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遥远的葵花地》阅读答案,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遥远的葵花地》阅读答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遥远的葵花地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娟
⑴我们这里的河流全靠积雪融汇,而农民种地,又全靠从河里引水灌溉。因此在我们这里,一遇到降雪量少的暖冬,第二年肯定大旱。
⑵这一年正是罕有的旱年。除了旱灾,风突、蝗灾及其他严重的病虫害肯定也会全集中到这一年。
谁叫去年暖冬呢? 虫卵没法冻死。
⑶尽管如此,我妈还是决定种两百亩向日葵。地是头一年就包好的,如果不种,荒着心里更难受。
⑷那块土地我们承包了三年,位于新疆阿克哈拉河下游六十公里处的高潮村南面的荒野中。地势赶阔,一马平川。那一带一共开垦有一万多亩土地,除了少量的打瓜,全都被承包者种上了向日葵。不夹丰收时那里会是怎样的一幕情景。
⑸-万亩啊,金灿灿的葵花地!
⑹因为离家太远,葵花从播种到收成的三四个月期间,我妈得一直守在地边。这三四个月里就没法照顾九十多岁的外婆和几只小狗 及满院子的鸡鸭兔子鹅了。于是,妈妈雇了一辆大卡车,把整个家都搬到了地边。妈妈在荒野中挖了一个大坑,坑的南侧掏了一条斜下去的通道。坑沿上横搁几根木头算是檩条,檩条上横担一些木棍,铺几只撕开的纸箱子,最上面蒙一大块塑料棚布,最后再盖上一层泥土压住棚布。在新疆,这叫“地窝子”。这就是我们的家。 '
⑺搬家时我也跟着去了,在那里生活了非常短暂的一些日子。只目睹了种子进入大地的过程,却秄知它们如何在大地里苏醒,渐渐长成。那些日子里,我总是站在地窝子旁,长时间望着眼前一望无垠纪大地,想到下面一行行齐整沉睡的种子,总觉得它们可能会永远这么沉睡下去了。大地永远荒凉空荡。
⑻搬家的那一天好冷。虽然已入四月,但冬天的气息仍然强大坚固,残雪皑皑,寒风凛冽。第二天,外婆就想回家了。她拄杖从地窝子里艰难地走上大地,转身四望,快要哭了。而我妈始终忙忙碌碌。她马不停蹄,立刻雇人犁地,第三天就开始播种。眼下只能人工点播,为了快快播完,她跑到附近的杜热小镇上雇了二十多个人。可是,在空旷的大地上,这二十多个人远远看去是那么凄凉无助,他们一人拎一只盛满种子的口袋,一步一停,在大地 上越走越远。远得似乎都走不回来了。
⑼第四天,鹅和鸭子发现了附近的水渠,痛痛快快洗了个澡。搬家时,它们不幸被安排在煤堆里。
第五天,鸡开始下蛋。同时,小狗们在地窝子附近发现了一个田鼠洞,兴奋得刨了半天。大家很快适应了新生活。叔叔不知从哪里弄来几块红砖和两块水泥板,给我们地窝子的通道铺了两级台阶。从此外婆出入方便多了。这一带守地的几个地窝子里就我家出现了红砖这样的奢侈品,便被大家一致评定为五星级地窝子。
⑽荒野里没有电,虽然有相机和备用电池,我却总是不舍得取出来拍照。只在闲暇时分, 当妈妈带着小狗在附近野地里散步时,我才端起相机,在显示屏里远远凝视他们。当他们走在大地上时,镜头中的情景满满当当,却寂寞无比。当他们走过之后,走空之后,一切才抬起眼睛。而种子播下之前的大地总是孕育无穷的语言。种子播下之后,大地才安静下来,并对每一个前来者竖起食指在唇前。
⑾一次我妈散步回来,像变魔术一样从怀里掏出一束野花给我。在哪里采的呢?我捧着花从地窝子走上地面,转身四望,这干涸无尽的大地,这手心里唯一的湿润丰盈。我把一只矿泉水瓶从中间破开,注满水插上花,再把它们放在投入地窝子里的唯一的一束光线中。过了好几天,花都没败。可我出去散步时,却从不曾遇到过什么花儿。似乎我妈采回的这些就是全部的春天,全部就这些。
⑿总之我离开了。把妈妈、外婆和小狗留在了那片荒野上。把她们抛弃了一整个夏天。又觉得其实是把她们一直抛弃到现在……总觉得,这些年来,她们一直还在那广阔的天空下寂寞艰难地劳作、生活。
(本文有删改)
11.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3分)
12.分析下列句子的主要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1)坑沿上横搁几根木头算是檩条,檩条上横担一些木棍,铺几只撕开的纸箱子最上面蒙一大块
