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股牛劲”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读书心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读书心得

篇1:《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读书心得

《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读书心得

《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读书心得

最近我认真品读了《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心灵再一次受到震撼,被雷夫。艾斯奎斯老师的教育激情所感动。书中处处传递给我们雷夫作为老师的信念: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成功是无捷径可走的。

雷夫身上所体现的职业激情也正是新教育提倡的一种精神。雷夫无疑是个富有激情的老师,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都是雷夫教学热忱的体现。很早便成名的雷夫本来有很多机会离开教学一线,但他不愿离开学生。他从教的小学处于一个充满贫穷与暴力的地区,56号教室里的孩子大多来自移民家庭,成长的环境并不好。但这些孩子经过雷夫的教育,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在他看来尽管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是的,自古瓜儿苦后甜,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反思我们的教育,真感到汗颜。

雷夫的教育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雷夫一直精心构想着如何做一个好老师,但“三剑客”还是伤害了他的感情。并使雷夫先生陷入艰难的境遇。但雷夫先生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并没有因此离开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而是领悟到要想教育孩子的前提是首先了解自我。(www.fwsir.Com)雷夫给全班学生定的座右铭是“好好表现,勤奋学习”,教室正面的墙上挂有“成功无捷径”标语。雷夫说,我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首先需要做什么样的人。我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友善、勤奋的人,因此,我必须是他们见到过的最友善、最勤奋的.人。雷夫把自己的热情传染给了孩子们,可以说雷夫是上帝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雷夫老师坚持“成功无捷径”,多么利落又有力的一句标语。对孩子来说,学习的成功无捷径;对我们成人而言,事业的成功无捷径;对所有人来讲,一切的成功无捷径。只有坚持并不断付出,才能淬炼出卓越的成果!

《成功无捷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我自我发现之旅的开始,“成功无捷径”将会成为我以后教育生涯中的座右铭,激励着我成为一个既有智慧又很成功的教师。

篇2: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认真拜读了《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听了同行们的交流,感慨万分,感慨雷夫老师的爱心,感慨美国教育的人性,感慨西方教育的创新精神。静心思索,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能否在中国产生,能否在我们班产生,感觉很难,真的很难。

奇迹的产生为何很难,我也在认真思索。偶然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若有所悟。文章的题目是《中美教育的十个最大差异》,文章内容大致如下:

一、为谁而学:

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因而学生一般学得主动、灵活、高兴。而中国的教育总是要事先给学生做出细致繁琐的各种规定,该学什么,学多少,什么时候学,该怎么学等等,中国的学生视学习为功利,因而习惯于应付,学习是家长、老师的事情,是为升官发财找工作而学,学得被动、教条、无奈。

二、育人目标:

美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而才会有美国白领不会算10减6等于几貌似“可笑”的事情发生,他们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中国教育特别重视所谓的“双基”,重在练“基本功”,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美国的学生低分高能,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因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中国学生,在他们看来,中国教育是培养知识的奴仆,而不是在“育人”。

三、课堂:

中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总结,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就好;美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启发,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中国的课堂要举手发言,美国的课堂鼓励自由发言。中国的课堂如果对教师的结论不同意会遭受批评,而在美国的课堂上则受到表扬。中国的课堂讲纪律,美国的课堂讲人权。

四、师生关系:

在中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孩子刚踏入学校就知道老师总是高高在上,而在美国教授也没有什么权威可谈的。美国人不承认权威。中国孩子盲目崇拜老师,觉得老师总是对的,中国的老师喜欢保持威严,不苟言笑,美国老师很喜欢和小孩一起聊天,是要好的朋友关系。

五、考试制度:

美国的考试经常是开卷,孩子们一周内交卷即可,而中国的考试则如临大敌,单人单桌,主监副监严防紧守。在中国,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淘汰;而美国的考试目的在于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以利于今后的发展。

六、班级人数:

中国虽明文规定每班不超过45人,但乡镇及县级学校班级人数平均60人之多,法律并不能约束什么。而在美国,一个班的人数不超过30人,31个人就属于违反教育法,不同的是美国人看重的是诚信——自我信誉度,故不敢越雷池半步。

在一年中,中国中学生有8个月是上课时间,每天11个小时左右的在校时间。美国学生每年只有1000个小时左右。上学时间短、课业负担少,这是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安排时间还能让孩子学习自己安排时间。

八、成绩单:

成绩在美国属于“隐私”。老师给家长看成绩单,他只给你看自己小孩的成绩,不会公布全班的成绩。在中国,行政部门会想方设法的公布学校成绩。教师的考核也要看学生的升学率、优秀率。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在这样的机制下长达之久,心理压力之大是显而易见的。

九、教材:

美国的教材浅显,对孩子没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数学,导致许多的成年人离开计算机对数字就没了概念,连日常生活的计算都成了难题,看之非常可笑,但是他们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教材一味的强调夯实基础,才导致机械重复的作业一堆堆,其结果是造就了一批有一批的高分低能的人才。

