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ozhe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二年级的数学期末考试除法考点精析,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二年级的数学期末考试除法考点精析,方便大家学习。

篇1:考研数学 高等数学考点精析
考研数学 高等数学考点精析
一、函数、极限、连续部分:
极限的运算法则、极限存在的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未定式的极限、主要的等价无穷小、函数间断点的判断以及分类,还有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尤其是介值定理),这些知识点在历年真题中出现的概率比较高,属于重点内容,但是很基础,不是难点,因此这部分内容一定不要丢分。
二、微分学部分:
主要是一元函数微分学和多元函数微分学,其中一元函数微分学是基础亦是重点。
一元函数微分学,主要掌握连续性、可导性、可微性三者的关系,另外要掌握各种函数求导的方法,尤其是复合函数、隐函数求导。微分中值定理也是重点掌握的内容,这一部分可以出各种各样构造辅助函数的证明,包括等式和不等式的证明,这种类型题目的技巧性比较强,应多加练习。函数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在近几年考研中常出现。曲率部分,仅数一考生需要掌握,但是并不是重点,在考试中很少出现,记住相关公式即可。
多元函数微分学,掌握连续性、偏导性、可微性三者之间的关系,重点掌握各种函数求偏导的方法。多元函数的应用也是重点,主要是条件极值和最值问题。方向导数、梯度,空间曲线、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仅数一考生需要掌握,但是不是重点,记忆相关公式即可。
三、积分学部分:
一元函数积分学的一个重点是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计算。这个对于有些同学来说可能不难,但是要想用简便的方法解答还是需要多花点时间学习的。在计算过程中,会用到不定积分/定积分的基本性质、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其中,换元积分法是重点,会涉及到三角函数换元、倒代换,这种方法相信多数同学都会,但是如何准确地进行换元从而得到最终答案,却是需要下一番工夫的。定积分的应用同样是重点,常考的是面积、体积的求解,同学们应牢记相关公式,通过多练掌握解题技巧。对于定积分在物理上的应用(数一数二有要求),如功、引力、压力、质心、形心等,近几年考试基本都没有涉及,考生只要记住求解公式即可。
多元函数积分学的一个重点是二重积分的计算,其中要用到二重积分的性质,以及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相互转化。这部分内容,每年都会考到,考生要引起重视,需要明白的是,二重积分并不是难点。三重积分、曲线和曲面积分属于数一单独考查的内容,主要是掌握三重积分的计算、格林公式和高斯公式以及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对于数一考生来说,这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所在。散度、旋度同样是数一考生单独考查内容,但是不是重点,会进行简单计算即可。
四、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部分:
这部分内容只对考数一的同学要求,但不是重点。从近些年考研真题来看,考查很少,偶尔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
五、无穷级数部分:
这部分内容对数二的考生不作要求。数一、三的考生需要掌握两个重点:一是常数项级数性质问题,尤其是如何判断级数的敛散性;二是幂级数。考生要熟练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区间、收敛半径、和函数以及幂级数的展开问题。
六、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部分:
差分方程只对数三考生要求,但不是重点。这里有两个重点: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齐次/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篇2:考研数学 概率考点精析
2015考研数学 概率必备考点精析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共是八章,前五章是概率论,数学一、数学三都要考的。数理统计是后面三章,数学一和数学三是要考的,但是估计量的评选标准、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只有数学一要求。作为前面五章的概率论,数学考研辅导专家们在此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章是随机事件和概率,是后续各章的基础。它的重点内容主要是事件的关系和运算,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加法公式、减法公式、乘法公式、全概公式和贝叶斯公式。第一章不单独命题,至少不单独命大题。
第二章是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这部分的重点内容是常见分布,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常见分布中重点掌握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
