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2cath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造纸废水处理研究研究论文,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造纸废水处理研究研究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造纸废水处理研究研究论文

篇1:造纸废水处理研究研究论文

造纸废水处理研究研究论文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原料

为了使本实验尽可能的接近实际生产,本研究中的Fenton氧化处理废水取自广西某蔗渣制浆厂经过现有好氧处理后的二沉池出水。

1.2实验方法

取1000mL废水,用硫酸调节pH至3-4;先加入10%的硫酸亚铁12mL,再加入双氧水0.8mL/L,搅拌40min;用NaOH调节pH约为7,曝气20min,加0.1%PAM2mL,离心分离后取化学污泥进行分析。

1.3分析方法

1.3.1电镜分析

分别取化学污泥和好氧污泥少量制成玻片,在DXS-10A型智能化扫描电镜下观察污泥形态。

1.3.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MS)

用正己烷和丙酮索式提取污泥中的有机组分,浓缩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检测。GC-MS是污泥有机物定性研究中较为常用的分析手段。具体步骤如下:取经过60目筛网的污泥干样品5.0g(精确至0.0002g),加入50g无水硫酸钠一同放入滤筒置于索式提取器的套筒中,用100mL(4:1体积配比的正己烷/丙酮)混合溶剂加热索式提取,提取后的提取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中于70℃浓缩至2~3mL,依次通过装有硅胶和无水硫酸钠的层析柱净化分离,洗脱,以去除样品中含有的大分子和水分等干扰物质。收集洗脱液以高纯氮气吹干,用提取溶剂重新定容至2mL后用GC-MS检测。

1.3.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ICP-AES)

取经过60目筛网的污泥干样品0.5g(精确至0.0002g),置于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少量水润湿,加王水10mL,盖好盖子,在120℃的电热板上加热1h,取下稍冷后加入5mL高氯酸,再升温至200℃,加热至冒白烟,残剩液约0.5mL时,取下冷却再加入氢氟酸5mL,于120℃加热挥发硅,蒸至近干,冷却,再加入高氯酸1mL,继续加热至近干,以驱赶氢氟酸,取下稍冷以1%HNO3定重待测。

2结果与讨论

2.1污泥pH值

通过检测化学污泥和好氧生化污泥pH值发现,化学污泥pH值为7.56-7.68,略高于好氧生化污泥(7.15-7.34)。这是因为Fenton氧化水解生成Fe(OH)3,Fe(OH)3呈碱性。好氧生化污泥的pH值要低些,因为好氧生化污泥中没有投加碱性物质,不能中和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酸。

2.2污泥沉降比

分别取化学污泥与好氧生化污泥配比为1:2.5水土混合物各100mL,用100mL量筒测定0-50min沉降比。污泥沉降比一般用SVn表示,其中n代表的是沉降时间。污泥沉降30min后,一般可达到或接近最大密度,所以普遍以此时间作为该指标测定的标准时间。污泥沉降比SV30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通过观察沉降比可以发现污泥性状的很多问题,上清液是否清澈,是否含有难沉悬浮絮体,絮体粒径大小及紧凑程度等等。污泥沉降比大致反映了反应器中的污泥量,可用于控制污泥排放,它的变化还可以及时的反映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化学污泥的沉降性能较好,比较容易沉淀析出,而好氧生化污泥沉降性能较差。

2.3化学污泥与好氧污泥外观比较

化学污泥为红褐色糊状的固体,没有恶臭;好氧生化污泥为褐色絮状固体,有土腥味。好氧污泥颗粒外观表面光滑,为近似圆形或椭圆形的小颗粒,用肉眼可以观察到。在电镜下观察污泥的外观如图2及图3,在电镜下观察化学污泥和好氧生化污泥的形态,得出好氧生化污泥的胞外有粘性物质,而化学污泥没有。说明好氧污泥的有机质含量也比较多。

2.4污泥中的有机物

化学污泥和好氧生化污泥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所得图谱经计算机谱库检索,共检测出污泥中主要有机污染物。将化学污泥和好氧生化污泥中可能存在的代表性污染物列出,由表1可以看出:化学污泥中有机污染物比好氧生化污泥中污染物种类要少,主要是以醇类、酯类和有机酸为主,芳烃和多环芳烃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3结论

本研究以广西某蔗渣制浆厂现有污水处理后的好氧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Fenton氧化深度处理后对所产生的化学污泥与好氧生化污泥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污泥的沉降性比好氧生化污泥好,化学污泥中有机污染物比好氧生化污泥中污染物种类较少,主要是以醇类、酯类和有机酸为主。此外,化学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其他金属含量都较低。

篇2:规模化猪场废水处理研究论文

规模化猪场废水处理研究论文

摘要:采用“预处理-UASB-两级A/O-MBR-高级氧化”组合工艺对规模化猪场废水进行处理,处理规模为150m3/d,总投资为220万元,运行费用为4.7元/(m3d)。运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处理后的出水CODCr、NH4+-N和TP指标能够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中的旱作作物灌溉用水限值要求及《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要求。

关键词:猪场废水;UASB;两级A/O;MBR;臭氧氧化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规模化生产及养殖水平的提高,生猪养殖得到快速发展,产生的生猪养殖粪便、污水污染也日益严重。同时生猪养殖废水浓度高、产生量大,规模化养殖场周边土地承载能力有限,可供消纳的土地不足,直接灌溉等资源化利用日益造成土地污染。据测算,一个万头猪场日排污水量80-100t,日排粪量约8t[1],畜禽养殖每天产生大量的粪污,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建立运行稳定、出水达标的养殖废水处理工艺对于实现养殖场污染减排及确保流域水体水质优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工程概况

工程所在地为福州市某规模化养猪场,生猪存栏为6000头,主要采取水冲粪生产工艺,日废水排放量约为150m3,该猪场原有污水处理设施为固液分离和沼气池,且原有的沼气池设计不合理、管理维护情况较差,效率较低,出水浓度较高。因此急需新建污水处理设施,以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的旱作作物灌溉用水限值要求,同时参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要求进行工艺设计,对猪场养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1.1废水水质该规模化养猪场主要采用水冲粪的清粪工艺,设计进、出水水质。