《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读书心得

十、课外生活:

中国一般不太允许小孩参加真正的社会活动。但在美国小学生一旦走进校门就开始真正参与社会活动了。美国的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发参与,经费也是大家共同出资、共同寻求赞助。比如,8岁的孩子会帮人家清洗洗衣机,一次8美元,为别人演奏等等,把赚到的钱拿来搞活动。当然并非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赚钱,也有很多是打义工的。美国让小孩接触社会环境的方式非常多,他们认为教育即生活。

中美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考核等等一系列方方面面的差异才是奇迹难以产生的根本原因,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能向雷夫老师学的只能是他对学生的爱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篇3: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从中我们学到了知识,受到了熏陶,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哪里不对,哪里需要改进,哪里要做得更好。《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是我们寒假要阅读的书籍,

打开《第56号教室的奇迹》就久久不愿放下,它给作为教师和妈妈的我很多启发。雷夫老师用一年的时间创造了改变学生一生的奇迹。书中处处传递给我们雷夫作为老师的信念:“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

书的第一部分是“家最温暖”。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雷夫将此内容做开篇,可见消除恐惧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但这恰恰也是几乎所有老师都存在的问题。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就有人告诉我:“要能镇得住学生”,这也成为我后来做老师的一条原则。随着教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镇得住”绝不能依靠学

生对教师的恐惧。特别是在做了妈妈之后,这种感觉就更为强 烈。身为教师的我能够想象的到,开学第一天,面对31个不懂事的孩子,老师肯定要“立规矩”。其实很多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习惯于了恐惧,因为在长达近二十年的学校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镇得住”学生的老师,面对这样的教育现状,我只能从家长的角度帮助他战胜恐惧,把它看作

是一种挫折教育。也因此我能更深刻的从孩子的角度感受到,作为教师爱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规律是何等的重要。爱心、耐心、信任、智慧,拥有了这些同样可以成为“镇得住” 学生的老师。

总之,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思考和学习。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可以帮助我们建构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探讨、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就等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长为充满自信又快乐的人。如果我们要求孩子有好的表现,我们自己就必须用行动让他们知道我们相信优异表现的可能,要尽一切

努力扫除教室里的恐惧,做个公平的人,做个讲道理的人。

雷夫做了四件事,以维护班级秩序和孩子们优异的学习成绩。

一、以信任取代恐惧

我们的教室以信任为基础。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然而要做到谈何容易。

首先,怎样让学生来理解“信任”这二字,雷夫带他的学生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有人向后倒,由一名同学接住。连续玩100次,只要有一次朋友开玩笑不接,那彼此间的信任就永远不在了。怎样的道歉、承诺也无法达到先前相互信任的境地。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

东西可以搞坏,作业可以搞砸,但我对你的信任不可以破坏,否则将付出很长的时间甚至都无法挽回。

其次,付诸行动。无论发生什么问题,问了多少遍,都会耐心、积极地面对,绝不发火。

这样,孩子又怎么会不信任老师呢?

二、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

生活中父母、长辈事先许诺孩子:做得好有奖。在雷夫看来,这本身就有问题。更可怕的是,大人甚至会言而无信。

书中的老师从开学便用旅行来激发孩子,过程中一天天用取消旅行资格来约束行为失当的孩子。许多孩子都付出了努力,然而,最后老师宣布她将搬离,旅行取消。这样的结果导致孩子们怎样的失望?孩子们又怎么相信大人呢?又怎么让孩子信任他们呢?

所以,雷夫告诫父母和老师“说到就该做到”,不必对孩子高高在上地说教,以身垂范比什么都重要。

三、纪律必须合乎逻辑

这一点主要说的是,老师对学生严格一点没关系,但要一视同仁,否则难以服众。

一个孩子犯了错,则让其他所有的孩子跟着受罚,,这显然会大失人心。

再比如:数学作业没做,却罚他人不准上美术课,这二者没有关联的,做错了什么,那么就有针对性地罚他,这才是正确的做法,这样的惩罚才符合逻辑。

四、你就是榜样

“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很相信这句话。

如果要学生会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自己要先做一个和气、勤勉的人。

如果要学生信任你,那必须持续努力,付出关怀。上课经常迟到的老师,学生又怎么会听他的,信服他呢?

爱打电话的老师不分场合,乃至偷偷上网购物,学生又怎么会没有感觉呢?