第三章二维随机变量,重点内容是二维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概率密度)、边缘概率、条件概率和独立性。-连续三年,数三的两道解答题都是考查这部分内容的。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的建立,主要是结合第一章的'古典概率进行考查。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边缘概率密度和条件概率密度的计算,很多考生计算存在误区,一定要注意。第三章还有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就是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这在以前经常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所以考生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四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每年必考,主要和其他知识点相结合来考查,一般是一道客观题和一道解答题中的一问,所以要重点复习。第四章是考试的重点,但是不是考试的难点,考生掌握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第五章有三个内容,分别是切比雪夫不等式、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这不是考试的重点,至今只考过三次。所以本章主要掌握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即可。
这是概率论的五章内容,重点章是第三章、第四章。
数理统计另外三章,那就是第六章基本概念、第七章参数估计、第八章是假设检验。
第六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还有一种题型是结合数字特征进行考查,主要是出现在数一的试卷中。
第七章参数估计中的点估计是数一的考试重点,同时它也将成为未来数三的考试重点,所以数三的考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参数估计经常是以解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经常是试卷的最后一道题目。如果考试试卷中出现了这类题目,其实考生是完全能轻松拿到满分的,但是通过对历年试卷的分析,此类题目的得分并不是很理想,考生要注意答题顺序。估计量的评选标准只有数一的要求,数三不做要求。置信区间也是只有数一的要求,它的考试频率非常低,主要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只需要记住相应的公式即可。
第八章假设检验只有数一要求。在数学仅考过一道题,后来就没有考过,所谓第八章不作为重点。
整个概率论可以说一句话,里面没有任何技巧,只要把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掌握住的话,肯定会把这部分题答好。但目前同学反映比较多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得分比较低,这是由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与微积分、线性代数的学科特点不一样,它是一种不确定的数学,因此建议的考生们在复习的时候是把基本概念复习好,掌握最基本有关的方法,不要试图找一些技巧和解题的简单途径,那是没有可能的。所以,作为重点章,每年百分之百考,像三、四、七每年百分之考。

篇3: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考点
1.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 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3. 主要题型:
填合适的单位。(注意和生活实际联系)
计算:元+元 角+角 满10角记得换成1元
元-元 角-角 “角”不够减向“元”借1元当10角再计算
如:
(1)2元8角+6角=2元14角=3元4角
(2)65元-3元7角
=64元10角-3元7角
=61元3角
4. 解决问题:先画批,找准数据,再列式计算。
列式时用:“几元几角+几元几角”的形式来表示,不用小数形式列式。
5. 换钱:1张10元可以换5张2元。
1张100元可以换5张20元。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1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
6. 2.00元=2元;0.50元=5角;59.90元=59元9角;9.25元=9元2角5分。
[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考点]
篇4:考研冲刺实验心理学高频考点精析
考研冲刺实验心理学高频考点精析
20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基本与考纲一致,实验心理学部分只有微小变动。在开考前不到10天的时间,跨考教育实验心理学教研室名师团队建议广大考生在在加强考前最后突击的同时,要保持一个良好平稳的心态,对课程的整体结构进行一次系统的“过脑”,强化高频考点的记忆是这段时间最有效的方法。跨考教育名师精心为考生汇编实验心理学高频考点如下: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西方哲学、自然科学、心理物理学的影响;掌握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后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
(二)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伦理
了解如何对待人类被试、实验动物、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科学精神
(三)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了解如何选择课题等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了解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演绎推理法、归纳推理法等概念,了解数据的类型和统计分析的步骤