1.2工艺流程根据该规模化猪场的实际情况,采用“预处理-UASB-两级A/O-MBR-高级氧化”组合工艺进行处理。

该组合工艺流程主要可分为预处理系统、厌氧处理系统、两级A/O生化处理系统和化学处理系统四部分。预处理系统:主要包括集水池、固液分离、调节池工艺,固液分离能够有效将粪污废水中的粪渣和废水分离,粪渣外运进行发酵生产有机肥,废水进入调节池均量后进入厌氧处理系统;厌氧处理系统:主要包括UASB池、厌氧沉淀池等。调节池出水经提升泵提升至UASB池,通过厌氧反应,去除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并将一些好氧不能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转化降解,出水进入厌氧沉淀池,污泥排至污泥池,废水进入两级A/O生化处理系统;两级A/O生化处理系统:主要包括一级A/O池、二级A/O池及MBR池。厌氧沉淀池上清液自流至一级A/O池,去除部分有机物、氨氮和总磷,出水流入二级A/O池,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进一步去除剩余的硝酸盐,进而达到提高总氮去除率的目的[2],出水流至MBR池,再次去除部分的有机物、氨氮、总磷和SS;化学处理系统:主要包括除磷反应沉淀池和氧化池。通过投加除磷剂,去除废水中含磷物质,降低出水总磷;通过臭氧接触氧化,降低出水色度,保障出水稳定达标。UASB池、厌氧沉淀池、一级O池、MBR池、二沉池排出的污泥脱水后外运。

2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2.1集水调节池

集水调节池数量1座,地下式钢砼结构,尺寸6.5m×4.2m×4.0m,有效水深3.0m,有效容积82m3,水力停留时间8.2h,主要用于收集猪场粪污废水,调节水质、水量,内设2台(1用1备)污水提升泵,流量18m3/h,扬程14m,功率1.5kW。

2.2固液分离平台

固液分离平台数量1座,地上式砖混结构,固液分离机型号LK-60TS,功率2.78kW,材质SUS316,规格为分离颗粒当量直径=3um,每小时处理污水7~20t(现场粪的.浓度水量有所变动),挤压机最大处理量(固体)2.5m3/h。

2.3调节池

调节池数量1座,地下式钢砼结构,尺寸4.2m×4.2m×4.0m,有效水深3.5m,有效容积62m3,水力停留时间6.2h,调节废水的酸碱度,内设2台(1用1备)污水提升泵,流量18m3/h,扬程14m,功率1.5kW,1台潜水搅拌机。

2.4UASB池

UASB池数量1座,地上式钢砼结构,8.4×10.8m,有效水深9m,厌氧反应容积500m3,水力停留时间4d,用于去除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并将一些好氧不能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转化降解,内设2台(1用1备)厌氧循环泵,流量75m3/h,扬程10m,功率3.7kW,布水系统、回流污泥均布系统、三相分离器、水封系统各1套。

2.5厌氧沉淀

池厌氧沉淀池数量1座,地上式钢砼结构,尺寸9.6m×1.8m×4.5m,有效水深4m,有效容积69m3,水力停留时间6.9h,用于去除UASB反应池处理废水中的部分悬浮物质及回流部分厌氧污泥,内设2台(1用1备)污泥泵,流量10m3/h,扬程10m,功率0.75kW,1套中心进水筒。

2.6一级缺氧池

一级缺氧池数量1座,半地上式钢砼结构,尺寸11.7m×5.1m×4.5m,有效水深4m,有效容积234m3,水力停留时间6d。

2.7一级好氧池

一级好氧池数量1座,半地上式钢砼结构,尺寸11.7m×6.6m×4.5m,有效水深4m,有效容积308m3,水力停留时间6d,池底安装膜片式微孔曝气盘,空气流量1.5~3m3/h,服务面积0.3~0.7m2,氧转移效率18.4~27.7%。

2.8二级缺氧池

二级缺氧池数量1座,半地上式钢砼结构,尺寸7.8m×4.5m×4.5m,有效水深4m,有效容积140m3,水力停留时间4d。

2.9二级好氧池

二级好氧池数量1座,半地上式钢砼结构,尺寸7.8m×4.5m×4.5m,有效水深4m,有效容积140m3,水力停留时间4d,池底安装膜片式微孔曝气盘,空气流量1.5~3m3/h,服务面积0.3~0.7m2,氧转移效率18.4~27.7%。内设2台混合液回流泵,流量25m3/h,扬程9m,功率1.5kW。

造纸废水处理研究研究论文

2.10MBR池

MBR池数量1座,半地上式钢砼结构,尺寸4.5m×4.2m×4.5m,有效水深4m,水力停留时间12h,采用中空纤维膜,过滤通量为80L/(m2h),用于进一步去除有机污染物、NH3-N和SS等,内设2台(1用1备)产水泵,流量15m3/h,扬程9m,功率0.75kW,1套反冲洗装置。

2.11除磷反应

池除磷反应池1座,半地上式钢砼结构,尺寸1.2m×0.9m×4.5m,有效水深4m,用于去除废水中的磷,使出水水质达标。3套一体化加药装置,流量60~200L/h,出水压力0.3~2.5MPa。

2.12二沉池

二沉池数量1座,半地上式钢砼结构,尺寸7.8m×1.8m×4.5m,有效水深4m,用于进一步沉淀除磷反应器出水中的悬浮物质,内设2台(1用1备)污泥泵,流量24m3/h,扬程11m,功率1.5kW。

2.13氧化池

氧化池数量2座,半地下式钢砼结构,尺寸1.8m×0.9m×4.0m,用于进一步去除出水色度,去除部分有机物,保证出水水质,1套臭氧发生装置。

2.14污泥池

污泥池数量1座,地下式钢砼结构,尺寸2.0m×2.0m×4.5m,有效水深4m,有效容积14m3,用于贮存厌氧沉淀池、一级O池、MBR池、二沉池内产生的污泥,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内设2台(1用1备)潜污泵,流量10m3/h,扬程10m,功率0.75kW。

2.15脱水系统叠螺污泥脱水机1台,型号为301,DS处理量为30~60kg/h。2.16供气系统好氧池由3台(2用1备)罗茨风机供气,风量:8.12m3/min,风压:35kPa,转速1500r/min,功率:11kW。

3调试运行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3.1污泥培养驯化本项目采用自然富集培养的方式向反应器中接种微生物。将稀释后的调节池废水引入好氧池,开始闷曝,在这期间每天定时定量加入稀释后的调节池废水,让污泥更快的生长,每天取污泥观察其形状,几天之后产生了一些絮凝体,且呈浑浊状,将污泥放到显微镜下镜检观察能够发现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菌胶团。继续增大进水的水力负荷,且每天定时定量排出部分废水,观察污泥的沉降比及污泥中的微生物,随着驯化的进行,污泥的沉降比会越来越高,且污泥中会出现原生动物,待每个阶段COD去除率稳定后,继续增大进水的水力负荷至设计值,观察污泥形状及监测出水COD值,污泥形状较稳定或出现小幅的浮动,COD去除率稳定。

