站稳脚跟、看清方向的人,才能真正显现出本色的“真章”。这里的“真章”,不是外在的成就或荣誉,而是一个人内在的定力、智慧与品格。它如同深埋地下的根须,不显山露水,却支撑起整棵大树的繁茂。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常看到一种现象:那些在顺境中成长的人,往往容易在突如其来的挑战面前手足无措。他们或许拥有优越的教育背景、丰富的资源支持,却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相反,许多出身平凡、早年经历困苦的人,反而在人生的长跑中展现出惊人的韧性。这并非偶然。正是因为他们曾在“坡”上攀爬,在“坎”前止步又起步,才逐渐建立起对困难的耐受力和对未来的信心。一位长期从事山区支教的教师曾分享,她所教的学生中,那些每天徒步数公里上学的孩子,虽然学业起步晚,但专注力、责任感明显更强。他们在风雨中往返,书包里装的不只是课本,还有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抵抗。这种经历,远比任何励志演讲更能塑造人格。
更进一步看,“经风历雨见真章”还揭示了成长的本质——不是逃避困难,而是直面它、消化它、超越它。风不会因你柔弱而绕道,雨也不会因你疲惫而停歇。真正的强者,不是从未跌倒的人,而是每一次跌倒后都能重新站起的人。在科技行业,许多创业者都经历过产品失败、资金断裂、团队解散的至暗时刻。有人选择放弃,有人却选择复盘、调整、再出发。最终走出来的,往往是那些在风雨中不断修正方向、坚守初心的人。他们的“真章”,不是某一次融资成功,而是面对失败时的冷静与担当,是在资源匮乏时仍能凝聚人心的领导力。
这种精神,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组织乃至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经济波动、自然灾害、国际局势变化,都是无法回避的“风雨”。但正是在这些挑战中,制度的韧性、文化的凝聚力、人民的团结精神才得以彰显。回顾历史,每一次重大危机之后,往往伴随着更深层次的反思与变革。从灾后重建到科技攻坚,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到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在“爬坡上坎”中积累经验,在“经风历雨”中凝聚共识。这种集体性的成长,正是“真章”的另一种体现。
强调逆境的价值,并非鼓励人为制造苦难,也不是否定顺境的意义。顺境提供资源与机会,而逆境则提供检验与淬炼。两者如同阴阳,缺一不可。关键在于,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保持清醒的自觉:在顺境中不忘忧患,在逆境中不失希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爬坡上坎强筋骨,经风历雨见真章”的深层含义。
人生如行山路,坡有陡缓,坎有深浅。每一次攀爬,都是对体能的挑战;每一次跨越,都是对意志的考验。而风雨来时,有人仓皇躲避,有人静立雨中,还有人借雨洗尘、借风前行。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走了多远,而在于是否在一次次跌倒与站起之间,看清了自己的方向,坚定了内心的信念。当我们不再畏惧风雨,而是学会在风雨中前行,那便是“真章”显现的时刻。它不喧哗,不张扬,却如深谷回音,久久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