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三个误区分析及应对策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三个误区分析及应对策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三个误区分析及应对策略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三个误区分析及应对策略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 黄 澍
【摘要】文章针对高中英语写作训练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训练;改进策略
写作作为英语学习的书面输出终端,常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重要参考;更重要的是,在数十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英语写作对于学生英语兴趣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因为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而逐渐爱上了英语。因此,写作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却存在着一些误区,甚至违背了英语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新课程理念,本文将分析这些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写作教学实践中的误区分析
误区一: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应当在高中英语学习后期重点强化。新课标中对每一级教学都有写作能力培养的要求,如第六级要求“能用恰当的格式写便条和简单的信函;能简单地描述人物和事件……”,第七级要求“……能描述人或事件,并进行简单地评论……”,第八级要求“……能根据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摘要,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表达观点和态度……”,第九级要求“……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恰当,用词准确,能在写作中恰当地处理引用的资料及他人的原话……”由此可知,写作能力培养的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然而部分老师把写作教学的重点放在临考前,认为前期的练习没有实际“效果”,往往在高三后期突击,力图写出高分作文。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很多学生因为英语写作的提高而爱上了英语,因此,英语写作教学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起着突破口的作用。另外,高质量的英语写作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学生多年英语学习结果的综合反映,应该对写作教学至始至终予以重视。
误区二:利用模板套句快速炮制“华丽丽”的英语文章。诚然,句型结构对于英语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利用模板和套句的英语写作教学无异于饮鸩止渴。那些所谓“经验”丰富的教师,会教给学生一些万能句型,如:①文章主题句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从句),It is needless to say that …,It is obvious that…,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I am greatly convinced that …With the adv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thing in the world can delight me so much as…,Whenever I hear…,I can not but feel excited。Well goes an old saying… ②文章承转句That is to say…,That is…In other words…To put it differently…Ever since then,I have found that…,What is more serious is that…,In view of the practical need of society…③文章结论句If one can really put the three points into action(practice)…,Only with combined efforts can we…,Last but not least,等等。这些句型有一定作用,但华而不实,用他们写出的文章空洞无物,不符合英语写作自然流畅的.要求,更不可能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反而让学生的英语写作进入万劫难复的深渊。
误区三:忽视教材中每个单元写作部分的教学或写作教学脱离教材。部分教师由于课时不够的原因或者对于教材处理没有进行积极思考,对每个单元的写作部分不够重视,使得写作教学不能循序渐进;有的直接跳过教材,舍近求远,选择一些偏离教材的教学材料,导致教、学、练不在同一纬度上,违背了教学规律,没有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往往事倍功半。
二、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第一阶段,从词法、句法、单句着手,结合教材,夯实基础。英语写作基础不能一言以蔽之,因为它涉及词汇、语法、习惯用法、英语语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等等,这就注定了英语写作教学绝非一日之功。每接触一届新生,笔者都会教授英语的基本句型、词性的用法,然后从单句练习开始,笔者把每个单元的课后翻译练习当作是初级英语写作的教学重点,做到一句多译、举一反三、精益求精。