塑料棚布,最后再盖上一层泥土压住棚布。
(2)种子播下之后,大地才安静下来,并对每一个前来者竖起食指在唇前。
13.根据文意,概括作者“总觉得它们可能会永远这么沉睡下去了”的原因。(3分)
14.简析第9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题“遥远的葵花地”的理解。(6分)
答案:
11.勤劳;坚忍(或“坚毅”);乐观(或“热爱生活”“有生活情趣”等 )。
评分标准:共3分。3个要点,1点1分。意思对即可。
12. (1)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准确地再现了母亲建造地窝子的过程(或“突出了母亲挖地窝子的熟练和利索”,或“突出了母亲勤劳能干以及干练的个性”)。
(2)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大地对正在孕育生命的种子的呵护和期待( 或“形象地表达人们对从播种到收获的过程应有的态度”)。
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2分,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各1分,意思对即可。
13.①当年暖冬,旱年,风灾、虫灾集中,农作物难种。②当时“我”所看到的大地,荒凉空荡,毫无生机。
评分标准:共3分。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14.与前文的荒凉无助形成鲜明对比(关键词“对比”);在沉重艰难中多了生机与希望,使主题更为丰富深 厚(关键词“丰富主题”);赞美了生命力和人们乐观、坚毅的品质(关键词“生命 力”或“乐观”)。
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一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4分,意思对即可。
15.①葵花地离“我”家很遥远。②“我”离开了那片荒野,只目睹种子进入大地的过程,却没有看到种子的生长和长成的葵花地,所以称“遥远的葵花地”。③“葵花地”象征理想(或“丰收”“期待”),但众多像“我”母亲一样的人还在荒野中艰难地挣扎,所以称“遥远的葵花地”。④“我”离开了那片荒野,逃避了艰难,也抛弃了大地给我的深厚的馈赠;“我”生于这片土地,却叛离了它,所以称“遥远的葵花地”。
评分标准:共6分。第①点1分,第②③④点各2分。可以从“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心理距离”等角度理解“遥远 ”一词,意思对即可。
[遥远的葵花地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2:阅读葵花答案
阅读葵花答案
阅读文章葵花,回答问题,同学们,我们看看下面的答案哦!
阅读葵花答案
葵花
刘梅花
那个村庄,在沙漠里。向日葵呢,都种在沙滩上。我们村的人,都叫它葵花,还不知道它有个名字叫向日葵。
葵花长到和我一样高的时候,就快要开花了。爹说,浇一遍水吧,不然花开不肥。这么一说,我和弟弟就低下头不言语了,我俩都很懒的。爹谄媚地笑着,黄黑枯瘦的笑脸也像葵花一样,跟着我们转,那么饱满。
浇水就要追肥,这简直是一定的。爹拎着铁锹,在每株葵花根底下剜一个小坑,我跟在后头,往小坑里填一把化肥。弟弟扫尾,一脚踢进去土,把土踩实,埋好化肥。弟弟踩得很快,在后面喊着:“梅娃子,你快些行不行?”
我跟得紧,葵花硕大的花盘和爹擦肩而过,反弹过来,梆的一下打在我的脑门上,打得我晕头转向。爹一转身,讨好地笑,他知道我动不动就尥蹶子不干活了。他一个人实在累啊,剜那么多的坑,七八亩地呢。
水渠里的大水已经哗哗地奔涌来了,像没套上笼头的野马,横冲直撞。水冲进葵花田里,我听见十万葵花咕咚咕咚喝水,直喝得嗓子里打嗝儿。
浇过水之后,那些化肥,就暗暗催着葵花生长,狗撵着一样。才两三天,葵花就全部开了。
十万葵花开,那花儿像火苗一样扑跃,灼灼地燃烧起来。村庄被花攻陷了,沙漠也被花占领了。上学的路上,路两旁都是葵花拥挤的笑脸。葵花开呀开呀,浑身的劲儿都拿来开花。它们这么高兴干嘛呢,龇牙咧嘴的,开得一塌糊涂。
太阳在哪,花朵就朝着哪。多么神奇的花呀!