3.2系统运行效果分析本污水处理系统受季节影响,水量、水质波动大,夏季水量约120~150m3/d,进水CODCr约4000~5000mg/L。冬季水量约60~80m3/d,进水CODCr约1-14000mg/L。进水NH3-N约600-1000mg/L。进水TP约200-300mg/L。全年各工艺运行稳定,出水CODCr≤150mg/L,总去除率约为96.25%-98.93%;NH3-N≤10mg/L,总去除率约为98.33%-99.00%;TP≤5mg/L,总去除率约为97.50%-98.33%。出水水质稳定,能够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的旱作作物灌溉用水限值要求及《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要求。

3.3经济效益分析本工程总投资约为220万元,其中土建投资为95.54万元,设备工程投资为124.46万元。工程装机总容量为50kW,采用PLC自动控制,运行管理较为便捷,吨水电费为3.36元;吨水药剂费为1.34元/m3;吨水电费及药剂费运行成本为4.7元。

4结论

采用“预处理-UASB-两级A/O-MBR-高级氧化”组合工艺对猪场废水进行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水质较稳定,能够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的旱作作物灌溉用水限值要求及《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要求,运行管理便捷,具备较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邬兰娅,齐振宏,黄炜虹,等.我国养猪业粪便排泄物污染时空测度及处理技术的选择[J].江苏农业科学,,46(3):246-251.

[2]杜昱,孙月驰,李瑞化,等.垃圾渗滤液MBR处理系统设计要点[J].中国给水排水,2018(2):63-67.

篇3:废纸造纸废水处理方法研究与工程应用

废纸造纸废水处理方法研究与工程应用

摘要:介绍了采用微滤+混凝沉淀处理废纸造纸废水的研究和工程实例.试验结果和工程实践证明,该工艺SS去除率达90%以上,COD去除率达85%以上,处理出水水质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GB3544-),且具有设备简单、运行稳定、操作方便、成本低等特点.作 者:董海山    DONG Hai-shan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031 期 刊: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PKU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29(10) 分类号:X703 关键词:废纸造纸废水    微滤    混凝沉淀   

篇4:草浆造纸中段废水处理的组合工艺研究

草浆造纸中段废水处理的组合工艺研究

摘要:采用ABP-生物接触氧化-混凝组合工艺处理草浆中段废水.试验结果表明:ABR适宜的停留时间为8h,适宜的容积负荷为2.5kgCOD/(m3・d)以下,COD去除率可达38.8%~41.6%;生物接触氧化池的适宜水力停留时间为1Oh,适宜的`容积负荷为0.75~1.2kgCOD/(m3・d),适宜的气水比为20:1,COD去除率为62.7%~65.5%;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最佳用量为0.5g/L.经组合工艺处理后,中段废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效率有较大提高,系统COD去除率保持在91.5%~92.4%,出水COD基本达到DB57/356-的要求.作 者:倪寿清    赵大传    崔清洁    宋晓东    NI Shou-qing    ZHAO Da-chuan    CUI Qing-jie    SONG Xiao-dong  作者单位:倪寿清,赵大传,NI Shou-qing,ZHAO Da-chuan(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250100)

崔清洁,CUI Qing-jie(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250100;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济南,250013)

宋晓东,SONG Xiao-dong(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济南,250013)

期 刊:中华纸业  PKU  Journal:CHINA PULP & PAPER INDUSTRY 年,卷(期):, 29(6) 分类号:X793 TS749+.2 关键词:草浆中段废水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生物接触氧化    水力停留时间    有机负荷    排放标准   

篇5:粉末活性炭废水处理实验研究论文

粉末活性炭废水处理实验研究论文

自从1972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了一种向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加粉末活性炭技术以来,许多研究人员对其工艺流程、强化机理、处理对象等进行了探讨。1978年由美国学者米勒(G.W.Miller)和瑞士R.G.Rice首次提出,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ActivatedCarbon)概念,生物活性炭是用来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新工艺,利用具有巨大比表面积及发达孔隙结构的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及溶解氧有强的吸附特性,使其成为微生物集聚、繁殖生长的良好场所,在适当的温度及营养条件下,同时发挥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生物降解作用的水处理技术。目前普遍认为生物活性炭法作为一种低能耗、无污染的绿色处理技术,在当今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实验部分

1.1实验药剂与仪器

重铬酸钾、七水硫酸亚铁、邻菲罗啉、六水硫酸亚铁氨、浓硫酸、氢氧化钠、盐酸等均为化学纯。COD恒温加热器、JA1003N析天平、COD瓶、500mL量筒、移液管、容量瓶、洗瓶、冷凝管、比色管、锥形瓶等。

1.2实验装置与材料

1.3测试指标和测试方法

CODcr:重铬酸钾氧化法;色度:铂钴比色法;沉降比(SV30):国标法。1.4实验方法(1)首先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对该生活废水进行处理,研究活性污泥对废水的处理效果;(2)研究粉末活性炭对废水中污染物的作用;(3)向活性污泥中投加一定量的粉末活性炭对废水进行处理,比较其处理效果;(4)探究粉末活性炭强化活性污泥对废水COD的去除及粉末活性炭的最佳投加量;(5)探究粉末活性炭强化活性污泥对污泥性能的影响。

2实验结果与讨论

2.1粉末活性炭强化效果的比较

取3只500mL量筒,分别加入400mL厂区生活废水,然后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活性污泥、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和粉末活性炭后对各个实验装置进行曝气,每隔6h测量一次COD,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粉末活性炭对废水COD的去除开始速度很快,18h去除率达到20%,随着时间的延伸去除率趋于平缓,说明活性炭吸附容量慢慢接近饱和。活性炭吸附效果对COD的去除率最终可以达到20%。活性污泥法对COD的去除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反应30h后基本达到稳定状态,去除率稳定在70%。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活性污泥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可达到90%,在一定时间内投加粉末活性炭的系统去除率明显高于粉末活性炭系统和活性污泥系统之和。因此可以看出粉末活性炭可以有效强化活性污泥对废水的处理效果。