同时,背诵也是夯实基础必不可少的环节,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就会经过一个“死记硬背、‘死’去‘活’来”的过程。毕竟,英语对于我们还过于陌生,使用的机会相对较少,课堂创设的情境并不一定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当前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下,没有一定的背诵量是不能学好英语的。我们训练学生背诵是通过默写来实现的,要求学生每天背会一段课文然后默写出来,检查批阅严格细致,包括标点、大小写等都必须和原文完全一致,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精确性和学习过程的细致性。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加上新概念第二册课文的默写。另外,造句训练、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训练也行之有效。课本后面WORKBOOK中的汉译英练习一定要认真处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写出不同格式的翻译,在黑板上讨论分析。
第二阶段,尝试多种文体和不同话题,强化基础,规范写作。高中英语教学依据单元教学,具有很强的话题性特点,科、教、文、卫、政治、经济等包罗万象,围绕话题的单元性教学有助于词汇的拓展和强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不同信息的处理能力,同时,通过不同话题的写作训练,有助于所学词汇的巩固和扩展知识面,实现学以致用,提高学习的效率。
此外,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涵盖多种文体,记叙文、议论文、书信等其他应用文体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写作体裁,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缩写、扩写、改写和续写等,针对性地让学生熟悉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和风格,从而有效地避免不同文体千篇 一律的写作模式和文风,这对于规范学生写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阶段,收放自如,文质兼备,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这一阶段是英语写作教学的跨越期,也是收获期。笔者经常能在大型考试的阅卷过程中一眼就认出一篇优秀作品出自谁手,也就说明该考生的英语写作不仅十分优秀,而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高考作文的最高要求即自然流畅、表达符合native English Speakers 的习惯,能够依据文体和话题自如地按要求写出文质兼备的美文,既是高考对于英语写作的要求,也是英语学习者终身学习必备的技能之一。不仅如此,还能够在大量练笔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在万花丛中脱颖而出,这是英语写作的最高水平,也是写作教学的最高目标。
在这一阶段,英语名篇的诵读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阶段,笔者会搜罗大量适合学生英语基础的名篇,如three days to see,The goodness of life,On life,Gettysburg Address,等等,这些文章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学生的英语写作提供了范例,对学生英语写作的跨越起到杠杆作用。
总之,这三个阶段概括起来讲,即基础、练习、突破。英语写作教学是长期积淀的过程,切忌一蹴而就、脱离教材、快速炮制,英语学习没有捷径可循,只有通过加强基础和练习规范,才能最终达到文质兼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锐。新高中英语书面表达[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篇2: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创新策略分析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创新策略分析
作者/魏丛蓉
摘 要: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写作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还能够直接体现出学生的英语素养,因此,提高高中学生写作能力是教师一直研究的重要内容。就新课改下如何创新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作一简略分析。

篇3: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创新策略分析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写作训练,它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掌握和巩固所学的词汇、语法知识等,对于学生语言思维的训练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一、广泛阅读,积累大量的英语写作素材
任何语言的熟练应用及写作,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信息积累基础之上的。阅读是一个信息输入的过程,而写作则是一个信息输出的过程,因而,写作的基础是大量的英语阅读,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英语信息输入,就没有好的写作输出。实际上,阅读的训练量,是写作训练量的数倍,只有有了足够的英语阅读量,才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所谓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对于教材进行认真研究,全面理解和运用教材
英语教材都是经过教材编委会慎重考虑、结合时代发展需要而选定的比较有学习和应用价值的素材,语言很规范、文笔很流畅,因而是很好的学习和应用范文,值得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在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很多一线的英语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将所学习的英语教材进行认真的背诵,重点记忆精彩段落和难点句型,在单元学习结束后,对于所要背诵的课文,抽出其中的一段进行默写,长此以往,达到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的目的。
2.增加课外阅读训练