我爹坐在田埂上吸烟。他把烟渣子揉碎了,卷在报纸裁成的纸条里,卷好了,慢慢吸着,好像很香甜。一口一口,吐出淡蓝色的烟雾。他看着一地碎金子一样的花,满眼的舒畅,回头说:“丫头,这葵花开美咧!”
我汗流满面地打杈枝。叶腋下偷偷伸出来好多枝,顶着拳头大的花盘,也企图开个花。这些都要摘掉,不能要。顺便看脚下杂草,不顺眼的,一脚踢飞。
打下来的叶子、花盘,都是灰毛驴鲜嫩的口粮。它幸福地嚼着,嘴角淌着绿色的汁液,浑身闪着油亮的光芒。咴咴地叫两声,身上的皮毛抖动着,颤颤的。
我家还有一只大肚子的羊,也在田埂上吃葵花叶子。我故意把叶子扔在它的脑门上,它甩甩脑袋,不看我,急着挑挑拣拣地搜寻着细嫩的叶子吃。这是一种境界,它的眼里只有草,没有我。对我的挑衅不屑一顾。
清晨,阳光倾洒在沙漠里,倾洒在葵花上,那种金黄,简直让人束手无策。十万朵花,面朝东方,似乎可以听见轰轰烈烈燃烧的声音,如火如荼,连沙漠都快要被花儿点燃了。
万籁俱寂,只有花开的声音。鸟不鸣,花却喧嚣。看一眼,被野性的美击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一场盛大的花事席卷而过。花开到荼蘼,就收了。葵花子开始汁水饱满,一天天鼓胀起来。花谢了,葵花就勾下花盘,看着地面,熨帖而亲切。但是,还是跟着太阳转。早上朝东,中午向南,一点也不含糊。花的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呢?
葵花子饱满之后,花盘都要被割下。家家户户都割走花盘,把枝秆留下。留在地里的葵花枝秆,像一地拐杖挺立着。拐杖不绿了,慢慢变得枯黄、黑瘦。叶子在风里瑟瑟地抖,枯萎着,也被风摘走了。
一地枯瘦的骨头,寂寞,衰老,撑在一天天变冷的天气里。
前半生荣华,后半生寒碜——你以为这是真的吗?
一个初冬的清晨,我上学迟了。出了村子,突然被一种浩大的气势震撼了:大漠里浩浩荡荡的十万葵花秆,仿佛从天空射下来的密密麻麻的`箭镞,令人惊诧。枝秆上落了明亮的清霜,在阳光下闪着光。葵花脖子勾着,都朝着东方,黑炯炯的,像眼神。一根都不曾乱,肃穆,庄严,苍茫。
倏然泪下,因为感动。苍茫大地,草木才是主人。光阴里一定藏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草木知道,天地知道。就算枯萎了,失去了花盘,内心的信仰还是一样的,还是纹丝不乱。
(选自第9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11.父亲为什么要对我们“谄媚地笑”、“讨好地笑”?(2分)
12.文章⑺⑻两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3.赏析文章⒆段划线句的语言。(6分)
14.作者在最后一段说“倏然泪下,因为感动”,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感动”的原因。(4分)
15.有观点认为文章⑾⑿段与主题无关,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1.
①父亲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一个人剜坑,剜七八亩地实在累;(1分)
②父亲知道我们懒,用笑来鼓励我们坚持下去。(1分) (共2分)
12.
①说明盛开的葵花数量多,(1分)表现了葵花开放时的声势,突出葵花开放时的热烈灿烂之美;(1分)为下文描写葵花野性的美做铺垫;(1分)
②与后文葵花的衰败形成鲜明的对照。(1分) (共4分)
13.
①比喻,“十万葵花秆,仿佛从天空射下来的密密麻麻的箭镞”,把“葵花秆”比作“箭镞”,生动的表现了葵花秆的整齐、肃穆的状态;
②拟人,“葵花脖子勾着,都朝着东方”,形象的描绘了葵花面朝东方时庄严、悲壮的的姿态;
③运用叠词,既说明葵花数量的多,又表现了万秆葵花的气势。(共6分,写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2分)
14.