2.2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分别将10、30、50、100mg的粉末活性炭加入到含有活性污泥的500mL量筒中,加入400mL厂区生活污水进行曝气。每隔6h测量一次COD,记录数据,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我们可以看出,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对活性污泥的强化处理效果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活性炭粉投加量的增加,废水的COD去除率越高。但当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到一定程度时,其去除率提高幅度将不明显。从图可以看出,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在30mg/L时,曝气反应30h后COD去除率基本达到90%。综合考虑比较经济成本,粉末活性炭的添加量控制在30mg/L时处理成本较低,效果较好。

2.3粉末活性炭对废水色度去除的影响

分别将10、30、50、100mg的粉末活性炭加入到含有活性污泥的500mL量筒中,加入400mL厂区生活污水进行曝气。每隔6h测量一次废水色度,记录数据,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对活性污泥的强化处理效果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活性炭粉投加量的增加,废水的色度降低越快。此阶段可能主要为粉末活性炭对废水的吸附作用,使得废水色度下降较为迅速。但当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到一定程度时,其色度降低幅度将不明显,从图可以看出,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在50mg/L时,曝气反应15h后色度趋于平衡,15h后色度的持续降低为粉末活性炭的强化作用。

2.4粉末活性炭对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

将不同量的粉末活性炭加入到含有活性污泥的实验装置中,加入400mL厂区生活污水进行曝气反应12h后停止曝气,静置30min后,记录废水沉降比SV30记录数据,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以看出随着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大,活性污泥的沉降速度逐步提高,污泥沉降比逐步下降。当粉末活性炭投加量达到100mg/L时沉降比达到50%以下,效果较为明显,因此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泥水分离和污泥浓缩效果,减少二沉池的体积、初期土建投资。

3结论

(1)在活性污泥中投加粉末活性炭相比较单独的粉末活性炭或活性污泥法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更好,COD去除率达到90%,因此可以说明粉末活性炭有效的强化了活性污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2)粉末活性炭强化活性污泥的最佳实验条件为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为30mg/L。(3)粉末活性炭强化活性污泥法对废水的色度的去除效果较为明显。(4)随着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的增大,活性污泥的沉降速度逐步提高,污泥沉降比逐步下降。

篇6:化工厂有机废水处理设计探讨研究论文

化工厂有机废水处理设计探讨研究论文

1工程概况

某化工厂的主要产品烧碱和聚氯乙烯,生产采用VCM装置和S-PVC装置。本工程设计为该厂有机废水处理系统(不含母液废水处理系统)设计,其废水主要为有机废水m3/d和厂区循环排污水4700m3/d。

2工艺设计

2.1设计进、出水水质

有机废水处理系统的设计规模为2000m3/d,24h运行,废水主要来源于VCM装置和S-PVC装置;循环排污水4700m3/d,24h运行,废水中含少量悬浮物。根据已经建成的实际生产装置,提出了有机废水设计进水水质指标,如表1所示;出水执行《山东省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76-)中一级标准。注:表中单位均为mg/L。

2.2工艺流程

根据有机废水设计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执行标准,采用“水解酸化+好氧+臭氧高级氧化+BAF”的工艺。循环排污水进入有机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共同处理,若CODCr小于50mg/L时,直接进入BAF进行处理。剩余污泥排至厂外污泥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此处不作设计。具体工艺流程见图1。

2.3主要构筑物及设计参数

(1)调节池、冷却塔平台。调节池、冷却塔平台与提升泵房合建,主要冷却废水,调匀水质水量后提升至反应池,调节池尺寸为29.0m×16.0m×4.0m(长×宽×高,下同),冷却塔平台尺寸为5.0m×5.0m,提升泵房尺寸为7.5m×5.0m。池内设冷却塔1台(Q=140m3/h,N=7.5kW),提升泵2台(1用1备,Q=85m3/h,H=10m,N=5.5kW),潜水搅拌机2台,超声波液位计1台,通过PLC传输至中控室。(2)反应池。在反应池内投加NaHSO4,去除废水中的NaClO,尺寸为3.0m×3.0m×3.0m,有效容积为22.5m,停留时间为15min,池内设搅拌机2台(N=0.75kW)。(3)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将难降解的复杂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易降解的简单有机物,降低废水中SS的含量,尺寸为24.0m×9.0m×6.5m,有效水深为6.0m,停留时间为15h,池内设脉冲布水器2套(Q=50m3/h)。(4)好氧池。好氧池是生化处理系统的主要部分,废水经过好氧微生物菌群的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使污染物得到去除,尺寸为24.0m×12.0m×6.0m,停留时间为19h,气水比约为20:1,池内设微孔曝气器680套(D=260,Q=2~3m3/h),曝气风机2台(1用1备,Q=28.18m3/min,ΔPa=68.6kPa,N=55kW),DO仪2套(0~20mg/L)。(5)二沉池。二沉池将废水进行泥水分离,通过沉淀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的污泥一部分回流到生化系统,剩余污泥排到污泥池,尺寸为Ф12.0m×4.5m(直径×高),表面负荷为0.75m3/m2h,池内设刮泥机1台(φ12m,N=0.75kW),污泥回流泵3台(2用1备,Q=85m3/h,H=11m,N=4kW)。(6)臭氧反应池。臭氧氧化反应是利用强氧化剂将微生物无法直接降解的大分子物质和微生物自身代谢产物的分子链氧化断开,污染物变性形成生物能够直接降解的小分子物质,使污染物得到进一步去除,尺寸为12.0m×8.0m×7.0m,停留时间为2h,设臭氧发生装置1套(臭氧产量Q=15kg/h),BAF提升泵2台(1用1备,Q=285m3/h,H=15m,N=18.5kW),超声波液位计1台,通过PLC传输至中控室。(7)BAF。BAF将废水中的碳化有机物进行好氧生物降解,它包括缓冲配水室、曝气系统、承托层和滤料层、出水系统、反冲洗系统等,单座尺寸为4.0m×4.0m×6.0m,共3座,有机负荷为1.8kgBOD5/(m3滤料d),曝气速率为12m3/m2*h,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池内设置陶料滤料120m3(Ф3-5mm),滤板27块(980mm×980mm×100mm),承托层14.5m3(Ф20-40mm),长柄滤头972个,曝气器972个(Q=0.2~0.4m3/(个.h)),BAF曝气风机2台(1用1备,Q=12.8m3/min,ΔPa=58.8kPa,N=22kW),反冲洗泵2台(1用1备,Q=300m3/h,H=15m,N=18.5kW),反冲洗风机2台(1用1备,Q=11.5m3/min,ΔPa=68.6kPa,N=30kW)。