英语学习教育专家论证,在学好基本的英语教材的基础上,课外阅读训练做得越到位,阅读量越多,语言实践量越大,则对于英语的运用和表达能力就越强。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做好基本的英语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要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英语课外阅读训练,以提高学生对于英语信息资源的敏感度。可以阅读《中学生英语读物》所推荐的书目,如A TALE OF TWO CITIES,THE OLD AND THE SEA,WUTHERING HEIGHT,THE GOLDEN ISLAND等,通过这些课外读物的欣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英美国家的思维习惯、文化背景、惯用表达法等,从而更加自如、正确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加强遣词造句的训练
词句对于写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它就如同造房子时所使用的砖瓦等建筑材料,没有好的建筑材料,就不可能建造出好的房屋,同样,没有优秀的词句作基础,也不可能写出优秀的英语文章,因而,在英语写作训练过程中,要加强遣词造句的训练,尤其要注意动词的训练,动词的时态、人称的变化,都能够引起英语意义的变化,因而,要加强对于动词的写作训练。此外,在英语课文中所出现的重点词汇、词组等,都要引导学生进行口头造句训练,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求学生做好短语、词汇、句型的笔记。
三、掌握基本的英语写作模式和写作技巧
在英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和了解不同的英语写作格式和题材,每一个英语学习单元,都会有不同的英语写作要求和写作训练重点项目,在高一年级阶段,英语写作主要以记叙文和书信为主,而在高二和高三阶段,则以训练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技能为主,基于这样大框架的'分析,可以在进行英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写作流程和写作模式,根据不同的写作题材和写作风格,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写作训练。
了解了英语写作模式和具体的写作题材,又有了相应的英语写作素材,也未必就能够写出好的英语文章,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英语写作技巧,才能够写出一篇优秀的英语文章。英语写作技巧训练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巧妙地运用各种英语句型,如,介词短语、分词短语、强调句、复合句、长短句的搭配运用,能够避免通篇文章都使用同一种句子而产生的单调、乏味感。要学会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如,转折性的词语:but,however,nevertheless,after all;递进词语:then, besides, moreover, furthermore;总结性词语:in brief, at last, in short, finally, in a word; 对比性词语:in the same way, on the other hand, just as,也可以运用固定搭配、谚语、俚语来表达同一句话的意思。
四、坚持英语写作练习和实践
英语写作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只有坚持英语写作,才能够真正地提升英语写作水平。高中英语写作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并定期对学生的英语日记进行检查,以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英语写作训练。也可以采取仿写的英语写作训练方式。仿写训练往往有一定的参考模式和标准,它要求学生围绕已经学习过的,或者已经掌握的英语语法或表达方式,进行有目的的英语写作练习。如,在学完了“Reading The Birth Of A Festival”一单元之后,可以让学生仿写一篇“The Spring Festival Of China”的英语写作训练文章。
总之,英语写作训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始终坚持下去,才能有所收获。要注意大量的英语阅读和写作素材的积累、短语词汇的反复斟酌、英语写作技巧的掌握和巧妙运用及实际的英语仿写训练,多种英语写作教学策略综合运用,才能够达到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艳。高中英语在教学创生视角下的有效写作教学探析[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8):106-107.
[2]孙均田。浅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纠错”策略[J]。文理导航:上,2012(8):79-80.
[3]陈强强。浅议高中英语中的写作教学[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5):58-59.
(作者单位 四川省仁寿中学)
篇4:英语四级写作难点分析及应对策略
难点一:主观判分,有所影响
不可否认,四级考试是目前国内各种英语测试中规模很大、公信度较高、科学性和客观性较强的一种,能够较客观地考察出一个人的实际英语能力。但写作仍然是四级考试中主观性较大的部分,存在主观判卷的弊端。虽然考官依据四级作文评分标准进行阅卷,但由于前文所述的考官在判卷中的弱点、盲点,人为因素不可避免。
难点二:体裁多样,难度较大
它既有书信作文,演讲稿,图表作文,也有议论文写作。字数要求也是国内英语测试中较多的,30分钟要求考生写一篇150字的.短文。书信作文、议论文等尚能有章可循,然而图表作文却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国内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甚少涉及图表作文,并且要写好图表作文,不仅需要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同时还应具备相应的分析、归纳能力。
难点三:老题新出,千变万化
四级作文有完善的出题套路,往往通过换关键词的方式可以旧瓶装新酒,老树开新花。请看下面几道考题:
例1:1995年1月四级作文真题