雷夫在接下来的篇幅中阐述了自己年轻时的行为,审视自己存在的问题,庆幸自己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取得进步。无疑是启发我们,年轻时肯定会有一些莽撞、粗暴,但不一定要成长起来。

篇4:读书心得之《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之《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是介绍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用一年的时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对生活的认识的故事。

“我这个老师没有特别的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这是雷夫,艾斯奎斯的经验之谈。

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却足以改变学生的一生。

于是在这一年中,雷夫始终充满着激情。他在教学中,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的习惯,注重写作的培养,在游戏中学习数学,他让学生热爱地理和历史,和学生做实验,培养学生音乐和美术的修养,热爱运动,学会管理自己的财务。在每项教育活动中,都充满了雷夫的智慧和激情,学生和他在一起快乐无忧,每项学习学生都投入极大的热情,尤其是演莎士比亚的戏剧和旅行两项活动,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和无限的热爱。

在书中,雷夫老师有很多有益的做法,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就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爱是教育的根本”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高低,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不能有高低。我们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你这个教师。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那些发展慢的学生,我们只有爱,才有可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与激情,使他们奔向健康发展的人生之路。

在爱的环境中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有爱的环境中成长。

篇5: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演讲稿

第五十六号教师的奇迹演讲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与智慧,创造奇迹》,

奇迹是什么?奇迹是“极难做到的,却做到了”,奇迹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却发生了”。 雷夫老师所带领的第56号教室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所学校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并且大部分来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雷夫老师班里小学生的成绩高居美国标准化测试前5%,而且孩子们谦虚有礼,诚实善良,长大后,他们纷纷进名校就读,取得不凡地成就。雷夫老师创造了学生、自己,乃至美国贫民教育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是什么创造了一间教室的奇迹?毋庸置疑,是爱心与智慧!

在第56号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的是爱心。假如没有爱,雷夫老师不会为帮助小女孩而忽视自己燃烧起的头发;假如没有爱,雷夫不会连做梦都在为孩子们找戏剧的伴奏音乐;假如没有爱,雷夫老师更不会25年如一日坚守在那间会漏水的.小教室。夫老师这份执着而炽热的爱才是奇迹发生的原动力,

我也有一方小小的教室,在那里有我25位可爱的学生,我也要用沉甸甸的师爱浸润孩子们心灵。也许是清晨我对孩子们一句轻声的问候;也许是失败时我投去的那一束温暖的目光;也许是犯错时我中肯严厉地批评;也许是课后我和他们促膝长谈、谈笑风生。我要向雷夫老师学习用爱装扮我的教室,用爱伴着学生的心跳,我要将爱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上。

在第56号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闪烁着的是智慧。以信任取代恐惧是智慧,带孩子们在旅游中获得深层次的体验是智慧,“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是智慧,“终身阅读”、“亲手劳作”、“以运动为本”都是智慧。正是这些教育智慧延伸了雷夫老师课堂的外延,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最终让孩子变成了爱学习的天使。

我也有一方小小的教室,那里也承载着我并不成熟却颇有用心的智慧。学生亲手布置了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作文速递”、“群星闪烁”、“综合素质光荣榜”等等栏目精彩纷呈,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知识的熏陶,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每天我给孩子们布置一项“课外阅读20分钟”的作业,他们也徜徉在浓浓的书香中自得其乐。

也许我的爱我的智慧和雷夫老师相比还是冰山一角,我也不奢望创造世界奇迹,但我定然倾尽全力,当他们回首小学阶段时不因荒度时光而后悔,不因投错师门而悔恨!亲爱的老师们,我正努力着!你们呢?

篇6:《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

《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

看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个题目,感觉有点新奇,对于教师来说教室是最熟悉不过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为什么是56号?奇迹是什么呢?我充满了好奇。我翻开书本,用心的品读着《第56号教室的奇迹》,自己的内心不时的被感动、共鸣充斥着: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是那样熟悉而新颖;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是那样独特与执着。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都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教育实践生活中,在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哪里需要改进,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第56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第一章中“给我一些真相”里面讲述的故事,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曾遇到。记得那是我第一年做班主任,我们班一个男生也像艾里克斯的似的,在连续三天“忘记”带作业后,终于,我再也忍不住,当着全班学生对他大吼大叫,把他书包里的东西全都倒在地上,让他找作业。其实,我早已知道他又忘记写作业,我并不是因为他没有完成作业而生气,而是因为他一次次的对我撒谎,让我很气愤。看了艾里克斯的这个故事,我想,我比艾里克斯的老师幸运,孩子的家长并没有找到学校来找我算账。其实,现在看来我和那位老师犯了同一个错误,就是错失了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对这个孩子造成了伤害。如果当时,我像雷夫对待丽莎一样,那事情会有另外一种结局,也许这个男孩自己就会不好意思的来向我承认他撒谎了,也可能以后都会完成作业,或许……

随着教学年龄的增长,我已不再那么冲动,学会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处理事情时能够经常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想,建立了与学生的信任,平和、友善、诚实、公正而又通情达理的对待每个人、每件事,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像家一样的避风港。我学会了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多做加法,以此激励学生,带动其他的学生来竞争,而不是处处针对他们的缺点做减法,努力成为一个令人喜爱的老师。

通过对《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研读,我还明白了,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的东西——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书,还在品读;收获,却很多很多。徜徉在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我也犹如雷夫老师的学生那样,深深地迷恋在这理想的“教育国度”之中了。真诚的祝愿所有的老师都能够开心、快乐地工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快乐的学习、茁壮的成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