3设计特点

(1)有机废水主要来源于VCM装置和S-PVC装置,其主要影响排放的因素为CODCr、BOD5、SS,参考同类型化工厂的水质,此类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可生化性高,可通过生化系统降解有机物,通过深度处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2)设置调节池。废水排放具有周期性,水质水量变化大,设置调节池并在池内加以搅拌,可确保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减轻对后续处理设施的压力。(3)生化系统前设置反应池,去除废水中的.NaClO,可减少对生化系统的冲击。(4)进水水质cl-浓度为4000~6000mg/L,不会对生化系统造成损害。(5)循环排污水水质较好时超越臭氧反应池直接进入BAF,减少臭氧的投加量,有效降低运行费用。(6)本项目采用“水解酸化+好氧”作为生化处理工艺,采用“臭氧高级氧化+BAF”作为深度处理工艺,保障出水稳定达标。

4项目运行情况

项目运行效果稳定良好,出水水质达标(见表2)。注:表中单位均为mg/L。5结语(1)采用“水解酸化+好氧+臭氧高级氧化+BAF”工艺处理有机废水具有处理效果好,系统运行稳定。(2)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烧碱和聚氯乙烯的生产线有机废水,出水水质稳定达到CODCr≤50mg/L,BOD5≤10mg/L,NH3-N≤5mg/L,SS≤20mg/L的要求,为同类型的有机废水处理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马冬.烧碱—聚氯乙烯化工生产过程的废水综合处理.中国化工贸易,,(12):49,64.

[2]达娟,张军.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改造工程设计实例.中国给水排水,,31(16):65-67.

篇7: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研究论文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研究论文

焦化废水是指在钢铁工业的焦化厂、城市煤气厂等在炼焦和煤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统称。其成分组要取决于原煤的性质、碳化温度、生产工艺、煤气净化工艺、焦化产品回收工序和方法等因素[1]。该废水排放量大,水质成分复杂,不仅含有大量的酚类、联苯、吡啶、吲哚和喹啉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还含有氰、氟、硫氰化物等有毒有害的无机物,BOD5/COD值一般在0.28~0.32之间,可生化性一般;另外,焦化废水水量比较稳定,但水质组成波动较大[2]。焦化废水处理技术长期以来未能取得突破性研究进展,仍然是工业废水处理领域一大难题。国家环保部在10月1日颁布实施了新的《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该标准对焦化废水的排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所有企业从1月1日起强制执行SS≤50mg/L,COD≤80mg/L,氨氮≤10mg/L,石油类≤2.5mg/L,氰化物≤0.2mg/L的排放标准。此外,新标准中还明确了监测位置和单位基准排水量,从而避免了以往因监测位置不同和排水量不同引起的执行标准不统一;并且对处理后回用于洗煤、熄焦和高炉冲渣等的焦化废水水质也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目前国内外焦化废水处理的现状做出总结,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一定的展望。

1焦化废水的主要来源

炼焦一般分为土法炼焦及机械炼焦,随着技术的发展更新及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土法炼焦已基本淘汰,目前的炼焦以大型机械炼焦为主。炼焦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三股废水,分别为:除尘废水、剩余氨水以及酚氰废水。除尘废水主要产生在运煤、备煤、出焦、湿法熄焦过程中,该股废水的特征为悬浮固体较多,含有少量酚、氰等污染物,通常经澄清或沉淀处理后可返回至工艺中重复利用。剩余氨水主要由焦化原煤中的结合水以及化合水在冷凝器中形成的冷凝水和粗煤气在氨水喷淋降温时的冷却水组成。剩余氨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氨、焦油等物质,是焦化废水中水量最大的一股废水,废水量占全厂废水总产生量的50%以上,一般需要经过蒸氨处理后再排入污水处理设施。酚氰废水是在焦化化学产品加工过程中与物料直接接触所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焦油、粗苯等加工过程的蒸汽冷凝水及粗煤气终冷冷却水等。酚氰废水是焦化废水中的重要代表性废水,产生于不同化产加工过程中,因而废水中污染物成分复杂,主要含有酚、氰、硫化物等。此外,炼焦过程中还会产生少量浓度较高、组分较复杂的脱硫废液,煤气管道水封水等废水[3]。焦化废水作为典型有毒难降解工业废水,对其污染物组成和水质特性的分析是选择高效经济废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前提。侯红娟[4]采用GC/MS对宝钢焦化废水的测定显示,废水中含有12类100多种有机化合物,苯酚类物质浓度最高,其次为苯胺、喹啉、萘等。张万辉等[5]采用XAD大孔树脂分离GC/MS测得焦化废水中含有15类558种有机物,疏水酸性酚类及亲水性苯胺、苯酚、喹啉、异喹啉对焦化废水有机物总量的贡献大于70%;同时对焦化工艺过程中有机污染物排放源解析表明,多环芳烃和喹啉类在焦油分离液和脱硫废液中的浓度较高,可为焦化废水水质处理提供参考。甲酚、甲基苯酚等酚类物质易于降解,实际工程中10h即可将浓度高达500~1000mg/L的酚类完全降解[6];喹啉、吲哚、吡啶、联苯等在厌氧环境下降解性能较好,但在好氧环境下降解性较差,且对苯酚的生物降解抑制显著[7];李咏梅等[8]对缺氧条件下含氮杂环化合物降解规律的研究发现,吡啶完全降解需24h,而吲哚、吡啶、异喹啉、甲基喹啉的完全降解需要50~60h。因此,对焦化废水处理工程进行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废水组分及其降解规律,基于不同的污染物种类、性质及目标,选择经济有效的工艺流程及运行参数。