①葵花拿出浑身的劲来开放,展现自己的美;
②葵花有价值,打下的花盘、叶子可以当牲畜的口粮;
③葵花对信仰的坚持;
④自然的伟大。(共4分,每点1分)
15.参考答案:
示例(一)可以删去。这两段描写牲畜吃打下的葵花叶子和花盘时的场景(1分),与主题无关(1分),增加了读者的理解的难度(1分),也使文章的结构变得松散(1分)。示例(二)不能删去。这两段属于插叙(1分),描写牲畜吃打下的葵花叶子和花盘时的场景(1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1分),描写牲畜幸福的样子,更能突出葵花的价值(1分)。(共4分)
篇3:《葵花》阅读答案
刘梅花
⑴那个村庄,在沙漠里。向日葵呢,都种在沙滩上。我们村的人,都叫它葵花,还不知道它有个名字叫向日葵。
⑵葵花长到和我一样高的时候,就快要开花了。爹说,浇一遍水吧,不然花开不肥。这么一说,我和弟弟就低下头不言语了,我俩都很懒的。爹谄媚地笑着,黄黑枯瘦的笑脸也像葵花一样,跟着我们转,那么饱满。
⑶浇水就要追肥,这简直是一定的。爹拎着铁锹,在每株葵花根底下剜一个小坑,我跟在后头,往小坑里填一把化肥。弟弟扫尾,一脚踢进去土,把土踩实,埋好化肥。弟弟踩得很快,在后面喊着:“梅娃子,你快些行不行?”
⑷我跟得紧,葵花硕大的花盘和爹擦肩而过,反弹过来,梆的一下打在我的脑门上,打得我晕头转向。爹一转身,讨好地笑,他知道我动不动就尥蹶子不干活了。他一个人实在累啊,剜那么多的坑,七八亩地呢。
⑸水渠里的大水已经哗哗地奔涌来了,像没套上笼头的野马,横冲直撞。水冲进葵花田里,我听见十万葵花咕咚咕咚喝水,直喝得嗓子里打嗝儿。
⑹浇过水之后,那些化肥,就暗暗催着葵花生长,狗撵着一样。才两三天,葵花就全部开了。
⑺十万葵花开,那花儿像火苗一样扑跃,灼灼地燃烧起来。村庄被花攻陷了,沙漠也被花占领了。上学的路上,路两旁都是葵花拥挤的笑脸。葵花开呀开呀,浑身的劲儿都拿来开花。它们这么高兴干嘛呢,龇牙咧嘴的,开得一塌糊涂。
⑻太阳在哪,花朵就朝着哪。多么神奇的花呀!
⑼我爹坐在田埂上吸烟。他把烟渣子揉碎了,卷在报纸裁成的纸条里,卷好了,慢慢吸着,好像很香甜。一口一口,吐出淡蓝色的烟雾。他看着一地碎金子一样的花,满眼的舒畅,回头说:“丫头,这葵花开美咧!”
⑽我汗流满面地打杈枝。叶腋下偷偷伸出来好多枝,顶着拳头大的花盘,也企图开个花。这些都要摘掉,不能要。顺便看脚下杂草,不顺眼的,一脚踢飞。
⑾打下来的叶子、花盘,都是灰毛驴鲜嫩的口粮。它幸福地嚼着,嘴角淌着绿色的汁液,浑身闪着油亮的光芒。咴咴地叫两声,身上的皮毛抖动着,颤颤的。
⑿我家还有一只大肚子的羊,也在田埂上吃葵花叶子。我故意把叶子扔在它的脑门上,它甩甩脑袋,不看我,急着挑挑拣拣地搜寻着细嫩的叶子吃。这是一种境界,它的眼里只有草,没有我。对我的挑衅不屑一顾。
⒀清晨,阳光倾洒在沙漠里,倾洒在葵花上,那种金黄,简直让人束手无策。十万朵花,面朝东方,似乎可以听见轰轰烈烈燃烧的声音,如火如荼,连沙漠都快要被花儿点燃了。
⒁万籁俱寂,只有花开的声音。鸟不鸣,花却喧嚣。看一眼,被野性的美击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⒂一场盛大的花事席卷而过。花开到荼蘼,就收了。葵花子开始汁水饱满,一天天鼓胀起来。花谢了,葵花就勾下花盘,看着地面,熨帖而亲切。但是,还是跟着太阳转。早上朝东,中午向南,一点也不含糊。花的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呢?
⒃葵花子饱满之后,花盘都要被割下。家家户户都割走花盘,把枝秆留下。留在地里的葵花枝秆,像一地拐杖挺立着。拐杖不绿了,慢慢变得枯黄、黑瘦。叶子在风里瑟瑟地抖,枯萎着,也被风摘走了。
⒄一地枯瘦的骨头,寂寞,衰老,撑在一天天变冷的天气里。
⒅前半生荣华,后半生寒碜——你以为这是真的吗?
