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踏青上南山,恰逢春深草木繁。山道蜿蜒如带,自城边斜插而上,隐入云烟深处。我本无甚计划,只因晨起见天色清朗,风拂面而不寒,心念一动,便提步出门。友人未约,行李未整,只携一壶清茶、一本旧书,便踏上了这条久违的山径。山不在高,有春则灵;路不在远,有心则行。这趟即兴之旅,原不为登顶,只为寻一份久违的宁静与自然的低语。

初入山口,人迹尚稀。两旁杂树丛生,新叶初展,嫩绿如洗,阳光自叶隙间洒落,斑驳如碎金。脚下是碎石与腐叶铺就的小路,踩上去有轻微的窸窣声,仿佛大地在呼吸。偶有鸟鸣自林间传来,清越而短促,像是自然在提醒我:此处并非荒寂,而是生机暗藏。我缓步前行,不疾不徐,任由思绪随山风飘荡。山道渐陡,呼吸微促,却觉胸中浊气渐散,仿佛每一步都在将尘世的烦忧抛于身后。途中遇一老翁,肩挑竹筐,步履稳健,见我独行,笑问:“年轻人,上山看景?”我点头称是。他呵呵一笑:“好,好,春山最宜独游,人多反扰了清静。”说罢,身影已隐入前方弯道,只余下竹筐轻晃的余音,在山风中轻轻回荡。

行至半山腰,忽见一片开阔地,几株老梨树正盛放,白花如雪,随风轻摇,落英缤纷,铺满草地。树下有石凳,不知何人所置,已覆青苔,却仍堪坐卧。我放下茶壶,取出书来,却未翻一页。此时,风过花动,香气浮动,远处山谷传来牧童短笛之声,悠扬断续,如诉如慕。我忽然明白,所谓“踏青”,并非只是行走于野,更是心灵与自然的一场对话。这山、这树、这风、这笛,皆非为我而设,却在我到来时,以最本真的姿态接纳了我。我无需言语,只需静坐,便已与天地共呼吸。偶有松鼠跃过枝头,惊起一片花瓣,又悄然隐去,仿佛在提醒我:自然之美,常在刹那,贵在无心。

午后云起,山雾渐浓,如轻纱缭绕林间。我起身继续上行,不多时便至山脊。此处视野豁然开朗,俯瞰城郭如棋盘,河流如银带,远处田畴青黄交错,农人如蚁,缓缓移动。而头顶之上,云卷云舒,日光时隐时现,光影在山峦间游走,如诗如画。我伫立良久,心中竟无一丝杂念。平日困于案牍、奔走于街巷的疲惫,此刻如冰雪消融。山风拂面,带着湿润的泥土气息,仿佛在低语:人本是自然之子,何须久离故土?偶一归来,便觉心安。下山时,我不再急于归家,而是放慢脚步,细察每一处细节:石缝中初绽的野花,树根旁新生的菌菇,溪水中游动的蝌蚪……这些微小生命,在无人注视处,依旧蓬勃生长,不因人知或不知而增减其美。

归途已暮,夕阳西沉,山影拉长,如墨染大地。我回望南山,只见峰峦隐入暮霭,轮廓模糊,却更显苍茫。今日之行,始于一念,成于无心,却收获了远超预期的宁静与慰藉。原来,真正的踏青,不在于走了多远,登了多高,而在于是否真正“踏”进了自然,“踏”进了自己的内心。山无言,却能洗心;春无字,却可传情。即兴之举,往往最得真趣。人生在世,计划太多,反失自然;偶一随心,反见天地。

即兴踏青上南山,归来已是满心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