2焦化废水污染控制技术

2.1预处理

焦化废水中含有酚类、氰类、焦油等化合物,这些物质均属于有毒有害物质,在进入生化处理系统前必须最大限度削减其在废水中的含量,以免影响生化系统的稳定性。焦化废水的预处理一般包括沉淀法、萃取法、高级氧化法等。2.1.1沉淀法沉淀法包括混凝沉淀法和药剂沉淀法。混凝沉淀法是向废水中加入混凝剂并使之水解产生配合离子及氢氧化物胶体,中和废水中某些物质表面所带的电荷,使这些带电物质发生凝集。王爱英[9]等在评价几种常用絮凝剂处理效果基础上,采用优选的絮凝剂预处理,可使焦化废水的COD和浊度去除率分别达到22%和97%以上,有效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PengLai[10]等用絮凝/零价铁联用技术预处理焦化废水,COD去除率最高可达46%以上,有效降低了生化处理系统的污染物负荷、提高废水的生物可降解性.吴克明[11]等采用混凝-气浮法对焦化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丙烯酰胺(PAM)处理废水,生成的矾花大而密实,沉降速度快,出水色度低,效果较好。化学药剂沉淀法是指向废水中加入化学药剂使之与废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物来去除废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刘小澜等[12]采用化学沉淀剂MgCl26H2O和Na2HPO412H2O(或MgHPO43H2O)对焦化剩余氨水进行预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高达99%以上。沉淀剂与焦化废水中的NH+4反应,生成磷酸铵镁沉淀。在pH为8.5~9.5的条件下,投加的药剂Mg2+∶NH4+∶PO43-(摩尔比)为1.4∶1∶0.8时,废水氨氮的去除率达99%以上,出水氨氮的质量浓度由2000mg/L降至15mg/L。梁建华等[13]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研究了药剂配比、pH值等因素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得到纯净的MAP晶体,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8%.在温度为100℃、加热3h将MAP分解后,分解物重复用于脱除废水中的氨氮,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3%,既可大幅度降低药品成本,又可回收废水中的氨。2.1.2萃取法焦化废水中的酚主要来自剩余氨水,目前多数的焦化厂采用萃取脱酚工艺进行焦化含酚废水预处理,该方法脱酚的效率可高达95%~97%,而且可以回收酚钠盐,有较好的经济效益。Jiang等[14]利用难溶于水的萃取剂与高浓度含酚焦化废水接触,使废水中酚类物质与萃取剂结合,实现酚类物质的富集转移。韦朝海[15]等人通过实验发现,通过萃取工序可使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负荷减少75%~80%。2.1.3高级氧化法高级氧化法是指通过不同途径产生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羟基自由基(OH),再利用其强氧化性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生成小分子物质,甚至直接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的方法。周琳[16]等人研究了芬顿氧化用于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Fenton试剂能有效降解焦化废水中的COD,在原水COD为260mg/L、H2O2投加量为666mg/L、Fe2+投加量为200mg/L、温度为298K时,COD去除率达到89.53%。刘璞[17]等人研究了臭氧催化氧化对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的效能,结果表明在:pH值为7~8,臭氧流量10g/h,催化剂8g,反应时间约50min,臭氧催化氧化对COD去除率达到68.63%,出水指标满足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邵瑰玮等[18]采用脉冲电晕放电技术对炼焦废水和烟气进行了综合处理,结果表明,废水中氰化物脱除率达90%以上,酚脱除率近70%,同时烟气脱硫率达85%。目前报道所报道的较多的高级氧化法对焦化废水处理的效果均较好,但处理成本较高,所以实际应用案例较少。

2.2生物处理

生物处理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实现污染物的分解转化,可以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成分,同时也是最为经济的处理方式,是焦化废水处理的主导技术。2.2.1厌氧水解酸化目前严格的厌氧反应在焦化废水中的应用报道较少。在水解酸化反应过程中,废水所含的甲酚、苯酚、二甲酚等酚类化合物,及以喹啉、吲哚为代表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大部分得到了转化和降解,为后续的处理提供易于氧化分析的有机底物,即提高了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19]。在厌氧池内,采用投加填料的生物膜法,再辅以轻度搅拌,可提高微生物浓度及活性。邵林广等[20]用生物膜对焦化废水水解酸化。在4.5~5h内,BOD5/COD和BOD5值同时达到最大,随着时间的延长,BOD5/COD和BOD5的值都相应降低。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器内pH值宜控制在6~8,水温宜在20~30)℃。2.2.2生物脱氮目前,国内外焦化废水处理脱氮工艺较多,生化处理阶段采用的工艺主要有A/O、A2/O、A/O2和A2/O2。A/O工艺是生物脱氮的最基本流程,20世纪90年代已应用于宝山钢铁厂、安阳钢铁厂及临汾钢铁厂,目前国内大部分焦化废水处理工艺为A/O法,其特点是在好氧池前增加一段缺氧处理,通过前置反硝化实现生物脱氮。任源等[21]研究发现厌氧阶段对废水COD的去除率为10%~15%,大分子复杂有机物分解为有机酸、有机醇类,该过程使废水BOD5/COD由0.3提高到0.45。A2/O工艺在A/O工艺前增设厌氧水解环节,使大分子难降解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何苗等[22]对焦化废水进行厌氧酸化处理后发现,废水可生化性提高,部分(不溶性)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可溶性物质。邵林广等[24]对A2/O工艺与A/O工艺对比试验显示,A2/O工艺的对COD、氨氮的去除效果比A2/O工艺有明显改善,而且抗冲击负荷能力提高。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是指将硝化过程控制在HNO2阶段终止,直接进行反硝化。与A/O工艺相比,该工艺可承受的氨氮负荷高,对于C/N较低的焦化废水处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薛占强等[23]采用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焦化废水,控制温度为(35±1)℃、溶解氧浓度为2.0~3.0mg/L时,去除焦化废水中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的同时能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并有效去除氨氮。2.2.3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固定化微生物(细胞)技术是指将特选的微生物游离细胞或酶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手段固定在特定的载体上,使其保持活性并在适宜条件下大量增殖的方法。该技术有利于提高反应器内特殊微生物的浓度,抵抗不利环境的影响。常见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吸附法、交联法、共价结合法、包埋法等。张彬彬等[24]将筛选出的HDCMR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固定化于酶载体中,其密度接近于水,在池内处于流化状态,传质效率极高,从而使废水的基质降解速度加快,同时大幅提高了单位体积菌群生物量,提高了系统抗氨氮冲击负荷。孙艳等[25]在北京焦化厂废水中分离得到1种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菌株,采用海藻酸钠对其进行包埋固定,考察固定化细胞的性能。结果表明,固定化细胞最大反应速度和底物饱和常数均大幅提高,抗耐性明显强于未固定化的游离悬浮相。2.2.4生物强化技术生物强化技术是指通过向传统的生物处理系统中投加高效降解微生物,增强对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能力,提高其降解速率,并改善原有生物处理体系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能[26]。焦化废水中污染物种类复杂,部分难降解污染物对微生物体系有抑制作用,生物强化技术可在不改变现有工艺规模的情况下,提高系统的整体处理能力,强化难降解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在现有生化系统基础上引入生物强化技术是焦化废水提标改造的一条实用思路。解宏端等[27]采用生物强化技术,向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加高效菌剂,考察其对焦化废水处理的改善效果。在高效菌液投加比(V菌液/V焦化废水)为0.3%、水力停留时间为15h时,系统对COD去除率为85.60%,远高于未投菌的对照组(60.87%),表明在原有处理设施中投加高效菌液可以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彭湃[28]等以焦化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厌氧池出水为实验对象,添加自行研发的环保菌剂,考察其对实际焦化废水COD去除效果,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联合技术(PCR-DGGE)分析添加环保菌剂前后生化系统中污泥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研究表明:通过添加环保菌剂,中试系统出水COD平均去除率比活性污泥系统提高了18%;PCR-DGGE结果显示,经过菌剂强化后的生化系统中污泥微生物的种类更加丰富,优势微生物由原先的14种增加到了23种。2.2.5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和实用性的废水处理技术,其原理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膜两边施加一个推动力(如浓度差、压力差、电位差等),使废水中的组分选择性的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具有能耗低、效率高和工艺简单等特点。目前,应用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有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29]。近年来,在焦化废水深度处理领域,研究与应用较多的是超滤-反渗透的双膜法焦化废水处理工艺,经超滤-反渗透处理后的焦化废水,出水符合工业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可回用于净环补充水、锅炉软水补给水,甚至部分替代新水。穆明明[30]等人对生化处理后的出水采用“砂虑+超滤+纳滤+反渗透”工艺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的出水远优于《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的排放标准的要求。