⒆一个初冬的清晨,我上学迟了。出了村子,突然被一种浩大的气势震撼了:大漠里浩浩荡荡的十万葵花秆,仿佛从天空射下来的密密麻麻的箭镞,令人惊诧。枝秆上落了明亮的清霜,在阳光下闪着光。葵花脖子勾着,都朝着东方,黑炯炯的,像眼神。一根都不曾乱,肃穆,庄严,苍茫。
⒇倏然泪下,因为感动。苍茫大地,草木才是主人。光阴里一定藏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草木知道,天地知道。就算枯萎了,失去了花盘,内心的信仰还是一样的,还是纹丝不乱。
(选自20第9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11.父亲为什么要对我们“谄媚地笑”、“讨好地笑”?(2分)
12.文章⑺⑻两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3.赏析文章⒆段划线句的语言。(6分)
14.作者在最后一段说“倏然泪下,因为感动”,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感动”的原因。(4分)
15.有观点认为文章⑾⑿段与主题无关,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4分)
篇4:《葵花》阅读答案
11.①父亲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一个人剜坑,剜七八亩地实在累;(1分)②父亲知道我们懒,用笑来鼓励我们坚持下去。(1分)(共2分)
12.①说明盛开的葵花数量多,(1分)表现了葵花开放时的声势,突出葵花开放时的热烈灿烂之美;(1分)为下文描写葵花野性的美做铺垫;(1分)③与后文葵花的衰败形成鲜明的对照。(1分)(共4分)
13.①比喻,“十万葵花秆,仿佛从天空射下来的密密麻麻的箭镞”,把“葵花秆”比作“箭镞”,生动的表现了葵花秆的整齐、肃穆的状态;②拟人,“葵花脖子勾着,都朝着东方”,形象的描绘了葵花面朝东方时庄严、悲壮的的姿态;③运用叠词,既说明葵花数量的'多,又表现了万秆葵花的气势。(共6分,写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2分)
14.①葵花拿出浑身的劲来开放,展现自己的美;②葵花有价值,打下的花盘、叶子可以当牲畜的口粮;③葵花对信仰的坚持;④自然的伟大。(共4分,每点1分)
15.参考答案:示例(一)可以删去。这两段描写牲畜吃打下的葵花叶子和花盘时的场景(1分),与主题无关(1分),增加了读者的理解的难度(1分),也使文章的结构变得松散(1分)。示例(二)不能删去。这两段属于插叙(1分),描写牲畜吃打下的葵花叶子和花盘时的场景(1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1分),描写牲畜幸福的样子,更能突出葵花的价值(1分)。(共4分)
二:
15.本文围绕葵花的生长过程,先写,再写(),最后写(),并突出它们始终向阳的特点。(3分)
16.第⑨段主要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指明其中一种并说说其表达效果。(4分)
17.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4分)
(1)内容上:
(2)结构上:
18.葵花从荣到枯始终向阳,这带给你哪些启示?(4分)
篇5:《葵花》阅读答案
15.(3分)花朵(或葵花)花盘花秆(或枝秆)(每点1分)
16.(4分)示例一: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十万葵花秆密集笔挺的场面和浩浩荡荡的气势。
示例二:运用比拟手法(或拟人手法),赋予葵花秆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葵花秆对阳光的执著信仰与追求。
(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1)内容上:强调葵花秆朝阳挺立与葵花向阳盛放相比,更能给作者以视觉和心理上的震撼。(2分,意思对即可)
(2)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对葵花盛开的描写自然过渡到对葵花秆的描写。
(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①人的一生要有坚定的信仰和执著的迫求。②人要淡定地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变化。③人的一生应该保持阳光般积极乐观的心态。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篇6:《遥远的炊烟》阅读答案
①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在那袅袅的烟霞里,有母亲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②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炊烟,也是有害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③只有在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在心灵归于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才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的遐想。
④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田野里玩耍,去村头小河里嬉戏。高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做好了。大家都自然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⑤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这个时侯,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上坐下,点上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会朝向通往村里的小路。那条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炊烟走来。汉子们的疲劳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
⑥炊烟是远行的游子心中家园。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都市庙堂,不论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游子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重创,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⑦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从野外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