二、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
(一)心理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了解心理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了解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
(二)心理学实验与理论:实验范式、实验逻辑、实验与理论的关系
了解实验范式的概念,了解心理学实验的逻辑,掌握实验与理论的关系
(三)心理实验中的变量:
掌握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掌握因变量的种类与观测,掌握额外变量的种类、来源、问题、控制方法
(四)实验设计:
了解实验设计的功能和评价标准,掌握前实验设计与事后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的类型、优缺点,掌握横断研究、纵向研究的优缺点,了解交叉聚合实验设计
(五)实验研究的效度
了解内部效度,外部效度,构思效度,统计结论效度的概念,掌握其影响因素
三、反应时法
(一)反应时概述
了解反应时的含义,掌握反应时的种类
(二)反应时的影响因素
掌握外部因素,机体因素
(三)反应时技术
掌握减法反应时技术、加法反应时技术、开窗技术、内隐联想测验的实验范式和经典实验
四、心理物理学方法
(一)阈限的测量
了解阈限、绝对阈限、相对阈限的概念,掌握三个心理物理定律,掌握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及其变式的操作及各方法可能产生的误差类型
(二)心理量表法
了解直接/间接量表、等级/等距/等比量表的概念,掌握感觉比例法与数量估计法,感觉等距法与差别阈限法,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的操作方法
(三)信号检测论
了解信号检测论的由来、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掌握反应矩阵表,掌握影响判断标准的因素,掌握辨别力指数d’的概念与计算,掌握判断标准β的概念和计算,掌握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的特点,了解有无法、迫选法、评价法,了解信号检测论的应用
五、主要的心理学实验
(一)听觉实验:
1. 听觉现象的测定:
了解声音的心理特性、等响度曲线,掌握声音掩蔽的种类、中枢掩蔽,了解听觉疲劳与适应
2. 声音的空间定位实验:
掌握声音方向定位线索,了解听觉空间方向定位的实验方法
3. 语音知觉实验:
了解元音分析、辅音、语言四要素、语音的统计特性、语音清晰度、可懂度,了解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和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二)视觉实验
1. 基本视觉现象的测定:
掌握明适应、暗适应的概念,视锥/视杆细胞的适应特点,掌握影响适应的因素,了解视敏度、视角的概念,掌握正常视敏度数值和影响因素,了解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掌握影响因素
2. 颜色视觉:
掌握视网膜的颜色区及不同观察视场,了解颜色辨别,了解颜色对比、颜色适应、色觉异常,掌握颜色混合,了解影响颜色知觉的因素,掌握颜色恒常性、麦考勒效应
(三)知觉实验:
1. 知觉组织的实验研究
掌握知觉直接性/间接性的代表实验,掌握知觉组织的定律
2. 知觉恒常性的实验研究
了解经验和知觉恒常性实验、大小恒常性实验、形状恒常性实验,掌握影响知觉恒常性的因素
3. 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
了解空间知觉、深度知觉,掌握深度知觉的线索,了解真动知觉、似真运动,掌握似真运动的.种类和影响因素
4. 知觉与觉察实验
了解无觉察知觉、 Stroop启动实验、实验性分离,了解盲视、单侧忽视及其实验
(四)学习实验
掌握经典性/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的自变量、应变量、额外变量,了解反馈学习及其实验,掌握程序教学实验的自变量、应变量、额外变量,了解行为塑造及行为矫正实验的方法,掌握顿悟实验、认知地图的自变量、应变量、额外变量
(五)记忆实验
了解映像记忆、遗觉像、回声记忆,掌握感觉记忆特点和部分报告法,掌握短时记忆的容量、编码特征,了解Sternberg的实验,掌握长时记忆的编码特征、系列位置效应、再认、回忆,掌握工作记忆模型,了解内隐记忆,掌握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掌握内隐记忆的测量方法、加工分离程序,了解前瞻记忆,掌握前瞻记忆的分类、影响因素,了解前瞻记忆的研究方法,了解错误记忆及其研究范式,了解定向遗忘、提取诱发遗忘的概念及其实验范式
(六)情绪实验
了解情绪的生理指标测量、测谎仪,了解面部表情的测量方法和现代测量技术,了解情绪的主观体验测量及其量表,了解情绪的实验方法
(七)注意实验
掌握双耳分听实验、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后期选择模型、多阶段选择模型,掌握注意资源有限理论及其实验,掌握双加工理论及其实验,掌握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了解注意的返回抑制、原因、特点及实验,了解刺激反应一致性理论及其冲突效应实验
(八)常用心理实验技术
了解眼动技术、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的原理,了解眼动的三种基本形式,了解ERP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了解fMRI不同成像技术的特点
篇5:考研政治考点精析 辩证唯物
考研政治考点精析 辩证唯物
辩证唯物论这一部分内容涉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中基本原理性知识,从世界观的引入到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探讨,带领我们从哲学的角度认识周围的世界。