3结语

焦化废水是典型的高浓度、有毒难降解的工业废水,通过对焦化废水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同时随着《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颁布,单一的处理技术无法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需要深入源头开展污染控制,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如改进焦化生产工艺、采用更为先进的生产设备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水质特征,采用适当的预处理技术,合理优化生化处理工艺,同时辅以膜或其他深度处理技术,以保证废水达标排放或回用。

篇8:藏纸造纸工艺研究综述论文

藏纸造纸工艺研究综述论文

从前人的综述性研究看,一是数量极少,仅《四川德格县和西藏尼木县藏纸手工造纸调查》和《西南民族地区手工造纸研究综述》进行了文献综述;二是内容浅显,都仅停留在对前人研究的简单概括上,缺乏对造纸工艺各环节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造纸原料研究现状。

(1)植物学特征描述远多于根的成分分析。几乎所有研究都提到瑞香狼毒的外部特征,包括种属、花叶形态、植株特点,开花期和生长环境。涉及根的纤维组成或化学成分的描述仅有“根部含纤维18.5%”[1]438和“根含甾醇、酚性成分、氨基酸、三萜类及有毒的高分子有机酸”[2]42。(2)原料与造纸质量间关系的研究少且说法不一。一是根的最佳采挖时间。观点从6月到9月,说法不一。本人认为,从表象上看,最佳采挖时间因地理环境而异,非讨论重点,但深层次依据是何时根的毒性最强。有关这一层面的研究普遍认为其毒性在开花期最强,但也有人认为是在开花期后。二是根的粗细与造纸质量间关系。以《四川德格县和西藏尼木县藏纸手工造纸调查》为例,文章在介绍德格县造纸原料时说“狼毒草的根须越粗壮,造出纸质量越好。”[3]157在介绍尼木县造纸原料时说“对于造纸而言,狼毒草的根粗和根细都是一样的。”[3]159本人认为,根的粗细与造纸质量间关系不应受外部因素影响。可见,目前有关造纸原料的研究仅停留在外观描述上,深入的科学探索很少,研究成果缺乏说服力,如只说其毒性给纸张带来的优良特性却未深究其“纸寿千年”的化学机理。关乎造纸质量的关键因素也不明确。

2.造纸流程研究现状。

由于两大藏区的造纸流程分别以德格印经院和雪拉村最具代表性,这里分别对两处造纸流程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在比较中发现两者的差异。

(2)雪拉村的造纸流程研究现状。雪拉村的造纸流程与德格印经院的基本环节相同,只是工序更简单。这里只对两者的差异进行综述。第一,挖根后先浸泡后晾晒。本人认为,浸泡可使根的纤维软化,有利于砸根。晾晒除了增加保存时间,还可以减少毒液对工匠手的腐蚀。第二,煮料的可替代碱及其作用、后续工作是否捶打和再蒸煮。蒸煮时可加入石灰水等碱液,如苏打粉,土碱或“藏北湖泊当中的卤碱”[5]65以“提高藏纸的亮度和柔韧性”[6]。所有研究均未提到要捶打,大部分研究也未提到要再蒸煮。第三,是否加入纸药。仅潘吉星提出“向纸浆中添入米汤或仙人掌汁,相当于汉族地区纸工所用的纸药”[1]439以提高纸浆黏度,他还指出仙人掌汁的制法。而索朗仁青和齐美多吉则明确指出“西藏的传统造纸工艺中至今没有应用纸药的记载,即没有继承中原造纸术应用纸药抄纸的技艺。据调查分析,西藏地区缺乏作为纸药提取黏液的植物资源,杨桃藤、黄蜀葵等主要用药植物均在青藏高原难以生长;纸药的缺乏导致用药技艺失去了用武之地。”[7]101第四,介绍揭纸方法、何时揭纸存差异。揭纸方法是从纸帘角边开始,慢慢插入手背,把纸从帘上揭下。“晴天可晒两轮,上下午交替进行,保证一天无间歇生产。”[8]在揭纸的时间上,一说等完全干透再揭,一说“在纸帘没有完全干透之前”[5]65。可见,德格县造纸流程与尼木县的无本质区别,两者在个别环节的增减和研究范围上存在一定差异。比如,有关尼木县造纸流程的研究未提到蒸煮后要捶打,但在煮料时使用的碱性物质及其作用、揭纸方法的介绍上比德格县的详尽。德格县造纸流程在诸多环节的设置与否上分歧较大,而尼木县造纸时是否加入纸药更涉及相关理论研究水平,必须考察清楚。

3.造纸工具研究现状。

除《四川德格县和西藏尼木县藏纸手工造纸调查》有关于造纸工具的专门介绍,绝大多数文章只在介绍造纸流程时顺带说明各环节使用的工具。这里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内容进行归纳。注:尼木县纸帘制作方法为“将棉布固定在框架上……每根棉线粗0.5厘米至0.8厘米,或每厘米有16根至20根棉线,作经纬交织,则每平方厘米有225孔至361孔。是一种粗棉布。因纸浆在棉布上滤水速度慢,网孔要求大些是自然的,所造之纸便显得厚重。”[1]440可见,除雪拉村未提及的工具,两地其余工具基本一致,只是个别工具在用料和尺寸上有所差异,如德格印经院的水池用水泥砌成,而雪拉村是在有水的地方挖成。这些对造纸流程和最终造纸质量影响不大。

从上述有关瑞香狼毒藏纸造纸工艺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中不难发现,相关研究数量少,且成果以论文和报道为主,专利、科研项目、著作和外文成果十分稀缺。在研究内容上,研究角度相似,新成果较少;研究程度不深,学术价值不高;研究悖论和空白点较多。可见,这一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将瑞香狼毒藏纸应用于档案保护不但有利于造纸工艺传承,提高藏民收入,催生新的产业链,更重要的是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提供新途径,而这一切工作的展开必须建立在有关该工艺研究现状的上述问题的科学研究和有效解决之上。

篇9:抗生素废水处理研究

抗生素废水处理研究

本文采用吸咐-混凝-高级化学氧化法处理庆大霉素废水.