Directions:for this part,you are allowed 30minutes to write a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can money buy happiness?you should write no less than 100words and you shoul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given in Chinese)below:
1.有人认为金钱是幸福之本(source of happiness)
2.也有人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root of all evil)
3.我的看法
例2:1月四级作文真题
Directions:for this part,you are allowed thirty minutes to write a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the two-day weekend.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00words and you shoul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given in Chinese)below:
1.双休日给大学生带来的好处
2.双休日可能给大学生带来的问题
3.我应该怎样过好双休日
例3:6月四级作文真题
Directions:for this part,you are allowed thirty minutes to write a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reading selectively or extensively?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00words,an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given in Chinese)below:
1.有人认为读书要有选择
2.有人认为应当博览群书
3.我的看法
只要细看片刻就能发现这三道题如出一辙,提纲的结构实质上是完全相同的,不难想像,在写这些题目时定有套路可循。
不少四级考生“谈作文即色变”就是因为就题论题,不识庐山真面目。四级作文题目虽然充满变数,但万变不离其宗,考官不可能随心所欲得出新题或更新题库。与其上下求索,苦苦积攒上百道变化莫测的题目,不如勤于总结,牢牢记住以上几条题目变化的法则。
许多学生习惯于用汉语思维方式来进行英文写作,不善于开门见山,缺乏中心句(thesis statement)和主题句(topic sentence)的意识,谈了许多还未谈到主题,还未等到他们一步一步地从次要观点的阐述过渡到主要论点,时间已过去大半,不得不匆忙得出结论而收尾,作文也因此失分惨重。
应试对策:
学会写主题段和主题句,遵循外国人的“线性思维模式”。从全篇来看,一般的议论文大多都分为三大部分,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级作文也不例外,三部分缺一不可。文章的第一段落应是主题段,简单介绍了文章的大体思路。之后的段落要按逻辑顺序展开,这是因为结构的完整还包括结构的合理性,就像说明文有说明顺序一样,议论文的结构分布同样应该掌握一个递进深入的顺序。从每段来看,第一句应是主题句,表达了本段的中心思想,其后的每一个观点都应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所有扩展句都紧扣主题。一般应在段首就亮出主题句,避免主题句放在段中或段末从而无法明显辨别引起混乱。
,[琪琪]与〖中华考试网论坛〗依《论坛守则》享有相关权利;篇5:探究式学习误区分析及其应对策略论文
探究式学习误区分析及其应对策略论文
摘要笔者对“探究式”学习理解进入误区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误区策略
如何让一个从来没有见过车的孩子学会骑摩托车?甲先教会他骑自行车,然后再让他自己去琢磨摩托车;乙直接给他一辆摩托车让他自己去琢磨。甲的答案显然更符合客观实际,也更符合“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乙则认为只有这样才符合“探究式”的学习原则,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强的学习和研究能力。如今像乙这样对“探究式”学习理解进入误区的人可谓大行其道。笔者基于此现状,对现行“探究式”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应对策略。
一、什么是“探究式”学习
对“探究式”学习的探索由来已久,现在大家普遍可以接受的“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Somethingthatstudentsdo,notsomethingthatisdonetothem”(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可以说,探究式学习在初衷上对学生的学习是起到了很正面的作用。可是在我们国家,对于探究式学习的认识却存在很多的误区。
二、“探究式”学习的几点误区:
误区(一):过于注重过程,忽略了基础的重要性,“探究式”学习陷入形式主义。
有部分教师对“探究式”理解不够深刻,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掌握有偏差,过于注重探究的过程,反而忽略了基础的重要性,结果得不偿失。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孩子只有先学会走路才能去学跑步,只有学会了说话才能去学习唱歌,只有学会了自行车才可以去学摩托车……。
同理,一个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初步的电学基础后才有能力去探究比较复杂的电学知识。
笔者以“探究欧姆定律实验”为例。这是初中第一例以探究为主要手段的重要电学实验。教学几年来,因为不知这节课究竟怎样讲才能更有效果,笔者曾不下十数次去听其他老师怎么去讲这节课,发现其他老师几乎不约而同的按照教材要求“探究式”的方式去上课: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整节课非常紧凑,感觉也比较流畅,但从效果来看,学生“探究”过程流于形式,对实验过程认识不足。
这节课教材要求的标准课时是两课时,教师也基本按要求去做,但在后来的测试中往往问题很大:因为这节课是中考的重点,所以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在学习和复习中也比较认真,可是每次考试总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错。笔者曾有统计,中考前仅“探究欧姆定律”的这一道实验题就要做二十几遍,而且题目基本都是相同的,有的学生往往把一个问题连错二十几遍。稍微好一些的,虽然考重题可以不错,但只要题目稍有变化就不知所措。 以中考实验题“探究欧姆定律”为例,只是把平时接在电阻两端的电压表换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就造成了超八成的学生失分。这不得不说是个典型的教育失败案例。