⑧没有风的时候,炊烟是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一片,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漂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有麦子的香味,还,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1.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借写乡村的炊烟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炊烟”这个物象是与母亲的`身影交织在一起的。生活中,亲情常常融住于某些特定的物象中,请你捕捉记忆中的一个美丽物象,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一个画面。(不少于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城市没有炊烟,即使有,城市的人们总是匆匆忙忙,无暇留意炊烟,而炊烟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
2.过渡的作用。从上文对城市人忽略炊烟的叙述过渡到下文对乡村炊烟的深情回忆中。
3.“踱步”一词将炊烟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炊烟袅袅上升的情态,运用排比的句式,节奏感强,强调了炊烟各异的形态,突出对炊烟记忆之深;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感念之情。
4.①作者借写炊烟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之情;②对幸福温暖乡村生活的怀念;③远方游子的乡土之思。
(意对即可)
5.示例:那盏灯仿佛不知疲倦,每每夜晚归来,于一片沉默的夜色中,看到家里亮着的窗户,总是心头一暖。那一抹黄晕的光,不论风霜雨雪,总是无一例外地等候在我眺望的视线里。蓦地,我觉得它是如此熟悉,像极了母亲泛着暖暖橘色的柔和的脸。
篇7:遥远的炊烟阅读答案
遥远的炊烟阅读答案
遥远的炊烟
鲁先圣
①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 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在那袅袅的炊烟里,有母亲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②有多久没有看到过炊烟了?城市里没有炊烟,城市里用的是煤气液化气,即使有了些许的炊烟,也是有害的气体,是不会让人留恋的。况且,城市里的人们,也没有时间留意炊烟,大家都匆匆忙忙,谁会有时间在意稍纵即逝的炊烟?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
③只有当停下匆匆步履的时候,只有当心灵归于一份淡雅和安静的时候,那袅袅的炊烟才会从久远的记忆中升起来,瞬间就弥漫了你整个的心灵,它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让人有不尽的遐想。
④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兴致起来,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都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⑤炊烟是汉子们心底的温暖。太阳升起来了,汉子们赶着牲口,拉着牛车,说说笑笑地到村外的田地里劳作。到了中午了,汉子们累了的时候,村里的炊烟也升起来了。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卸下牲口,在地头坐下,点燃上一支烟,大家的目光都会朝向通往村里的小路。那条小路上,渐渐地,成群结队的.妇女,提着饭菜从村里的炊烟里走来了。汉子们的疲劳消失了,那不尽的温暖扑面而来了。
⑥炊烟是 。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在都市庙堂,不论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⑦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远行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
⑧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选自《视野》第7期,有删节)
7.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炊烟只属于宁静的乡村,只属于浑厚的黄土地”?(3分)
8.文章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9.阅读第⑥段,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3分)
炊烟是 ▲
10.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它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
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
我的赏析:
参考答案:
7.城市里没有炊烟,即使有,城市的人们总是匆匆忙忙,无暇留意炊烟,而炊烟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3分)
8.过渡作用。从上文对城市人忽略炊烟的论述过渡到下文对乡村炊烟的深情回忆中。(4分)
9.炊烟是远行游子心中的家园。(3分)
10.从“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回答即可。(4分)示例:这两句话用拟人兼排比的手法,写了炊烟的无所不在及其多姿的形态。不管你从哪个方向眺望,乡间的炊烟都使你感到亲切、温暖。作者选用几个具象化的地点“房屋的脊梁上”、“树梢的鸟巢旁”、“胡同的拐角里”,使得炊烟的所在有了具体的依托之境;又用“盘旋”、“飘荡”、“踱步”写出其袅袅变化之状,读来亲切、形象,充满诗意。
篇8:刘梅花《葵花》阅读答案
刘梅花《葵花》阅读答案
倏然泪下,因为感动。苍茫大地,草木才是主人。光阴里一定藏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草木知道,天地知道。就算枯萎了,失去了花盘,内心的信仰还是一样的,还是纹丝不乱。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刘梅花《葵花》阅读答案,更多杂文阅读欢迎访问YJBYS文学网。葵花
刘梅花
⑴那个村庄,在沙漠里。向日葵呢,都种在沙滩上。我们村的人,都叫它葵花,还不知道它有个名字叫向日葵。
⑵葵花长到和我一样高的时候,就快要开花了。爹说,浇一遍水吧,不然花开不肥。这么一说,我和弟弟就低下头不言语了,我俩都很懒的。爹谄媚地笑着,黄黑枯瘦的笑脸也像葵花一样,跟着我们转,那么饱满。
⑶浇水就要追肥,这简直是一定的。爹拎着铁锹,在每株葵花根底下剜一个小坑,我跟在后头,往小坑里填一把化肥。弟弟扫尾,一脚踢进去土,把土踩实,埋好化肥。弟弟踩得很快,在后面喊着:“梅娃子,你快些行不行?”