作 者:阚美娟  作者单位:哈药集团制药六厂 刊 名:中国科技财富 英文刊名:FORTUNE WORLD 年,卷(期): “”(22) 分类号:X7 关键词:抗生素废水  

篇10:苯胺废水处理研究

苯胺废水处理研究

向苯胺废水中以一定的比例添加不同的共代谢基质,通过比较得出,以Vc为共代谢基质时,处理24 h后,苯胺去除率达到了72.10%,COD含量降到了68 mg/L,处理效果显著.

作 者:马毅 姜燕 吴桂峰 Ma Yi Jiang Yan Wu Guifeng  作者单位:马毅,Ma Yi(山东轻工业学院化工学院)

姜燕,吴桂峰,Jiang Yan,Wu Guifeng(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353)

刊 名:上海化工 英文刊名:SHANGHAI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 32(8) 分类号:X703.1 关键词:苯胺   共代谢基质   COD  

篇11:淀粉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淀粉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采用厌氧-悬浮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化学沉淀法处理淀粉厂废水,通过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经过处理,CODCr去除率为97.8%,BODs去除率为99.5%,SS去除率为95.0%,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二级标准.

作 者:高永闯 王淑敏 王健为 李艳宾 GAO Yong-chuang WANG Shu-min WANG Jian-wei LI Yan-bin  作者单位:高永闯,王淑敏,GAO Yong-chuang,WANG Shu-min(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王健为,李艳宾,WANG Jian-wei,LI Yan-bin(廊坊市环保局,河北,廊坊,065000)

刊 名: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GFANG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9(1) 分类号:Q89 关键词:淀粉废水   厌氧   生物接触氧化   沉淀处理  

篇12:大豆蛋白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大豆蛋白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摘要:介绍了大豆蛋白废水的来源与水质特点,综述了大豆蛋白废水处理的`常用工艺,如絮凝法、生物法、膜法、膜生物技术等.着重阐述了目前对大豆蛋白废水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了展望.作 者:胡朝宇    李亚峰    刘鑫    闫旭    张建    HU Chao-yu    LI Ya-feng    LIU Xin    YAN Xu    ZHANG Jian  作者单位:胡朝宇,李亚峰,闫旭,张建,HU Chao-yu,LI Ya-feng,YAN Xu,ZHANG Jian(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8)

刘鑫,LIU Xin(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沈阳设计分公司,辽宁,沈阳,110000)

期 刊:辽宁化工   Journal: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2009, 38(9) 分类号:X703 关键词:大豆蛋白废水    生物法    膜法    资源化   

篇13:卷烟厂废水处理工程研究

卷烟厂废水处理工程研究

摘要:武汉卷烟厂采用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结合增氧器CWJ-10处理卷烟综合废水,经过3年的运行实践表明,工艺运行稳定可靠,在进水COD为300~1 000 mg/L、SS为100~500 mg/L、BOD5为100~500 mg/L,NH3-N为10~20 mg/L,TP为1.0 mg/L时,出水COD<70 mg/L、BOD5<20 mg/L、SS<30 mg/L、NH3-N<5 mg/L,TP<0.5 mg/L,完全实现达标排放.作 者:胡丽君    魏丰伟    孙家寿    王进    陈茂荣    HU Li-jun    WEI Feng-wei    SUN Jia-shou    WANG Jin    CHEN Mao-rong  作者单位:胡丽君,HU Li-jun(武汉格林环源净化工程公司,湖北,武汉,430013)

魏丰伟,WEI Feng-wei(武汉卷烟厂,湖北,武汉,430040)

孙家寿,王进,陈茂荣,SUN Jia-shou,WANG Jin,CHEN Mao-rong(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期 刊: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ISTIC  Journal: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 30(4) 分类号:X505 关键词:卷烟厂废水    废水处理    生物氧化   

篇14:刨花板生产废水处理研究

刨花板生产废水处理研究

通过对各种因素(FeSO4投加量,pH值(酸),pH值(碱),曝气时间)的分析以及实验摸索,发现还原法对刨花板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可作为生物法处理的.预处理过程,并通过正交实验找到了各因素间的最优配置.

作 者:刘志华 陈建中 LIU Zhi-hua CHEN Jian-zhong  作者单位:刘志华,LIU Zhi-hua(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系,长沙,410076)

陈建中,CHEN Jian-zhong(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650093)

刊 名:工业安全与环保  PKU英文刊名: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年,卷(期): 32(6) 分类号:X7 关键词:刨花板生产   废水   CODCr   还原法  

篇15:中药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中药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中药工业废水成分复杂,水质不稳定,处理难度较大,未见较为成熟的工艺技术.近年来,广大科研工作者对中药工业废水的处理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各类污水处理技术在中药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介绍,并对中药工业废水处理的应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出了建议.

作 者:吕建国 Lv Jianguo  作者单位:甘肃省膜科学技术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20 刊 名:甘肃科技 英文刊名: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25(22) 分类号:X787 关键词:中药废水   生物   物理化学   膜生物反应器  

篇16:含盐废水处理研究动态

含盐废水处理研究动态

无机盐对生物有抑制作用,可以造成质壁分离或细胞失活.因此传统的`生物难以处理高含盐废水.针对处理含盐废水的几类菌种:普通的厌氧或好氧污泥、嗜盐菌和耐盐酵母菌,分别阐述了其耐盐机理和研究进展.嗜盐菌和耐盐酵母菌在处理高含盐废水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 者:方静 曾抗美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刊 名:工业水处理  ISTIC PKU英文刊名: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 年,卷(期):2005 25(2) 分类号:X703 关键词:含盐废水   普通污泥   嗜盐菌   耐盐酵母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