更严重的后果是,这节课和后面要学的“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大小”、“测量小灯泡的阻值大小”、“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三个实验,在初中教材中并称“电学四兄弟”,探究操作过程大同小异。如果这节课没有上好就直接影响到了后面的三个重要电学实验,后果严重程度可想而知。
基于此,笔者在上这节课时,先把实验中的各种仪器性能和使用方法先做详细介绍,对实验原理和步骤做详细分析,让学生先在脑子了做“思想实验”并设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做足交流分析。然后到实验室让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且要求烂熟于心,达不到要求下节课接着做实验,直至闭着眼睛都知道这个实验应该如何操作时,才作罢。或许有人认为这就是最受人诟病的“讲授法”“满堂灌”。根据经验,这节课笔者需要四课时,比课程要求时间多出一倍,故而笔者也饱受组内同事非议。但就是这看似费时,看似不符合“探究”精神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却出奇的好。在已经熟练掌握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再按照教材要求对其余电学实验做“探究式”学习,学生探究起来显得得心应手,掌握十分到位,中考成绩自不用多言。究其成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先奠定“欧姆定律实验”的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所探究,才能有所成果,否则只能是舍本逐末。
误区(二)凡教学内容必用“探究式”学习,将“探究”和“研究”混淆
我们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探究式”的学习,有些知识没有可探究性,或者说可探究性不强,就不适合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比如让小学生学习1+1=2时,就没有必要探究嘛。
另外我们也应该清楚中学生的“探究”和科学家的.“探究”是有本质区别的。后者的“探究”准确说其实应该是“研究”,是为了解决人类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而前者是为了在探究人类已知的问题过程中增长自己的知识,充分体验科学探究和发展的过程,并在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和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简单说,探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增长知识、锻炼思维和积累经验的。所以这也要求教师在选择探究问题的时候要慎重。并不是说随意的多提问题,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就是探究式学习。
误区(三)过分依赖多媒体,挤占学生的思考空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工作中使用ppt现象越来越普遍,课件展示也成了现代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直观、形象、容量大、把抽象的过程形象化是多媒体的优势。但过分依赖多媒体导致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缺少了天马行空的思考,同时也就失去了“探究式”学习的意义。
总之一节好的“探究式”学习的课堂必然应该是建立在相应的基础上的,并且应该满足以下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程序性原则;(4)新颖性原则。
虽然“探究式”学习有时会占用比较多的时间,但是只要是课前教师准备的充分,过程设计合理,对课堂把握适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严谨的完成探究过程,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科学的评价,那么这样的一节课就一定是成功的。学生在长时间的“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必然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必然能够学会解决未知难题的方法和途径。“探究式”学习也才能真正走出误区,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篇6: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口语教学改革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全目各高等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都进行了相应的'教学实验研究.本文旨在分析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在教学改革试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作 者:杨坤 侯晓丹 樊华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130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7) 分类号:H3L9 关键词:口语教学 现状 非英语专业 策略篇7:分析职业中专数学教学中的不足与应对策略
分析职业中专数学教学中的不足与应对策略
分析职业中专数学教学中的不足与应对策略摘 要:对于我国教学中的数学学科,它是职业中等专科学校的一个最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一门服务于学生专业课程的学科。对于初中毕业就读的中专学生来说,他们的基础一般都比较差,学习兴趣低,它给学校数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就中专学校的数学教育现状和怎样来完善和改进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等专科学校;数学教育;现实情况
一、中专学校对于数学教育的实际情况