⑷我跟得紧,葵花硕大的花盘和爹擦肩而过,反弹过来,梆的一下打在我的脑门上,打得我晕头转向。爹一转身,讨好地笑,他知道我动不动就尥蹶子不干活了。他一个人实在累啊,剜那么多的坑,七八亩地呢。
⑸水渠里的大水已经哗哗地奔涌来了,像没套上笼头的野马,横冲直撞。水冲进葵花田里,我听见十万葵花咕咚咕咚喝水,直喝得嗓子里打嗝儿。
⑹浇过水之后,那些化肥,就暗暗催着葵花生长,狗撵着一样。才两三天,葵花就全部开了。
⑺十万葵花开,那花儿像火苗一样扑跃,灼灼地燃烧起来。村庄被花攻陷了,沙漠也被花占领了。上学的路上,路两旁都是葵花拥挤的笑脸。葵花开呀开呀,浑身的劲儿都拿来开花。它们这么高兴干嘛呢,龇牙咧嘴的,开得一塌糊涂。
⑻太阳在哪,花朵就朝着哪。多么神奇的花呀!
⑼我爹坐在田埂上吸烟。他把烟渣子揉碎了,卷在报纸裁成的纸条里,卷好了,慢慢吸着,好像很香甜。一口一口,吐出淡蓝色的烟雾。他看着一地碎金子一样的花,满眼的舒畅,回头说:“丫头,这葵花开美咧!”
⑽我汗流满面地打杈枝。叶腋下偷偷伸出来好多枝,顶着拳头大的花盘,也企图开个花。这些都要摘掉,不能要。顺便看脚下杂草,不顺眼的,一脚踢飞。
⑾打下来的叶子、花盘,都是灰毛驴鲜嫩的口粮。它幸福地嚼着,嘴角淌着绿色的汁液,浑身闪着油亮的光芒。咴咴地叫两声,身上的皮毛抖动着,颤颤的。
⑿我家还有一只大肚子的羊,也在田埂上吃葵花叶子。我故意把叶子扔在它的脑门上,它甩甩脑袋,不看我,急着挑挑拣拣地搜寻着细嫩的叶子吃。这是一种境界,它的眼里只有草,没有我。对我的挑衅不屑一顾。
⒀清晨,阳光倾洒在沙漠里,倾洒在葵花上,那种金黄,简直让人束手无策。十万朵花,面朝东方,似乎可以听见轰轰烈烈燃烧的声音,如火如荼,连沙漠都快要被花儿点燃了。
⒁万籁俱寂,只有花开的声音。鸟不鸣,花却喧嚣。看一眼,被野性的美击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⒂一场盛大的花事席卷而过。花开到荼蘼,就收了。葵花子开始汁水饱满,一天天鼓胀起来。花谢了,葵花就勾下花盘,看着地面,熨帖而亲切。但是,还是跟着太阳转。早上朝东,中午向南,一点也不含糊。花的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呢?
⒃葵花子饱满之后,花盘都要被割下。家家户户都割走花盘,把枝秆留下。留在地里的葵花枝秆,像一地拐杖挺立着。拐杖不绿了,慢慢变得枯黄、黑瘦。叶子在风里瑟瑟地抖,枯萎着,也被风摘走了。
⒄一地枯瘦的骨头,寂寞,衰老,撑在一天天变冷的天气里。
⒅前半生荣华,后半生寒碜——你以为这是真的吗?