在这部分内容中,对于世界物质第一性的确认是整个辩证唯物论的基石,由此扩展开的物质观内容考察多见于选择题。要求我们在理解的层面进行把握。对于实践和意识领域的内容需要我们做出强调性识记应用,综合历年的考研真题,联系历年的时事政治对意识能动作用以及实践性知识的考察还是占了一定的比重的。
因此,本部分内容的重点在于,在进行识记知识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灵活应用。
具体来说,此知识点包含五方面的内容:物质观、实践观、意识观、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一、物质观
◆物质与运动的含义、关系、意义
物质是指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固有属性或根本属性,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简要的说运动就是指变化。
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坚持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要反对否认物质是运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和反对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的唯心主义的观点。
◆运动与静止的含义、关系、意义
静止是指相对某一参照系,事物没有发生特定的变化或事物的根本性质不变。
运动与静止密不可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坚持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反对只承认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也反对把静止绝对化(不变不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含义、关系、意义
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是一维的、不可逆的,空间是指运动物质的广延性,是三维的。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是不可分的。
物质运动在时间空间中存在,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坚持物质运动与时空不可分割,在理论上反对否认时空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否认物质运动与时空相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坚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二、实践观
◆实践的含义: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或者说主观见诸于客观的行动。这是人特有的对象化活动、物质性活动。
◆实践的意义: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性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篇6:四年级英语语法期末考点精析
四年级英语语法期末考点精析
分类
1.名词可以根据意义分为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
如:johnisastudent
student是普通名词,john是专有名词
普通名词前可以用不定冠词a/an,定冠词the或不加冠词,专有名词前一般不加冠词,专有名词的首字母要大写。
2.普通名词又可以分为个体名词、集体名词、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其中个体名词与集体名词是可数名词,物质名词和抽象名称是不可数名词。
3.专有名词
专有名词是表示人名、地名、团体、机构、组织等的专有名词,多为独一无二的事物。名词的数
1、名词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可数名词――可以数的名词
不可数名词――数不清(没有复数)
drink?milkteawaterorangejuicecokecoffeeporridge
food?ricebreadmeatfishfruitcakedumplings
2、可数名词与不定冠词a(an)连用有数数形式,不可数名词不能与不定冠词a(an)连用,没有复数形式
many+可数名词复数
much/alittle+不可数名词
some,any,alotof(lotsof)两者都可以修饰。
3、可数名词可以直接用数词来修饰
不可数名词数词+量词+of+名词
对可数名词的数量提问用howmany
对不可数名词的数量提问用howmuch
4、不可数名词的量有以下两种表示方法:
1)some,much,alittle,alotof,abitof,plentyof用等表示多少。
注意既可以与可数名词复数,又可以与不可数名词连用的有:plentyof,some,alotof,lotsof,mostof等。
如thereismuchwaterinthebottle。瓶中有很多水。
i‘lltellyoumuchgoodnews.我要告诉你许多好消息。
weshouldcollectsomeusefulinformation我们应该收集一些有用的.消息。
2)用单位词表示。
用a。..of表示。
如 acupof( 一杯。..。..),abottleof(一瓶。..。..)
apieceof( 一张。..。..),apairofshoes(一双鞋)
如twocupsoftea(两杯茶),fivepiecesofpaper(五张纸)
注意单位词后的动词单复数形式往往取决于单位词的单复数形式;千、百等数词与名词加用,表示复数时,数词仍保持单数,名词变复数。
如twohundredstudents(200名学生)
tenthousandtrees(10000棵树)
测试点hecaughtalotoffish他抓到了许多鱼(此处为许多条鱼,fish的复数仍为fish或fishes)
=hecaughtalotoffishes.