目前,我们的教育理念在改变,上学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因此,对于学校来说,招收人数就会不断扩大,有些学生因为质量不高,他们一般是不爱学习,特别是文化课更是不爱学习,对于我们的数学来说,它具有实践少的特点,比较抽象,所以,学生更加不爱学习,学生一般都是比较喜欢学习专业知识,他们有一种思想,就是我们学好专业课就行,他们往往忽视数学的作用。这就给我们学校的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在中国,中专学校对于数学的教育还有哪些不足
1.中专学校的数学教育已经不能适合国家发展的要求
有很大一部分教材的内容太落后,没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教材的形式又太单一,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接触不到时代的前
沿,也就不能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案例,因此,使我们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也就有了厌学情绪。
2.我们在教育模式上还有不足
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还仅仅停留在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上。大多数老师仅仅就是应试的那一套教学形式,仅仅就是以老师的单项讲解为模式,根本就不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就必然存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差,学生普遍没有积极主动性。
3.没有把数学和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
在我国,现在中专的数学教科书均是由一定资历的教授编写的,()他们也存在不足,这些教科书没有实际经验的解说,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教材编写;再就是他们进行教科书的写作时没有能够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而我们的老师,绝大多数是只依赖教科书来教学,按课本宣读。
三、中专数学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1.我们在教授数学时有很多不足
对于我们中专教育来说,我们还有很大的不足,在我们中职教育中存在着。我们必须要重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我们原有的模式只是一味地灌输,没有把学生的兴趣放到一定位置上来,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和现实需要脱节太大。
2.我们缺乏数学的价值认识
对于我们中专教育来说,尤其是数学教育必须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对于我们的中专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我们必须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目标要明确,我们既要看到教育的经济效益,又要注意到他的政治和文化效益。我们现在的观念只是重视了中专教育的经济指标,也就是在教学时重视专业课程的教育而忽视了公共基础课程的教育。
3.我们老师的认识程度
对于老师来说,尤其是我国中专的数学老师,他们是进行教学的主要力量,对于这些老师来说必须要时时刻刻想着提高自己的水平,因为老师的水平决定着他的教学水平,我们的老师一般因为自身的原因,基本上缺乏对于教学的研究。
四、对于中专学校来说,中专数学教学的路子在哪里
潞安矿业(集团)公司职业高中于2013年改制为山西省潞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以强化技能为主,以企业文化、国学素养、心理健康、音乐美术欣赏、拓展训练、跆拳道等特长教育为特色,旨在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技能型人才。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教学的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因材施教,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笔者尝试以下几点:
1.对我们现在的办学理念进行改变,把我们原有的只是理论上的教育改变为实际情况下的教育
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在我们进行数学教学时,必须要把其他学科的知识也融汇到数学课中,我们教课必须做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想办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要让我们的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我们教学主体的老师来说,我们必须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水平来进行因材施教,把抽象和现实结合起来让学生来学习,还要告诫学生必须要有严谨的学习态度,让我们的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2.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1)教学目标分层次制订,根据学生各项能力差异,划分为高、中、低层次。然后,根据学生所属层次,制订不同的教学任务。当然,层次并不是固定的,根据学生能力变化适时调整。
(2)在教师布置作业时,布置的习题要找准知识的重点,让学生在习题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解答同一个题目,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按照不同的学习任务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
参考文献:
[1]赵国杰。如何提高中专数学课的教学质量[J]。现代技能开发,2003(09)。
[2]蔡钶金。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学习兴趣[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03)。
(作者单位 山西省潞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