⒆一个初冬的清晨,我上学迟了。出了村子,突然被一种浩大的气势震撼了:大漠里浩浩荡荡的十万葵花秆,仿佛从天空射下来的密密麻麻的箭镞,令人惊诧。枝秆上落了明亮的清霜,在阳光下闪着光。葵花脖子勾着,都朝着东方,黑炯炯的,像眼神。一根都不曾乱,肃穆,庄严,苍茫。
⒇倏然泪下,因为感动。苍茫大地,草木才是主人。光阴里一定藏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草木知道,天地知道。就算枯萎了,失去了花盘,内心的信仰还是一样的,还是纹丝不乱。
(选自第9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11.父亲为什么要对我们“谄媚地笑”、“讨好地笑”?(2分)
12.文章⑺⑻两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3.赏析文章⒆段划线句的语言。(6分)
14.作者在最后一段说“倏然泪下,因为感动”,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感动”的原因。(4分)
15.有观点认为文章⑾⑿段与主题无关,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1.①父亲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一个人剜坑,剜七八亩地实在累;(1分)②父亲知道我们懒,用笑来鼓励我们坚持下去。(1分) (共2分)
12.①说明盛开的葵花数量多,(1分)表现了葵花开放时的声势,突出葵花开放时的热烈灿烂之美;(1分)为下文描写葵花野性的美做铺垫;(1分)③与后文葵花的衰败形成鲜明的对照。(1分) (共4分)
13.①比喻,“十万葵花秆,仿佛从天空射下来的密密麻麻的.箭镞”,把“葵花秆”比作“箭镞”,生动的表现了葵花秆的整齐、肃穆的状态;②拟人,“葵花脖子勾着,都朝着东方”,形象的描绘了葵花面朝东方时庄严、悲壮的的姿态;③运用叠词,既说明葵花数量的多,又表现了万秆葵花的气势。(共6分,写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2分)
14.①葵花拿出浑身的劲来开放,展现自己的美;②葵花有价值,打下的花盘、叶子可以当牲畜的口粮;③葵花对信仰的坚持;④自然的伟大。(共4分,每点1分)
15.参考答案:示例(一)可以删去。这两段描写牲畜吃打下的葵花叶子和花盘时的场景(1分),与主题无关(1分),增加了读者的理解的难度(1分),也使文章的结构变得松散(1分)。示例(二)不能删去。这两段属于插叙(1分),描写牲畜吃打下的葵花叶子和花盘时的场景(1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1 分),描写牲畜幸福的样子,更能突出葵花的价值(1分)。(共4分)
二:
15.本文围绕葵花的生长过程,先写[ ],再写[ ],最后写[ ],并突出它们始终向阳的特点。 (3分)
16.第⑨段主要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指明其中一种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4分)
17.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4分)
(1)内容上:
(2)结构上:
18.葵花从荣到枯始终向阳,这带给你哪些启示? (4分)
参考答案
15.(3分)花朵(或葵花) 花盘 花秆(或枝秆)(每点1分)
16.(4分)示例一: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十万葵花秆密集笔挺的场面和浩浩荡荡的气势。
示例二:运用比拟手法(或拟人手法),赋予葵花秆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葵花秆对阳光的执著信仰与追求。
(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7.(4分)(1)内容上:强调葵花秆朝阳挺立与葵花向阳盛放相比,更能给作者以视觉和心理上的震撼。(2分,意思对即可)
(2)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对葵花盛开的描写自然过渡到对葵花秆的描写。
(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①人的一生要有坚定的信仰和执著的迫求。②人要淡定地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变化。③人的一生应该保持阳光般积极乐观的心态。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篇9:祖母的葵花阅读及答案
祖母的葵花
丁立梅
⑴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⑵是祖母种的。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⑶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⑷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情。
⑸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⑹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⑺梵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梵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⑻我的祖母不知道梵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⑼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
⑽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⑾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选自《知识文库》,有删改)
阅读题:
15.作者笔下的葵花有什么特点?试从外形和精神两个方面加以概括。
16.品味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
②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17.第⑺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8.文章以“祖母的葵花”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5.外形:挺立,昂起,迎着太阳(向阳,随着太阳转);精神:斗志昂扬,情绪饱满(积极向上),不屈服。
16. ①“妖娆”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黄花开在绿叶中间的可爱情态,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②“香香的”既是葵花籽的香味,又表现出孩子们在缺衣少穿的岁月里等待嗑瓜子的幸福快乐,象征了心中爱的温暖。(意思对即可)
17.这段插叙表现了葵花对失意、彷徨中的梵高的鼓舞,表现了“爱的最强光”,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向日葵》这艺术的葵花与生活的葵花虚实结合,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加深了文章的意蕴,使文章更为厚重)。(意思对即可)
18. ①“祖母的葵花”是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着回忆祖母种葵花、炒瓜子行文;②祖母与葵花有着相似之处,向日的葵花也是祖母的写照,象征着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坚定信念。(意思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