thepaperisaboutsomefresh-waterfishes.这篇论文是有关几种淡水鱼的。(此处fish表示不同种类的鱼,加复数词尾-es)
5、可数名词分为单数和复数。
名词单数就是该词本身,在其前面加a或an。
1)单数
如adesk(一张桌子)
anolddesk(一张旧书桌)
2)复数:要表示一个以上概念时,要用名词复数形式
篇7:考研政治高频考点精析-实践
2016考研政治高频考点精析-实践
“实践”一直是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学术界讨论的重点,也是考研政治名副其实的高频考点。2014年考研政治的第一题对“实践”的考察一定仍令大家印象深刻。近年来,对“实践”的考察越来越深化、也越来越综合化。这反映了学术界对“实践”范畴研究的深入,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学术界对这一范畴研究的阶段性局限。我们政治教研室王立明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分清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思想进路对“实践”的不同认识和定位,以及这种分歧在考研大纲中的反映带给同学们理解上的困惑。
一、实践认识论
传统的对于“实践”的理解可以概括为“实践认识论”,这主要肇始于列宁。反映在考研政治大纲的第三章“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即所谓的认识论部分。“实践认识论”主要是把实践放在认识论的领域去看待,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2010版及以前的大学政治公共课教材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概括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四个方面。2013年大学政治公共课教材则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概括为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四个方面,认为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简言之,“实践认识论”是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去看待实践的地位与作用的,认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定位由来已久而且根深蒂固,现在仍牢牢地统治着考研大纲的认识论部分。但传统的“实践认识论”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批评,其基本要点是没错的,主要的不足在于对“实践”的认识过于狭隘,把“实践”仅限于认识论领域是违背马克思哲学本身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相统一的特性的。
二、实践本体论
为了克服“实践认识论”的局限,同时响应拒斥形而上学的哲学浪潮,上个世纪末以来,学术界进一步强调了“实践”不仅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而且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础地位。明显反映在考研政治大纲和大学政治公共课中的就是将“实践”从第三章的认识论提前到第一章或者第二章的唯物论部分,放在唯物论的物质、意识概念之后。这一思想进路的极端做法就是要求把“实践”提升到本体论的高度,替代原来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根基的“物质”概念。2014年初的马克思主义学术期刊上就登出了一些马哲界老一辈学者对教科书体系中“物质”与“实践”的地位与关系的批评和建议。“实践本体论”反映出学术界对“实践”的高度重视,甚至一些学者不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样的苏联式概括,而是直接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或者实践哲学。但是,“实践本体论”终究只是小众化的认识,其存在和影响也只是短暂的,没有“实践认识论”那样长久和稳固。这是因为,“实践本体论”不仅过激,更重要的是其学理基础是站不住脚的。“实践”本身是反对“本体”这样的形而上学概念的,“实践本体论”是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去拒斥形而上学,最终还是被形而上学所吞噬。连“物质”都被做了去“体”的辩证改造,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不再只是“物体”,还包括物质过程、物质行为和物质关系等凡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东西,那么“实践”就更不应该被僵化为“本体”了。但是,这种思想进路的折衷模式仍然体现在考研大纲和政治教科书中,认为实践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处于根本地位。
三、实践生存论
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和中、西、马结合研究的加强,尤其是受到海德格尔的启发,学界逐渐兴起“实践生存论”的思想进路,以期改进“实践认识论”和“实践本体论”,从而获得对“实践”更为准确和“本真”的认识与理解。“实践生存论”直接受到海德格尔的影响,带有浓厚的存在主义的色彩,但也依据马克思原典做了比较细致和值得肯定的融合改造。“实践生存论”是目前最为时新和前沿的对于“实践”的理解,体现为考研政治大纲中第二章唯物论末尾的“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等内容。“实践生存论”基于对“存在”和“存在者”的区分,自觉地拒斥形而上学,将哲学与人学相结合,强调从人的存在方式的角度理解“实践”,提倡实践与人自身的统一。“实践生存论”立足于“生活世界”,反对把“实践”进行庸俗化理解,关注人的生存困境,指向人的解放,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有机统一,对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现实性和超越性作了协调性的理解。当然,实践生存论的合法性也受到了部分学者的质疑,这种理解在多大程度上是符合马克思本意的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四、总结
到这里,同学们可以发现为什么在学习考研政治的“实践”概念时会出现疑惑了。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思想进路对“实践”的理解在大纲中混杂起来,缺乏“理论自洽性”,给同学们带来了理解上的难度。尤其是目前着手学习考研政治、为暑期强化和秋季冲刺打基础的同学们,立明老师的上述闲叙只为打消大家的畏难情绪。不是大家无法理解考研政治,而是考研政治本身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有着自身的复杂性甚至缺陷。大家了解了上述背景之后,就可以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上面对这些疑难问题。当然,形成统一的、逻辑自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学说也是当代中国学术界需要继续努力的课题,希望将来能有已经考上研究生的你们参与其中,推进这一工作,夯实中华民族的思想根基。让咱们的国家不仅在物质上领先、成为经济上的巨人,更要在理论上深刻、成为思想上的巨人。












